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於 2023-01-30 04:57

  患者,女,30歲,發現鼻塞、鼻出血2月來診。當地CT及MRI報告提示在篩竇、蝶竇前部以及近顱底嗅裂區域可見腫塊,影像強化明顯。當地醫院活檢,顯示為中低分化鱗癌。入院後,採用經鼻內鏡下切除鼻竇顱底區域病變。術中多次病理檢查發現,腫瘤侵犯廣泛,在顱底區域的粘膜、軟骨以及骨頭內都發現有腫瘤侵犯。在內鏡下完全切除腫瘤以及部分硬腦膜。之後進行顱底重建。術後患者安返病房。術後患者順利康復。繼續進行輔助的化療及放療。對於此類篩竇及顱底的鱗狀細胞癌,一般預後較差。
  5年總體生存率在50%左右。該病靠近顱腦以及眼眶視神經,腫瘤難以實施腫瘤的完全切除以及進行周邊邊界(尤其是靠近腦組織、重要的顱神經、視神經以及頸內動脈等處)的腫瘤檢測,因此,難免有微觀的腫瘤殘留。因此,一定要根據病理狀況以及疾病範圍,進行相關的化療以及放療。此類患者極易發生淋巴結的隱匿轉移,雖然在手術前並未能發現。

經鼻內鏡下切除篩竇前顱底的中低分化鱗癌相關文章
       患者,男,68歲,1.5月前於西南某省當地醫院行鼻息肉手術手術。術後病理回報是低分化鱗狀細胞癌。再於省內大學醫院行補救手術,術後腫瘤未被有效延緩復發,很快鼻腔內長滿腫瘤,阻塞鼻腔。並且時常出血。為求進一步診治,來我處。在入院後進一步發生出血。行填塞鼻腔之後儘快安排手術。低度分化的鱗狀細胞癌惡性程度高,侵襲力強,很難控制。應當採用以手術、放療以及化療相結合的綜合治療。我們在閱片後發現
發布於 2023-01-30 04:42
0評論
顱底中央區惡性腫瘤臨床少見,腫瘤生長迅速且解剖毗鄰極其複雜,涉及多學科領域的綜合治療。傳統開顱手術切除腫瘤是主要的治療方式,但由於需要行顱面部切口和骨瓣,並長時間牽拉腦組織來暴露腫瘤,極易造成外觀及神經功能的損害。目前,經鼻內鏡入路在處理前、中顱底良性腫瘤方面,已經取得了很好的認可。但對於惡性腫瘤的治療尚有爭論,主要問題在於:1、內鏡手術切除腫瘤的技術標準是否能夠儘可能地切除腫瘤,並緩解臨床症狀
發布於 2022-10-20 01:29
0評論
內鏡神經外科目前已經成為微創神經外科的最重要和最活躍的領域之一。其中,內鏡經鼻顱底外科運用天然腔道鼻腔、在不牽拉腦組織的情況下,能夠充分暴露病變,最大限度的切除病變,以其微創、術後恢復快和費用低的優勢造福於廣大的患者,並獲得越來越多的顱底外科醫生的重視,將成為未來顱底外科發展的必然趨勢。一、        內鏡經鼻顱底外科的歷史沿革運用內鏡技術處理顱底病變,最早可追溯到1963年Guiot等[1
發布於 2023-01-27 15:22
0評論
本文作者在此探討了應用神經內鏡對部分顱底脊索瘤病人手術治療的適應證、方法和相關問題。資料與方法1、一般資料:在2000年6月至2006年6月間,我們應用神經內鏡手術治療30例顱底脊索瘤的病人,其中男性17例,女性13例,年齡在18~55歲,平均30.5歲。北京天壇醫院神經外科張亞卓2、臨床表現:頭痛26例,其他臨床表現包括,視力下降和視野異常7例,顱神經麻痺(外展神經和動眼神經)5例,鼻衄2例,
發布於 2022-10-20 03:44
0評論
