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於 2023-01-01 22:20

  頜骨的牽張成骨技術是在肢體長骨牽引延長技術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1973年Synder首次報告了利用牽引延長骨生成技術成功的使犬下頜骨得以延長的實驗研究,1992年McCarthy應用口外入路的牽開裝置成功的矯正了4例兒童的半面短小獲得成功,開始了這一技術延長頜骨的臨床應用。
  一、基本原理:

       對生物活體組織的持續牽引力可以使其產生張力,而這種張力可以刺激和保持某些組織結構的再生與生長,Ilizarov稱之為張力法則。對於骨組織,牽引延長骨生成是指在牽引力的作用下,在截開骨皮質的骨段之間會產生持續緩慢的作用,這種作用力會促使骨組織和骨周軟組織的再生,從而在牽開的骨段之間的間隙內形成新骨並導致骨周軟組織的同步生長。臨床上利用這一原理,不僅可以矯正骨骼畸形還同步矯正了伴發的軟組織畸形,而且軟組織的這一改變,有利於減少復發,提高各類畸形的矯治效果。
  二、適應症:

       幾乎包括了肢體骨缺損、骨切除、發育畸形、外傷等各類骨病,還可用於增高等手術。在口腔頜面部,這一技術主要應用於各種不同原因造成的面部骨骼發育不足畸形,常見的有小頜畸形、上頜骨發育不良、下頜短縮、偏頜畸形、半面短小等。
  三、延長器:

       延長器包括口外延長器和口內延長器兩種。口外延長器依靠四根穿過皮膚的固定針將延長器固定於頜骨之上,在牽引延長過程中,由於延長器固定針的移動並暴露於口外面頰的顯眼處,必不可免的會形成明顯皮膚瘢痕,影響美觀。口內延長器則避免了這一缺憾,可在水平及垂直兩個方向上延長頜骨。
  四、應用前景:

       隨著頜骨牽張成骨技術的進一步成熟和發展,以及新材料、新技術的不斷湧現,延長器在顱頜面外科手術中的應用範圍將會越來越大,越來越多的常規手術有可能部分由它替代。這是由這一技術自身優勢決定的,一方面使手術操作大大簡化,另一方面在一些需要大範圍移動頜骨的複雜病例矯正中可達到常規手術所無法達到的效果,同時伴隨軟組織延長的優勢更是常規手術所不具備的。同時更加小巧精細、堅固穩定和三維方向牽引,以及將會出現的可吸收性、自動牽引和個性化延長器的臨床使用,都會使這一技術具有更加廣闊的應用前景。

