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於 2024-12-07 08:49

  進行性肌營養不良又稱假肥大型肌營養不良,此病以骨骼肌進行性萎縮,肌力逐漸減退最後完全喪失運動能力為主要特徵,給患者的身體及生活造成極大的損害,因此為了能更好的預防疾病的發生,對進行性肌營養不良病因加以瞭解是非常有必要的。

  一、遺傳因素:進行性肌營養不良的發病與遺傳基因的突變有關。表現為基因缺失、重複和點突變,導致所編碼的蛋白質不能生成或缺乏,從而引起臨床上所見的肌肉萎縮、無力。

  二、基因缺失:其中假肥大型肌營養不良的研究最為深入,已經確定是由X染色體短臂上基因缺失所致,該基因編碼為一種神經因子骨架蛋白,稱為抗肌萎縮蛋白,分佈在骨骼肌和心肌神經因子膜上,起支架作用,可保護肌膜抵抗收縮時所產生的力不致受損。

  患兒因為該基因缺失,所以不能產生抗肌萎縮蛋白,肌膜不穩定,在收縮時損傷,所以出現肌肉的變性、壞死,導致肌肉萎縮、無力。

  三、基因作用:如果某種肌肉的基因發生變化,就會產生變性、壞死,導致肌肉萎縮,引起進行性肌營養不良。

肌營養不良的病因相關文章
按照典型的遺傳形式和主要臨床表現,可將肌營養不良症分為下列類型:[3] (一)假肥大型:屬X-連鎖隱性遺傳,是最常見的類型,根據臨床表現,又可分為Duchenne型和Becker。 1、Duchenne型營養不良症(DMD):也稱嚴重性假肥大型營養不良症,幾乎僅見於男孩,母親若為基因攜帶者,50%男性子代發病,常起病於2-8歲,初期感走路苯拙,易於跌倒,不能奔跑及登樓,站立時脊髓前凸,腹部挺出,
發布於 2024-02-06 04:15
0評論
1.血清酶測定 (1)血清肌酸磷酸激酶(CPK)CPK增高是診斷本病重要而敏感的指標,可在出生後或出現臨床症狀之前已有增高,當病程遷延時活力逐漸下降。也可用於檢查基因攜帶者,陽性率為60~80%。 (2)血清肌紅蛋白(MB)在本病早期及基因攜帶者中也多顯著增高。 (3)血清丙酮酸酶(PK)敏感,20歲以下正常男女血清PK值為119.00,20歲以上男性為84.30,女性為77.50,以上三項血清
發布於 2024-02-06 04:22
0評論
1.假性肥大型肌營養不良 (1)Duchenne肌營養不良(Duchennmusculardystrophy,DMD):為最常見的兒童肌營養不良,也是最為嚴重的致死性遺傳性肌病。均累及男孩。肌營養不良症發病率為1/3500活產新生兒,患病率為1/25000,遺傳諮詢和圍生期篩查將顯著減少其發病率。 出生後至嬰兒期發育尚可,多在3~5歲出現症狀,肌營養不良症患兒最初的症狀常常被忽視。起病時,肌營養
發布於 2024-12-07 08:22
0評論
肌營養不良多發病在兒童身上,會嚴重影響患病兒童的上學和生活。可以說,肌營養不良對於患病兒童的傷害是終生的。具體表現在: 危害一:影響患者的生長髮育。 肌營養不良呈現進行性發展,隨病情進展,肌營養不良症狀越來越重,大約12歲左右患兒失去獨立行走能力,生長髮育遲緩甚至停止。 危害二:影響患者的身體健康,危害患者的生命。 肌營養不良患者會出現走路延遲,動作笨拙,步履搖晃,起蹲或上下樓梯困難。隨病情進展
發布於 2024-12-07 08:42