嗅神經母細胞瘤來源於鼻腔頂部,前顱底篩凹區域的嗅覺上皮。由於位置特殊,因此多發生顱底侵犯,破壞顱底骨質,顱底侵犯等。其早期症狀有嗅覺減退、鼻塞、呼吸不暢以及鼻子出血等。以手術治療為首選。我們接診一例患者,來自江蘇,女,56歲,發生間斷鼻出血、嗅覺減退3個月。來診後,我們檢查,發現,鼻腔前顱底區域大腫瘤,強化明顯(意味著血供豐富);顱底區域骨質破壞。但比較幸運,在影像上顯示,顱內硬膜內無腫瘤侵犯現
發布於 2023-01-30 05:27
0評論
       患者,女,60歲。近2年前在當地地方醫院行鼻部息肉切除術。術後病理報軟骨肉瘤。於是到省會大學醫院再次行手術治療。一年後再次復發。再次到主診醫生處就診。發現腫瘤位於蝶竇,侵犯斜坡、翼突(右側)、翼鄂窩、顳下窩,靠近右側中顱窩底。如下圖當地醫生建議轉診。患者求診到我處。我們在完善檢察後,採用經鼻內鏡下完全切除蝶竇內、斜坡、雙側翼突以及中顱窩底的腫瘤。       術後患者很快恢復,一週
發布於 2023-01-30 04:52
0評論
      患者,女,30歲,發現鼻塞、鼻子出血2月來診。當地醫院檢查發現左側上頜竇內巨大腫瘤、侵犯眼眶內、翼鄂窩、顳下窩、中顱窩底、咽旁間隙。當地活檢是腺樣囊性癌。這是起源於腺體的惡性腫瘤,其特點是易於沿著神經纖維侵犯,因此較早發生顱內的侵犯。由於患者本身健側眼睛(右)視力不佳,家屬對於患病側眼睛(左)的保留意願極其強烈。因此採用內鏡下輔助內眥部切口行眼眶內、上頜竇、顱底區域的腫瘤切除。術後患
發布於 2023-01-30 04:47
0評論
鼻竇囊腫在鼻科疾病中佔相當部分的比例,鼻竇囊腫可以分為粘液囊腫和粘膜瀦留囊腫。鼻竇粘液囊腫一、發病機制和成因主要原因:由於導管內的炎性改變;在額鼻管附近額竇外傷、手術和額竇內骨瘤的生長造成鼻額管阻塞。竇內粘膜粘液腺導管阻塞與腺體之增生也為重要原因之一。鼻竇粘液囊腫分為原發性和繼發性。目前原發性粘液囊腫的原因不清。繼發粘液囊腫被認為鼻竇口阻塞,鼻竇引流受阻。額竇由於其引流經過長的鼻額管,沿途被阻塞
發布於 2023-03-08 14:26
0評論
     鼻咽部的腫瘤。以低分化癌為主,治療首選放射治療。但有放療後復發病例,再放療,效果不好,相關的併發症成倍增加、加重。因此,此時建議施行挽救性的手術治療。目前,我們多采用經鼻內鏡下的挽救性手術。(本人在國內重要會議已經國家級重點學科舉辦的會議上多側報道內鏡下鼻咽癌的挽救性手術技術)。在導航系統指引下,能夠做到在規避顱底區域重要的血管神經基礎上,將T3及以下的腫瘤全部切除。     該病例,
發布於 2023-01-30 05:17
0評論
顱底凹陷是由於各種原因造成的齒狀突異常突入枕骨大孔,使延頸髓腹側受壓而產生臨床症狀的損傷性疾病。由於顱頸交界區複雜的解剖結構和生物力學特點,使其外科治療具有巨大的挑戰性。數十年來,經典的經口腔入路齒狀突切除術成為標準術式而在臨床廣泛運用。雖然經口入路具有可以直接顯露齒狀突的優點,但該術式亦存在許多缺陷。例如:需要使用張口器,不可避免地造成牙齒損傷和舌的壓迫腫脹;當顯露不充分時尚需切開軟顎甚至硬顎
發布於 2023-01-27 16:07
0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