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於 2023-03-15 17:51

  日前,在兒童醫院急診室我見到這樣一個患兒,2歲多的女孩,由於高熱不退先後打了5天抗菌素點滴,胸片檢查僅提示有“支氣管炎”,在病程第3天時全身出現紅色的皮疹,於皮膚科就診考慮“藥疹”可能,給予更換抗菌素後病情仍不見好轉。到我處接診時,熱程已至第8天,在檢查中我發現孩子除有發熱、皮疹外,雙眼結膜出現無分泌物的充血,頭頸部淋巴結腫大,口唇嚴重皸裂、出血,口腔及咽部粘膜瀰漫性充血,舌苔呈“楊梅舌”樣表現,手指端有硬腫樣改變,肛門周圍檢查更發現有輕微的脫屑表現;而在對其連續三次的血常規分析中我又發現,除血白細胞輕度升高外,孩子的C反應蛋白明顯增高,且血小板呈進行性增高趨勢。據此,我推斷孩子可能患有“川崎病”,遂將其收治入院,經進一步完善檢查證實我的判斷是準確的,後經過積極的阿司匹林口服及靜脈丙種球蛋白大劑量衝擊療法,治療當日體溫就降至正常,在經過一個完整的療程後,各項指標恢復正常,遂康復出院。

  川崎病又名皮膚粘膜淋巴結綜合徵,為病因不明的全身血管炎,因日本人川崎富作發現而得名,應該說在亞洲地區有較高的發病率,但由於長期以來基層醫療單位對其認識不夠,加之本病有自限性,很容易漏診和誤診,延誤了最佳治療時機。對川崎病來說其本身並沒有多少可怕,重要的是其產生的心臟併發症,常見的如冠狀動脈瘤樣擴張,如不及時治療,其產生的後遺症很容易導致中老年的心血管意外的發生,據國外權威雜誌的回顧性分析,相當一部分的心肌梗塞和冠心病的患者,幼年時都有類似川崎病的發病經歷。

  那麼如何正確診斷小兒川崎病呢?根據日本川崎病研究委員會制定的標準:

  1、發熱持續5天以上,抗生素治療無效。

  2、軀幹部多型性紅斑。

  3、雙眼結膜一過性充血,但無滲出物。

  4、口唇鮮紅、皸裂、出血,口腔及咽部粘膜瀰漫性充血,有楊梅舌。

  5、病初指趾端硬腫,掌蹠發紅,第二週後開始出現膜狀脫皮,亦可見肛周脫皮。

  6、非化膿性頸部淋巴結腫大。具有以上5項主症或4項主症但有冠狀動脈瘤形成即可診斷本病。輔檢中,亦可有血白細胞增多,血小板逐步升高,ESR加快,CRP(+),血清蛋白電泳:α2球蛋白增高,免疫球蛋白IgA、IgG、IgM增高等。對心臟病變的診斷,可採用心超和心血管造影的手段加以明確。關於它的治療,除繼續沿用常規的阿司匹林口服治療外,目前國際上流行的是靜脈丙種球蛋白的大劑量衝擊療法,即總量2g/Kg的劑量分2次應用,對縮短病程、減輕併發症的程度起到很好的療效。

  總的說來,當基層的兒科工作者們發現有連續高熱不退患兒,且經抗菌素治療無效時,要提高警惕,仔細體格檢查和完善輔檢,發現有川崎病患兒要及時給予完整的治療,以減少後遺症的發生。