延長器在顱頜面外科中的應用相關文章
骨延長技術(Distractionosteogenesis)是一種特定形式的臨床組織工程。是通過手術的方式將骨切斷後通過特製的容易操控的器械以適當的速度牽拉,引導新的骨性結構的形成,達到骨延長的目的。過程包括:骨質切開或切斷造成骨折,骨折局部休息一定時間,斷端牽拉造成間隙,固定癒合,骨質改建與成熟。是動態、連續的過程,也是骨質損傷與修復交替進行的過程。在顱面外科中的應用近年來更是得到了很大發展。
發布於 2023-01-01 07:25
0評論
牽引成骨技術(Distractionosteogenesis)是一種特定形式的臨床組織工程,即通過手術將骨切斷,安置延長器並以適當的速度牽拉,引導新骨形成,達到骨延長的目的。一、發展過程牽引成骨技術最早是由Ilizarov於1951年在人體的長骨骨折治療中進行應用。1973年,Snyder首先報道了在實驗犬的下頜缺損中應用口外延長器修復骨缺損並取得了良好效果。1977年,Michieli應用口內
發布於 2023-01-01 22:15
0評論
1、牙頜面畸形外科治療的歷史牙頜面畸形(Dento-maxillofacialDeformities)係指因頜骨發育異常引起的頜骨的體積、形態以及上下頜骨之間及其與顱面其他骨骼之間的關係異常,和隨之伴發的牙牙合關係及口頜系統功能異常與顏面形態異常。廣義的牙頜面畸形還包括了外傷、腫瘤等因素引起的繼發性畸形。以研究和診治牙頜面畸形為主要內容的學科為正頜外科(OrthognathicSurgery),
發布於 2023-02-16 18:16
0評論
鼻竇炎、鼻息肉是臨床上的常見病和多發病,發病率佔總人口的1%--4%,因長期鼻塞而致呼吸不暢的缺氧,對青少年的身體和智力發育、對成年人的記憶力、對中老年患者的身體健康造成的影響不容忽視。許多患者因為恐懼手術而遲遲沒有進行有效治療,生活質量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影響。現在鼻竇炎鼻息肉的手術治療真的還很痛苦嗎?我們不妨先來回顧一下此類疾病手術方式的演變過程。在上世紀初,鼻息肉的手術方法是最傳統的摘除術,醫
發布於 2023-02-17 14:01
0評論
隨著交通事故及其它意外傷害的增多,顱頜面創傷的發生率也在逐年增加。由於顱面部解剖結構複雜,涉及到諸多重要器官,創傷後常造成嚴重的顱面畸形和功能障礙,特別是嚴重複雜性骨折,如果不及時治療或治療不當,常造成嚴重容貌毀損。因此,一旦發生顱面部的創傷,應及時到有經驗、有條件的醫院就診。一、顱頜面創傷的常見部位:      1、額眶部骨折:所謂額眶骨折是指前額部位由於創傷所導致的局部骨折。常常累及到鼻部或
發布於 2023-01-01 22:55
0評論
外傷、感染及腫瘤切除後造成面部器官(耳、鼻、眼等)、四肢指端缺損病人在整形外科佔有相當比例。部分病人可推薦採用整形外科傳統修復方法,即利用自身組織進行器官再造,但另有大量病人由於條件所限,如大面積燒傷、放療、缺損面積大、身體弱不能承受較大手術等,則應推薦採用贗復體來修復。當代贗復體不僅實現外觀逼真,而且因骨種植技術運用,使贗復體固位十分牢固,病人不再有因活動使贗復體發生移動的煩惱。使得贗復體臨床
發布於 2023-02-12 10:52
0評論
    目前A型肉毒素廣泛應用於美容整形外科微創治療中,主要發揮兩個方面的美容效果。一方面作用於咀嚼肌(主要是咬肌),達到瘦臉效果,另一方面是作用於面部表情肌,改善祛除動力性皺紋。瘦臉針:肉毒素-咀嚼肌常用注射部位是咬肌,通過使咬肌萎縮,達到改善面下部形態的目的。原理是利用A型肉毒素阻斷神經肌肉的傳導,使單純性肥大的咬肌鬆弛、麻痺,最後萎縮從而達到瘦臉目的。通常3-4天起效,最佳效果出現在注射後
發布於 2022-12-31 12:25
0評論
一、腹腔鏡胃手術1、腹腔鏡手術治療潰瘍病:儘管並未被常規使用,但腹腔鏡技術用於潰瘍穿孔修補的地位已被確立。很多開放手術如:胃十二指腸潰瘍穿孔修補術、迷走神經切斷術和胃大部切除術等均可在腹腔鏡下完成。腹腔鏡潰瘍穿孔修補術與開腹手術方法相近,其突出優點是能明確診斷,操作簡便,效果良好,經過穿孔修補,腹腔充分沖洗後,腹膜炎很快能得到控制[1]。穿孔可在鏡下直接縫合,也可用纖維蛋白膠粘堵,或用大網膜組織
發布於 2022-11-29 22:11
0評論
一、定義胸腔鏡外科手術全稱電視輔助胸腔手術(Videoassistedthoracicsurgery,VATS),它是一種微創(Minimalinvasive)手術,藉助胸腔鏡及電視影像的輔助,只須切開數個微小的創口即可完成過去需切開大傷口才能完成的手術。二、歷史1910年由瑞典斯特哥爾摩醫院內科教授Dr、Jacobaeus首先於醫學界使用內視鏡做膀胱檢查,於1922年,他首先成功利用具有電燈照
發布於 2023-01-30 00:42
0評論
食管癌術後第一天可以開始吃東西?可以下床活動?是的!選擇性的對患者進行加速康復模式(fasttracksurgery),可以做到這一點。2010年底本人開始這種模式,已有很多患者獲益。食管癌快速康復外科的主要內容包括:術前積極改善營養狀況並;微創手術,術後有效的鎮痛,應用可靠的胃食管吻合技術,確保早期進食的安全性;術後第一天即可經口進食、拔出常規胸管、拔出胃腸減壓管和尿管、下床活動;術後5~7天
發布於 2023-02-09 18:07
0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