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於 2023-03-27 08:11

  隨著社會的不斷進步,人們的生活節奏越來越快,生活壓力也隨之加重。處於亞健康狀態的人很容易被糖尿病、高血脂、高血壓等疾病所侵擾。在這種情況下,中醫的特色也隨之顯現出來。“不治已病治未病”,如何通過養生保健使自己的生活質量提高,是人們關注的問題。茶道,作為傳統中醫文化之一,長期備受各階層的關注和喜愛,它的清靜恬淡使之成為重要的養生方法之一。

  茶在我國被譽為“國飲”。我國何時開始飲茶,人人言殊,莫衷一是。唯大體上可知始於漢,盛於唐。唐以前飲茶,陸羽《茶經》卷下《六茶之飲》概為言之,謂:“茶之為飲,發乎神農氏,聞於魯周公,齊有晏嬰,漢有揚雄、司馬相如,吳有韋曜,晉有劉琨、張載、遠祖納、謝安、左思之徒,皆飲焉。

  而茶的功效,《神農本草經》雲:神農嘗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荼而解之。”並稱“荼為飲有益思、少墮、輕身、明目”的功效,這裡的“荼”即為今日之茶。至唐代陳藏器在《本草拾遺》中言“茶為百病之藥”。蘇敬等撰寫《新修本草》將茶列於木部中品,其味甘、苦,性微寒、無毒,其功效有下氣,去痰、熱、渴,令人少睡,消宿食,利小便,治瘻瘡等。《本草綱目》中亦有記載:“茶苦而寒,陰中之陰,沉也,降也,最能降火。火為百病,火降則上清矣。然火有五次,有虛實。苦少壯胃健之人,心肺脾胃之火多盛,故與茶相宜。”其中盧仝的“七碗茶”更是將茶的功效上升至抽象的精神感悟,對於茶的養生意義作出積極的肯定。“一碗喉吻潤,兩碗破孤悶。三碗搜枯腸,唯有文字五千卷。四碗發輕汗,平生不平事,盡向毛孔散。五碗吃不得,唯覺兩腋習習清風生……”

  現代科學大量研究證實,茶葉確實含有與人體健康密切相關的生化成份,如茶多酚、咖啡鹼、脂多糖等茶葉不僅具有提神清心、清熱解暑、消食化痰、去膩減肥、清心除煩、解毒醒酒、生津止渴、降火明目、止痢除溼等藥理作用,還對現代疾病,如輻射病、心腦血管病、癌症等疾病,有一定的藥理功效。可見,茶葉藥理功效之多,作用之廣,是其他飲料無可替代的。

  茶道則是烹茶飲茶的藝術,自古被認為是修身養性的一種方式。喝茶能靜心、靜神,有助於陶冶情操、去除雜念,這與提倡“清靜、恬澹”的東方哲學思想很合拍,也符合中國傳統宗教佛道儒的“內省修行”思想。

  道教以“清淨無為”立教,講究“道法自然”,這和中醫的“天人合一”的觀念不謀而合。而茶葉作為其中的載體,更是被道教名家所鍾愛,成為修仙成道的外丹仙藥之一。王浮的《神異記》中就有“丹丘出大茗,服之生羽翼”的記述。

  “中庸”是儒家核心思想之一,因而儒家要求在飲茶時,平和寧靜,互通思想,促進理解,增進友誼,進而達到人與人,人與社會的和諧統一。同時儒家還把茶的清苦恬靜作為養廉、勵志的方法之一。

  佛教把茶道推向高潮。在茶事實踐中,茶道與佛教之間找到了越來越多的思想內涵方面的共通之處,其中的“禪茶一味”就是典型的代表。茶性為苦,正對應佛教“苦海無邊,回頭是岸”;茶道的“和靜怡真”,正是佛學中的"戒、定、慧"三學以“靜”為本;茶道的“凡”,說明從小事做起,契悟大道;品茶時的放,正是佛教常說的“放下”:放下亦放下,何處來牽掛?作個無事人,笑談星月大。

  中醫的養生保健方法眾多,茶的功效和飲茶時的茶道,使之獨樹一幟,歷來備受推崇。本文僅以淺陋之文略做描述,拋磚引玉,尚待茶道及養生高手不吝賜教,以使這傳承千年的中醫瑰寶能夠更加發揚光大。

