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於 2023-01-10 10:11

  對於普通的初次全髖關節和全膝關節置換手術來說,手術的操作並不複雜。尤其是全膝手術,整個截骨和安裝假體的過程給人一種機械操作,按部就班的感覺,初學者往往覺得難度並不高。事實果真如此嗎?其實不然。這裡恕我將手術醫生比較容易犯的錯誤列舉如下。
  1、對手術操作要求不高,手法粗糙。例如在全髖手術中,股骨柄假體的內翻位植入,在研磨髖臼過程中未能達到髖臼真正的底部而導致髖臼杯與髖臼底之間有明顯空隙,固定髖臼杯的螺釘擰入時傾斜導致釘尾與聚乙烯內襯碰撞等等;在全膝手術中,在截骨完成後,不檢驗截骨塊是否與術前測量相符,不測試下肢力線是否糾正,不測試屈曲間隙與伸直間隙是否相等(這一點是全膝關節假體設計的理論基礎)等等。儘管犯以上這些錯誤,仍然可以將手術做完,但是這些問題都會直接影響到手術後的近期和遠期效果。
  2、理論基礎不紮實,術中問題難以應對。由於傳統觀念的影響,在我國外科醫生往往被等同於開刀匠,表現在只注重操作,不重視理論,更談不上很好地讓理論來指導實踐。全髖全膝手術做得順利時確實比較簡單,然而要應對手術中可能碰到的問題不能光憑經驗,還要依靠紮實的關節置換外科理論來指導。例如在全膝術中,如何調整脛骨假體的後傾,在解剖標識不清的情況下如何確定股骨髁的外旋,如何避免股骨髁假體的後傾位植入,如何糾正屈曲攣縮,如何達到高屈曲度,如何避免脛骨假體的內旋或外旋(如果出現的話,是寧可內旋還是寧可外旋)等等,都是術中考驗醫生基本功的例子。如果沒有這方面的訓練,一個簡單的全膝手術也可能會做得一團糟。
  3、對人工關節材料沒有保護意識,導致假體傷痕累累。這是目前普遍存在的一個問題。在人工關節假體拆封後,由於醫生保護意識的淡漠,假體表面(包括金屬面,聚乙烯面,陶瓷面等等)往往容易被手術器械(血管鉗,拉鉤,吸引器金屬頭等)刮花,而假體表面的破壞(哪怕只是一點點)都會明顯加速使用後的磨損,從而進一步導致遠期的骨溶解等併發症。當然這些問題不會影響手術的完成,短期內也不會體現出嚴重後果,所以大部分手術醫生都對此視而不見。但是一個合格的關節外科醫生會竭力避免這種粗暴的操作,因為他心裡清楚假體的磨損有四種類型,手術操作中要處處體現出如何儘可能避免這四種磨損,所以不能損壞組成關節的金屬和聚乙烯表面,也不能損壞不組成關節面的其他部位。拆封後的假體是全新的,放入體內後也必須是完好無損的!這是一個關節外科手術操作醫生的基本素養。像“磨損有哪幾種類型?”這樣的基本問題,現在有很多手術醫生都答不上來,自然也就不會在操作中注意這些細小卻又重要的問題。這樣即便能完成手術,也難免是不甚合格的手術。
  其實諸如此類的問題還有不少,在此不便一一贅述。手術操作本身對關節外科醫生來說也許算不上太難,但是如果高標準嚴要求的話一定也不容易,這就要看醫生自己對自己的要求了。從這點來講,病人似乎就只能碰運氣了。

認識人工關節手術之術中如何操作相關文章
對於全髖和全膝關節置換手術來說,術前全面而細緻的準備顯得尤為重要。這其中主要包括對患者一般情況的準備以及對手術操作本身的準備。除了入院後一系列常規檢查之外,醫生比較容易忽略的是某些細小的問題,尤其是口腔隱性感染,足部真菌感染(足癬),老年女性常見的尿路感染和長時間臥床引起的肺部感染。善於發現隱蔽的可疑感染灶是優秀的關節外科醫生必備的良好素質,因為感染是人工關節手術的頭號大敵,術後一旦發生關節內感
發布於 2023-01-10 10:16
0評論
術後康復是影響全髖和全膝關節置換手術效果的一個非常重要的因素。長期以來,很多醫生只重視手術操作本身,而忽視了術後康復訓練;而很多患者往往也喜歡把手術效果的好壞寄託在醫生身上,忽視了自身鍛鍊的重要性。這一類的問題主要體現在以下幾方面:1、多數醫生在術後康復問題上傾向於保守。這種保守有一定的歷史原因,也有一部分是緣於目前複雜的醫患關係。因為保守,醫生不建議患者早期進行康復鍛鍊,不鼓勵患者早期下地行走
發布於 2023-01-10 10:06
0評論
