發布於 2023-01-24 14:22

  胰管內乳頭狀粘液性腫瘤是一種長在胰管腔內的產粘液的腫瘤,胰腺囊性病變是比較常見的。美國的約翰霍普金斯醫院曾經給2932沒有胰腺病症狀的病人的做腹部CT檢查發現其中有37個有胰腺囊腫,也就是說每一百個檢查中就有2.6個胰腺囊腫,需要強調的是這些病人完全沒有症狀。其中有很多是IPMN,因此IPMN遠比我們想象的要多。主胰管是胰腺中央一條有的很多分叉的管狀結構,它收集了分支胰管內由胰腺細胞產生的消化酶組成的胰液,就像小溪匯成一條河流一樣最終流進了腸腔幫助消化食物。IPMN就長在這些胰管腔內。如果我們能把眼睛探到胰管腔裡的話我們會看到IPMN是突入胰管腔內的乳頭樣的結構,而在顯微鏡下面我們可以看到它們是一些由高柱狀的產粘液的細胞組成的。病理學家把它們分成兩組,一組是浸潤性的、一組是非浸潤性的。之所以這麼分是因為浸潤性的預後較差而非浸潤性的預後較好。非浸潤性的又細分為三種,良性、交界性、惡性,通常是從良性發展到交界性再到惡性,最終發展到浸潤性。 IPMN就長在主胰管和分支胰管腔內。長在主胰管的IPMN被稱為主胰管型,長在分支胰管的被稱為分支胰管型。這個分型很重要,因為有研究顯示主胰管型的惡性程度比分支胰管型的要高。 IPMN的表現很多樣,最常見的症狀是腹痛、腹脹不適。最常見的去醫院看的原因包括黃疸、消瘦、急性胰腺炎、這些症狀並不是IPMN特異的表現,現在有很多IPMN病人是偶然發現的,比如全身體檢的時候做腹部CT意外發現的。 如果懷疑有IPMN的可能的話就會用各種影像學檢查來證實,包括胰腺CT、超聲內鏡(EUS)、磁共振(MRCP)、逆行胰管造影(ERCP),這些檢查能發現主胰管或者分支胰管的擴張。有時候需要做進行細胞刷和超聲內鏡下的穿刺(EUS-FNA)進行顯微鏡下的細胞學檢查,以辨別良惡性。 約70%的主胰管型IPMN含高級別上皮內瘤變(一種浸潤性癌前期的高級病變)或浸潤性癌。因此如果能夠耐受手術,主胰管型IPMN應該進行手術治療。重要的是這樣的手術應該在有大量胰腺手術經驗的單位施行。在胰體尾部的IPMN可以行胰體尾切除,胰頭和胰腺勾突的IPMN需要行胰十二指腸切除,全胰腺型的IPMN需要行全胰腺切除。 分支型IPMN的治療比主胰管型的要複雜。許多分支型IPMN的惡性程度不高,手術是得不償失的。對於分支胰管的治療,2006年有一個國際共識,其目的就是權衡手術的風險與益處。國際共識建議:無症狀的分支型IPMN如果具備以下三個條件:1小於3釐米,2沒有主胰管擴張,3沒有壁節結,則可以暫不手術先定期複查隨訪。對於那些有症狀的、大於3釐米的、有壁節結的、或者有主胰管擴張的,則建議手術切除。儘管很多研究支持國際共識的觀點,但是國際共識也不是完美的,按國際共識切除的分支胰管IPMN中有一部分並沒有癌變,因此國際共識並不能完全鑑別IPMN的良惡性。尤其是3釐米這個界值需要更多的研究來證實,也許會在將來的研究中有變化。因此有醫生和病人會主張小於3釐米的分支型IPMN也要切除。當然即使是主胰管型IPMN也是在病人能夠耐受手術的情況下才能手術治療。不行手術治療的分支型IPMN需要影像學定期隨訪,當它變成一個腫塊的時候就需要手術切除治療。隨訪的內容包括胰腺CT、MRCP、ERCP、EUS,小於1釐米的病灶可以一年隨訪一次,大於1釐米的病灶需要半年或者三個月複查一次。 一般來說,手術可以“治癒”IPMN。但是有少部分IPMN是多發的或者在手術後可能復發,所以即使手術後也需要定期隨訪。如果復發那麼是否能手術要取決於復發的病灶的情況。 IPMN的患者發生結腸腫瘤的風險比正常人稍高。

胰管內乳頭狀粘液性腫瘤是甚麼?相關文章
胰腺導管內乳頭狀粘液瘤(IPMN)的發病率隨診斷技術的發展正在逐年上升,目前佔胰腺囊性病變的30%左右。IPMN的特點是具有潛在惡變的特點,還沒有惡變的IPMN的10年疾病相關生存率超過95%,一旦IPMN含有侵襲性癌變5年總生存率不到前者的一半。總的來說,IPMN癌變後的預後要好於常見的胰腺侵潤性導管腺癌。麻省總院報道導管內乳頭狀粘液癌的淋巴結轉移概率大約為30%,與典型的胰腺癌侵潤性導管癌7
發布於 2023-02-11 01:57
0評論
只有清晰“胰頭癌”概念,弄清楚自己得的是哪種疾病,才能爭取最好的療效。概念:臨床上所謂的“胰頭癌”特指發生於胰頭、十二指腸、壺腹區域的惡性腫瘤,其組織起源複雜(胰腺腺體、胰腺導管、膽總管遠端、十二指腸乳頭、十二指腸、胰頭周圍各種組織,不同來源、不同分化程度腫瘤的生物學行為、影像特點、治療原則和預後差異很大。難點:由於位置毗鄰,上述腫瘤的臨床表現、實驗室檢查相互重疊(梗阻性黃疸+胰頭區域腫塊+CA