中醫養生之茶道相關文章
頸椎病和腰突症是中老年人群的常見病、多發病。隨著社會的進步,科技的發展,電腦電視等家庭辦公用品的頻繁使用,頸椎病和腰突症的發病率呈上升趨勢。與此同時,學習工作的壓力,不正確的坐姿導致頸椎病和腰突症的發病年齡呈下降趨勢。中醫的“未病先防”、“既病變”,在現代養生保健的觀念中佔據越來越重要的位置,而導引術則是治療頸椎病和腰突症的最佳選擇。導引是我國傳統祛病健身方法,是人類最古老的醫術之一,是通過呼吸
發布於 2023-03-27 08:16
0評論
養生,又稱“攝生”,講的是如何保持生命,增進健康,延年益壽。《素問.上古天真論》:“恬淡虛無,真氣從之,精神內守,病安從來。”這段文字明確表明通過調攝精神,祛病健身的思想。本文試從以下幾方面簡單探析中醫養生學。1、中醫養生學的基本內容1.1預防為主《素問.四氣調神大論》:“聖人不治已病治未病......夫病已成而後藥之......不亦晚乎!”這裡強調的是一種“上工治未病”的思想。中醫學把防患於未
發布於 2023-02-01 09:47
0評論
牛皮癬動養之道,就是牛皮癬患者適度鍛鍊,可活動筋骨,疏通氣血; 牛皮癬靜養之道,就是牛皮癬患者應適當休息,可減少消耗,怡神健體; 牛皮癬食養之道,就是牛皮癬患者要均衡營養,可飲食有節,二便通暢; 牛皮癬居養之道,就是牛皮癬患者要起居有常,可精神愉快、情緒安定。 牛皮癬患者守此四者,“不妄勞作”,節情慾、避外邪、重內調,輔以必要的自我保健和藥物治療,則有有利於牛皮癬的防治和患者的長久健康。 牛皮癬
發布於 2024-09-06 23:14
0評論
我們不在這裡引經據典,且將歷代文獻中涉及養生文化的記載,綜合歸納而言之,實則為“三觀”理念。即“天人相應”的自然觀、“辨體施養”的個性觀、“陰平陽秘”的平衡觀。在這三觀理念的影響下,古代醫家在長期醫療保健的實踐中,逐步創立並完善了一整套中醫養生理論。例如:“春夏養陽、秋冬養陰”的四季養生理論;“順時而養”的晝夜調攝理論;“未病先防、已病防變、瘥後防復”的“上工治未病”理論;“五穀為養、五果為助、
發布於 2023-03-20 21:11
0評論
        1、源頭啟養人們對現代餐桌上的“美味佳餚”有許多困惑:例如,吃反季節性蔬菜,夏天吃大白菜,冬天吃西紅柿;甲魚應有8年的生長期,現在3至5個月就成大鱉;養雞場從孵出小雞到被宰殺,圈養在密集的籠子裡,見不著太陽。還有些不守規矩的人,在飼料裡拌生長激素,兩三個月就長大了,所下的蛋也含有激素;還有人為了縮短植物的生長週期,也大量的使用雌性生長激素,孩子吃了這些植物食品就容易早熟。因此傳統
發布於 2023-03-26 10:21
0評論
脾胃者,倉廩之官也,飲食養生從養脾胃開始。 人以水谷為本,胃主受納水谷,所以養脾胃最好的莫過於五穀。《黃帝內經》講:“五穀為養,五果為助,五畜為益,五菜為充。”意思就是穀物(主食)是人們賴以生存的根本,而水果、蔬菜和肉類等都是作為輔助,發揮補益作用。 養脾胃不僅要多吃五穀糙米,還要注意飲食有節和多樣化,順應四時,各種美味食物:如粳米、糯米、鍋巴、番薯、薏苡仁、飯豇豆、白扁豆、牛肉、牛肚、鯽魚、鱸
發布於 2023-11-30 07:14
0評論
?我們不在這裡引經據典,且將歷代文獻中涉及養生文化的記載,綜合歸納而言之,實則為“三觀”理念。即“天人相應”的自然觀、“辨體施養”的個性觀、“陰平陽秘”的平衡觀。在這三觀理念的影響下,古代醫家在長期醫療保健的實踐中,逐步創立並完善了一整套中醫養生理論。例如:“春夏養陽、秋冬養陰”的四季養生理論;“順時而養”的晝夜調攝理論;“未病先防、已病防變、瘥後防復”的“上工治未病”理論;“五穀為養、五果為助
發布於 2023-02-26 08:31
0評論
自我養生保健的傳承與發展思路1、源頭啟養人們對現代餐桌上的“美味佳餚”有許多困惑:例如,吃反季節性蔬菜,夏天吃大白菜,冬天吃西紅柿;甲魚應有8年的生長期,現在3至5個月就成大鱉;養雞場從孵出小雞到被宰殺,圈養在密集的籠子裡,見不著太陽。還有些不守規矩的人,在飼料裡拌生長激素,兩三個月就長大了,所下的蛋也含有激素;還有人為了縮短植物的生長週期,也大量的使用雌性生長激素,孩子吃了這些植物食品就容易早
發布於 2023-02-26 08:26
0評論
一、基本理念和知識(一)中醫養生保健,是指在中醫理論指導下,通過各種方法達到增強體質、預防疾病、延年益壽目的的保健活動。(二)中醫養生的理念是順應自然、陰陽平衡、因人而異。(三)情志、飲食、起居、運動是中醫養生的四大基石。(四)中醫養生保健強調全面保養、調理,從青少年做起,持之以恆。(五)中醫治未病思想涵蓋健康與疾病的全程,主要包括三個階段:一是“未病先防”,預防疾病的發生;二是“既病防變”,防
發布於 2022-12-01 10:06
0評論
中醫養生美容就是通過中藥理論進行養生和美容。中藥養生美容包含兩方面內容:穴位經脈和藥物。
發布於 2022-12-27 13:42
0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