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於 2023-02-03 19:37

  肝臟是結直腸癌血行轉移最主要的靶器官,結直腸癌肝轉移是結直腸癌治療的重點和難點之一。約有15%~25%結直腸癌患者在確診時即合併有肝轉移,而另15%~25%的患者將在結直腸癌原發灶根治術後發生肝轉移,其中絕大多數(80%~90%)的肝轉移灶無法獲得根治性切除。結直腸癌肝轉移也是結直腸癌患者最主要的死亡原因[1]。肝轉移灶無法切除患者的中位生存期僅6.9個月,5年生存率接近0%;而肝轉移灶能根治性切除患者的中位生存期為35個月,5年生存率可達30%~50%[10-14]。研究表明,有一部分最初肝轉移灶無法切除的患者經治療後可以變為可切除病灶[8]。因此,通過多學科合作團隊(multidisciplinary team,MDT)開展積極的綜合治療,有望預防結直腸癌肝轉移的發生、提高肝轉移灶手術切除率和術後5年生存率。

  一、結直腸癌肝轉移的診斷

  (一)結直腸癌肝轉移的定義

  按照國際通用分類方法:同時性肝轉移(synchronous liver metastases)是指結直腸癌確診時發現的或結直腸癌原發灶根治性切除術後6個月內發生的肝轉移;而結直腸癌根治術6個月後發生的肝轉移稱為異時性肝轉移(metachronous liver metastases)。

  由於結直腸癌確診時合併肝轉移與結直腸癌原發灶根治術後的肝轉移在診斷和治療上有較大差異,因此本指南按照“結直腸癌確診時合併肝轉移”和“結直腸癌根治術後發生肝轉移”兩方面闡述。

  (二)結直腸癌確診時肝轉移的診斷常規

  對已確診結直腸癌的患者,除血清CEA、CA19-9檢查、病理分期評估外,應常規進行肝臟超聲和/或增強CT影像學檢查以瞭解有無肝轉移的發生,對於懷疑肝轉移的患者可加行血清AFP和肝臟MRI檢查[17-18](1a類證據,A級推薦)。PET-CT檢查不作為常規推薦,可在病情需要時酌情應用[19-20](2a類證據,B級推薦)。肝轉移灶的經皮針刺活檢僅限於病情需要時應用(4類證據,C級推薦)[21]。

  結直腸癌手術中必須常規探查肝臟以進一步排除肝轉移的可能[22]。對可疑的肝臟結節可考慮術中活檢(3a類證據,B級推薦)。

  (三)結直腸癌原發灶根治術後的隨訪

  結直腸癌根治術後,應對患者密切隨訪,瞭解有無肝轉移的發生。

  1、每3~6個月進行1次病史詢問、體格檢查和肝臟超聲檢查,持續2年,以後每6個月1次直至滿5年。

  2、根據術前腫瘤標記物的升高情況,每3~6個月檢測1次CEA等適當的腫瘤標記物,持續2年,以後每6個月1次直至滿5年[23] (1a類證據,A級推薦)。

  3、II期和III期的結直腸癌患者,建議每年進行1次胸/腹/盆腔增強CT掃描,共3~5年[24](1b類證據,A級推薦)。懷疑肝轉移的患者應加行MRI檢查,PET-CT掃描不作常規推薦。

  4、術後1年內應進行電子結腸鏡的檢查,若發現異常,需在1年內複查;否則3年內複查,以後每5年1次。如果患者發病年齡小於50歲則應適當增加電子結腸鏡的檢查頻度。對於結直腸癌根治術前因梗阻等原因無法行全結腸鏡結腸的患者,應在術後3~6個月內完成首次電子結腸鏡檢查[25](1a類證據,A級推薦)。

