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三大肛腸專業學會制定的《痔臨床診治指南》中指出:痔病的治療原則為無症狀的痔無須治療,有症狀的痔即痔病才需要治療;治療的目的重在減輕、消除主要症狀,而非根治;解除痔的症狀較改變痔的大小更有意義,應視做治療效果的標準1;當保守療法失敗或三、四期內痔周圍支持的結締組織被廣泛破壞時考慮手術時,理應首先考慮一種既能促進痔周圍組織纖維化,將脫垂的肛管直腸粘膜固定在直腸壁的肌層,以固定鬆弛的肛墊,又能達到止血及防脫垂目的的安全、簡便手術方式,即保護肛墊,使病理性肥大、移位的肛墊恢復正常。而外剝內扎術和吻合器痔上黏膜環切術目前仍是肛腸外科治療混合痔特別是重度痔的主流術式。
作為老齡化程度較嚴重的上海,在痔病的治療策略上對醫生提出了挑戰。對於高齡老人來說,在有痔病的情況下大多合併有不同程度的內科疾病,對手術的承受能力降低,所以手術切除對大多數醫生來說,都望而止步。老年痔病已成為影響老年人生活質量的主要疾病之一。
由於老年病人肛門局部靜脈迴流差,血管硬化增生,肛門括約肌功能下降及痔靜脈泵功能下降和痔墊下移等諸多因素2,老年人發病率明顯高於其他年齡段,而且多數是病程遷延數年,或行數次手術。高齡患者大多合併有不同程度的心肺疾患,有的還合併有糖尿病、高血壓等疾患。事實上,老年人的痔病有明顯的特點,大多以便血及脫出為臨床主要表現,針對老年痔病患者的特點,選擇個體化能滿足解除症狀的安全、快速、痛苦小、刺激小的療法作為治療的主要標準,因此,目前老年痔病的手術方案應該選擇針對症狀所採用的單種或綜合的微創手術方法,如注射術、痔動脈結紮術、膠圈套扎、吻合器痔上黏膜環切術等。
1、微創基本術式
(1)注射術
適應症:內痔Ⅰ-Ⅱ期。
多采用硬化劑萎縮注射療法,可選擇“消痔靈注射液”或“安氏注射液”,其機理為注射後使局部組織產生無菌性炎症,使直腸下動脈、靜脈叢產生栓塞和痔間質纖維化,粘連硬化,從而導致痔核的萎縮消失。
注射療法的侷限性:不適合伴有外痔,伴隨高血壓、心、肝、腎疾病的老年痔病患者則列入手術禁忌症。
(2)痔動脈結紮術
適應症:內痔Ⅰ-Ⅱ期,或混合痔內痔出血期,或伴有部分脫垂,可考慮加用懸吊術將痔核本體結紮懸吊。
1995年日本Morinaga教授首次運用了痔動脈結紮方法治療痔病,作為一種簡便、安全、無痛、有效和低侵襲性微創外科治療手段在日本、歐美等發達國家取得了成功,獲得了比較滿意的療效3。痔上動脈是直腸上動脈的終末分支,分佈在右前、右後、左側正中的直腸柱內,研究發現,通過有效的痔上動脈結紮可以阻斷位於粘膜下層的痔上動脈血供,從而使內痔靜脈叢的血流減少,從而達到縮小痔核,減輕症狀的目的。 Bursics等認為該術式是治療痔病的理想方法,符合微創手術的條件,操作簡單、安全、有效、疼痛輕、併發症少,其止血療效確切,創傷小,術後恢復時間短,符合微創外科發展的潮流4。王業皇5等對超聲多普勒引導下結紮痔動脈治療內痔進行了初步的臨床觀察,結果表明痔動脈結紮療效明確,無出血、疼痛、水腫等傳統手術常見的併發症,如結合懸吊法治療痔病,與傳統手術相比具有明顯優勢。林暉等6採用痔動脈結紮肛墊懸吊術治療Ⅲ、Ⅳ度內痔和混合痔的患者92例,將92例Ⅲ-Ⅳ期脫垂痔患者隨機分為治療組和對照組各46例,分別以痔動脈結紮肛墊懸吊術及Milligan-Morgan術治療。觀察兩組術後疼痛、水腫、便血、肛門墜脹等臨床指標評分,及創面癒合時間等。結果:兩組患者均治癒。治療組術後疼痛、排尿困難、排便困難、出血等症狀的發生率明顯少於對照組(P<0.05)。治療組平均癒合時間為(5.60±2.47)天,對照組為(15.40±3.58)天;組間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痔動脈結紮肛墊懸吊術是治療Ⅲ-Ⅳ期脫垂痔的簡便、安全、有效的方法。
(3)套扎術
適應症:各期內痔或混合痔的內痔部分。
