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 2022-09-25 00:46

目前有相当多的患者正在服用核苷(酸)类药物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或乙型肝炎肝硬化,但有些患者得知核苷(酸)类药物有可能产生耐药性后感到非常害怕。其实,如果经常合理地使用这些药物,出现耐药性的机会还是很少的。

我们怎样才能发现一种药物是否具有耐药性?

对于病毒控制非常好的患者,只需检测HBV DNA即可。如果HBV DNA没有被任何一种高精度的检测所检测到,就意味着没有耐药性,但如果再次检测到,就应该高度警惕耐药的可能性。这时,需要进行耐药性基因检测。根据耐药性突变部位的不同,可能会出现对不同药物的敏感性下降,这就是耐药性。但是,有时做了检测,没有发现耐药性变异,也不能确定就没有耐药性,要根据综合情况进行分析。如果确实存在病毒反弹升高的情况,需要及时调整治疗方案。以免对肝脏造成进一步损害,加重肝脏损伤。

服用核苷(酸)类药物时, 怎么能发现是否耐药了?相关文章
服用核苷类药物警惕病毒耐药的发生患者常规服用核苷类似物抗病毒药物,建议患者每三个月检查一次肝功能和病毒指数,如果发现肝功能异常,要警惕病毒耐药的发生,及时检查HBVDNA,目前最新的检测值可以精确到50COPY/ML。如患者因为耐药,病毒会发生再激活,病毒指数逐渐上升,最初不一定会有肝功能的异常、或者仅有轻度的转氨酶的升高,这时候要及时监测耐药位点,加用或者换用可以覆盖该耐药位点的核苷类似物药物
发布于 2023-03-11 16:56
0评论
在核苷(酸)类似物治疗慢乙肝过程中,耐药是一个极为重要的问题,在长期甚至是终身的核苷(酸)类似物治疗期间,病友始终会面临耐药问题。学习、了解一些相关的知识,有助加强与医生的沟通,以便预防或及早发现、处理耐药问题。对于复杂的医学问题,医生们往往会用高度概括的专业术语来描述,掌握了这些术语能帮助病友更好的了解自己的病情,在就诊时或是参加一些医学教育时也更容易“跟得上节奏”。耐药表现相关术语:耐药最早
发布于 2022-09-25 01:11
0评论
1、与拉米夫定耐药相关的变异:在LAM治疗过程中可选择性地出现逆转录酶基因变异,包括C区的rtM204I/V/S伴或不伴B区的rtLl80M、rtVl73L。体外实验证实LAM耐药变异可使病毒对其敏感性降低至少100倍,甚至大于1000倍。2、与阿德福韦酯耐药相关的变异:ADV耐药与逆转录酶B区rtA181T/V、D区rtN236T变异有关。有研究显示,位于C、D问区的rtV214A或rtQ21
发布于 2022-09-25 01:48
0评论
一、患者服用某种核苷类药物发生耐药后,会有哪些表现?服用核苷类似物发生耐药后,在身体的表现有一定的时间顺序。首先出现的是病毒量增长:这时除了病毒载量升高外患者不会有不舒服的感觉、肝功能的指标也是正常的。病毒载量升高有两种情况:一种是病毒一直是阴性/检测不到、此时转为阳性/检测到有数值;还有一种是病毒一直可以检测得到,此时的数量有明显升高。如果病毒载量升高后持续一段时间、随后可能出现转氨酶升高,甚
发布于 2022-12-19 00:40
0评论
目前公认的已在国内上市的抗病毒药物主要有两大类,一类是核苷(酸)类,一类是干扰素。两药均可不同程度地抑制乙肝病毒的复制,但也各有利弊。核苷(酸)类抗病毒药物以其抑制病毒迅速,抗病毒作用强,只需口服,通常是一天一粒,非常方便,不良反应很小,费用相对低等特点,一经上市,就受到医生和患者的普遍认可。但它的缺点也是比较突出的,如需要长期使用,即没有固定的疗程,而且可能出现耐药的问题,也应引起大家足够重视
发布于 2022-09-25 03:30
0评论
核苷(酸)类似物的优点:1、口服给药;2、抑制病毒作用强;3、不良反应少而轻微;4、可用于肝功能失代偿者。核苷(酸)类似物的缺点:1、疗程相对不固定;2、HBsAg血清转换率低;3、疗效不够持久;4、长期使用可产生耐药变异;5、停药后可产生病情恶化。
发布于 2022-11-29 16:36
0评论
目前我国用于治疗慢性乙肝的核苷(酸)类药物主要有4种:拉米夫定(LAM)、阿德福韦(ADV)、替比夫定(LdT)和恩替卡韦(ETV),第五种核苷(酸)类药物替诺福韦(TDF)也已批准在中国上市。核苷(酸)类药物是HBV的抑制剂,它不能彻底清除人体内的HBV。所以在慢性乙肝患者用核苷(酸)类药物抗病毒治疗时,需要长期服用。长期服用核苷(酸)类药物过程中需要长期管理,并注意许多问题,如抗病毒治疗的疗
发布于 2022-12-10 18:02
0评论
核苷类药物是目前抗乙肝病毒的重要用药之一,它的优点是应用方便,每天口服一片,不良反应少,几乎没什么禁忌症,而且抑制病毒的活性很强,能较快改善病情,容易被患者接受。不过核苷类也有突出的缺点,就是停药复发率高,需要长期用药,而长期用药又可能发生耐药,从而影响疗效。这些年,随着我国慢乙肝抗病毒治疗的普及,越来越多的患者接受了核苷类药物的治疗,他们正面临这类药物在使用中出现的“好上不好下”的问题。核苷类
发布于 2022-12-08 19:12
0评论
随着抗病毒治疗的普及,慢乙肝病情管理控制的改善,患者对治疗的要求也逐渐提高。越来越多的人希望通过有限疗程治疗慢乙肝,而不是终身服药。权威调查结果显示,在服用核苷类药物的患者中,超过90%渴望停药。根据目前的治疗指南,服用核苷类药物的患者,如果出现了e抗原血清学转换,并且经过较长的巩固治疗,可尝试停药。临床上能达到这一停药标准的患者较少。总体而言,各类核苷类药物治疗1年出现e抗原转换的几率不超过四
发布于 2022-12-07 22:17
0评论
有些患者听说,核苷类药物有直接抗病毒作用,疗效快;干扰素主要是免疫调节,作用持久,因此不禁想,如果联合治疗,岂不是取长补短?事实上,医学家们也有相似的判断,并且在不断的探索后得到了肯定的答案。两类抗乙肝病毒药的机制可互补:慢乙肝治疗的关键是抗病毒治疗,抗病毒药目前有两机制完全不同的药物:干扰素和核苷类药物。核苷类药直接抑制病毒,能较快的降低血清病毒学水平,从而缓和病情;但这类药物无提升免疫的作用
发布于 2022-09-25 01:30
0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