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哪些脾臟腫大需要手術
並非所有脾臟腫大均需手術切除,具有手術指徵的有:(1)肝內型門靜脈高壓症合併脾功能亢進者,肝外型門靜脈高壓症如脾動脈瘤、脾動、靜脈瘻及脾靜脈血栓等引起充血性脾腫大者;(2)脾臟原發性腫瘤;(3)脾臟囊腫; (4)脾功能亢進性疾病,如原發性血小板減少性紫癜、先天性溶血性貧血、原發性脾性中性白細胞減少症、原發性全血球減少症、後天性溶血性貧血等。
脾臟腫大的患者時,首先應結合自身的症狀及其體徵,積極尋找原發病,治療上應針對原發病治療。常用的保守治療有:少吃不宜消化的食物,少吃辛辣的東西,比如辣椒、蒜、大蔥等,不要喝酒,晚上不要吃得太飽,飲食以清淡為主.並配合中醫積極治療;平時多做舒緩的運動,儘量少做劇烈運動。以下情況下應放棄保守治療,積極準備手術治療:脾大顯著,有壓迫症狀;出現嚴重溶血性貧血;粒細胞嚴重降低且常發生感染;血小板顯著減少,或伴有出血表現等。
二、脾臟切除術的創傷到底會多大
經典的脾臟切除術會取左上腹肋緣下斜切口或上腹正中切口,逐層入腹後在直視下游離並切除脾臟。由於切口長、創面大,患者所受創傷較大,因而術後恢復慢。正因如此,目前腹腔鏡為代表的微創技術已引入到脾臟切除術中並漸成熟。
與傳統經腹手術相比,腹腔鏡下脾臟切除術具有顯著的優點:(1)手術切口小、美觀,切口感染及切口疝發生率極低,幾乎不會出血,也不用輸血;(2)腹腔鏡下視野開闊清晰,具有經腹手術不具有的視野。而且術野放大,操作因此清晰明瞭,可最大限度地避免損傷胰腺尾部、胃和結腸脾曲等脾周重要器官;(3)腹腔鏡可抵達脾周狹小空間,放大局部視野,處理脾結腸韌帶、脾胃韌帶、脾膈韌帶和脾腎韌帶較經腹手術簡單易行,加之僅需處理進出脾門的動靜脈血管,使得腹腔鏡脾臟切除術的操作較經腹手術更加便捷;(4)手術後疼痛輕,利於早期活動,一般術後一兩天就能下床了,這有利於促進術後胃腸功能恢復,因此患者可提早飲食;(5)沒有經腹手術後大切口所致疼痛的影響,利於深呼吸及咳嗽排痰,最大限度減少肺不張及肺部感染的發生率,因此該微創手術尤其適用於高齡體弱患者;(6)住院時間顯著縮短。經我微創治療的巨脾患者,一般就是3-5天的住院週期,遠遠少於原先開腹治療。
當然,不是所有的脾臟腫大都可以通過微創的方式切除。少部分門脈高壓症、巨脾患者,因脾周圍側支循環血管數量增多、靜脈曲張以及靜脈血管壁菲薄易撕破等原因,加上巨脾使腹腔內操作空間狹小,易在腹腔鏡脾臟切除術操作中損傷怒張的靜脈,導致大出血。這部分患者可能會中轉經腹手術。
為了儘可能避免這類情況,我採用手輔助下腹腔鏡脾臟切除術:在腹壁上另開一個可容一隻手的切口,伸進一隻手引導腹腔鏡器械,可以更加精確的處理脾臟周圍粘連和曲張的大血管,從而降低中轉經腹手術的可能性。
即使多開了這樣一個口,創口仍明顯小於開腹手術。
上圖:腹腔鏡手術切脾
上圖:腹腔鏡手術切下的脾
上圖:腹腔鏡手術後切口大小
專家簡介
孫星 上海交通大學附屬第一人民醫院普外科主任醫師、醫學博士、教授、博士生導師,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評審專家。擅長複雜肝膽胰脾腫瘤的手術治療、原位肝臟移植術和膽道重建術等。近年潛心於肝膽胰脾外科的微創治療,腹腔鏡下肝臟、脾臟、胰腺腫瘤切除術,及複雜膽石症的雙鏡聯合、三鏡聯合的系統化治療等方面積累了豐富的經驗和創新。獲得2006年度上海市科技進步獎一等獎、2007年度中國教育部高等學校科學技術進步獎一等獎。2009~2013年連續獲得國家自然科學基金三項,國際交流項目一項。目前承擔國家級課題4項、上海市級課題兩項,發表論文30餘篇,其中SCI論文10篇。
專家門診時間:週一、週四上午(市一南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