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於 2023-01-27 04:52

  腎移植是治療終末期腎病最有效的方法,是尿毒症的首選治療手段。

  雖然腎移植受體的1年存活率達到90%以上,有所提高,然而10年及以上的存活率依然不盡如人意。根據美國權威統計數據顯示,親屬腎移植受者和移植腎的10年存活率分別為72.4%和55.2%,屍體供腎則更低,只有57.9%和36.4%。因此,國際上推薦使用定期進行移植腎活檢的方法,及時掌握移植腎的健康狀態,判斷有無早期排斥反應以及是否存在藥物的腎毒性等,從而科學地調整免疫抑制方案,提高腎移植受者和移植腎存活率。這一理念已慢慢為我國各大移植中心所接受,穿刺活檢對移植腎的長期存活起到了保駕護航的作用。

  1、穿刺活檢是最靠譜的方法

  很多原因可以導致移植腎的功能減退,例如,各種類型的排斥反應、藥物的腎臟毒性、高血壓、糖尿病、結核感染、BK病毒感染等。而這些病因,僅依據臨床症狀、病史及化驗,即使是十分有經驗的腎移植專家,往往也是極難區分清楚的,還需要明確的移植腎病理診斷。

  對於不同的病因,需要採用不同的治療方式,甚至是完全相反的治療方式。例如,藥物毒性腎功能減退,需要減藥,而排斥反應時,則需要增加藥物的劑量。藥物毒性和排斥反應之間,也往往難以準確判斷,如治療不當,往往會導致嚴重的後果,甚至移植腎徹底報廢。

  亞臨床排斥反應是臨床上常見的一種排斥反應,因患者沒有典型排斥反應的症狀而得名,但在移植腎內部已啟動了排斥反應的病變過程,腎臟內開始有淋巴細胞的浸潤和破壞,經過幾個月甚至幾年的時間,慢慢就會出現移植腎功能的減退,大量的慢性排斥反應就是亞臨床性排斥反應逐步演變過來的。一旦進入慢性排斥的階段,腎臟功能就非常難以挽救。因此,國際上大力推薦定期的移植腎穿刺活檢,以便及早地發現潛在的病變。

  2、穿刺活檢是個很安全的方法

  移植腎活檢的主要併發症有:血尿、出血和漏尿等,但以上狀況的發生率極低,大量的穿刺活檢臨床工作已經證明了其安全性。穿刺活檢已經成為國際上普遍接受和認可的腎病診斷方法。

  3、移植腎穿刺活檢流程

  受者需要住院1-2天,在門診查凝血功能無異常後,入院後進行介入超聲引導移植腎穿刺活檢。一般用16G穿刺活檢針,在移植腎上中下2個不同部位取腎組織2條,長約1.5~50px,理想的穿刺活檢組織應包括移植腎皮質、髓質小管區部分,基本上可以反映移植腎狀態。受者穿刺活檢結束後,沙袋加壓包紮、絕對臥床6小時,常規口服止血藥1天,選用常規口服止血藥1天,口服抗生素3天。術後第二天如無特殊處理可出院。

  4、移植腎穿刺活檢結果解讀

  全球目前移植腎穿刺病理結果主要採用Banff診斷標準,包括:

  (1)正常;

  (2)超急性排斥反應;

  (3)臨界性改變;

  (4)急性排斥反應(I級、II級和III級);

  (5)慢性排斥反應(I級、II級和III級);

  (6)其他改變(與排斥無關的病變)如藥物腎毒性、病毒感染等。

  5、移植腎穿刺活檢結果的處理

  根據穿刺病理結果,如無特殊反應,則隨訪觀察即可。

  如發現排斥反應,激素衝擊治療對急性細胞介導的排斥反應有較好效果;全身淋巴照射對急性抗體介導的排斥反應有較好的效果,且安全可靠;對於慢性移植物腎病,主要是轉換免疫抑制劑方案,但一般治療效果不佳;對於免疫抑制劑的藥物毒性損傷,主要是採取減量或調整免疫抑制劑方案等。

