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於 2023-02-13 04:12

  半側顏面萎縮是整形外科較常見到的一類疾病。但前來就診的患者往往已經處於青春期後。這類患兒從小就發生了面部的局部萎縮,但是家長和一些偏遠地區的醫生都不認識這個病,因此做了大量的檢查包括全身的CT、磁共振,甚至做了病理檢查,最後還是查不到任何病因,有些甚至被誤診為硬皮病等免疫系統疾病。病人吃了不少藥,花了不少錢,可是萎縮還在繼續。認識半面萎縮,避免不必要的過度治療,下面將為你介紹這個疾病的特點。

  進行性單側面部萎縮綜合徵是一種較為多見的顱面畸形,屬後天獲得性面部軟組織疾病,Parry(1825年)、Romberg(1846年)以及Eulenburg(1871)最早描述了這類疾病的特點而命名為Romberg Disease。其發作緩慢但呈進行性加重,通常始於5-15歲,有些甚至一兩歲就發病,並持續2-10年。女性多於男性,為1.5:1。表現為半側顏面或面部部分部位發生局部萎縮,通常侷限在人體的單側。左右兩側發病率相同,單側發病率佔95%,雙側發病率約為5%,約有7%的患者表現為一側肢體或軀幹的萎縮症狀。

  患者於青春期前出現進行性的面部組織萎縮,可累及皮膚、皮下組織、肌肉、軟骨、骨骼、粘膜等組織,以皮下脂肪,肌肉萎縮最為明顯。Pensler報道有15 %的患者為單純軟組織萎縮、凹陷,另外85 %患者在軟組織萎縮的同時伴有骨質萎縮短小。在青春期後,萎縮逐漸趨於穩定。發病初期常在面部某些區域如眉上、額部或眶下部出現色素增多或減少,皮膚變棕色或白色,然後逐漸擴大,並呈現皮下組織的凹陷,直至完全消失,並與三叉神經分佈有關,有的僅出現於某一分支的分佈區域,繼而出現皮膚、粘膜、骨骼及肌肉的改變,但肌肉仍可保持一定的功能,且無面神經麻痺的臨床表現,病期較長的病人還可見到皮膚變薄、乾燥,呈硬皮病樣症狀,甚至與肌肉及骨骼關聯,形成明顯畸形。於檢測交界處有明顯凹陷。有些病人的患側舌部、鼻翼軟骨、耳軟骨及硬顎粘膜、舌、口唇部組織均可波及。此外,皮膚毛髮也可有明顯改變。毛髮稀疏,脫落或出現白髮,汗腺,唾液腺,毛囊也可受影響,嚴重者還可波及同側頭顱、眶內容物,可使眼球凹陷,視力減退或無視力,眼瞼下垂。患者還常伴有癲癇,三叉神經炎的病變。對於發病在10歲以內的病例,患者面部的骨架尚未發育完善,往往產生嚴重的畸形,引起面部器官的變形和移位。發病在10歲以後,則以累及軟組織為主。

  至今為止,進行性半面萎縮的病因仍不明確。1964年Rogers觀察了773例半側顏面萎縮,認為發病機制不明。可能的發病學說主要有以下四項1.

  感染學說 Mobius認為此病由於交感神經系統對組織所產生的某些炎症過程如某些傳染病如猩紅熱、麻疹、丹毒、結核等,如牙槽腫、牙周炎症等的影響。2.

  交感神經學說 半面萎縮的病人常有交感神經過度興奮,可導致血管收縮障礙,神經性角膜炎、虹膜炎及偏頭痛導致組織萎縮。3.

  三叉神經學說 Mondel通過尸解報道在三叉神經分佈區內的組織萎縮與三叉神經炎有關。4.硬皮病學說 Peskovo Stockar在1961年從組織學檢查的角度報道了皮膚、皮下組織、常呈慢性炎症漸進性壞死病變,最後導致疤痕形成,表皮組織變薄呈角化病,真皮乳突層消失,而肌層仍保持一定程度的彈力纖維組織。5.

  外傷學說 不少病人有顏面、腦、頸部外傷,或甲狀腺手術造成頸交感神經刺激後誘發半側顏面萎縮。

  儘管病因不明,半面萎縮仍是一種自限的良性疾病,萎縮基本到青春期以後不再進行,治療主要為外觀上的改善。目前主要推薦自體脂肪移植,相較於傳統的遊離自體組織移植,自體脂肪移植創傷小恢復快,並且術後表情自然,旁人無法看出手術痕跡,是治療半面萎縮最優選的方案。

