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於 2022-12-18 01:25

接受下肢手術治療後如何合理進行負重鍛鍊,是一個往往被大家忽視的問題,原因有很多。術側肢體過早負重可能引起傷口開裂滲血,再次參與負重的受傷肢體會存在一定程度的腫脹和疼痛,過早的活動可能影響固定的穩定性,引起固定裝置失效,等等。所以大多數人傾向選擇更為穩妥的方式--持續臥床至手術後很長的時間。
  但人體是一部適應性極強的智能化設備,用進廢退在我們的身體上有極好的體現。比如,高原地區生活的人一般血紅蛋白濃度要比平均值高,經常參加鍛鍊的熱肺活量往往比常人大許多。這種現象也明顯的體現在運動系統上。右利手的人右上肢會比左側粗壯一些,運動員的肌肉和骨骼要要常人健壯許多。
  對於矯形外科來說,手術目的往往是重建下肢的形態和功能。長期的臥床則會導致肢體功能一系列廢用性的變化:如肌肉廢用性萎縮和鬆弛,關節靈活性降低,同時負重刺激是成骨增強和鈣鹽積累的必要條件,缺少了負重刺激則會導致破骨增強和鈣鹽丟失,不注重負重鍛鍊可能造成術後骨質疏鬆,甚至截骨部位的延遲癒合及不癒合。這會直接影響手術的效果,引起肢體功能一定程度的損失。
  負重鍛鍊除了保證骨骼肌肉關節系統的正常活動,還對於維持下肢血液循環狀態有重要意義。血液循環是身體正常的新陳代新的重要條件。人體通過血液循環將局部代謝產生的廢物帶走,同時將消化系統吸收的營養物質運送到身體各部位,維繫正常生命活動。血液循環瘀滯,對於下肢的傷口修復和功能恢復都有直接影響。另外對於年齡較大的患者來說,早期的負重鍛鍊還能有效的減少一系列臥床併發症的出現,例如墜積性肺炎,褥瘡,下肢深靜脈血栓等等。
  那麼許多人就要問了,早期鍛鍊問題這麼多,負重鍛鍊對下肢功能恢復又那麼重要。究竟應該怎樣選擇鍛鍊的時間和強度呢,鍛鍊過程引起的哪些問題需要注意和處理,哪些情況是可以忽略的呢。下面就給大家一個基本適合所有人的建議:
  基本的條件:
  1、手術創傷急性期已過
術後3~5天是創傷的急性期,這個時期傷口局部毛細血管擴張,局部出現急性炎症反應,傷口周圍明顯腫脹疼痛。這個時期的活動是有害的,可能造成傷口的裂開,滲血,疼痛加重。5天后,傷口進入增生和瘢痕形成期,軟組織及血管出現收縮。這時候才可以逐漸選擇性的進行負重鍛鍊。
  2、固定的穩定性。對於骨性手術來說,截骨端早期的穩定固定是骨癒合的重要因素。對於某些無法進行牢固固定的手術,或者應用內固定固定截骨端時,選擇負重鍛鍊的時間一定要推遲,避免出現固定裝置失效,造成斷端的移位。截骨位置兩側形成穩定力學結構,是骨性手術早期鍛鍊的必要條件。
  3、有意識的控制力量。肌腱吻合或轉移手術,術後一週時由於炎性反應和血運障礙,吻合部位會出現水腫變脆。負重過程中如果下意識的收縮肌肉,有可能導致肌腱吻合部位的斷裂。所以要按照醫生的要求控制某些力量,不能盲目的進行鍛鍊。
  無論何種鍛鍊,最重要的原則都是循序漸進。
  幾天臥床之後,人體的血壓會發生適應性的降低,這時如果快速起身下地,很容易引起立位性低血壓,造成腦部供血不足,出現頭暈,冷汗,面色蒼白,四肢乏力等現象。所以開始鍛鍊時,一定要先緩慢坐起,然後逐漸將雙腿垂到床邊,慢慢適應後在他人幫助下逐漸站立。站立穩定後逐漸增加手術側肢體的負重感,進而嘗試行走。
  早期鍛鍊一定不要以時間和距離為目標,要首先慢慢把力量用滿,讓術肢恢復到正常的負重並形成良好的記憶,否則不但達不到鍛鍊術肢的目的,還會增加對側肢體的負擔。術肢完全負重之後,可以逐漸的增加行走的距離和時間,但鍛鍊量一定要控制在身體適應的範圍內。
