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於 2023-03-15 07:16

  心內膜炎主要繫心瓣膜的炎症。有感染性及非感染性(如風溼性、紅斑狼瘡性、類風溼性)兩大類。臨床上以感染性為主,多數由細菌感染引起,故又稱細菌性心內膜炎。
  感染性心內膜炎依其發病基礎,細菌毒力的不同,又分為急性與亞急性。但由於細菌毒力與人體抵抗力對比間常有個體差異,同一細菌在不同病人中可以有不同臨床差別,再加上近年來,抗生素的廣泛應用,兩者臨床表現,已無明顯界限,有時難以嚴格區分。
  急性感染性心內膜炎病因常因致病力強的細菌引起,以金黃色葡萄球菌、溶血性鏈球菌、肺炎球菌、流感桿菌、變形桿菌和大腸桿菌為多見。這些細菌毒力較強,起病急,病情重,常繼發於其他部位的感染,為全身感染的一部分,如腦膜炎、肺炎、血栓性靜脈炎等,有時伴有其他器官的轉移性化膿病灶。通常發生於正常心臟。
  病理急性感染性心內膜炎,50-60%發生於正常心瓣膜,瓣膜及腱索可有潰瘍穿孔,腱索斷裂及大而脆的贅生物,贅生物脫落為細菌栓子,導致栓塞及遷移性膿腫。
  臨床表現主要為:①敗血症表現,起病急,進展快,有高熱,寒戰、乏力等中毒症狀。②皮膚出血點及栓塞現象。③心臟表現,早期多無雜音,個別起病後短期內出現新的雜音並迅速變為高調、粗糙、及出現心力衰竭。④葡萄球菌感染可併發肺膿腫、腦膿腫及其他遷移膿腫,表現為咳嗽,呼吸困難、抽搐、偏癱等。⑤白細胞增加,進行性貧血,多次連續血培養陽性率較高。
  診斷及鑑別
  診斷急性感染性心內膜炎,主要為敗血症的臨床表現,尤其在心臟無雜音時,本病常為原發感染所掩蓋,易於漏診,對一週以上的發熱,需注意心臟聽診改變,皮膚出血點及栓塞現象。常需與流行性感冒、急性關節炎、急性化膿性腦膜炎、急性腎盂腎炎等鑑別。近年來,由於心臟外科學手術的進展和抗生素的廣泛應用,不典型或特殊類型的感染性心內膜炎有日漸增加之勢,如人工瓣膜置換術,血液透析或先心病矯正術後,均增加了心內膜感染機會,對手術後發熱患者,應提高警惕。
  治療
  本病預後取決於治療早晚,抗生素對原發細菌的控制能力,心臟瓣膜的損傷程度及患者的抵抗能力,金黃色葡萄球菌、溶血性鏈球菌、肺炎雙球菌、革蘭氏陰性桿菌等,由於細菌毒力強,可較快使感染的瓣葉損傷,在抗生素治療過程中若出現心力衰竭或原心力衰竭加重,出現新的雜音或雜音多變,有栓塞現象等,均為感染不能控制的徵兆,需考慮更換抗生素。加強支持療法,改善一般情況後,爭取早日手術,延遲過久,病情可能進行性惡化,常喪失手術機會。
  抗生素治療的具體細節同亞急性感染性心內膜炎節。
  亞急性感染性心內膜炎亞急性感染性心內膜炎遠較急性者為常見且重要。
  病因
  亞急性感染性心內膜炎多發生於風溼性心瓣膜病,如二尖瓣與主動脈瓣關閉不全,及某些先天性心臟病,如室間隔缺損,動脈導管未閉與二葉主動脈瓣等器質性心臟病。個別亦有發生於原無心臟病的基礎上,本病病原多為條件性致病菌,如草綠色鏈球菌、白色葡萄球菌、產礆桿菌和腸球菌等。少數為黴菌感染,其中以念珠菌為多。感染途徑:草綠色鏈球菌感染常與口腔手術有關,腸球菌常發生於泌尿道手術或流產分娩後,葡萄球菌,革蘭氏陰性桿菌、黴菌感染常發生於心內手術後。
  發病機理
  口腔局部手術、流產、分娩或泌尿道手術,心臟手術或呼吸道感染,細菌均可進入血流,由於機體防禦機制,多不產生危害。但當細菌附著在已有病損的心瓣膜或心內膜時,則局部有血小板,纖維蛋白的沉積,包繞細菌,形成贅生物,吞噬細胞對細菌難以發揮吞噬作用,當贅生物破裂、脫落、細菌多次釋放入血流,形成反覆慢性菌血症過程。
