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於 2023-01-30 09:32

  後組顱神經損傷是頸靜脈球球體瘤術後常見的併發症,給患者造成極大痛苦,特別是多條神經損傷。術後的功能鍛鍊對於這些神經的功能恢復或者代償非常重要,下面給大家介紹一些功能鍛鍊的方法,能夠促進康復,改善生活治療。
  一、面部運動:
  1、發音訓練:按照順序先後發“啊”“依”“烏”“夫”。可能發“夫”音的時候不準,但要儘量準確,像吹口哨吹蠟燭那樣的動作。每個音發十次,一天三次。
  2、面肌訓練:多次重複以下動作,每天三次。
  (1)有節奏地皺眉。
  (2)儘量張大口腔然後閉合。
  (3)先鼓腮,像吹氣球一樣閉嘴,把腮部鼓起,然後輕輕緩慢地吐氣。
  (4)縮腮:閉嘴後把臉頰吸入成凹陷樣。
  以上動作有時間就做,多做多反覆地做。
  二、舌的康復運動:
  
1、向外伸舌,並向上下左右不同方向做伸展運動。反覆多做。
  2、將舌頭捲起來再放鬆,反覆做。用舌觸及口腔上下左右的每個角落。
  三、軟顎訓練:
  1、反覆多次大聲地發‘啊’音。
  2、深吸氣後屏氣,注意用力的部位在鼻腔後方。反覆多次。
  四、咽喉肌訓練:
  深呼吸後,屏氣。注意用力部位在喉部。
  多做空口吞嚥動作。