  (四)結直腸癌肝轉移灶完全切除術後的隨訪

  結直腸癌肝轉移灶完全切除(R0)術後,對患者也應進行密切的隨訪,瞭解有無肝轉移復發。

  1、根據術前腫瘤標記物的升高情況,建議術後2年內每3個月隨訪血清CEA等適當的腫瘤標記物,以後的3~5年內每6個月隨訪1次。

  2、術後2年內每3~6個月進行一次胸/腹/盆腔增強CT掃描,以後每6~12個月進行1次,共5~7年[24](1a類證據,A級推薦)。

  3、其他隨訪內容和頻次參照結直腸癌原發灶根治術後的隨訪進行。

  二、結直腸癌肝轉移的治療

  (一)結直腸癌原發灶根治性切除術

  根治性手術是迄今為止結直腸癌最有效的治癒方法[26]。也是預防肝轉移發生的重要環節。

  1、結腸癌根治性手術範圍包括腫瘤全部及其兩端足夠腸段和周圍可能被浸潤的組織和器官以及相關係膜、主要供應血管和淋巴引流區,具體手術方式依照腫瘤部位不同而異。

  2、直腸癌根治性手術範圍應包括腫瘤全部及其兩端足夠腸段、周圍可能被浸潤的組織和器官以及相關的腸繫膜和淋巴結。直腸中下段的腫瘤應遵循全直腸繫膜切除(total mesorectal excision, TME)原則。

  3、術中發現存在切除範圍外的可疑淋巴結,應進行術中活檢或切除。

  (二)結直腸癌確診時無肝轉移的新輔助治療

  術前通過新輔助治療殺滅無法被影像學檢測到的微小轉移灶,可以最大程度地減少根治性手術後的遠處轉移[27-28]。

  1、中低位直腸癌的新輔助治療(注:高位直腸癌,即腫瘤下緣距肛緣12 cm以上者,其治療參照結腸癌。)

  (1)聯合放化療或放療:直腸為腹膜間位器官,位置相對固定、周圍空間狹小,故放療可作用於腫瘤組織而對周圍正常組織損傷較少。建議術前診斷為T3期及以上或任何T、淋巴結陽性的直腸癌,如不伴有出血、梗阻或穿孔等情況時應用[29-32]。

  聯合放化療:總劑量45~54 Gy的放療,採用常規分割劑量(通常每週5 d,共5周),並應用以5-FU或卡培他濱為主的化療。放化療治療結束後4~8周行直腸癌根治性手術[31,33](1c類證據,B級推薦)。術前放療與化療聯合,能利用各自的優勢起到更好的治療效果。放療作用於局部使腫瘤降期甚至緩解,化療可在術前殺滅“微轉移灶”預防腫瘤遠處轉移。術前放化療可使TME手術更易實施,減少遠處轉移的機率,取得更佳的預後:對於II期有局部浸潤的直腸癌患者,可降低T分期, 對於III期患者則不僅可以降低T分期,更可作用於局部淋巴結,降低N分期[32,34-36]。

  放療:也可考慮直腸癌腫瘤部位及淋巴引流區短程(5 d)總劑量25 Gy的放療[32,37-39],並於放療後1~7 d行根治性手術。但短程放療不能降期,同時還將增加手術操作難度和吻合口漏的機會,應予以重視[40](2b類證據,B級推薦)。

  (2)肝動脈和腫瘤區域動脈聯合灌注化療:術前分期III期以上,且不伴有出血、梗阻或穿孔等,在有條件的單位可考慮應用。5-FU或5-FU前體藥物或聯合奧沙利鉑,經肝動脈、腫瘤區域動脈分別灌注,化療後7~10 d施行根治性切除術。目前的臨床試驗已取得初步結果,該方案雖不能明顯降期,但對預防肝轉移有一定的幫助[41]。可在臨床研究中予以關注,不作為常規推薦。

  (3)全身化療:術前判斷為III期的患者,如無出血、梗阻或穿孔等情況時也可應用術前化療[28]。可用的方案有FOLFOX、卡培他濱單藥或5-FU/LV,但目前尚無明確的循證醫學證據,不作為常規推薦。