  感染性心內膜炎有一定的好發部位,多發生於血流衝擊或局部產生渦流的部位,如二尖瓣關閉不全的心房面,主動脈瓣關閉不全的心室面,室間隔缺損的右心室面動脈導管未閉的肺動脈內膜面等。
  亞急性感染性心內膜炎系慢性病程,贅生物上的細菌難以消滅,能長期生存,由於細菌毒力低,較少發生遷移性感染。
  病理
  基本病理變化有病損的心瓣膜或心內膜上有贅生物形成,贅生物由纖維蛋白,血小板及白細胞聚集而成,細菌隱藏於其中,該處缺乏毛細血管,較少吞噬細胞浸潤,因而藥物難以達到深部,且細菌難以被吞噬,此為細菌得以長期存在的原因。
  贅生物所附著的瓣膜有炎性反應及灶性壞死,其周邊有淋巴細胞,纖維細胞及鉅細胞浸潤。壞死細胞周圍有新生毛細血管,結締組織及肉芽組織,當炎症消退,贅生物纖維化,表面為內皮細胞所覆蓋,經治療痊癒的病例,三個月才能完全癒合,未治癒的病例,癒合與炎症反應交叉存在。贅生物大而易碎,脫落可致臟器及周圍動脈栓塞,如腎、腦、脾、腸繫膜及四肢等,先心病並感染性心內膜炎病例,多併發肺栓塞,局部細菌滋長可使瓣葉產生潰瘍或穿孔,腱索及乳頭肌斷裂及細菌性動脈瘤。抗原-抗體複合物在腎血管球沉積,可發生腎血管球性腎炎,由於免疫反應引起小動脈內膜增生,阻塞及小血管周圍炎,表現為皮膚及粘膜的淤點,發生於手指、足趾末端的掌面,稍高於皮面,有壓痛,5-15mm大小,稱奧氏(Osler)結節,後掌及足趾有數毫米大小的紫紅色斑點,稱為Janeway氏結節。
  臨床表現

  大多數病例起病緩慢,低熱、乏力、疲倦,少數起病急,有寒戰、高熱或栓塞現象,部分患者起病前有口腔手術,呼吸道感染,流產或分娩的病史。
  一、全身性感染
  發熱最常見,常呈原因不明的持續發熱一週以上,不規則低熱,多在37.5℃-39℃之間,也可為間歇熱或弛張熱,伴有乏力、盜汗、進行性貧血脾腫大,晚期可有杵狀指。
  二、心臟表現
  固有的心臟病的體徵,由於贅生物的增長或脫落,瓣膜、腱索的破壞,雜音多變,或出現新的雜音。若無雜音時也不能除外心內膜炎存在,晚期可發生心力衰竭。當感染波及房室束或室間隔,可引起房室傳導阻滯及束支傳導阻滯,心律失常少見,可有早搏或心房纖顫。
  三、栓塞現象及血管病損
  (一)皮膚及粘膜病損
  由感染毒素作用於毛細血管使其脆性增加而破裂出血,或微栓塞所引起。可在四肢以皮膚及眼礆結合膜、口腔粘膜成批出現瘀點,在手指、足趾末節掌面可出現稍高於表面的紫或紅色的奧氏(Osler)結節,也可在手掌或足部有小結節狀出血點(Janewey結節),無壓痛。
  (二)腦血管病損
  可有以下幾種表現:
  ①腦膜腦炎  類似結核性腦膜炎,腦脊液壓力增高,蛋白及白細胞計數增加,氯化物或糖定量正常。②腦出血 有持續性頭痛或腦膜刺激症狀,系由於細菌性動脈瘤破裂引起。③腦栓塞 病人發熱,突然出現癱瘓或失明。④中心視網膜栓塞可引起突然失明。
  (三)腎栓塞
  最常見,約佔1/2病例,有肉眼或鏡下血尿,嚴重腎功能不全常由於細菌感染後,抗原-抗體複合物在腎血管球內沉積,引起腎血管球性腎炎的結果。
  (四)肺栓塞
  常見於先天性心臟病並感染性心內膜炎的病例,贅生物多位於右心室或肺動脈內膜面,發病急,胸痛,呼吸困難,咳血,紫紺或休克。若梗塞面積小,也可無明顯症狀。
