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於 2023-01-30 04:47

       患者,女,30歲,發現鼻塞、鼻子出血2月來診。當地醫院檢查發現左側上頜竇內巨大腫瘤、侵犯眼眶內、翼鄂窩、顳下窩、中顱窩底、咽旁間隙。當地活檢是腺樣囊性癌。這是起源於腺體的惡性腫瘤,其特點是易於沿著神經纖維侵犯,因此較早發生顱內的侵犯。由於患者本身健側眼睛(右)視力不佳,家屬對於患病側眼睛(左)的保留意願極其強烈。因此採用內鏡下輔助內眥部切口行眼眶內、上頜竇、顱底區域的腫瘤切除。術後患者在眶下神經中段以及近圓孔處(三叉神經第二支出顱處)活檢,均未見腫瘤侵犯。術後患者回復好,患側眼視力正常。行輔助的質子重離子治療。目前在隨訪中。如下圖1,手術前影像。


       手術後見顱底顳下窩以及咽旁間隙的腫瘤完全切除,局部的低信號影來自於局部的可吸收敷料。

內鏡切除上頜竇來源中顱窩咽旁顳下窩的腺樣囊性癌相關文章
     鼻咽部的腫瘤。以低分化癌為主,治療首選放射治療。但有放療後復發病例,再放療,效果不好,相關的併發症成倍增加、加重。因此,此時建議施行挽救性的手術治療。目前,我們多采用經鼻內鏡下的挽救性手術。(本人在國內重要會議已經國家級重點學科舉辦的會議上多側報道內鏡下鼻咽癌的挽救性手術技術)。在導航系統指引下,能夠做到在規避顱底區域重要的血管神經基礎上,將T3及以下的腫瘤全部切除。     該病例,
發布於 2023-01-30 05:17
0評論
       患者,女,60歲。近2年前在當地地方醫院行鼻部息肉切除術。術後病理報軟骨肉瘤。於是到省會大學醫院再次行手術治療。一年後再次復發。再次到主診醫生處就診。發現腫瘤位於蝶竇,侵犯斜坡、翼突(右側)、翼鄂窩、顳下窩,靠近右側中顱窩底。如下圖當地醫生建議轉診。患者求診到我處。我們在完善檢察後,採用經鼻內鏡下完全切除蝶竇內、斜坡、雙側翼突以及中顱窩底的腫瘤。       術後患者很快恢復,一週
發布於 2023-01-30 04:52
0評論
     患者,女,江蘇人,60歲,由於頭痛3個月,在當地,診斷髮現一個雞蛋大小的腫瘤位於鼻腔、眼眶尖及顱底區域。腫瘤的上外方與視神經毗鄰;外側抵近中顱窩內側,靠近顱底圓孔位置,與三叉神經的上頜神經關係密切;腫瘤上方抵入海綿竇,腫瘤上方可見頸內動脈與腫瘤相貼。如圖1.      患者在當地就診時被告知手術風險極大,可能造成神經、血管不可逆的損傷,手術時有生命危險,建議到上海求醫。我接診後考慮診斷
發布於 2023-01-30 05:12
0評論
鼻竇囊腫在鼻科疾病中佔相當部分的比例,鼻竇囊腫可以分為粘液囊腫和粘膜瀦留囊腫。鼻竇粘液囊腫一、發病機制和成因主要原因:由於導管內的炎性改變;在額鼻管附近額竇外傷、手術和額竇內骨瘤的生長造成鼻額管阻塞。竇內粘膜粘液腺導管阻塞與腺體之增生也為重要原因之一。鼻竇粘液囊腫分為原發性和繼發性。目前原發性粘液囊腫的原因不清。繼發粘液囊腫被認為鼻竇口阻塞,鼻竇引流受阻。額竇由於其引流經過長的鼻額管,沿途被阻塞
發布於 2023-03-08 14:26
0評論
