椎間盤疾病構成了脊柱外科領域的一個重要領域,是腰痛的主要原因,因此,椎間盤疾病的治療一直是脊柱外科的一個熱門話題。近年來,隨著微創手術技術越來越受到臨床醫生的關注,經皮穿刺技術治療椎間盤病變為越來越多的腰痛患者提供了更簡單、更安全的選擇。在這些經皮技術中,Coblation Nucleoplasty、經皮激光椎間盤減壓術(PLDD)和椎間盤內電熱療法(IDET)是眾多技術的代表。.這些方法是通過不同的機制在椎間盤內產生適當的高溫狀態,以達到髓核或纖維環的細胞重新排列,降低椎間盤內壓力,並在一定範圍內使竇性神經纖維的痛覺末梢失活,從而達到緩解疼痛的目的。
文獻中關於這些療法的報道逐漸增多,但大多數是短期的臨床報告,長期的隨訪結果有待於進一步的臨床觀察;此外,對這些方法的有效性評價也不一致。造成這些結果的主要原因是臨床應用的時間較短,但另一個因素是對這些療法的適應症還沒有統一的意見,這種差異在中國更為明顯。此類療法的主要適應症包括:(1)診斷主要是椎間盤源性疼痛和含有椎間盤突出症;(2)通常需要經過3-6個月的正規非手術方法後效果不佳;(3)目標椎間盤的高度不應低於原高度的1/2;(4)病變通常不應超過2節。主要禁忌症是椎間隙感染、椎體骨折或腫瘤、椎間盤脫出或椎管狹窄,以及有明顯心理障礙者。
就併發症而言,幾種具體的治療方法有所不同。據報道,血漿消融性骨髓成形術的併發症較少,主要是(1)治療後約有25%的患者抱怨穿刺部位疼痛或不適,(2)少數患者腰痛一過性加重,以及(3)椎間盤感染。文獻中有關PLDD的併發症發生率為5-10%,主要包括(1)神經損傷,(2)出血,(3)椎間盤炎或/和椎體骨髓炎。IDET的併發症主要包括(1)神經損傷,(2)治療後椎間盤突出,(3)產熱導線斷裂,以及(4)椎間盤感染。
儘管文獻中報道的各種相關併發症並不少,但發生率很低,尤其是嚴重併發症。在臨床應用中,我們強調要適當掌握適應症,由於這些方法具有微創的優勢,對絕大多數患者有吸引力,因此不能簡單地順應患者的要求,也不能盲目追求病例數而忽視對適應症的掌握。從目前的臨床應用效果來看,經皮穿刺療法治療椎間盤病變,如果適應症把握得當,應該是一類微創、安全、有效的治療方法,但這些療法的長期療效,以及更嚴謹、更科學的結論,還有待長期的臨床應用來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