  6、定期穿刺活檢,保障生命健康

  近年來全球各大移植中心普遍採用定期移植腎穿刺活檢的方法,來確保腎移植受者的健康安全,移植腎的穿刺活檢也成為腎移植受者隨訪過程中的一個必要項目。

  由於移植腎的排斥反應90%發生在腎移植術後的1年之內,其中又以術後3個月內為高發期,所以醫生建議腎移植受者在術後1個月、3個月、6個月、1年等時間點定期接受穿刺活檢,嚴密監控移植腎的健康狀態,隨後根據受者的具體情況接受進一步醫囑。

  總結

  移植腎穿刺活檢是可靠且安全的診斷方法,腎移植受者無需過分擔心,定期進行移植腎穿刺活檢會為醫生提供更加準確的隨訪信息,最終提高腎移植受者的長期存活率。

移植腎穿刺活檢 安全的診斷手段相關文章
腎臟病理學檢查是腎臟疾病的常規檢查。腎活檢已成為診斷腎臟疾患的重要方法,為臨床明確診斷、指導治療及判斷預後提供了最有價值的依據,對於確定診斷、決定治療方針和估計預後有任何檢查都代替不了的重要價值。臨床上診斷為同一類型的腎炎,病理上則有不同的表現,其預後也不盡相同。腎穿刺活檢適應症:(1)各種類型的腎小球腎炎,腎小球腎病,腎病綜合徵,全身疾病引起的腎臟病如系統性紅斑狼瘡、澱粉樣變性、糖尿病、過敏性
發布於 2022-10-02 13:50
0評論
肝活檢通常是安全的,且目前被認為是評估肝臟炎症和纖維化的標準檢測,但不可避免的存在抽樣誤差,罕見併發症,偶爾會引發患者明顯的焦慮情緒。上述因素導致人們對肝纖維化的非侵入性檢測開發產生了濃厚的興趣。非侵入性檢測兌現了減少肝活檢需要的承諾,但大多數肝臟學家認為其臨床應用比較有限。當前可用的測試在檢測慢性肝病中間階段進展時,結果存在差異。而且,這些檢測方法尚缺乏驗證,也是其潛在的缺點之一。以下為肝活檢
發布於 2022-12-10 18:17
0評論
腎病診斷金指標――腎穿刺腎穿刺即腎活檢,也稱腎穿刺活檢術。腎組織取出後經病理分析,可確定病理類型,指導臨床治療。因此,腎臟病理檢查結果已經成為腎臟疾病診斷的金指標。腎臟病的不同發展時期其組織病理的改變也不一致。比如,同樣為IgA腎病,可以在病理上表現為從接近正常的腎組織到多數腎小球硬化的幾乎所有發展階段。所以瞭解腎臟組織形態學的改變對臨床醫生判斷病情、治療疾病和估計預後方面提供了重要的依據。腎穿
發布於 2023-01-05 23:11
0評論
女,54歲,間斷背痛1月,加重2天,外院CT發現“腹膜後巨大佔位”。影像學所見(上圖):胰腺體尾部可見一不規則腫塊影,大小約167.5px×312.5px×252.5px,邊界清楚,邊緣可見厚薄不一的環形鈣化,內部密度不均勻,主體以軟組織密度為主,平均CT值約39HU,增強掃描未見強化,其內另見多發點狀、團塊狀鈣化密度影及條樣脂肪密度影;胰腺頭頸部密度均勻,未見異常強化灶。術前影像學印象:畸胎瘤
發布於 2022-12-23 05:05
0評論