  這裡著重強調一下身體承受能力的概念。國人的耐性是遠超出大家自己想象的。以前治療過一些國外的患者,對於疼痛完全零耐受,只要感到一點點不適就要求醫生給鎮痛藥物。而形成鮮明對比的是,在門診常常碰到一些病情十分嚴重才來就診的患者,這跟中華民族吃苦耐勞的傳統很有關係。所以病房裡常發現很多不計後果忍痛鍛鍊的患者朋友。這情況是完全不可取的。
  身體對於傷害有著自己的一套反饋機制。當傷害超過身體承受能力時,身體會表現出腫脹,疼痛等許多不良的反應,提醒我們要注意對自己的保護了。如果漠視這些警告繼續鍛鍊,就會對身體造成更嚴重的損害。我們身體的恢復能力是有限的,急於求成的鍛鍊只能加重身體損害,起到相反的效果。
  所以正確的鍛鍊態度應該是,逐漸延長鍛鍊的距離和時間。具體的鍛鍊量要根據自己身體的感受來進行調整。當鍛鍊引起身體不適時要及時休息,給予身體足夠的休息時間。休息是人體對損傷進行自我修復的重要條件,勞逸結合是效率最大化的基礎。增加鍛鍊量的時候,可以參考次數―距離―時間的順序進行。確定一定強度的鍛鍊身體可以適應後,可以先在這個鍛鍊量的基礎上增加鍛鍊次數,適應之後再增加行走距離,最後延長鍛鍊時間。直到恢復到正常的行走模式。
  以上就是關於負重鍛鍊的一些建議。最後強調的是,人體和病情的特異性決定著每種治療方法都不是適用於所有的人的。參考上述意見時,一定要徵求管床醫生的建議,不要盲目鍛鍊,避免造成不良的後果。

下肢手術治療後的負重功能鍛鍊相關文章
功能鍛鍊對腰椎術後的病人來說是非常重要的。術後臥床期間的四肢功能鍛鍊,可以預防肌肉萎縮,防止神經根粘連,提高機體的抵抗力,預防併發症的發生。如:擴胸運動,深呼吸運動能增加肺活量,促進肺換氣,預防肺部併發症;每日進行腹部順時針的按摩可增強胃腸蠕動,減少腹脹,便秘及尿瀦留的發生。手術後病人的功能鍛鍊要在醫生和護士的指導下進行。一、術後48小時後做雙下肢的伸肌和屈肌的鍛鍊。目的:1、促進肢體的血液循環
發布於 2023-03-13 19:51
0評論
一、概述上運動神經元性損傷是指脊髓前角運動神經元以上部位的神經損傷,包括所有原因所導致的腦和脊髓損傷,其損傷原因有外傷、感染、變性、腫瘤、先後天性顱腦和脊柱畸形以及其它原因。由於皮層運動投射區和上運動神經元徑路受到病變的損害,患者常常表現為伴有肢體痙攣的癱瘓,因此又稱為上運動神經元性癱瘓。不同的病變部位、不同的發病機制,會導致各種類型的臨床症狀,分為偏癱、單癱、截癱、四肢癱等,以淺反射消失、深反
發布於 2022-12-14 02:01
0評論
    下肢瘢痕常由創傷、燒傷、電擊傷等引起。早期創面若處理不當,常導致瘢痕性癒合、大面積瘢痕或長形條索狀瘢痕等,伴有攣縮可限制下肢的活動功能,造成瘢痕攣縮畸形,嚴重者還可累及下腹和會陰部,嚴重影響日常生活,使病人在精神和肉體上承受巨大的折磨和痛苦,並因長期不能下地活動,形成廣泛的骨質脫鈣,嚴重地影響患者的身體健康。下肢承擔了負重和行走等極其重要的功能任務,由於瘢痕組織的防衛功能較差,在瘢痕區常
發布於 2022-12-31 00:20
0評論
被動練習1、CPM輔助鍛鍊:CPM輔助練習膝關節屈曲及伸直,角度從小到大,循序漸進。2、伸直輔助練習:對於有膝關節屈曲攣縮者,伸直練習非常重要。可將腳跟處墊起,利用下肢重力幫助膝關節伸直。必要時施加輔助壓力。負重及行走練習:1、負重行走:不同手術術後負重時間不同。大部分膝關節鏡手術後可以早期負重。對於特殊手術:如半月板縫合及軟骨下骨鑽孔者,短期內不能或者不能完全負重,這時候需要扶拐或者助行器輔助
