芒種節氣,天氣炎熱,進入典型的夏季,農事種作都以這一時節為界,過了這一節氣,農作物的成活率就越來越低。
此時,我國長江中下游地區,雨量增多、氣溫升高,進入了多雨的黃梅時節。芒種過後的中午,人們會有“蒸汽在空氣中瀰漫”的感覺,人體內汗液無法通暢發散,暑令溼勝使人感到四肢睏倦、萎靡不振。
此節氣裡,我國有許多習俗,其中,端午節是最重要的節日。端午節有喝雄黃酒、吃粽子、吃綠豆糕和“尚紅”的食俗。賽龍舟是端午節的一項大型活動。端午節到現在仍然是同春節、中秋節一樣受百姓重視的節日之一。
在古代,俗傳五月多不祥,有“惡五月”之稱。五毒之月百毒業生,其中最毒的五種動物是毒蛇、蠍子、蜈蚣、守宮、蛤蟆。據說在端午節這一天,人們用紅紙剪成帶有這五種毒物的剪紙貼在門窗上,稱“五毒符”,可免除各種毒物的侵害。
防暑保健養心祛溼
此節氣養生保健重在除溼,健身養生要注意以下幾個方面:
起居要晚睡早起,適當接受陽光照射(避開太陽直射,注意防暑),以順應旺盛的陽氣,利於氣血運行,振奮精神;夏日晝長夜短,晚睡早起,中午小憩很有必要,有助於解除疲勞。
天熱易出汗,衣服要勤洗勤換。芒種後要常洗澡,但出汗時不要立刻用冷水沖澡。不要貪涼而露天睡臥,不要大汗而光膀吹風,心情宜靜,所謂“心靜自然涼”。
在精神調養上應使自己保持輕鬆愉快,忌惱怒憂鬱,可使氣機得以宣暢,通洩得以自如。
出汗缺鉀引起“夏打盹”
俗話說“春困、秋乏、夏打盹。”“夏打盹”在醫學上也稱之為“夏季倦怠症”,由於夏季炎熱,溫度過高,使人體大量排汗,而鉀元素隨汗液大量排出,又得不到及時補充,導致人們倦怠疲勞、精神不振。
對老年人來說,夏打盹並不是一件壞事。有關研究認為,老年人習慣打盹是健康的標誌。老人夜晚睡眠時間通常在5-6小時,白天打盹可補充夜間睡眠的不足,提神養腦。但打盹次數不能太頻繁,時間一般每次為10-15分鐘,否則會影響夜間睡眠質量。
但是,老人要防坐打盹。老人睡眠時心率變慢、血管擴張、血流緩慢,流入各臟器的血液相對減少,很容易發生腦供血不足。醒來後會感到全身疲勞、頭暈、腿軟、耳鳴。如果老人白天打盹的次數明顯增多,睏意頻繁,並常常在不知不覺中進入“夢鄉”,應警惕腦血管病變的可能,應及早去醫院檢查。預防措施就是,當發現家裡老人坐著打盹,應立即將老人緩慢放至平臥位,遠離危險環境和物品,以免發生意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