0評論
肌營養不良症是由不同的基因突變所致一大類疾病,患者主要表現為進行性肢體無力和肌肉萎縮,不伴感覺異常。這類疾病具有共同的特點:多在兒童、青少年、青年期隱匿起病,主要表現為四肢對稱無力,肢體近端較為明顯,患者往往出現上樓、蹲起困難,上肢上舉困難,後期出現肢體遠端無力,如雙手精細動作影響,肌肉萎縮和肢體無力隨時間而緩慢加重,病程中沒有肢體的麻木、疼痛等感覺異常。部分患者存在明確家族史。患者出現肌肉萎縮
發布於 2022-10-19 15:49
0評論
發病機制:1、Dysferlinopathy是由DYSF突變導致dysferlin蛋白表達異常的一種常染色體隱性遺傳性骨骼肌疾病。DYSF基因編碼DYSFERLIN蛋白。2、DYSFERLIN蛋白的作用是修復損傷的骨骼肌細胞膜:生理狀態下,肌細胞膜在機械應力的作用下會斷裂;若得不到及時修復,肌細胞將變性壞死。3、DYSFERLIN蛋白缺陷導致細胞膜生理性被破壞後修復困難;影響膜穩定性及膜修復的同
發布於 2022-11-24 13:21
0評論
肌營蕎不良概括性地包括了幾種遺傳性的肌肉系統疾病。可以導致肌肉漸進性地無力、殘疾甚至導致死亡。在所有類型的肌營養不良中,人們瞭解最多也是最嚴重的,是杜興肌營養不良(DuchennedystropHy)。其早期症狀常常在三歲前出現,症狀包括爬行和行走困難,漸進性肌肉萎縮消瘦。再繼續發展會有用腳尖走路的傾向,小腿肌肉會被脂肪和連接組織所取代,從而使小腿變粗。這樣的孩子在十幾歲的時候便需要輪椅,在二十
發布於 2024-01-02 14:50
0評論
肌營養不良的發病原因是肌肉行使功能所需的基因發生缺陷。因此只有部分或全部糾正基因缺陷,才能從根本上治療疾病。相關的基因治療研究方興未艾,相信會在不久的將來帶給我們驚喜。但目前仍需依賴其他藥物治療在一定程度上延緩疾病進展。對於DMD,口服激素治療的地位已經確立,此前已經多次強調。物理治療、輔助器械、心肺骨骼治療等綜合治療措施也對患者生存期、生活質量有益。這裡介紹一些在國外廣泛應用於肌營養不良的輔助
發布於 2022-10-07 14:48
0評論
1.假肥大型 呈性連鎖隱性遺傳,男性患病,女性攜帶。在幼兒期發病,表現為走路年齡推遲,行走緩慢、易跌,跌倒後不易爬起。多數伴小腿肌的肥大,初期肥大肌肌力相對較強。臀中肌受累致骨盆左右上下搖動;跟腱攣縮而足跟不能著地;腰大肌受累致腹部前凸,腦後仰,呈鴨型步態。從蹲位只能靠兩手撐著自己身體而逐步站直大腿,逐步挺起身子。骨盆帶肌肉受累之後,逐步出現肩胛帶肌肉萎縮、無力,兩臂不能高舉。菱形肌、前鋸肌、肩
發布於 2024-01-02 14:56
0評論
一、辨證治療 1.脾胃虛弱:治宜益氣健脾,調和脾胃。方用四君子湯加味。藥用:黨參10~15g、白朮12g、茯苓10~15g、炙甘草6~10g。脾虛痰溼盛者,加蒼朮、半夏、陳皮等;氣虛明顯者,可以改黨參為人參,加用黃芪。 2.氣血虧虛:治宜氣血雙補,益氣養血。方用八珍湯加減。藥用:黨參12g、白朮12g、茯苓15g、當歸12g、白芍12g、熟地10g、懷牛膝15g、炙甘草6g。氣血虧虛明顯者,可加
發布於 2024-12-07 08:35
0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