發布於 2022-09-25 00:01
0評論
功能鍛鍊應以自動為主,被動活動為輔,動作要協調,循序漸進,由小到大,由少到多,逐步增加。一、站立位鍛鍊法1、扶物下蹲法:單或雙手前伸扶住固定物,身體直立,雙足分開,與肩等寬,慢慢下蹲後再起立,反覆進行3~5分鐘(圖1)。圖1                                                圖22、患肢擺動法:單或雙手前伸或側神扶住固定物。單腳負重而立,患肢前屈、後伸
發布於 2023-01-28 23:42
0評論
一、被動練習1、CPM輔助鍛鍊:CPM輔助練習膝關節屈曲及伸直,角度從小到大,循序漸進。2、伸直輔助練習:對於有膝關節屈曲攣縮者,伸直練習非常重要。可將腳跟處墊起,利用下肢重力幫助膝關節伸直。必要時施加輔助壓力。 二、負重及行走練習1、負重行走:不同手術術後負重時間不同。大部分膝關節鏡手術後可以早期負重。對於特殊手術:如半月板縫合及軟骨下骨鑽孔者,短期內不能或者不能完全負重,這時候需要扶拐或者助
發布於 2022-12-06 16:46
0評論
對於腰椎病患者來說,術後能否恢復完全,術後功能恢復鍛鍊尤為重要!正確的鍛鍊方法可有效防止神經根粘連,促進機體的血液循環,提高機體的抵抗力。鍛鍊目的:術後腰背肌功能鍛鍊,能加強腰椎的穩定性,減少術後併發症,提高手術治療療效。鍛鍊方法:1、“五點支撐”法:患者採用仰臥體位,利用五點(頭、雙肘、雙足跟)為支點,儘量將臀部抬起離開床面,腰背部儘量懸空,以達到鍛鍊腰背肌的目的(見圖一),該方法簡單易學,可
發布於 2022-11-26 06:01
0評論
腰椎間盤突出,又稱腰腿痛、脊神經壓迫症,是神經外科常見的慢性退行性病變,患者主要表現為脊神經壓迫症狀。目前神經外科和骨科都可開展腰椎間盤突出的手術,但相比較而言,神經外科手術在神經保護和解除神經壓迫方面更有優勢。患者入院後需要了解以下內容:術後須知:1、術後體位:臥床休息3~4周,術後每4~6小時護士協助患者翻身,以免發生壓瘡。2、一般護理:密切觀察患者生命體徵的變化及切口滲出情況,防止大出血和
發布於 2023-03-02 07:31
0評論
(一)乳癌鍛鍊的目的: ⑴有利於靜脈迴流及引流液的排出,利於術後上肢水腫的消退。 ⑵降低皮下積液,積血,皮瓣壞死及上肢嚴重水腫 ⑶減少瘢痕攣縮的發生,提高了患側上肢的功能恢復及患者自理能力的重建,增強了患者對生活的信心,提高了生活質量 (二)方法及步驟: ⑴術後平臥6小時,將患側上肢置於功能位,肘關節自由放置,用枕支持前臂和手,與胸壁同高或高於胸壁。6小時後可取半臥位,保持肩關節制動3天。 ⑵1
發布於 2024-04-07 04:17
0評論
一般康復情況手術的目標是,在儘可能短的時間內使患者完全痊癒並且完全恢復肌力。術後,患者將需要使用撐拐10-14天,然後,患者開始穿著可拆卸的靴子走路。靴子上有一個鉸鏈,它允許患足向下運動(蹠屈),但是將會限制患足向上運動(背伸)。術後行走和鍛鍊非常重要。術後特殊康復過程(1)1~6周時間內①需要抬高患肢、用一些脫水消腫藥物、輔助康復機器氣壓治療等來減輕水腫;②通過口服一些鎮痛藥物來控制術後的疼痛
發布於 2023-03-11 23:11
0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