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 2023-01-30 04:52

        患者,女,60岁。近2年前在当地地方医院行鼻部息肉切除术。术后病理报软骨肉瘤。于是到省会大学医院再次行手术治疗。一年后再次复发。再次到主诊医生处就诊。发现肿瘤位于蝶窦,侵犯斜坡、翼突(右侧)、翼鄂窝、颞下窝,靠近右侧中颅窝底。如下图


当地医生建议转诊。患者求诊到我处。我们在完善检察后,采用经鼻内镜下完全切除蝶窦内、斜坡、双侧翼突以及中颅窝底的肿瘤。


        术后患者很快恢复,一周后出院。建议患者术后放疗。但是患者坚持回家乡治疗。目前随访中。

        软骨肉瘤是骨质、软骨来源的恶性肿瘤,在颅底鼻窦区域多发生在中线区域。手术是唯一有效的治疗方法。但是鉴于鼻窦颅底区域同颅底、脑、眼眶、视神经以及动脉等等重要结构关系密切。因此需要有经验的医生,尽量做到手术完全切除。术后加强随访。放疗及化疗,效果不确定.....目前提出质子重离子放疗科可能效果好于普通放疗。但是国际国内的随访经验还在积累。治疗要个体化,量体裁衣。

经鼻内镜下切除近蝶窦、翼突中颅窝复发软骨肉瘤相关文章
本文作者在此探讨了应用神经内镜对部分颅底脊索瘤病人手术治疗的适应证、方法和相关问题。资料与方法1、一般资料:在2000年6月至2006年6月间,我们应用神经内镜手术治疗30例颅底脊索瘤的病人,其中男性17例,女性13例,年龄在18~55岁,平均30.5岁。北京天坛医院神经外科张亚卓2、临床表现:头痛26例,其他临床表现包括,视力下降和视野异常7例,颅神经麻痹(外展神经和动眼神经)5例,鼻衄2例,
发布于 2022-10-20 03:44
0评论
颅底中央区恶性肿瘤临床少见,肿瘤生长迅速且解剖毗邻极其复杂,涉及多学科领域的综合治疗。传统开颅手术切除肿瘤是主要的治疗方式,但由于需要行颅面部切口和骨瓣,并长时间牵拉脑组织来暴露肿瘤,极易造成外观及神经功能的损害。目前,经鼻内镜入路在处理前、中颅底良性肿瘤方面,已经取得了很好的认可。但对于恶性肿瘤的治疗尚有争论,主要问题在于:1、内镜手术切除肿瘤的技术标准是否能够尽可能地切除肿瘤,并缓解临床症状
发布于 2022-10-20 01:29
0评论
患者,女,30岁,发现鼻塞、鼻出血2月来诊。当地CT及MRI报告提示在筛窦、蝶窦前部以及近颅底嗅裂区域可见肿块,影像强化明显。当地医院活检,显示为中低分化鳞癌。入院后,采用经鼻内镜下切除鼻窦颅底区域病变。术中多次病理检查发现,肿瘤侵犯广泛,在颅底区域的粘膜、软骨以及骨头内都发现有肿瘤侵犯。在内镜下完全切除肿瘤以及部分硬脑膜。之后进行颅底重建。术后患者安返病房。术后患者顺利康复。继续进行辅助的化疗
发布于 2023-01-30 04:57
0评论
      患者,女,30岁,发现鼻塞、鼻子出血2月来诊。当地医院检查发现左侧上颌窦内巨大肿瘤、侵犯眼眶内、翼鄂窝、颞下窝、中颅窝底、咽旁间隙。当地活检是腺样囊性癌。这是起源于腺体的恶性肿瘤,其特点是易于沿着神经纤维侵犯,因此较早发生颅内的侵犯。由于患者本身健侧眼睛(右)视力不佳,家属对于患病侧眼睛(左)的保留意愿极其强烈。因此采用内镜下辅助内眦部切口行眼眶内、上颌窦、颅底区域的肿瘤切除。术后患
发布于 2023-01-30 04:47
0评论