  此外,還可有冠狀動脈栓塞,表現為急性梗塞,脾栓塞有左上腹痛或左季肋部痛,有發熱及局部摩擦音。腸繫膜動脈栓塞,表現為急腹症,血便等。四肢動脈栓塞可有栓塞肢體蒼白髮冷,動脈搏動減弱或消失,肢體缺血疼痛等。
  實驗室及其他檢查
  一、血培養
  陽性可確定診斷,併為選擇抗生素提供依據。為了提供培養的陽性率,需注意以下幾點:①抗生素應用前,連續培養4-6次。②每次抽血量10ml,同時作需氧及厭氧培養。③培養時間要長,不少於三週。④培養結果陽性,應作藥敏試驗。
  二、血象
  有進行性貧血,白細胞計數正常或增高。
  三、血沉增快
  四、尿常規
  有蛋白尿及血尿,約1/3晚期病人有腎功能不全。
  五、超聲心動圖
  心瓣膜或心內膜壁有贅生物,及固有心臟病的異常表現。
  診斷及鑑別診斷
  早期診斷主要靠提高對本病的警惕,凡有器質性心臟病病人有不明原因發熱持續一週以上,需考慮本病的可能。並應立即連續送血培養及藥敏試驗。血培養陽性可確診本病及其病原。若多次血培養陰性,需注意風溼熱復發或左心房粘液瘤,非細菌性心內膜炎進行鑑別。只有心臟雜音,發熱,而血培養陰性,也需與長期發熱病如結核、布氏桿菌瘤、淋巴瘤、肝膿腫等鑑別。若出現出血點或栓塞現象雖對診斷本病有幫助,但多數已進入病的較晚期。
  預後
  本病預後和治療的早晚,抗生素對病原菌的控制能力,心臟瓣膜的損傷程度及患者抵抗力有關。術後發生的人工瓣膜感染,尤其是革蘭氏陰性桿菌和黴菌性感染預後最差。多次復發者預後不佳。

感染性心內膜炎是甚麼?相關文章
感染性心內膜炎指因細菌、真菌和其他微生物等直接感染而產生心瓣膜或心室壁內膜的炎症,有別於由於風溼熱、類風溼、系統性紅斑狼瘡等所致的非感染性心內膜炎。感染性心內膜炎有哪些表現?感染性心內膜炎典型的臨床表現,有發熱、心臟雜音、貧血、栓塞、皮膚損害和脾腫大等。發熱最常見,熱型多變,以不規則者為最多,70%~90%的患者有進行性貧血,有時可達嚴重程度,部分患者常有脾輕至中度腫大,可有壓痛。感染性心內膜炎
發布於 2023-02-20 12:56
0評論
感染性心內膜炎比較常見,內科保守治療效果差,一旦確診在藥物治療效果不明顯的情況下,應積極考慮手術治療,常可挽回患者生命。亞急性感染性心內膜炎較急性感染性心內膜炎更常見,常因患者病程長、全身情況差、抗菌素應用種類多至細菌耐藥性強而療效不好。感染性心內膜炎多由細菌引起,常見的細菌為草綠色鏈球菌、溶血性鏈球菌、金黃色葡萄球菌、革蘭陰性桿菌,其次為真菌等。感染性心內膜炎可分為兩類,即原發性感染性心內膜炎
發布於 2022-09-25 06:20
0評論
感染性心內膜炎(infectiveendocarditis)指因細菌、真菌和其它微生物(如病毒、立克次體、衣原體、螺旋體等)直接感染而產生心瓣膜或心室壁內膜的炎症,有別於由於風溼熱、類風溼、系統性紅斑性狼瘡等所致的非感染性心內膜炎。過去將本病稱為細菌性心內膜炎(bacterialendocarditis),由於不夠全面現已不沿用。感染性心內膜炎典型的臨床表現,有發熱、雜音、貧血、栓塞、皮膚病損、
發布於 2023-01-23 19:07
0評論
感染性心內膜炎(InfectiveEndocarditis,IE)是兒科嚴重的感染性疾病之一。近年IE的發病率有增高的趨勢,IE的臨床特點也發生變化,使得IE的診斷及處理面臨新的挑戰。2000年中華醫學會兒科學分會心血管學組、《中華兒科雜誌》編輯委員會提出小兒IE的診斷標準(試行)。經過臨床實踐用證明,試行標準對診斷IE的敏感性明顯高於以前的診斷標準。近年來國外已有多項新的IE診斷、治療及預防指
