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認為失眠的發病多因情志所傷、飲食不節,或氣血虧虛、勞逸失度等所致,臟腑氣血失和,陰陽失調是其基本病機。其病位在心,但與肝、膽、脾、胃、腎關係密切。失眠虛證多由心脾兩虛,心虛膽怯,陰虛火旺,引起心神失養所致。治當滋陰降火,補益心脾,益氣鎮驚,佐以養心安神,常用六味地黃丸合黃連阿膠湯、歸脾湯、安神定志丸合酸棗仁湯等。失眠實證則多由心火熾盛,肝鬱化火,痰熱內擾,引起心神不安所致。常用硃砂安神丸、龍膽瀉肝湯、黃連溫膽湯、保和丸等。但失眠久病可表現為虛實兼夾,或為瘀血所致,故清代王清任用血府逐瘀湯治療。
短期失眠的患者病情多單純,治療收效快,長期失眠的患者大多病情複雜,病程較長,治療難以速效,需要綜合調節,除按時服藥外,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如按時睡覺,不經常熬夜,睡前不飲濃茶、咖啡和抽菸等,保持心情愉快及加強運動鍛鍊等對失眠的防治也有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