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正虛瘀結論治骨髓增生異常/骨髓增殖性疾病初探
骨髓增生異常/骨髓增殖性疾病(MD/MPD,myelodysplastic/ myeloproliferative disease) 是2001年WHO造血組織和淋巴組織腫瘤分類中新設立的一大類髓系腫瘤,作為克隆性造血幹細胞疾病,其臨床、血液學具有骨髓增生異常(MD)和慢性骨髓增殖性疾病(cMPD)雙重特點,即骨髓中髓系細胞1系或2系具有MDS的病態造血現象和凋亡過度,這種發育異常且為無效造血,導致外周血中該系細胞減少且形態異常,又有cMPD的髓系(粒、單、紅、巨核系)一系或多系細胞的過度增殖且為有效造血,引起外周血該系血細胞增多伴有或不伴有發育異常。常見症狀有疲乏無力、貧血、食慾不振、消瘦、腹部不適、左上腹脹滿、盜汗、低熱等,同時有肝脾腫大明顯。其中慢性粒-單核細胞白血病及不典型慢性髓系白血病主要發生於老年人,中位發病年齡65-75歲,中位生存期多為20-40個月,後者預後更差,治療上目前尚無滿意的治療方法。
1、理論淵源
祖國醫學對MD/MPD沒有對應的病名描述,但通過回溯文獻,其相關主訴均分別與祖國醫學中的一些疾病描述相似。如貧血繼發的神疲乏力,頭暈心慌,食慾不振等,與祖國醫學中的“虛損”、“虛勞”等描述相同。如早在《素問通評虛實論》所謂:“精氣奪則虛。”其臨床表現如《素問玉機真藏論》記載:“脈細、皮寒、氣少、洩利前後、飲食不入,此謂五虛。” 而《難經》的創立“五損”之說,載曰:“一損損於皮毛,皮聚而毛落;二損損於血脈,血脈虛少,不能榮於五髒六腑;三損損於肌肉,肌肉消瘦,飲食不為肌膚;四損損於筋,筋緩不能自收持;五損損於骨,骨痿不能起於床……”,至明代方隅《醫林繩墨》提及:“虛者,氣血之空虛也;損者,臟腑之壞損也”;“陽虛多痼冷,陰虛多積熱”。而對其治療更是在《素問》“三部九候論”、“至真要大論”中提出:“虛則補之”、“勞則溫之”、“損則溫之”等治療原則。《難經》創立“五難”之說,“十四難”提出“損其肺者,益其氣;損其心者,調其營衛;損其脾者,調其飲食,適寒溫;損其肝者,緩其中;損其腎者,益其精”。
其疾病過程中同時又可見細胞增殖引起的低熱盜汗,肝脾腫大等症狀,症同祖國醫學的“血瘀”、“Y瘕”等,即為“營氣過盛”的血實證,可以表現為“血瘀”、“內蒸”、“Y積”等病理現象。血瘀之說始於《黃帝內經》,《靈樞》中的“惡血”即為瘀血最早的記載,《靈樞百病始生》篇謂:“凝血蘊裡而不散,津液澀滲,著而不去,而積皆成矣。”《靈樞邪氣臟腑病形》記載:“肝脈急甚者為惡言,微急為肥氣,在脅下若覆杯。”後者對“肥氣”的描寫形象地指明瞭巨脾症的特徵,《素問五臟生成》提到:“有積氣在心下,支月去,名曰肝痺。”也與臨床肝脾腫大引起的左上腹不適,飽脹和牽引感症狀相似,《諸病源候論》謂:“瘀久不消,則變成積聚Y瘕也。”;“積者,髒病也,陰氣所生也。”;“積聚牽強,按之不能轉動為Y。”《證治準繩》謂:“瘀血成塊,堅而不移,名曰血Y。” 其治療在《素問陰陽應象大論》載:“血實宜決之”、“結者散之”、“留者攻之”。其意以疏導瘀阻,和其絡脈,可使血氣流暢。《金匱要略血痺虛勞病脈證並治》載:“血痺陰陽俱微”,提示陽氣不足而陰血澀滯為痺,治療上“針引陽氣”,不獨治血分,氣行則血行,去其邪實以散血瘀。
