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發病原因
原發性肝癌自發性破裂出血是肝癌較常見的嚴重併發症,發病較急,預後較差,早期診斷及時治療對改善患者的預後有一定幫助。肝癌自發性破裂出血的機制尚不完全明確,可能與下列因素有關:
(1)肝癌惡性程度高,生長迅速,會導致腫瘤相對供血不足,以致出現中心缺血、壞死及液化,若腫塊體積增大過快,則可導致腫瘤表面潰破而引起出血;
(2)肝癌缺血、壞死並繼發感染,可直接侵犯肝內血管,導致破裂出血;
(3)門靜脈被癌栓栓塞後,表淺的腫瘤周邊部分出現營養障礙性壞死、潰破,亦可導致出血;
(4)腫瘤位於肝隔面的表淺位置時,易受外力衝擊,腫瘤包膜菲薄與癌組織極脆弱也是構成破裂出血的原因。
(二)臨床表現與診斷
患者多以急性上腹痛就診,開始多為上腹疼痛,突發者佔絕大部分,隨著病情發展,可逐漸發展到全腹,同時多伴有頭昏、出冷汗。噁心、嘔吐等表現。在肝癌自發性破裂出血時,亦有腹痛僅侷限於上腹部者,且較輕微,這可能是位於肝臟淺表位置的較小癌結節破裂,出血較少。大多數患者可有面色蒼白、四肢涼、出冷汗、脈搏細數、血壓下降。腹部壓痛視癌腫破裂程度而異,破裂口小、出血量小者,腹部壓痛可侷限在病灶處或壓痛不明顯;破裂口大,出血量多者,對有全腹壓痛,部分患者可有反跳痛及腹肌緊張,其原因可能是有小膽管破裂,部分膽汁流入腹腔刺激腹膜所致。出血量較大時,可見腹部膨隆,腹部叩診呈實音,移動性濁音陽性,腸鳴音減輕或消失,血象檢查可有血紅蛋白降低、白細胞總數及中性粒細胞升高。診斷性腹腔穿刺對肝癌破裂出血的確診有著重要意義,常可穿到不凝固的鮮血。B超、CT也有著極其重要的作用,可以明確診斷。
(三)治療
近年來,隨著急診介入治療的發展,經肝動脈化療栓塞治療肝癌破裂出血在國內已有成功的報道,有條件者可以行經肝動脈栓塞治療。如全身情況較好、病變侷限,在技術條件具備的情況下,可行急診剖腹探查術,根據探查情況可以行部分肝切除、單側肝動脈結紮、瘤體旁多點注射無水酒精、射頻治療等。出血量較少,血壓、脈博等生命體徵尚穩定,估計腫瘤不可能切除,也可在嚴密觀察下行非手術治療。肝癌破裂出血發病急,出血量大,伴有休克,在積極抗休克同時根據具體病情而擬定不同方案,手術仍然是主要的治療方法,肝切除仍然是改善原發性肝癌自發性破裂出血患者預後的有效手段。局部縫扎以及大網膜填塞縫扎術常用於無法手術切除或患者一般情況差,病情危重者。對已明確為晚期肝癌破裂者或肝功能 Child-pugh C級患者不考慮手術治療,予以對症支持等治療,出血有可能暫停,但仍可再次破裂,預後極差,常於短期內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