鼻窦囊肿在鼻科疾病中占相当部分的比例,鼻窦囊肿可以分为粘液囊肿和粘膜潴留囊肿。鼻窦粘液囊肿一、发病机制和成因主要原因:由于导管内的炎性改变;在额鼻管附近额窦外伤、手术和额窦内骨瘤的生长造成鼻额管阻塞。窦内粘膜粘液腺导管阻塞与腺体之增生也为重要原因之一。鼻窦粘液囊肿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目前原发性粘液囊肿的原因不清。继发粘液囊肿被认为鼻窦口阻塞,鼻窦引流受阻。额窦由于其引流经过长的鼻额管,沿途被阻塞
发布于 2023-03-08 14:26
0评论
随着神经外科技术和相应仪器设备的发展,垂体腺瘤的外科治疗在不断的完善。尽管应用显微外科经鼻蝶治疗垂体腺瘤已经十分成熟,但随着神经内镜技术在经鼻蝶外科的应用,进一步提高了对垂体腺瘤的手术治疗质量。我们自2000年5月~2006年5月,应用神经内镜经鼻蝶手术治疗垂体腺瘤678例,现报告如下。1、对象与方法1.1一般资料男298例,女380例;年龄14~80岁,平均36.5岁。头痛412例,异常闭经3
发布于 2022-10-20 03:39
0评论
内镜神经外科目前已经成为微创神经外科的最重要和最活跃的领域之一。其中,内镜经鼻颅底外科运用天然腔道鼻腔、在不牵拉脑组织的情况下,能够充分暴露病变,最大限度的切除病变,以其微创、术后恢复快和费用低的优势造福于广大的患者,并获得越来越多的颅底外科医生的重视,将成为未来颅底外科发展的必然趋势。一、        内镜经鼻颅底外科的历史沿革运用内镜技术处理颅底病变,最早可追溯到1963年Guiot等[1
发布于 2023-01-27 15:22
0评论
     患者,女,江苏人,60岁,由于头痛3个月,在当地,诊断发现一个鸡蛋大小的肿瘤位于鼻腔、眼眶尖及颅底区域。肿瘤的上外方与视神经毗邻;外侧抵近中颅窝内侧,靠近颅底圆孔位置,与三叉神经的上颌神经关系密切;肿瘤上方抵入海绵窦,肿瘤上方可见颈内动脉与肿瘤相贴。如图1.      患者在当地就诊时被告知手术风险极大,可能造成神经、血管不可逆的损伤,手术时有生命危险,建议到上海求医。我接诊后考虑诊断
发布于 2023-01-30 05:12
0评论
颅底凹陷是由于各种原因造成的齿状突异常突入枕骨大孔,使延颈髓腹侧受压而产生临床症状的损伤性疾病。由于颅颈交界区复杂的解剖结构和生物力学特点,使其外科治疗具有巨大的挑战性。数十年来,经典的经口腔入路齿状突切除术成为标准术式而在临床广泛运用。虽然经口入路具有可以直接显露齿状突的优点,但该术式亦存在许多缺陷。例如:需要使用张口器,不可避免地造成牙齿损伤和舌的压迫肿胀;当显露不充分时尚需切开软腭甚至硬腭
发布于 2023-01-27 16:07
0评论
颅底中央区恶性肿瘤临床少见,肿瘤生长迅速且解剖毗邻极其复杂,涉及多学科领域的综合治疗。传统开颅手术切除肿瘤是主要的治疗方式,但由于需要行颅面部切口和骨瓣,并长时间牵拉脑组织来暴露肿瘤,极易造成外观及神经功能的损害。目前,经鼻内镜入路在处理前、中颅底良性肿瘤方面,已经取得了很好的认可。但对于恶性肿瘤的治疗尚有争论,主要问题在于:1、内镜手术切除肿瘤的技术标准是否能够尽可能地切除肿瘤,并缓解临床症状
发布于 2022-10-21 08:14
0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