如上所述,均為現代醫家對MD/MPD疾病的認識提供了豐富的文獻基礎和診療思路,一些實用方劑也在臨床應用中取得一定療效。
2、臨床應用
疾病本身就是邪正相爭的結果,邪是病邪,正是精氣,所以中醫有“邪氣盛則實,精氣奪則虛”。《素問五常政大論》載:“經絡以通,血氣已從,復其不足,與眾齊同”,即指出治血實應疏通血脈,除去血實;而血氣虛衰,又應復其血氣,從而平調陰陽。MD/MPD因其疾病本質,以及臨床表現的雙重性,病機為邪毒與營血相摶,結成Y瘕,故其治療既要從虛勞脾腎精氣論其不足,又有血實瘀結過盛之候,總以補虛化瘀為主旨,取法《金匱要略血痺虛勞病脈證並治》:“五勞虛極羸瘦……內有幹血,肌膚甲錯,兩目黯黑。緩中補虛,大黃V蟲丸主之。”立意在於化瘀通閉而又能滋血生血。臨床症狀多見:腹中結塊,面色灰黯,形體羸瘦,午後低熱盜汗,倦怠乏力,頭暈耳鳴,動則心悸,胃納不佳,夜寐一般,二便尚調。舌淡暗或紫,苔薄膩,脈細澀或弦細。四診和參,病屬祖國醫學之瘀證,證屬正虛瘀結。病由勞倦過度,肝脾失調,積之日久,瘀積更甚,可見Y塊質硬,漸見增大;Y積不消以致中氣大傷,脾胃受損,氣血陰精耗傷,面色灰黯,形體羸瘦;脾虛不得運化水谷精微,以致氣血生化乏源,心脈失養,肝木失養,清竅失養,四肢肌肉無以濡養,則有神疲乏力,心悸氣短,頭暈耳鳴;肝血虧虛,傷及腎陰,且邪毒潛伏於內,蒸騰血液,損其骨髓,發為內蒸;舌脈從之,均為氣血虧虛,血瘀內結之象,病性虛實夾雜。治則化瘀散結,補虛消Y。方藥:可選膈下逐瘀湯合三才封髓丹加減。藥用當歸、川芎、桃仁、赤芍、五靈脂、丹皮、玄胡活血化瘀,配合香附、烏藥、枳殼調達肝脾、行氣止痛;人參可改用太子參、甘草補脾緩中,與化瘀藥物合用,益氣以通絡脈;扶正不離補養真陰,故有熟地、天冬;內有邪毒伏熱,傷其精髓,用黃柏堅陰制火,佐砂仁行氣寬中,取方意為得陰以秘陽,使水火既濟,精歸於腎,以精生血。在疾病進展時,可見熱象起伏,身熱不退,貧血加重,肝脾進行性腫大。若氣虛為甚,佐大劑黃芪合當歸,偏重補氣,以氣生血;血虛常責腎陰虧虛不能化血,用熟地、枸杞、山萸肉補養腎陰,賴陰精秘固則能生血,淮山藥補脾生精,取其精血同源;陰損及陽,加用鹿角膠、龜板膠、菟絲子等陰陽互濟,以生精血;若邪熱內伏,可用蛇舌草、半枝蓮、山豆根、大青葉等清解伏熱;若真陰難復、伏熱較甚,可加用生地、玄參、鱉甲、地骨皮滋陰降火;若腹中Y塊增大,可合用鱉甲煎丸加黃藥子、貓爪草、山慈菇、蛇六穀化瘀軟堅,消補兼施;脾失健運,胃納不佳,則可取陳皮、沉香曲、雞內金等扶脾閤中;夾有溼熱陰虧,加用半夏、竹茹、石斛養陰利溼;若白細胞或血小板總數明顯升高,外周血見幼稚細胞,則可加用西黃丸,牛黃解毒片等中成藥。
3、臨床病例