如何判斷小兒“川崎病”?相關文章
川崎病又稱皮膚粘膜淋巴結綜合徵,發生於4歲以下,是發疹性熱病,伴有眼結膜充血,頸淋巴結腫,四肢末端硬性紅腫,疼痛,指端暴皮,口唇紅充血乾裂,口腔粘膜炎症,發燒38-40度之間,本症在發燒3-4天手腳背部變硬,類似水腫,皮膚髮亮,手腳心和掌心發紅,同時有全身紅色炎症微疹,似麻疹瘙癢,瘙癢皮疹不形成水瘡,眼分泌增多,口唇乾裂充查血可有白血球增高,血小板增多血沉增快。X線檢查有的病人可見心臟擴大,異常
發布於 2023-03-15 16:36
0評論
川崎病(kawasakidisease,KD)是一種病因未明的全身血管炎性綜合徵,常伴有冠狀動脈病變(coronaryarterylesion,CAL)如冠脈擴張及冠脈瘤。目前我國KD的發病率有逐年上升的趨勢,國內黃國英等上海地區1998~2002年所作的住院患兒KD流行病學調查發現,5歲內發病率為16.18/10萬~36.18/10萬;其心血管損害的發生率為25.4%,其中冠脈擴張佔68%,其
發布於 2023-03-15 17:16
0評論
川崎病(KawasakiDisease,KD)是好發於兒童、以全身血管炎性病變為主要病理改變的急性發熱性疾病,其中冠狀動脈病變(CoronaryArteryLesion,CAL)是其主要併發症;未經治療的KD患兒中20~25%發生CAL。目前我國KD的發病率有逐年上升的趨勢,上海地區1998~2002年所作的KD流行病學調查發現,其發病率為16.18/10萬~36.18/10萬,24.3%的KD
發布於 2023-03-15 19:31
0評論
隨著川崎病研究的不斷深入對川崎病心臟後遺症的問題有了進一步的認識。急性期不留有後遺症或出現一過性的冠狀動脈擴張而恢復期無新的病變發生,預後良好。另一方面,急性期若出現中度以上的冠狀動脈瘤,可以根據腫瘤的大小、形態、存在的部位推測是否有演變為閉塞性病變的危險。關於這種方法目前已得到一致的公認。基於這些方面的認識,這個管理標準以臨床醫生為對象,經過對學齡前兒童及年長兒的病程觀察而制定的,包括運動管理
發布於 2023-03-15 17:46
0評論
川崎病又稱皮膚粘膜淋巴結綜合徵,是一種主要發生在5歲以下嬰幼兒的急性發熱出疹性疾病,患兒發病時伴全身性血管炎,所以屬血管炎綜合徵。自1967年日本醫生川崎富作首次報道以來,該病在世界範圍內都有報道,日本、美國、加拿大、臺灣和北京的流行病學研究均顯示該病發病率有逐年增高趨勢,已經成為北美和日本兒童後天心臟病的主要病因,在我國也是兒科的心血管系統常見病之一。一、病因和發病機制川崎病的病因至今不清,但
發布於 2022-09-25 18:05
0評論
川崎病(Kawasakidisease,KD)是引起小兒獲得性心臟病最常見的疾病。據日本1997-1998年流行病學統計數據顯示,5歲以下兒童發病率為112/10萬,中國大陸上海和北京地區的發病率分別為16.8-36.8/10萬和26-31/10萬,但國內總的發病率還不清楚。近年來,隨著一些表現不典型或不完全符合川崎病診斷標準的病例在國內外報道的增多,不完全KD(incompleteKawasa
發布於 2023-03-15 17:56
0評論
隨診川崎病的發病率逐年增高,我們在臨床看到的病人表現也出現了一下改變,嚴格用20年前制定的診斷標準診斷川崎病很可能會漏掉一些病人,這在臨床中並不少見。有些病人因為治療混亂或者其它原因,表現不典型,有的甚至只有發熱和淋巴結腫大,化驗血象白細胞增高,通常都誤診為淋巴結炎,而這些病人往往出現了累計心臟的表現時才想到川崎病,這是往往晚了,造成的冠狀動脈瘤,尤其是冠狀動脈巨大瘤病人,遺憾終生。為此,為了降
發布於 2022-09-25 17:05
0評論
川崎病是一種血管炎綜合症,也稱為皮膚粘膜淋巴結綜合症。川崎病的最大危害是損害冠狀動脈,是小兒冠狀動脈病變的主要原因,也是成年後發生冠心病的潛在危險因素。川崎病,又稱為黏膜皮膚淋巴腺症候群,會侵犯全身中小型血管引起血管炎的病變。心臟血管系統侵犯,常是造成川崎病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在急性期可能引起心肌炎、心包膜炎,導致心臟衰竭或心律不整。發病1至3周時(平均約10天)15-20%的川崎病患者則可能產
發布於 2022-09-25 17:55
0評論
門診經常會有孩子在發熱時出現結膜下出血,也就是家長認為的白眼球出血。如果是大面積結膜下出血,或雙眼持續結膜充血狀態,在眼睛局部治療的同時,還應該到內科會診,排除川崎病的可能。川崎病又稱皮膚黏膜淋巴結綜合徵(MCLS),是一種以全身血管炎變為主要病理的急性發熱性出疹性小兒疾病。日本川崎富於1967年首先報道,其發病率逐年增高,在我國及一些西方國家已取代風溼熱成為兒童後天性心臟病的首要病因。該病迄今
發布於 2022-09-26 08:00
0評論
偏方一 [方藥]銀翹散加減:金銀花、連翹各12克,薄荷7克,牛蒡子、玄參、青黛、蘆根各12克,生甘草7克。手足掌潮紅者,加生地、黃芩;頸部淋巴結腫大者,加川貝母、羊乳根,熱勢較高者,加生石膏。 偏方二 [方藥]清瘟敗毒飲加減,水牛角30克(先煎),生地黃、丹皮、玄參、知母、金銀花,連翹、黃芩、黃連各6~12克,生石膏12—16克,淡竹葉7克.仍有表證者,加重金銀花、連翹的用量,陰液已耗,加鮮石斛
發布於 2024-11-08 14:59
0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