發布於 2023-02-21 20:26
0評論
胰體尾囊性腫瘤主要分為:1、漿液性囊腺瘤;2、黏液性囊腺瘤;3、胰腺導管內乳頭狀黏液性腫瘤。胰體尾囊性腫瘤治療時機:胰腺囊性腫瘤都應該儘早手術治療,因為除了胰腺漿液性囊腺瘤之外,其他胰腺囊性腫瘤都有惡變的潛能;而在手術前,很難判定其病理類型。具體的手術時機選擇還應該個體化,根據腫瘤的大小、患者全身情況以及主訴症狀來綜合考慮。對於胰腺漿液性囊腺瘤,如果術前腫瘤指標和影像學檢查,考慮囊性瘤可能性比較
發布於 2023-02-02 17:07
0評論
膽管乳頭狀瘤是一種來源於膽管上皮的良性腫瘤,臨床上罕見,但近年來似有增加趨勢。多數病例有長期的慢性膽管炎症狀,有的病史長達20年,膽管乳頭狀瘤所表現的黃疸具有一定的特點。間歇性和自限性。1、概述膽管乳頭狀瘤病是膽管內乳頭狀腫瘤的一種疾病,膽管內乳頭狀腫瘤是一組發生於肝膽管內的、乳頭狀良惡性腫瘤的總稱,臨床不少見。膽管乳頭狀瘤病臨床罕見,但臨床報道病例逐漸增加,男女比例約為2:1,平均發病年齡63
發布於 2023-03-10 15:16
0評論
病例討論-1《肝門膽管癌一例》患者男,54歲,主訴:皮膚、鞏膜黃染3周。入院後行PTCD減黃,總膽紅素由362umol/L降至234umol/L後下降緩慢,查上腹部增強CT:肝右葉肝內膽管置管引流術後;膽總管結節,考慮肝總管癌可能;慢性膽囊炎。MRCP:肝總管起始部佔位伴肝內膽管明顯擴張,考慮惡性可能;慢性膽囊炎。並行肝臟3D動態成像檢查,提示肝門膽管癌。提請討論手術時機和手術方式。主任:通過3
發布於 2023-02-19 17:51
0評論
胰腺實性假乳頭狀瘤(solidpseudopapillarytumorofpancreas,SPT)是一種獨特的腫瘤實體,是一類少見的潛在低度惡性的胰腺腫瘤,僅佔胰腺腫瘤的0.17%~2.7%。該疾病無特異性臨床表現,多在影像學檢查中發現,就診時瘤體往往較大。SPT具有明確的病理形態特徵及多樣表達的免疫組化特性。手術切除是最直接有效的治療手段,術後預後較好。國內報道相對較少,可能與對SPT認識不
發布於 2023-01-09 08:06
0評論
鼻內翻性乳頭狀瘤(nasalinvertedpapilloma,NIP)是鼻科最常見的良性腫瘤之一,其病理特徵為上皮組織高度增生,上皮團塊向上皮下間質內呈管狀或指狀深入,從而形成特徵性的外觀形態。外觀一般為乳頭狀或蕈狀如圖1所示,有時腫瘤局部呈息肉樣改變,故常被誤診為鼻息肉。症狀:可表現為鼻堵,膿涕,可有涕中帶血。多為單側發病。起病特點:首次發病的個體往往腫瘤起源於局部,並以此為生髮中心,該生髮
發布於 2022-10-21 11:44
0評論
女性乳腺有15到20個乳腺導管,開口於乳頭。乳腺導管內乳頭狀瘤是指發生在導管上皮的良性腫瘤。其發生率僅次於乳腺纖維腺瘤和乳腺癌。根據WHO乳腺腫瘤分類,將乳腺導管內乳頭狀瘤分為中央型和外周型,中央型乳頭狀瘤多發生在乳管壺腹以下大約1.5公分的1到2級乳管內。又稱為乳腺大導管內乳頭狀瘤。位於乳腺中央區乳暈下方,一般認為其不增加乳腺癌風險。外周型乳頭狀瘤是指終末導管--系統發生的多發性乳頭狀瘤,曾使
發布於 2023-01-31 12:32
0評論
鼻內翻性乳頭狀瘤(nasalinvertedpapilloma,NIP)是鼻科最常見的良性腫瘤之一,其病理特徵為上皮組織高度增生,上皮團塊向上皮下間質內呈管狀或指狀深入,從而形成特徵性的外觀形態。外觀一般為乳頭狀或蕈狀如圖1所示,有時腫瘤局部呈息肉樣改變,故常被誤診為鼻息肉。症狀:可表現為鼻堵,膿涕,可有涕中帶血。多為單側發病。起病特點:首次發病的個體往往腫瘤起源於局部,並以此為生髮中心,該生髮
發布於 2022-12-16 03:13
0評論
胰腺囊性佔位是一種較特殊的胰腺腫瘤,發病率約佔胰腺腫瘤的l%【1】。由於病灶的解剖位置比較深,發病週期較長,因此臨床症狀不明顯,早期發現和診斷較為困難。隨著影像技術的發展,胰腺囊性佔位的檢出率不斷提高。胰腺囊性佔位包括原發性囊性腫瘤和實性腫瘤囊性變。臨床上一般分為漿液性囊腺瘤(serouscysticneoplasm,SCN)、黏液性囊腺瘤(mucinouscysticneoplasm,MCN)
發布於 2023-02-28 23:31
0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