患者,女,51歲,自2004年起出現乏力不適,當時未重視,2005年因乏力明顯加重,伴低熱盜汗,4月1日至瑞金醫院查WBC 9.6×10^9/L,Hb 75g/L,PLT1238×10^9/L,骨髓塗片:三系均見病態造血;病理:造血組織/脂肪組織:90/10;ALIP(+);網纖++;染色體檢查未見異常,BCR-ABL基因(-),考慮 MD/MPD。4月13日予羥基脲1.0qd,Ara-c 100mg ×1日,干擾素 300萬U/支 qd治療,2005.5.4血常規WBC2.5×10^9/L,Hb 129g/L,PLT 129×10^9/L ,此後病情反覆,白細胞波動於1.0~10×10^9/L,血紅蛋白50~90g/L,血小板110~1200×10^9/L,間斷應用羥基脲和干擾素, Hb小於60g/L則予輸血支持,(06.8.30)血常規:WBC11.8×10^9/L,Hb83g/L, PLT1110×10^9/L,(06.9.8)複查骨穿:仍考慮MD/MPD。於06.9.12日起予以亞砷酸(10mg*14天)化療,(06.9.23)血象WBC6.3×10^9/L,Hb70g/L,PLT935×10^9/L。後患者於門診用干擾素300萬U/支qod, 07年3月12日查血常規:WBC8.2×10^9/L,Hb56g/L,PLT744×10^9/L,予輸血支持,症見:腹中結塊(脾肋下四指),面色晦暗,形體羸瘦,午後低熱盜汗,身疲乏力,頭暈耳鳴,心悸氣短,唇甲無華,食少納呆,二便尚調。舌淡紫,苔薄膩,脈細澀。四診和參,病屬祖國醫學之瘀證,證屬正虛瘀結。患者病由勞倦過度,邪毒營血相摶,結積於內,可見Y塊質硬增大;瘀毒內盛,耗傷氣血,血氣失榮,見面色晦暗,唇甲無華,身疲乏力,形體羸瘦;心神失養,則心悸氣短,頭暈耳鳴;脾失健運,則食少納呆;邪毒內伏,陰血虧虛,見低熱反覆;舌脈從之,均為氣血兩虛,血瘀內結之象。治則補益氣血,化瘀散結。藥用:黨參、白朮、熟地、淮山藥、當歸、赤芍、三莪術、地鱉蟲、白花蛇舌草、重樓、黃藥子、半枝蓮、大青葉等,方用一月,症狀大為緩解,守方隨症加減,干擾素300萬U/支改為每週兩次,停羥基脲等其它所有藥物,未再輸血,隨訪WBC在5.0×10^9/L左右,Hb在80g/L左右,PLT在400×10^9/L左右,中藥未曾中斷,半年前干擾素已減量每週1/4支(75萬U),仍在門診隨訪。
4、體會
MD/MPD與急性白血病不同,病程相對較長,有一個正邪交爭,相持的階段,為中醫藥提供了一個能充分發揮自身整體調護,辨證施治特色的鍥入時機;其又與MDS不同,血實症狀更明顯,也因其出血症狀相對較少,中醫藥在活血化瘀,攻補兼施上的優勢也能得到充分的發揮。當然本病辨其正虛,同時包含了氣虛、血虛、陰虛的含義,在疾病的不同階段各有所勝,而其之間又會相互轉化,有時也是疾病進展的一種表現。瘀結主要體現了本病的另一特殊表現,瘀血邪毒積聚體內,進而耗傷氣血陰精,《血證論》提出:“此血在身,不能加於好血,而反阻新血之化機。”即瘀血不去,新血不生之意,故此當為診治用藥的主攻方向。現代藥理研究證實益氣養陰的藥物能提高機體自身免疫功能,活血化瘀藥具有調節免疫功能的作用,能改善免疫功能紊亂狀態,增加紅系祖細胞對紅細胞生成素的敏感性,使紅細胞增殖分化,辨證施治冀以扶正固本,增強機體自身抗腫瘤活力,殺傷腫瘤細胞,並改善貧血,使疾病得到緩解 [4]、[5]。