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在我的專家門診室裡,找我會診的肺小結節患者佔80%以上,共同的問題是,我們怎麼面對這些肺小結節呢?
作為接診的醫生,首先要理解這些朋友來會診的心情;然後,我覺得有3方面的任務,首先是研究檢查方法到位了嗎?接著是分析結節的形態學表現做出診斷;最後給朋友們一些合理的建議。
圍繞上述3個任務,我也一直盡力的回答朋友們的這些問題,就不知道回答以後,他們是怎麼做的,今天,在防控禽流感之餘,我希望與我回答過問題的朋友們互動,回答我,你諮詢之後是怎麼行動的?
在就診的過程中,我會一邊分析影像表現,一邊不斷與患者進行語言交流,我們的醫學術語叫病史採集,瞭解病史的過程,實際上就是研究影像表現的背景,為我最後診斷梳理有益的信息。當然在問的過程中,隨之也感受到,影像診斷報告書上的“肺小結節”的幾個字著實讓患者們感到痛苦,這些痛苦就是一連串的問號,例如,“醫生,到底這個結節是良性的?還是不好的東西,還是惡性的?醫生我應該怎麼處理?繼續隨訪?隔多久複查?到你這裡來複查?還是在當地做CT?MRI檢查會不會更好?是不是需要做PETCT?肺部小結節的診斷為甚麼如此複雜?我應該注意甚麼?有甚麼特效藥?等等。於是帶著一堆資料到處尋找醫生診斷,尋找醫生的方法中最多的是到網上找,年紀大些的朋友是通過子女上網找,列出來一堆專家,然後就一個個跑,到了醫院就掛號,排隊,諮詢,再檢查,再化驗,幾乎就沒完沒了的折騰;有的醫院還掛不了號,有的號被黃牛買了造成掛號緊張,真的是人也折騰得疲勞,憂心忡忡,夜間失眠,飲食不下。我統計了一下,到我診室之前,朋友們把我們上海的同行都諮詢過了,一般都不會告訴我看過誰,一旦我的意見和前面的醫生不一致,馬上會告訴我看過誰了。對患者來說真是一種痛苦的煎熬。為甚麼今天的肺小結節會如此之多?有兩個最主要的原因,其一是中國社會經濟的發展了,有條件定期體檢的人多了,所以肺小結節好像比原來多了。其二是當今的檢測技術高了,即便是胸片,都是數字化的胸片,分辨率比普普通通的平片高多了,而且還有圖像後處理技術。更多的是CT掃描機的普及,特別是螺旋CT,尤其是多排螺旋CT的使用和普及,使得肺小結節,特別是5mm一下的肺小結節的檢出率大大提高。當然還有其他原因,那就是肺小結節的“生產”增多了,人,接近自然,與某些動物等親密接觸,感染的機會增加了;環境汙染,有毒有害氣體等;加上抗菌藥物的濫用;還有免疫力低下或免疫抑制疾病增多等原因,肺部小結節形成多起來。這就是為甚麼近些年找我的幾乎都是這種最大徑小於3cm,近來發現3mm左右的肺小結節多起來了!還有一種情況就是就醫環境變化了,影像診斷醫生對肺小結節的檢出水平提高了。
面對這些肺小結節到底如何是好?
個人覺得應該是這樣,如果影像資料上惡性表現多,有手術指徵的應該抓緊外科治療。如果是良惡性模稜兩可的建議定期隨訪;如果是良性表現,3cm以下1年隨訪一次。如果3cm~5cm可以6~9個月隨訪,也可以手術治療,因為隨訪過程中,患者的心理負擔還是重,實際上還是一種綜合性折磨。5cm以上的應該抓緊治療(這個就不屬於本文研究的範圍)。這是我的意見供大家參考,但是關鍵是怎麼判斷肺小結節的生物學行為?也就是說憑甚麼判斷它的良惡性?首先要重視CT檢查方法和掃描後的工作站的處理,我在有關文章中已經強調過,不在此贅述。在我介紹的或要求的掃描技術下出來的圖像資料,再做必要的掃描後數據處理,處理的目的就是以最好的角度把對定性診斷有價值的徵象顯示出來,這樣做了之後,對圖像分析起來心中的把握才大些,這就是為甚麼外地的資料我在(病歷本)報告書寫時會註明外地資料所作的結論供本院醫生參考。原因就是資料的可靠性是低的!我總是有一種不放心感覺。不少的單位對CT的掃描技術不夠重視,所有的病人都是差不多的掃描方法,讀片分析的時候就會覺得檢查技術不到位,不放心!掃描技術中要緊的是掃描的層厚,就是X線束在Z軸上的寬度,這個厚度一般原則是要小於肺小結節最小徑的一半!當然現在的CT掃描機,在掃描結束後,可以通過電腦來調整圖像的層厚,作為病人你要清楚的是,所謂檢查到位和圖像後處理都是要佔用有限的資源的,特別是醫生的時間,圖像後的處理都是下班後電腦才能空出來,硬盤才能夠使用,所以我的研究生一般利用中午和晚上做這些處理。上海現在片子都沒有了,原來有片子,但是僅一張片子要裝載那麼多圖像,所以片子上的圖像都很小,我建議應該在拍片的時候要把重點部位放大處理,儘管如此,我們還是難以就5mm一下的結節進行有效的分析,這是非常遺憾的事情,因此,有時候不得不建議在本院再複查一次,以便能夠比較放心的把圖像看清楚。有很多病人CT掃描之後總是希望有一張片子,就不知道現在這張片子已經沒有了診斷價值!實際上如果手機有好的照相功能可以直接拍在手機裡,隨時可以給會診的醫生看。
滿足了基本的技術條件掃描出來的CT圖像,才好仔細分辨一些徵象,分析良惡性才會心裡感覺踏實。對於肺小結節(最大徑在5mm一下)MRI因為成像原理的關係無能為力;PETCT掃描也不會比CT多出更有價值的診斷信息,當然有條件的朋友 PETCT 可以做,因為它是全身的掃描,也許有肺外其他部位額外的發現,可以幫助全面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