門靜脈高壓症外科治療是一爭論已久的話題,現外科手術方式均試圖從不同途徑解決其致命的食管和胃底靜脈曲張破裂出血問題。然至今已逾百年,分流及斷流手術方式多種多樣,療效始終不令人十分滿意。1963年Starzl開展全球首例肝移植手術,給其外科治療帶來了希望的曙光。
一、肝移植是最終治療手段
肝移植是治癒終末期肝病的唯一方法,近年來在國際上廣泛應用於肝硬化門靜脈高壓症的治療中,作為一種直擊病因的手段,使其治療發生了革命性變化,是傳統分、斷流手術所無法比擬的。
目前對Child C級患者行肝移植已成共識,具體指徵包括:
1、反覆上消化道大出血,經內、外科和介入治療無效者;
2、無法糾正的凝血功能障礙;
3、肝性腦病;
4、頑固性腹水。
其禁忌證為肺動脈高壓(肺動脈壓>35mmHg)及嚴重感染。Child A和B級合併上消化道出血的患者是否有肝移植指徵及何時行肝移植仍有爭議。若病程早期即行肝移植,雖手術成功率很高,但肝移植是一項創傷和風險很大的手術,存在諸如膽道缺血等難以克服的併發症,且術後需終身服用免疫抑制劑,很難被醫生、患者及家屬列為首選。最終,應根據患者具體病情、其他方法的治療效果、不同醫療中心的經驗及供體分配情況等綜合考慮。
二、傳統手術方式仍占主導地位
雖然21世紀被稱為“移植時代”,但這並不意味著肝移植能全面替代傳統的分、斷流手術在當今門靜脈高壓症治療中的位置。供體的短缺及治療成本的昂貴,相當程度上限制了肝移植的開展,使分、斷流手術仍將在很長一段時期內佔據門靜脈高壓症治療的主導地位。
三、根據肝臟儲備功能制定個體化方案
早在上世紀50年代,Linton就作過論斷:門靜脈高壓症病人的預後主要取決於肝臟功能的狀況,與術式關係不大。50年後的今天,我們對其的認識更為深刻。分、斷流手術對肝臟原發疾病沒有任何治療作用,術後肝臟原發疾病仍將不斷進展;手術還不同程度地損害肝臟功能,可能進一步加速肝臟原發疾病的進展。正因為如此,不同傳統術式在療效上的差異僅表現為曲張靜脈破裂出血的控制率,而不可能顯著改善存活率。所以,肝移植才是治療門靜脈高壓症的最終方法。其中,根據肝臟的儲備功能確定個體化方案是治療的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