甚麼是半側顏面萎縮?相關文章
    進行性半側顏面萎縮畸形(ProgressiveHemifacialatrophy,PHA)是一種以單側皮膚、皮下組織及骨組織萎縮為特徵的疾病,主要表現為單側面部皮膚菲薄,頰部及顳部凹陷、鼻翼短小、紅唇薄弱,顴骨及頜骨萎縮、牙齒缺失;病變累及眼部時,導致眼球凹陷、視力減退或致盲;頭髮脫落,亦可累及眉毛、睫毛和鬍鬚,雙側面部明顯不對稱,嚴重者表現為單側“骷髏”樣外觀。本病又稱Parry-Ro
發布於 2022-12-31 21:00
0評論
進行性半側顏面萎縮(progresivehemificialarophy)是一種以單側皮膚、皮下組織及骨結構進行性萎縮為特徵的後天獲得性面部畸形。病損主要涉及半側顏面組織,輕者導致患側面頰凹陷,雙側面部不對稱。嚴重者上下頜骨發育不全、眼球凹陷、視力減退或致盲,造成面容嚴重毀損。近10年來,我們收治了100多例患者,通過大量的臨床病例診治,已積累了針對不同程度畸形的豐富的臨床經驗,提出了自己的臨床
發布於 2023-01-01 20:40
0評論
    進行性半側顏面萎縮(progresivehemificialarophy)是一種以單側皮膚、皮下組織及骨結構進行性萎縮為特徵的後天獲得性面部畸形。病損主要涉及半側顏面組織,輕者導致患側面頰凹陷,雙側面部不對稱。嚴重者上下頜骨發育不全、眼球凹陷、視力減退或致盲,造成面容嚴重毀損。依據半側顏面萎縮的嚴重程度,將半側顏面萎縮畸形分為輕、中、重三度。1、輕度患側面頰部局部軟組織萎縮,面部整體輪廓
發布於 2022-12-30 11:25
0評論
金庸大師筆下有一位枯榮大師,因參練枯榮禪功,臉上半“枯”半“榮”,左邊的一半臉色紅潤,皮光肉滑,猶如嬰兒,右邊的一半卻如枯骨,除了一張焦黃的麵皮之外全無肌肉,骨頭凸了出來,宛然便是半個骷髏頭。在現實生活中,也有這樣一些病人,面部一側的皮膚、皮下組織、肌肉不明原因地逐漸萎縮,慢慢變得半人半鬼,身心都受到巨大的影響。這種病叫做進行性半側顏面萎縮,也稱Romberg綜合症,是Romberg醫生1846
發布於 2022-10-11 09:03
0評論
進行性半側顏面萎縮,又稱Romberg病,較為少見,以侷限於一側顏面部的皮膚、皮下組織或還波及骨和軟骨組織的進行性萎縮為特徵。      首先由Parry於1825年報道,其後在1846年Romberg又詳細描述了此病的典型特徵,故以Romberg命名該病。1871年Enlenburg首次提出了進行性顏面萎縮症(Progressivefacialhemiatrophy,PFHA)這一名稱。   
發布於 2023-01-01 08:40
0評論
半側顏面短小畸形(hemifacialmicrosomia),是由Gorlin和Pindborg於1964年提出的。      臨床表現:上頜骨、下頜骨、顴弓、耳、腮腺和Ⅴ,Ⅶ腦神經的發育不足,常伴有肌肉和軟組織厚度的不足。常用的手術方法有:截骨術,自體異體骨移植,組織替代品的植入,骨延長術。臨床上我們選擇治療方案時也應該具體問題具體分析,根據患者年齡,畸形的程度,累計範圍進行選擇。建議首次就診
發布於 2023-01-01 23:05
0評論
    半側顏面發育不全的孩子並不少見,但是很多家長並不覺得這有甚麼大不了的,不願意給孩子治療。相反,他們會覺得與之伴隨的大口畸形、小耳畸形甚至一個小小的副耳都比臉偏更值得治療。誠然,沒有哪個人的臉絕對對稱,有一點點偏並沒甚麼大問題,但是如果偏得嚴重呢?除了臉偏,牙齒的問題、咀嚼的問題、發音的問題甚至聽力的問題都可能伴隨而來了,而且隨著面部骨骼和軟組織的發育,嚴重程度可能越來越重。細心的家長,您
發布於 2022-12-31 04:55
0評論
    半側顏面萎縮(Progressivehemifacialatrophy,PHA;Parry-RombergSyndrome)臨床表現:頭面部皮膚軟組織出現進行性萎縮,嚴重者可以累積顱面部骨組織;通常發生在單側,不超過面中線,極少數情況下也可見於面部雙側;面部出現明顯的一道凹痕,臨床上叫做“軍刀痕”;病灶區可伴有色素沉著、毛髮由黑變白等表現;面部的運動功能不受影響。疾病危重程度:1星,輕度
發布於 2022-12-30 18:15
0評論
      半側顏面短小畸形(hemifacialmicrosomia),又稱為半側顱面短小,第一、二鰓弓綜合症等,是僅次於唇顎裂的最常見先天性顱面畸形,發生率約佔出生活嬰的1/3500~1/5600。半側顏面短小畸形可累及多個解剖部位且嚴重程度不一,表現為患側面部短小,皮下軟組織薄弱,頦部偏斜,面神經發育不良,面橫裂及外耳畸形等,其中骨骼畸形以下頜骨發育不良最常見也最重要,被認為是導致其他顱頜
發布於 2022-12-30 10:40
0評論
歷史人的身體常常會出現各種各樣不伴有局部和全身病損的不對稱改變,這種不對稱畸形改變往往表現為緩慢發展,和時間與環境改變沒有直接關係。歷史上對其有很多命名:偏身肥大,先天性偏側肥大,半側局體,部分性巨大畸形症。Meckel在1822年首次對該類現象進行了描述,Wagner在1839年率先進行了報道。文獻中常常傾向於應用偏側肥大(Hemihypertrophy)而不是用偏側發育過度(hemihype
發布於 2023-01-01 11:10
0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