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中醫早在黃帝內經時期甚至更早就注意到體質和疾病的關係,書中有很多這方面的描述。就像《靈樞?五變》“五臟皆柔弱者,善病消癉”,“小骨弱肉者,善病寒熱”,“粗理而肉不堅者,善病痺”。其實中醫辨證就包括了辯體質,治療時就是針對患者不同狀態,隨證加減。以達到“治病求本”的目的。近年來隨著亞健康這個問題越來越嚴重。研究這方面的人也越來越多,人們對體質問題越來越重視,有很多學者將人的體質分成很多類型。目前較常見的將體質劃分為:平和質、陽虛質、陰虛質、氣虛質、痰溼質、溼熱質、氣鬱質、血瘀質、特稟質九種類型。
體質與亞健康的關係:
亞健康群體主要屬於中醫所說的虛證、鬱證和痰溼三大類。亞健康人群儘管未患疾病,但體內的病機已經啟動,產生了陰陽偏盛偏衰,或氣血虧損,或氣血瘀滯,或有某些病理產物的積聚。正常體質者也可因七情所傷而致機體內陰陽平衡失調而表現出亞健康狀態。現代研究表明,亞健康多為身心疾病的患者,也即中醫所說情志所傷,持續的情緒焦慮、憤怒、抑鬱等,必將使機體交感神經、植物神經、內分泌和免疫等產生系列的變化,進而發展成亞健康狀態。此類體質者亞健康狀態多屬於鬱證。
亞健康中的虛證型發生原因複雜:生理上,先天稟賦虛弱,或者隨年齡增長的自然衰老,均表現的臟腑機能衰退,正氣內虛,衛外不固,機體免疫力、抗病能力降低;生活方式上,包括飲食不節,起居失常,勞倦過度,情志內傷,嗜慾等都是罹患虛證的重要原因;其它也可見於疾病後期的康復階段。不同病因作用於不同的體質而形成的亞健康虛證,雖然病人主訴症狀複雜多樣,但其病機性質和傳變趨向,不外乎陰、陽、氣、血四虛。此外,雖然亞健康虛證可能只起於一個臟腑,但由於陰陽互根、氣血同源、臟腑間生剋制化的密切聯繫,互相影響,如果亞健康狀態不及時調整,往往演變為多個臟腑、陰陽和氣血的虧虛,臨床可表現各臟腑功能的明顯減退。
亞健康中的鬱證型多由情志不舒,氣機鬱滯而致病。但情志因素是否導致鬱證,除與精神刺激的強度及持續時間的長短有關外,也與機體本身的狀況關係密切。正如《雜病源流犀燭?諸鬱源流》曰:“諸鬱,髒氣病也,其原本于思慮過深,更兼髒氣弱,故六鬱之病生焉。六鬱者,氣、血、溼、熱、食、痰也”。說明機體“髒氣弱”,是鬱證發病的內在因素。鬱證病變初期以氣滯為主,常兼血瘀、化火、痰結、食滯等,經久不愈,則隨其影響的臟腑及損耗的氣血陰陽的不同,而形成心、肝、脾、腎虧虛的病理改變,臨床表現多種多樣,病情反覆多與情志因素密切相關。亞健康中的痰溼型多由外感寒溼、飲食不節、陽氣虛弱等原因引起,尤其是脾陽不運是發病的關鍵。氣虛不能推動血行,血液流變學表現出濃、黏、凝、滯之血瘀痰阻樣改變,痰濁、瘀血為機體病理性產物,又是致病因素。臟腑功能低下與病理性產物積聚相互影響,加速衰老或疾病進程。
痰阻型亞健康患者主訴也複雜多樣。早期可僅表現亞健康狀態,或者病人主觀可無任何不適,如高脂血症等;如不加以控制,嚴重者出現“現代文明病”:高血壓、冠心病、腦卒中等心血管疾病,以及肥胖、糖尿病等代謝障礙性疾病。這些病變雖然複雜,但其基本病理改變無不與高脂血症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