痔瘡套扎術具有悠久的歷史,我國古代已有痔瘡行套扎術的相關記載,《五十二病方》:“牡痔居竅旁,系以小繩,剖以刀。”藉助器械的套扎術首先在1954年由Blaisdell使用,通過小巧器械,用絲線或腸線結內痔。1963年Baroon改良了套扎器,並採用膠圈,從此它得到了廣泛應用。與傳統的痔切除術相比,只要合理運用膠圈套扎術,膠圈套扎術的疼痛、併發症和恢復時間更少。負壓吸引式套扎方式使操作更加方便,因此發展很快,並很快取代其他套扎法。儘管膠圈套扎療法被認為是一種安全的方法,但臨床報道中也有一些併發症,常見的有出血、疼痛、墜脹、水腫,小便困難等併發症,甚至有引起嚴重感染的報道。7-11吳彬等運用自動痔瘡套扎器治療35例ASAⅡ~Ⅲ級老年痔12,療效滿意。本組35例,男23例,女12例;年齡50-86歲,平均65.9歲。其中混合痔30例,單純內痔5例。均合併心腦呼吸等系統疾病。便血27例,肛門腫物脫出8例。病程最長20年。均經藥物治療,效果不佳。治療方法:術前1d進半流質,術前晚及術晨各清潔灌腸1次。採用肛周局麻,器械採用BN-TZQ-01自動痔瘡套扎器,包括套扎槍、負壓吸引接頭。患者取側臥,將負壓吸引接頭與外源負壓抽吸系統相接,並確認負壓釋放開關處於關閉狀態。消毒顯露齒狀線和痔核。經肛門鏡置入槍管或直接對準目標,在負壓抽吸下組織即被吸入槍管內。當負壓值達到-0.08-0.1 mpa時,即可轉動棘輪,釋放膠圈,將目標組織牢牢套住。打開負壓釋放開關,釋放被套扎的組織。如有多枚痔核,同法逐次操作。手術每次最多套扎3枚痔核。手術在數分鐘內完成。術後流質1天,術後當天禁止排便。平時排便困難者術後第2天起口服潤腸通便中藥1周。結果:術後自主排尿34例,1例導尿。NRS法疼痛評價均小於3。膠圈脫落時間3-18天。平均10天,1月後複查,便血全部停止,排便感或肛門墜脹8例(22.9%),2~3天后自行緩解。術後痔核回縮不全2例(5.7%)。無肛門狹窄、肛瘻等併發症。病人滿意度顯示,滿意者30例(85.7%),基本滿意3例(8.6%),不滿意2例(5.7%)。2例膠圈3天脫落,肛門鏡下發現套扎痔核壞死脫落不全,膠圈脫落處黏膜糜爛,血栓形成,伴有少許出血,給予再次套扎。
(4)吻合器痔上黏膜環切術
適應症:Ⅲ、Ⅳ期內痔或混合痔。
1998年Longo在肛墊下移學說的基礎上,率先採用吻合器痔上黏膜環切術(PPH術)治療Ⅲ、Ⅳ期內痔,卻只能很好解決內痔和鬆弛的直腸下段黏膜,而不能解決外痔,導致術後皮贅殘留,肛門外形不平整,降低患者的生活質量。
單劍峰等13運用吻合器痔上黏膜環切術治療老年痔143例本組143 例,男85例,女58 例;年齡60~82 歲,平均68歲。內痔83 例,混合痔60例。伴肛裂20例,肛乳頭纖維瘤11例,血栓性外痔21例。病史最短20d,最長38年,平均為2年。伴高血壓病72 例,冠心病49例(經冠脈造影確診27例),糖尿病9 例,腦梗死後遺症3 例,肝硬化代償期1例。結果:本組手術時間15~35 min,平均20 min。手術過程順利,無大出血及麻醉意外等。內痔回縮均有效,外痔回縮有效率63.4%。平均術後住院6 d。術後吻合口遲發性出血3例(2.1%),發生於術後7~14d,均需手術止血。術後大便帶血或便時滴血63例(44.1%),給予換藥及痔瘡栓塞肛後情況好轉。術後肛門疼痛75 例(52.4%),平均疼痛時間7h(2~48 h),需曲馬多針止痛11例(7.7%)。術後尿瀦留53 例(37.1%),其中11例需留置導尿管。術後大便失禁3例(2.1%),平均6d後恢復。未發生直腸陰道瘻、盆腔感染等嚴重併發症。
吻合器痔上黏膜環切術的侷限性:價格昂貴,患者期望值高,醫療安全存在隱患;術後併發症老年男性尿瀦留的發生率較高;部分患者存在大便失禁情況。
2、老年痔病的診治策略:老年痔病伴隨反覆出血、外脫甚至嵌頓壞死症狀時理應手術治療,並應綜合考慮患者全身狀況,選擇適宜、創傷小乃至對全身影響小的手術方案。更應注意術前全面檢查及充分準備,除常規檢查外,應積極與麻醉科醫師商議選擇合適的麻醉方式,與內科醫師共同做好術前分析及術後可能發生狀況的預測評估,必要時選擇藥物控制,待病情平穩後考慮手術治療,術後也應同時重視護理及預防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