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0年11月2日,對於70歲的楊啟秀來說,是一個永遠不會忘記的日子。因為在這一天,他經歷了生與死的考驗。
三年前,這位老人被北京協和醫院著名的血管外科醫生關恆教授診斷為胸腹主動脈瘤,該瘤的破裂死亡率超過80%,建議他立即進行手術。然而,老人和他的家人拒絕了,從而在老人的體內埋下了一顆定時炸彈。
2000年11月1日凌晨5點左右,老人突然被劇烈的腹痛驚醒,他先是被送到附近的醫院,B超檢查發現腹膜後有一塊深色的液體區域;上午9點,他被送到首都的一家大醫院,CT結果很快出來了。"胸腹腔主夾層動脈瘤破裂。這時,老人已經開始意識到他三年前的決定是輕率的。有可能進行手術嗎?醫院的回答是:"手術風險極大"。
當時老人還很清醒,他做出了人生中最重要、最正確的決定--到協和醫院的血管外科接受治療。
當時仍有意識的老人做出了他生命中最重要和最正確的選擇--到北京協和醫院血管外科治療。此時,患者神志不清,血壓80/40mmHg,心率140次/分,處於嚴重失血性休克狀態,情況十分危急。
關恆教授和劉長偉副教授不顧一天的勞累,及時趕到現場指揮救援。他們的工作是:"我們的工作是為病人服務的。"
"我們的工作是為病人服務的。雖然準備充分,但當患者的腹腔被切開時,醫生們還是被眼前的景象驚呆了:患者左腹部巨大的腹膜後血腫佔據了整個左腹腔,正常組織受壓變形,腹膜後出血量達5000毫升左右,解剖結構極不清晰,手術難度可想而知。手術的難度可想而知。凌晨4點左右,關鍵手術順利完成。一系列的搶救措施在關教授的指導下有條不紊地進行著,當時鍾指向凌晨4點40分時,隨著心電監護儀上有節奏的滴答聲,病人迎來了他新的黎明。搶救成功了!第一縷曙光撒在醫生和護士滿是汗水的臉上,他們露出了欣慰的笑容;當家屬看著老人安詳的面容,他們激動地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