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夢是一種固有的現象,正常人不可能不做夢。一般人們把睡眠分為NREM 1、2、3、4期和REM期。研究發現做夢大多發生在REM期,但是在其他睡眠期也可以做夢。研究證實REM期睡眠對於記憶的保存和再處理具有重要的作用,它有助於大腦功能的發育。因此籠統地認為做夢有害於健康是不對的。
俗話說“日有所思,夜有所夢”,這話是有一定的道理。有些人在夢中偶得靈感和佳句,也是屢見不鮮。佛洛伊德認為夢反映的內容一般象徵著人的慾望,而更多的研究認為夢可以涉及方方面面的內容,可能與白日所考慮的問題、情緒反應、軀體的不適感、性取向等許多方面有關。它並不象一些人所說的那樣“內容與現實是相反的”,往往經過潛意識的作用,它的內容變得比較隱晦和具有象徵性意義,用另外一種形式或情節來折射出其真實的含義。比如人們常常夢到自己在天空中慢慢地飛翔,它所反映的真實含義其實是對於性的需求。有些人經常做夢,而且噩夢不斷,這就可能與軀體疾患、精神和環境的干擾有關。軀體的疼痛、憋氣、心悸、焦慮和尿頻等均可以引起相應的夢境。如果常常夢到痛苦、離異等不愉快的內容,可能就要警惕心臟等軀體或精神的疾病了。由此可見,夢具有高度的反應性,可以整合許多諸多差異的內容。
在夢中,我們很容易相信夢裡的情節而決不懷疑,並且表現得毫無羞恥感,醒後大多很快地遺忘,這都與我們腦內的胺能神經元的功能有關,因為在睡眠中胺能神經元的活動是最少的。
還有的人有過一種經驗,就是有的夢能記住,有的則不能記住。這個與做夢的時間有關係。一般在REM期覺醒的夢境可以清晰回憶,做夢時間和覺醒的時間越近,記憶越清楚,反之就越模糊。
由此我們可以看出:雖然夢的內容五花八門,但夢和覺醒思維之間是有系統聯繫的。做夢使得我們的精神活動在清醒和睡眠之間架起了一座橋樑。但是我們也應該認識到要深刻地瞭解夢的生理機制,還有很長的路要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