  2、結腸癌的新輔助治療

  結直腸癌的新輔助治療尚無明確的循證醫學證據,不作常規推薦。對於術前全身化療、肝動脈和腫瘤區域動脈聯合灌注化療等方法應進一步臨床研究。

  (三)無轉移結直腸癌患者術中門靜脈化療和腹腔化療

  該治療方案療效尚缺乏循證醫學數據,不作為常規手段推薦,臨床研究可關注。

  (四)無轉移結直腸癌患者根治術後的輔助治療

  1、術後輔助化療對於III期以上結腸癌,T3以上或任何T、淋巴結陽性的直腸癌患者能延長5年無病生存率及總生存率[42-43]。因此上述結直腸癌患者在手術治療後應進行6個月的輔助化療,可選擇的治療方案有:FOLFOX、CapeOX、5-FU/LV或卡培他濱單藥[43-46](1a類證據,A級推薦)。

  II期無轉移高危因素的患者,術後輔助化療在許多臨床研究中未見到明顯的效果,故建議接受臨床觀察和隨訪[47](1b類證據,A級推薦)。但對於高危 II期患者(T4、組織分化差、腫瘤周圍淋巴管神經侵犯、腸梗阻、或T3伴有局部穿孔、切緣不確定或陽性、淋巴結活檢數量少於12個)應予以輔助化療,方案同III期患者[43,48](2a類證據,B級推薦)。

  2、T3及以上和任何T,淋巴結陽性的中低位直腸癌患者如術前沒有進行放化療,術後輔助放療能提高3年無病生存率及降低局部複發率[49-50],但對於能否減少結直腸肝轉移方面研究有限,和輔助化療的結合方式也需更多臨床試驗驗證。術前接受過放療或聯合放化療的患者,術後也應接受輔助治療。