正常情況下氣血共同維持著人體的生命活動,若氣血失調,氣鬱不舒,血行不暢,則可導致氣滯血瘀,瘀結日久,必成瘕積聚。活血化瘀藥物在血液病的使用侷限於疾病本身特點,有無出血風險,考慮由於血瘀證雖然存在於疾病發展的各個不同階段,但不同階段具有不同程度的血瘀證存在,且活血化瘀類藥又分為和血、活血、破血等不同種類[6], 臨床用藥應根據需要,辨證合理用藥。而臨床組方由多味藥構成,許多單味藥又含有多種的化學成份,這些成份如何發揮作用,哪種成份佔首要地位及表現相應作用, 也是臨床醫師工作探索的一個方向。
骨髓增生異常/骨髓增殖性疾病
發布於 2023-02-23 17:31
骨髓增生異常/骨髓增殖性疾病相關文章
骨髓增殖性疾病一組造血幹細胞腫瘤增生性疾病,在骨髓細胞普遍增生的基礎上有一個系列細胞尤其突出,呈持續不斷的過度增殖。
臨床上根據增生為主細胞系列的不同分為4種:
①以紅細胞系增生為主者稱真性紅細胞增多症。
②以粒細胞系增生為主者稱慢性粒細胞性白血病(CML)。
③以巨核細胞系增生為主者稱原發性血小板增多症。
④以原纖維細胞增生為主者稱原發性骨髓纖維化症。本組疾病原因未明,多見於中老年人。CML見
發布於 2024-11-28 08:53
0評論
骨髓增生異常綜合徵是一組臨床表現、病理生理及遺傳學改變多種多樣的血液病,臨床至少分為5種類型,主要有兩大類,一類以難治性貧血(60-80%)、中性粒細胞減少或缺乏(50-60%)及中性粒細胞功能缺陷、血小板減少(40-60%)為主,並逐漸惡化;另一大類則骨髓中已經存在過多的原始細胞(5%-20%),為惡性腫瘤細胞。兩大類都可以轉化為急性白血病,後者已離白血病很近,具有與白血病一樣的疾病本質。這類
發布於 2023-03-05 18:01
0評論
骨髓增生異常綜合徵簡稱MDS,是常見病,作為最常見的血液系統惡性疾病之一,嚴重性不亞於淋巴瘤、白血病,愈後較差。重症患者的中位生存期僅半年左右,一般在2-3年。MDS以骨髓無效造血、難治性血細胞減少、造血衰竭為主要表現。貧血會引發患者疲勞乏力等症狀。白細胞少就相當於我們這個國家沒有軍隊一樣,環境中間的病菌隨時來侵襲患者,他隨時會感染威脅到生命。血小板減少後可引起出血,嚴重者出現腦出血、便血及尿血
發布於 2023-01-05 06:11
0評論
我們知道骨髓增殖性腫瘤(MPNs)是來源於克隆性造血幹細胞的惡性腫瘤。包括真性紅細胞增多症(PV)、原發性血小板增多症(ET)和骨髓纖維化(MF)。指BCR/ABL基因陰性,以JAK-STAT信號傳導通路調節異常為特徵。真性紅細胞增多症和原發性血小板增多症患者出現血栓-出血併發症的風險增高,為普通人群的6倍,並有向骨髓纖維化及白血病轉化的風險。與骨髓纖維化相比,真性紅細胞增多症和原發性血小板增多
發布於 2022-11-27 13:06
0評論