後組顱神經的功能鍛鍊相關文章
近年來隨著神經病理學、神經影像學、遺傳學的研究進展,於2002年在第110次ENMC(EuropeanNeuromuscularCentre)國際工作會議上提出了CCDDs的概念。這是一組先天性、非進行性的顱神經肌肉疾病,可以散發或家族性遺傳,該病因為神經源性而不是肌源性,是由於一條或多條顱神經發育異常或完全缺失,從而引起的原發或繼發對肌肉的異常神經支配,故稱之為先天性顱神經異常支配性疾病(co
發布於 2022-09-26 14:33
0評論
小而未破裂的動脈瘤無症狀。    顱內動脈瘤的症狀分為三類:(1)顱內出血:多數病人是單純性蛛網膜下腔出血,表現為突發頭痛、嘔吐、意識障礙,癲癇樣發作及腦膜刺激徵。(2)局灶症狀:大動脈瘤常產生壓迫症狀、偏癱、動眼神經麻痺及梗阻性腦積水。(3)腦缺血及腦動脈痙攣:病人可出現不同程度的神經功能障礙、偏癱、失語、深淺感覺減退、失明、精神症狀等。確診顱內動脈瘤需行腦血管造影術。凡病人有蛛網膜下腔出血、
發布於 2022-10-01 11:49
0評論
功能鍛鍊對腰椎術後的病人來說是非常重要的。術後臥床期間的四肢功能鍛鍊,可以預防肌肉萎縮,防止神經根粘連,提高機體的抵抗力,預防併發症的發生。如:擴胸運動,深呼吸運動能增加肺活量,促進肺換氣,預防肺部併發症;每日進行腹部順時針的按摩可增強胃腸蠕動,減少腹脹,便秘及尿瀦留的發生。手術後病人的功能鍛鍊要在醫生和護士的指導下進行。一、術後48小時後做雙下肢的伸肌和屈肌的鍛鍊。目的:1、促進肢體的血液循環
發布於 2023-03-13 19:51
0評論
傷者當時傷得很重,主要為顱腦損傷,顱底骨折,以左側為主,造成左側動眼神經損傷,因此造成左側瞳孔散大,左側眼瞼下垂。可能還伴有腦挫裂傷和腦腫脹,因此帶來部分神經功能障礙(言語功能和記憶功能障礙等)。早期可以應用一些神經營養藥物,病情穩定後可進行高壓氧艙治療,可以幫助病情恢復。
發布於 2023-03-19 02:56
0評論
未破裂顱內動脈瘤的治療自九十年代以來,顱內動脈瘤的治療已進入微侵襲時代,取得很大進步。由於神經影像學的進步,未破裂顱內動脈瘤的發現率也相應增高,但在治療上仍有不同意見。我科自1991年10月至2002年9月共收治顱內動脈瘤332例,其中未破裂顱內動脈瘤58例,現將治療情況報告如下。臨床資料1、一般資料和分類本組未破裂顱內動脈瘤病人共58例,其中男性25例,女性33例,年齡19-71歲,平均46.
發布於 2023-02-09 07:02
0評論
頸靜脈孔區神經鞘瘤是一種罕見的腫瘤,大約佔所有顱內神經鞘瘤的2%-4%,起源於第Ⅸ、X、Ⅺ對顱神經的神經鞘瘤。臨床上較為少見,臨床處理也較為困難,術後併發症較多。患者通常在30歲-60歲之間發病,女性更多見,聽力喪失、耳鳴、共濟失調和眩暈是最常見的首發症狀。有時還可表現為累及頸靜脈孔區的一組症狀,包括第IX、X、XI對顱神經麻痺,稱為頸靜脈孔綜合徵,包括聲音嘶啞、吞嚥困難、咽反射喪失、胸鎖乳突肌
發布於 2023-07-24 09:21
0評論
神經系統疾病患者常發生偏癱、失語、失認、失用等功能障礙,這些功能障礙只靠傳統的臨床治療是難以奏效的。近年來神經康復醫學迅速發展起來,著重解決患者的功能障礙問題,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質量,促進了康復醫學的發展。康復治療是一項多專業性、跨學科的工作,在專業方面常涉及物理療法、作業療法、言語治療、心理治療、假肢及矯形器技術等多個專業,在學科方面常涉及醫學、工程學、心理學、教育學、社會學等多個學科,所以必須
發布於 2022-09-24 23:44
0評論
良性顱內壓增高是臨床常見的許多疾病共有的一組症候群。良性顱內壓增高有兩種類型,即瀰漫性良性顱內壓增高和先局部性良性顱內壓增高,再通過擴散波及全腦。瀰漫性良性顱內壓增高通常預後良好,能耐受的壓力限度較高,可以通過生理調節而得到緩衝,壓力解除後神經功能恢復較快,而局部性良性顱內壓增高調節功能較差,可耐受的壓力限度較低,壓力解除後神經功能恢復較慢。 顱腔容納著腦組織、腦脊液和血液三種內容物,當兒童
發布於 2024-01-14 10:48
0評論
頸阻抗鍛鍊。方法是:上身直立,頭略後仰,立位或坐位均可,雙手交叉放在枕後(即後腦勺)部位,用力向後仰頭,同時雙手用力抵住枕部使頭不能後仰,即頭和雙手對抗。此時您會感覺到頸部後方的大塊肌肉在持續收縮用力,但是頸部卻因為雙手的對抗動作沒有活動,這種狀態醫學上稱為肌肉的“抗阻等長收縮”。這種方式是迅速增強肌肉力量的最好方式。一般每天鍛鍊4組,每組對抗20次,每次持續對抗5-10秒鐘。用手對抗,或者背靠
發布於 2022-11-26 09:01
0評論
第一天脛前肌鍛鍊法(踝泵):背伸、蹠屈足部各10秒,中間休息10秒,10分鐘為1組,每天5-10 組。第二天股四頭肌鍛鍊法:N窩處墊枕頭,伸直小腿持續10-20秒後放下休息10-20秒,10分鐘為1組,每天5-10組。第三天髂腰肌鍛鍊法:直腿抬高下肢持續10-20秒後放下休息10-20秒,10分鐘為1組,每天5-10組。第四天髂腰肌股四頭肌鍛鍊法:直腿抬高下肢持續10秒後屈曲膝關節10秒再伸直再
發布於 2023-01-15 06:46
0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