人工關節置換手術相比其他骨科手術非常不同的一點,是術後需要終身隨訪。這一特點決定了一個合格的關節外科醫生必須要做更多的術後臨床工作,同時也意味著在病人身上將花費更多的時間和精力。然而為甚麼要隨訪,隨訪的重要性到底體現在哪裡?這不僅是許多病人不甚瞭解的事情,甚至也是不少手術醫生尚未認識到的。下面我就這個問題展開分析。首先,關節置換術後為甚麼需要隨訪?這是因為人工關節將伴隨病人終身。生命不息,關節的
發布於 2023-01-10 10:01
0評論
以全髖和全膝置換手術為例,人工關節手術的併發症可以出現在術後的早期和後期。早期的併發症是指圍手術期即術中和術後短時間內發生的併發症,主要有:1、假體脫位;2、脂肪栓塞;3、假體周圍骨折;4、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5、大血管和神經損傷;6、關節內感染。後期的併發症可以發生在術後數月至數年甚至一二十年後,主要有:1、異位骨化;2關節內感染;3、假體鬆動;4、應力遮擋性骨吸收;5、磨損與假體周圍骨溶解。
發布於 2023-01-10 10:41
0評論
近年來,人工關節外科發展迅速,模具設計、假體材料、生物力學、部件可調換性、手術器械及手術技術等方面都取得很大進步,手術效果和假體生存率令人鼓舞,其中在手術技術方面的主要進步是微創關節置換術的開展。雖然微創技術在不斷進步,無論從理論上還是實踐上都具有強大的吸引力,但對該項技術的理解、應用和開展仍然存在爭議和誤區。本文回顧微創技術在關節外科的發展歷史和存在的問題,同時展望微創關節外科的發展趨勢。發展
發布於 2023-01-29 03:27
0評論
一、人工關節置換簡介人工關節置換術是指採用金屬、高分子聚乙烯、陶瓷等材料,根據人體關節的形態、構造及功能製成人工關節假體,通過外科技術植入人體內,代替患病關節功能,達到緩解關節疼痛,恢復關節功能的目的。人工關節置換術是二十世紀最成功的骨科手術之一,它讓無數患有終末期骨關節疾病的病人重新恢復正常的生活。2007年權威醫學雜誌《Lancet》發表的評述性文章,甚至將人工髖關節置換術稱為“世紀性的手術
發布於 2023-03-23 11:21
0評論
對許多人來說,人工關節置換手術已經不再是一個陌生的名詞了,而是一個切實需要面對的現實問題,但是對之卻非常害怕,這裡我姑且把它稱為“人工關節置換手術恐懼症”。人體是一臺自帶動力的神奇機器,這個動力就是我們的肌肉,肌肉收縮時帶動骨骼產生活動,骨骼活動的樞紐和支點就是關節,關節的重要性可見一斑。髖關節和膝關節是人體中最大最複雜也是最重要的兩個關節,髖膝四個關節中的任何一個出現問題,都會給病人的生活帶來
發布於 2023-01-27 10:22
0評論
一般來講,80-90%的人工關節術後可以正常使用10-15年。然而人工關節術後的使用年限受到很多因素的影響,主要如下:1、人工關節假體的選擇是否合理恰當。2、人工關節手術操作的質量,假體植入後的位置和穩定性。3、人工關節周圍組織的內在質量,例如有無骨質異常,軟組織張力與平衡是否良好。4、人工關節術後是否發生近期(例如:假體脫位)或遠期併發症(例如:假體周圍骨溶解,感染,假體鬆動等)。5、人工關節
發布於 2023-01-10 11:01
0評論
一、膝關節骨關節炎的臨床表現:膝關節骨性關節炎是中老年病人常見的慢性退行性關節疾患,其發病率約為6%。在65歲以上老年人中發病率高達90%,其中約60%的人有症狀。骨性關節炎是指由於關節軟骨磨損而引起症狀和體徵的一組疾病,俗稱骨質增生病,最常見的症狀是疼痛,而且疼痛與活動有關,開始為活動痛,而後持續痛,晚期出現夜間痛,甚至痛醒。另外關節腫脹、變形、活動受限,並且致殘率相當高,甚至影響了老年人的生
發布於 2023-02-28 04:51
0評論
一般民眾對於人工關節並不十分了解,常以為手術時,會將關節全部切除,裝上不鏽鋼關節,術後肢體如同機器人一般,生硬而不自然。其實,人工關節置換術只是將已磨損破壞的關節面切除,如同裝牙套一般,植入人工關節,使其恢復正常平滑的關節面。它可以說是本世紀骨科手術最偉大的突破之一。目前它已應用於治療肩關節、肘關節、腕關節、指間關節、髖關節、膝關節及踝關節等疾患,但以全人工髖關節及膝關節置換最為普遍。人工關節的
發布於 2022-10-22 23:54
0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