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於 2023-01-16 18:51

全髖關節置換術是髖關節功能重建的主要手術方式之一,主要用於50歲以上有以下適應症者,全髖關節置換術是可行的,50歲以下者應慎重。髖臼重度損傷或明顯退變,疼痛重,關節活動受限,嚴重影響生活和工作;。類風溼性髖關節炎,關節強直,病變穩定,但膝關節活動良好;股骨頭無菌性壞死和陳舊性股骨頸骨折併發股骨頭壞死,嚴重變形、塌陷,繼發髖關節骨關節炎;股骨頭置換、半髖關節置換和髖關節融合失敗。
髖關節置換術後髖關節功能的恢復程度主要取決於兩個方面:外科醫生手術的完美程度和康復治療師的康復訓練水平。一旦手術完成,那麼功能恢復的程度就完全由康復水平決定。
術後第1~2天:

絕對臥床休息,穿丁字鞋,防止下肢旋轉,同時患肢外展15~30度,每2小時冷敷加壓15分鐘,以減輕腫脹和滲出。
術後第2天~第2周:

康復訓練的主要內容包括踝泵、股四頭肌靜力收縮、直腿抬高運動、髖關節內收運動、髖關節後伸運動、床上髖關節屈伸,髖關節屈伸角度在0~90度之間,嚴禁髖關節內翻運動,防止假體脫位。全髖關節置換術後採用骨水泥固定,術後48小時後可以負重站立,但要避免髖關節過度屈曲角度。康復訓練結束後必須進行冷敷,以消除訓練中引起的腫脹和疼痛。這一階段康復訓練的目標是75至90度的活動能力,消除術後反應,減少肌肉萎縮程度。
術後第2周至第4周:

康復訓練的主要內容是踝泵、股四頭肌靜力收縮、直腿抬高練習、股四頭肌訓練、小腿抬高練習、握球練習、髖關節外展練習、髖關節後伸練習、滑板練習、動力車練習、髖關節屈曲角度在0至100度之間。康復訓練完成後必須進行冷敷,以消除訓練中的腫脹和疼痛。這一階段康復訓練的目標是90至100度的活動能力,加強髖部和髖部以下肢體的肌肉,並增加髖關節周圍的穩定性。
術後第4至8周:

康復訓練的主要內容是直腿抬高、小腿抬高、股四頭肌訓練、內收肌訓練、髖關節內收、髖關節後伸、滑板、動力自行車、步態訓練、平衡和本體感覺訓練等。髖關節屈曲角度在0到120度之間。在0到120度之間。康復訓練結束後,必須進行冷敷以消除訓練造成的腫脹和疼痛。這一階段的康復目標是活動度達到110-120度,患肢的整體肌力達到健康肢體的水平,步態達到或接近正常。
術後8周以上:

康復目標是活動度達到120度以上,患肢的整體肌力達到健康肢體水平,步態達到或接近正常。完成快走和慢跑的功能。
以上是全髖關節置換術後的一般康復過程和康復目標。在實施總體計劃的同時,要根據每個病人的自身情況適當增加或放慢訓練進度,康復治療師在這個過程中扮演著總指揮的角色。然後制定下一階段的康復計劃和康復目標,直至達到最終目標。