骨髓是人體造血的場所,含有造血的種子細胞,學名造血幹細胞。由於疾病的影響,骨髓不能正常造血,人體就會表現為貧血、血小板減少和白細胞減少。骨髓增生異常綜合徵(英文簡稱MDS)就是骨髓造血幹細胞異常導致的一組疾病。儘管此病預後不佳,但醫學發展至今,已經有越來越多的治療方法,患者應與醫生合作,積極配合治療。1、甚麼是骨髓增生異常綜合徵目前認為,骨髓增生異常綜合徵是造血幹細胞增殖分化異常所致的造血功能障
發布於 2022-10-08 10:13
0評論
一、概述:骨髓增生異常綜合徵(簡稱MDS)是發生在多潛能造血幹細胞階段的異質性克隆性疾病,以造血細胞不可逆的數量和質量異常為特點,表現為貧血、感染或出血及較高的白血病轉化率。作為血液系統的常見病,其發病率,臨床檢出率不斷提高,近年來骨髓增生異常綜合徵(MDS)有臨床回顧性研究,總體MDS轉白率只有30%左右,多數MDS患者不是死於白血病,而是死於由於血細胞減少所致的感染、出血和輸血相關疾病。其中
發布於 2023-01-19 01:01
0評論
骨髓增殖性腫瘤出現症狀從多到少依次為骨髓纖維化(MF)>真性紅細胞增多症(PV)>原發性血小板增多症(ET)。調查顯示MPN症狀發生比例:嚴重的疲勞(81%)、瘙癢(53%)、盜汗(50%)、骨痛(44%)、發熱(14%)、體重減輕(13%)、脾區疼痛(6%)。目前骨髓增殖性腫瘤症狀評估量表症狀總積分(MPN-SAFTSS,也稱MPN-10)。有10條積分:嚴重的疲勞、早飽、腹部不適
發布於 2022-11-27 12:46
0評論
WHO2008年修訂的慢性髓性腫瘤中,明確將骨髓增殖性疾病(MPD)改為骨髓增殖性腫瘤(MPN)一說腫瘤,聽起來是有些嚇人。MPN是一組起源於造血幹細胞,骨髓一系或多系(如粒細胞系統、紅細胞系統、巨核細胞系統和肥大細胞)過度增殖為特徵的疾病。WHO2008骨髓增殖性腫瘤(MPN)包括九種疾病:(1)慢性髓性白血病(CML)BCR-ABL陽性;(2)真性紅細胞增多症(PV);(3)原發性血小板增多
發布於 2022-11-27 13:46
0評論
骨髓增生異常綜合徵患者平時的生活中吃點甚麼食物好呢?對於這個問題,一般人是無法瞭解的,因為這往往是涉及到了專業方面的知識,而且這種骨髓增生異常綜合徵一般是非常少見的,這也是很多人不能瞭解的一個重要原因。那麼,下面就來詳細地介紹一下骨髓增生異常綜合徵患者平時吃點甚麼好?
骨髓增生異常綜合徵(myelodysplasticsyndromes,MDS)是起源於造血幹細胞的一組異質性髓系克隆性疾病,特點
發布於 2024-11-28 08:33
0評論
MDS發病原因尚未明瞭,但從細胞培養、細胞遺傳學、分子生物學及臨床研究均證實,MDS是一種源於造血幹/祖細胞水平的克隆性疾病。其發病原因與白血病類似。目前已經證明,至少2種淋巴細胞惡性增生性疾病——成人T細胞白血病及皮膚T細胞型淋巴瘤是由反轉錄病毒感染所致。亦有實驗證明,MDS發病可能與反轉錄病毒作用或(和)細胞原癌基因突變、抑癌基因缺失或表達異常等因素有關。涉及MDS患者發病的常見原癌基因為N
發布於 2024-11-28 08:26
0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