發布於 2023-03-15 16:41
0評論
甚麼是感染性心內膜炎?當血液中存在細菌,細菌進而在心臟內繁殖,在心臟瓣膜上形成團塊,並造成瓣膜破壞,甚至造成心肌內膿腫時即為感染性心內膜炎。患者可表現為發熱、心臟出現雜音、脾腫大以及細菌團塊脫落後引起的栓塞症狀。一旦發生心內膜炎後,早期診斷和治療非常重要,因為此疾病病勢兇險,嚴重時可導致患者死亡。易感因素最容易發生心內膜炎的是那些本身患有先天性心臟疾病的人,因為存在瓣膜疾病或者房、室間隔缺損,心
發布於 2023-02-06 11:32
0評論
瑞典Hall醫師總結了以往發表的、關於口腔術後菌血症與感染性心內膜炎(IE)的抗生素預防的文獻,認為口腔術後預防性使用抗生素可減少術後菌血症的發生,也是預防IE最重要的因素,尤其是高危心臟病患者。1、口腔源性菌血症牙科治療常常被認為是IE的主要原因,因為在口腔有創性操作後菌血症發生率很高。由於近年來厭氧培養技術及新的血培養技術(如溶血-濾過技術)的應用,術後菌血症的陽性率比以往有明顯增高。各種牙
發布於 2023-03-15 07:11
0評論
近日,長征醫院胸心外科成功完成一例先天性心臟病合併嚴重右心繫統感染性心內膜炎患者的手術治療,患者同期進行了感染性心內膜炎清創、肺動脈瓣置換、室間隔缺損修補、右室流出道疏通、三尖瓣成形術,並取得良好效果。心內膜炎是細菌侵犯心臟內膜、造成心內感染、膿腫形成、結構毀損的一類疾病,嚴重者可致死或致殘,多見於左心繫統(二尖瓣、主動脈瓣)。右心繫統感染性心內膜炎較少見,因感染性心內膜炎行肺動脈瓣置換的在我院
發布於 2023-02-20 12:46
0評論
患有感染性心內膜炎者,如果瓣膜上存在贅生物、瓣膜穿孔、撕裂或有膿腔,均應進行手術治療,以防贅生物脫落引起腦、腎、脾栓塞及治療瓣膜病變引起的功能不全。心外科手術宜在感染性心內膜炎採用大劑量強效抗生素控制感染4~6周後再手術,以免引起手術感染,以及組織水腫、脆弱而發生致命的危險。但對於藥物不能控制的感染性心內膜炎,出現嚴重的心功能障礙,需要急診手術時,可以在使用強效抗生素的情況下,急診手術驅除感染灶
發布於 2023-01-30 01:42
0評論
老年人由於受生理因素和各種老年慢性疾病的影響,身體抵抗力下降,心功能不全,所以身體的各個組織、器官更容易受到各種細菌、病毒的入侵。而心內膜炎作為一種心臟性疾病,嚴重的威脅著老年人群的身體健康。雖然心內膜炎可手術治療,但是老年人的身體狀況已經經不起較大的手術創傷了,所以預防老年人心內膜炎是每個老年人和家屬應該關心的問題。老年感染性心內膜炎是治療困難和死亡率較高的疾病,因此預防本病的發生比進行積極的
發布於 2023-02-07 11:07
0評論
感染性心內膜炎定義,活動期定義。感染性心內膜炎是由心臟內膜表面感染微生物所致。其特徵性的損害為贅生物,為大小不一的血小板和纖維素的不定型團塊,其間網絡著豐富的微生物和中等量的炎性細胞。最常累及心臟瓣膜,也可發生在室間隔缺損、腱索、或心內膜的壁層部位。主要致病菌為鏈球菌、葡萄球菌、腸球菌以及厭氧的革蘭氏陰性桿菌,其它的可見分枝桿菌、立克次體、衣原體及組織胞漿菌。臨床中根據感染性心內膜炎對治療的反應
發布於 2022-10-11 18:53
0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