全髖關節置換術後康復指南相關文章
一、微創全髖關節置換的概念微創全髖關節置換具有手術切口小、失血少、患者住院時間短和恢復快等臨床特點,但從微創理念上可將其分為兩大類。一類是將傳統髖關節置換手術的皮膚切口變小,而深層入路和操作與傳統手術幾乎一樣,這類術式嚴格意義來說應稱為小切口全髖關節置換術;另外一類則稱為真正的微創全髖關節置換術,即目前開展較多的OCM前外側入路和雙切口入路的髖關節置換術,這類術式其切口和深層剝離是獨特和創新的,
發布於 2023-02-23 19:56
0評論
(一)分期康復1、術前康復手術前向病人解釋手術情況,介紹術後康復方案,教會病人進行踝泵收縮、股四頭肌、N繩肌、臀肌等長收縮動作,增強下肢及上肢的肌力訓練。訓練體位轉換,教病人扶拐用3點或4點步態走路。介紹術後應避免的動作及體位。心理指導,消除病人對手術的恐懼及對康復的畏難情緒。2、術後康復(1)術後2-3個月之內應避免的動作及體位a.內收,術後患髖內收易使人工關節脫位。術後床上體位應保持外展位,
發布於 2022-12-21 19:25
0評論
高齡股骨頸骨折,晚期股骨頭壞死,類風溼性關節炎,骨性關節炎等導致的關節疼痛,嚴重影響患者的生活質量。全髖關節置換術可以減輕髖關節疼痛,改善功能,提高生活質量。目前THA的有效性:超過90%的患者可以達到15年以上。全髖關節置換術根據所選假體類型一般分為:生物性(非骨水泥型)假體和骨水泥型假體。根據實踐和文獻報道,國際上目前髖臼側基本上採用生物型假體,股骨側可選用生物型和非生物型假體。骨水泥型假體
發布於 2023-03-07 23:21
0評論
   許多人已經知道,髖關節的骨關節炎、類風溼性關節炎以及股骨頭無菌性壞死等等會造成關節功能的嚴重毀損,全髖關節置換術對於中老年患者的此類疾病是一種非常有效的治療措施,能夠很好地恢復關節的功能,使患者仍然保持良好的生活質量,人工關節假體的10年生存率通常在95%以上,15-20年的生存率一般也都在80%甚至85%以上,全髖關節置換術已經是骨科領域最成功的手術之一。但是,對於年輕病人而言,全髖關節
發布於 2023-01-27 10:42
0評論
    隨著人民生活不斷提高,我國已進入了老年社會。而老年性疾病,包括膝關節骨關節病、髖關節骨關節病、股骨頸骨折和由於創傷和非創傷所造成的股骨頭無菌性壞死等骨關節病不斷增多。據統計,50歲以上的人群中,50%患有骨關節病,65歲以上的人群中90%女性和80%男性患有此病。這些疾病嚴重影響老年人的生活質量,甚至對他們的生命構成了威脅;老年患者不僅飽嘗病痛的折磨,同時也給家庭和社會帶來許多負擔。近3
發布於 2022-10-23 00:09
0評論
股骨粗隆間骨折是最常見的骨科手術之一,大部分股骨粗隆間骨折用髓內釘或鋼板治療能夠獲得成功。然而,少數患者因為最初的骨折類型、粉碎性骨折、骨折固定欠佳或骨質量較差導致骨折不癒合。髖關節骨折治療失敗後引起功能障礙和疼痛1。股骨粗隆間骨折治療失敗的患者兩種主要的治療方法是內固定翻修和髖關節置換術挽救治療。對我院2004年7月-2006年6月收治的32例股骨粗隆間骨折內固定失敗後行髖關節置換術的患者進行
發布於 2023-03-07 22:41
0評論
初次全髖關節置換術的主要目的是緩解致殘性關節炎性疼痛,患者年齡一般大於65歲,經非手術治療疼痛不能有效緩解;其次,是恢復或提高髖關節功能。之前,一般認為60-75歲的患者最適合全髖關節置換,90年代後這一年齡範圍被擴大。導致髖關節疼痛和功能障礙等髖關節異常可能需要進行髖關節置換手術的情況包括:關節炎類風溼性關節炎青少年類風溼性關節炎(Still病)強直性脊柱炎關節退變性疾病(骨性關節炎,關節增生
發布於 2023-03-23 05:16
0評論
(A)人工髖關節置換手術患者指南一、哪些情況適宜做髖關節置換手術?(1)髖關節各種炎症性關節炎,包括原發或繼發性骨性關節炎、創傷性關節炎、類風溼性關節炎、血友病性關節炎、Charcot關節炎等;(2)股骨頭壞死;(3)先天性髖關節脫位或半脫位、髖臼發育不良;(4)髖關節融合或假關節形成;(5)髖關節周圍腫瘤;(6)靜息的感染性關節炎(包括結核);(7)髖關節重建術後失敗的修復。二、哪些情況禁忌做
發布於 2022-10-02 23:13
0評論
自上世紀60年代以來人工髖關節置換術(THA)已經成為治療髖關節疾病終末期(除感染性疾病以外)的最佳治療方法,包括骨關節炎、股骨頭壞死、類風溼關節炎、強直性脊柱炎等。可以明確地緩解病人的疼痛,恢復髖關節功能,顯著改善病人的生活質量。同時隨著外科技術和假體材料的進步,人工關節使用的壽命也越來越長。但是很多病人對人工全髖關節置換術(THA)還是心存畏懼。這是為甚麼呢?因為許多病人認為這是一個創傷很大
發布於 2022-10-09 14:43
0評論
骨關節疾病是影響人類健康的主要原因之一。嚴重的關節疾病甚至會造成關節功能喪失。人工關節置換術是20世紀骨科手術最重要的突破之一,它是將已磨損破壞的關節面切除,代之以人造材料,從而有效解除關疼痛,改善關節功能,提高病人的生活質量。目前全世界每年進行上百萬例人工關節置換手術。隨著國民經濟的發展和人民對生活質量要求的提高,我國人工關節置換手術數量正在以每年15%~20%的速度增長。甚麼是人工髖關節置換
發布於 2023-02-13 19:07
0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