結直腸癌肝轉移診斷和綜合治療指南相關文章
1、問:大家好,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人類壽命延長,大腸癌的發病率及病死率在我國乃至世界有逐漸上升的趨勢,且大腸癌肝轉移也越來越多。首先先介紹一下大腸癌的現狀?答:大腸癌包括直腸癌和結腸癌,是常見惡性腫瘤之一。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人類壽命延長,老齡患者愈來愈多,大腸癌的發病率及病死率在我國乃至世界有逐漸上升的趨勢,在惡性腫瘤中排名逐漸向前。2007年全球新發病例達120萬,近63萬人死於結直腸癌,
發布於 2023-02-19 23:16
0評論
結直腸癌是常見的惡性腫瘤之一,其發病率呈逐年上升的趨勢,肝臟是結直腸癌最常見的轉移部位,在結直腸癌確診病例中,20%一25%已發生肝轉移,而在經手術切除的結直腸癌病例中,有20%~25%患者在結直腸癌根治術後3年內發生肝轉移,另有40%一50%最終會發生肝轉移。肝轉移是結直腸癌致死的主要原因,如何改善肝轉移患者的療效已成為結直腸癌研究領域的焦點之一。結直腸癌肝轉移(CLM)是影響結直腸癌患者預後
發布於 2022-10-22 09:04
0評論
結直腸癌是常見的惡性腫瘤之一。目前在我國,幾乎所有的縣級以上醫院都可以開展結直腸癌手術。但是我們應該認識到,我國結直腸癌的治療,特別是外科為主的綜合治療遠沒有達到規範化要求,一些基層醫院的外科醫生並未掌握結直腸癌的基本治療原則。2010年,衛生部出臺《中國結直腸癌診療規範(2010版)》[1],這是新中國成立以來第一次由國家主管部門負責編纂的針對單個疾病的臨床指導規範,它對規範我國結直腸癌的診療
發布於 2022-10-09 02:13
0評論
最新的研究結果表明:未經治療結直腸癌肝轉移患者的生存時間僅為6.9個月,而肝轉移灶能完全切除患者的中位生存時間為35個月,5年生存率可達30%-50%。因此,結直腸癌肝轉移患者治療方式的選擇對其預後有重要意義。結直腸癌肝轉移的治療目前仍然以手術治療為主,多種治療輔助的綜合治療方式。肝轉移灶的切除仍是目前可能治癒結直腸癌肝轉移的唯一有效方法。因此,符合手術適應證的患者推薦在適當的時機施行手術治療;
發布於 2022-11-24 22:11
0評論
結直腸癌是人類最常見的惡性腫瘤之一。在我國乃至世界範圍內,結直腸癌為第三位常見癌症,在上海市,結直腸癌在男性市民中發病率僅次於肺癌,女性僅次於乳腺癌,列第二位。據上海市腫瘤研究所統計資料,在過去的20年間,上海市區結直腸癌發病人數翻了一番:1986年上海市區結直腸癌新發病例1546例,2006年新發病例為3290例。結直腸癌最常見的轉移部位是肝臟。約25%的患者在診斷為結直腸癌時就已經發現肝臟內
發布於 2023-03-11 04:21
0評論
多年臨床實踐中發現,肝臟是結直腸癌最主要的轉移部位,結直腸癌如果不能得到有效治療,最終發生肝轉移的概率至少在50%以上。在確診為結直腸原發癌的同時或者六個月內,約有25%~30%的患者發生肝轉移。而每年全世界範圍內,新發結直腸癌病例超過一百萬例,半數以上最終發生肝轉移。 結直腸癌肝臟轉移是一個十分複雜的生物學過程,機制尚不完全明瞭,微轉移是可能的原因之一。從解剖學的角度看,引流結直腸的靜脈血流,
發布於 2023-01-16 20:28
0評論
結直腸癌是我國常見的惡性腫瘤,以北京市為例,結直腸癌的發病率為男性24.2/10萬,女性23.5/10萬。在診斷結直腸癌同時或6個月內,約25%~30%患者發生肝轉移,近50%~75%患者在疾病晚期最終會發生肝轉移。肝轉移為結直腸患者的終末期表現,很多發生結直腸癌肝轉移的患者或家屬會喪失治療的信心和希望。的確,未經治療的結直腸癌肝轉移患者,生存期往往不超過1年。化療新藥的研製和應用使肝轉移癌患者
發布於 2022-12-20 00:55
0評論
隨著醫學的不斷髮展,過去的一些我們曾經認為晚期的、沒有治療希望的疾病也逐步獲得了更好的療效,比如結直腸癌肝肺轉移。結直腸癌肺轉移的外科手術指徵同時性發現的肝肺轉移灶,與原發灶同時存在。結直腸癌的肝轉移的處理已經非常成熟,大家也已經形成了一定的共識,比如我們中山醫院結直腸癌MDT團隊就出版過我們的肝轉移的診治指南;同期存在的轉移灶,只要數目有限,局部切除,都可以和原發灶一起切除,只要患者的身體情況
發布於 2023-01-26 16:57
0評論
大腸癌(結直腸癌)是我國第5大常見的惡性腫瘤。肝轉移是大腸癌治療失敗的最主要原因,約10%~25%的患者在確診時已有肝轉移,20%~25%的患者在術後發生肝轉移。以往認為大腸癌肝轉移已屬於晚期,治療效果差,患者生存期僅8~12個月,幾乎很少有病人存活超過5年。隨著各種治療技術的不斷髮展,大腸癌的治療取得了長足的進步,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1、手術切除是大腸癌肝轉移治療的金標準從上世紀90年代以來學
發布於 2022-12-07 00:19
0評論
肝臟是結直腸癌的常見轉移部位。在新發的結直腸癌病例中,20%~25%存在肝轉移,而在經手術切除的結直腸癌病例中,40%~50%最終會發生肝轉移。肝轉移是結直腸癌致死的主要原因,如何改善肝轉移患者的療效已成為結直腸癌研究領域的焦點之一。據國外文獻報道50%~60%的結直腸癌患者最終會發生肝轉移,術後復發的患者中肝轉移比例則高達70%,在對死於結直腸癌患者的屍體解剖中發現約70%存在肝轉移。一般認為
發布於 2022-10-09 03:08
0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