       鼻腔鼻竇惡性種類繁多,也包括來自於鼻腔鼻竇黏膜的惡性黑色素瘤。此類腫瘤號稱癌王,惡性程度極高,極易發生遠處的轉移。以往發生於鼻腔鼻竇區域的惡性腫瘤常常需要切除上頜骨、牙槽以及眼眶,對面部造成極大的損毀。但是近年來,由於患者日益重視術後的生存質量以及迴歸社會後有尊嚴的生活,因此患者保留眼眶、眼球,保留頜骨以及牙槽的的意願普遍提高。我們針對鼻腔鼻竇惡性腫瘤的手術中採用內鏡技術,在影像導
發布於 2023-01-30 04:32
0評論
       患者,男,68歲,1.5月前於西南某省當地醫院行鼻息肉手術手術。術後病理回報是低分化鱗狀細胞癌。再於省內大學醫院行補救手術,術後腫瘤未被有效延緩復發,很快鼻腔內長滿腫瘤,阻塞鼻腔。並且時常出血。為求進一步診治,來我處。在入院後進一步發生出血。行填塞鼻腔之後儘快安排手術。低度分化的鱗狀細胞癌惡性程度高,侵襲力強,很難控制。應當採用以手術、放療以及化療相結合的綜合治療。我們在閱片後發現
發布於 2023-01-30 04:42
0評論
患者:2011年做了鼻中隔腺樣襄性癌手術、放療、化療,2012年又復發這種情況還能治嗎?怎麼治?冶愈率有多少?上海長征醫院耳鼻喉科廖建春:您好,鼻腔鼻竇的腺樣囊性癌目前主要的治療手段是徹底的手術切除,放化療對腺樣囊性癌不敏感,復發後最好去醫院徹底檢查一下鼻腔CT和鼻腔鏡瞭解一下腫瘤生長的範圍,另外全身檢查一下有無轉移,腺樣囊性癌容易淋巴轉移及肺轉移,我們現在採用微創的鼻內鏡輔助下面中揭翻術進行鼻
發布於 2023-02-22 01:26
0評論
本文作者在此探討了應用神經內鏡對部分顱底脊索瘤病人手術治療的適應證、方法和相關問題。資料與方法1、一般資料:在2000年6月至2006年6月間,我們應用神經內鏡手術治療30例顱底脊索瘤的病人,其中男性17例,女性13例,年齡在18~55歲,平均30.5歲。北京天壇醫院神經外科張亞卓2、臨床表現:頭痛26例,其他臨床表現包括,視力下降和視野異常7例,顱神經麻痺(外展神經和動眼神經)5例,鼻衄2例,
發布於 2022-10-20 03:44
0評論
上頜竇癌發病率約佔頭頸部惡性腫瘤的1%~2%,由於早期缺乏特異症狀及體徵,大多數患者就診時已屬晚期,且上頜竇局部解剖關係較複雜,腫瘤擴展常累及鄰區諸多重要組織器官,是頭頸部較難控制的腫瘤之一,至今,其遠期療效仍不能令人滿意。鑑於其特點,手術易影響功能和美容,因此選擇恰當的治療方法,對提高患者的5年生存率和生活質量是非常重要的。近10年來,國內外學者針對原發癌採用了多種治療對策,包括手術、放療、化
發布於 2022-12-16 01:53
0評論
顱咽管瘤手術治療一直是對神經外科醫生的一大挑戰。手術治療的目標是全切除腫瘤,妨礙實現這一目標的主要因素有:病人的年齡和健康情況,腫瘤的生長方式及與周圍結構的關係,以及手術者的經驗。良好手術效果的獲得,更取決於神經外科醫生的治療決策和手術技術。一、手術入路的策略與技術顱咽管瘤手術治療有多種手術入路可供選擇。常用的有額下入路、前縱裂入路、翼點入路、經胼胝體入路和經碟竇入路,手術入路的選擇取決於腫瘤的
發布於 2022-10-19 19:54
0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