胸部包括肺、縱隔和胸壁(由胸骨、肋骨和胸椎圍成的骨性胸廓和肌肉軟組織組成),是最容易發生病變的人體部位之一。常規查體均包括胸部X線平片,而胸部CT檢查的應用也日益普及,因此發現胸部病變的機會也大大增加,由此就涉及到病變的鑑別診斷問題。例如肺部陰影或腫塊,既可以是肺炎、結核、炎性假瘤、肉芽腫等良性病變,又可能是肺癌、淋巴瘤或轉移癌等惡性病變,儘管根據患者的臨床症狀(如發熱、咳嗽、咯血)、影像學表現
發布於 2022-10-19 05:49
0評論
骨髓活檢: 骨髓活體組織檢查術簡稱,就是用一個特製的穿刺針取一小塊大約0.5~1釐米長的圓柱形骨髓組織來作病理學檢查。操作方法與骨髓穿刺術完全相同,取出的材料保持了完整的骨髓組織結構,能彌補骨髓穿刺的不足。 骨髓穿刺: 骨穿,是抽取少量骨髓進行檢查。骨髓充填於骨髓腔和骨骼松質網眼內,分紅骨髓和黃骨髓兩種。紅骨髓有造血功能,黃骨髓有大量脂肪組織。隨年齡增長,髓腔內的紅骨髓逐漸被黃骨髓代替。紅骨髓保
發布於 2024-01-17 07:59
0評論
前列腺癌是中老年男性最常見的惡性腫瘤之一,前列腺穿刺活檢是臨床確診前列腺癌的主要方法。最初使用盲穿和直腸指診引導穿刺,自上世紀80年代以來經直腸超聲引導的前列腺穿刺活檢得到廣泛應用,目前成為公認的安全而準確的穿刺引導的方法。根據穿刺途徑的不同,前列腺穿刺活檢可分為經直腸穿刺和經會陰穿刺,這兩種方法各有利弊,患者可參考選擇。直腸穿刺:便捷但術後易感染併發症經直腸穿刺途徑在端射式直腸探頭引導下進行並
發布於 2023-01-30 18:27
0評論
現在許多慢性肝病患者在就診的時候都會遇到這樣一個問題:醫院的醫生建議做肝穿刺檢查。那麼肝病患者為甚麼要做肝穿刺呢?這種檢查的好處在哪裡?是否安全呢?就這些患者關心的問題,下面做一些簡單的介紹。一、為甚麼要做肝穿刺?大多人認為肝臟是實體器官,讓醫生用針穿刺進去,想想都讓人害怕。於是,不少患者能不做就不做,希望用其他檢查來代替。一般而說,不少肝病患者經過病史詢問和體格檢查,或者在輔以必要實驗室和影像
發布於 2023-02-23 07:16
0評論
乳房病灶的穿刺塗片或活檢,主要用於因其他檢查方法未能定性而又暫不願做切取活檢者。此法有人提出可引起癌細胞的擴散及腫瘤細胞的局部種植,這種說法在理論上成立。但至今尚無人報道因穿刺乳腺組織定性為癌後,而出現全身性癌轉移率增高現象。因惡性腫瘤組織有較豐富的血液循環及淋巴引流,所以任何損傷和刺激,都有可能使腫瘤細胞沿血管及淋巴管擴散轉移,無論是穿刺細胞學或組織學檢查,也無論針頭粗細,總是有傷檢查。因此難
發布於 2022-10-01 10:39
0評論
去年,一篇《一個杭州人美國的求醫經歷》的帖子火遍網絡。一位70後患上頸椎腫瘤的男士在中國某醫院被告知只能直接進行手術後赴美就醫,醫生先通過穿刺活檢的方式確診其患頸椎單發漿細胞瘤,無需手術僅接受放療就被治癒的過程彷彿讓人看到了就醫這條無比艱辛道路上“硬幣的另一面”。其實,手術、放療和化療,早已不再是治療腫瘤的“三板斧”,在精準醫療日漸興起的當下,在影像引導下的微創介入診斷和治療,免除了很多腫瘤患者
發布於 2022-12-14 15:54
0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