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生命在於運動”這一經典論斷,不少中老年讀者一定還記憶猶新。在過去的幾十年中,這一口號一直激勵著幾代人鍛鍊身體,增強體魄,陶冶性情。近年來,隨著我國逐漸步入老齡社會,越來越多的中老年人開始關注運動對於健康的積極影響。
中老年人的生理情況和狀態與青年人有著很大的不同,所以在討論鍛鍊方法以前,有必要了解增齡對人的運動系統的影響。
對肌肉的影響
隨著年齡增加,肌肉開始萎縮,這是一個生理性的過程,而長期的不活動造成的靜止狀態又可加速這一過程。隨著年齡增大,肌纖維的數量逐漸減少。在50歲時,肌肉必須比20歲時拉得更長以應對外界刺激作出反應。
肌腱中的水分減少,這使得肌腱組織僵硬,承受應力的能力減弱。
握力比以前小了。日常生活中的一般能力減弱,即便如開門時轉動鑰匙和打開瓶罐的簡單動作能力亦有所減弱。隨著年齡的增加,心肌搏出血液到全身的總量減小了,一般的活動就會很快感覺勞累,並且需要很長時間才能恢復。
身體的代謝率(身體將食物轉變為能量的速度)變慢,這可能也是造成肥胖和人體中“有害”的膽固醇增加的重要原因。
對骨的影響
在人的一生中,骨組織處於不斷的吸收和形成的交替過程,並基本維持骨吸收和骨形成的動態平衡。這一過程稱為骨的再塑形(remodeling)。隨著增齡,這種骨的吸收和形成的平衡被打破,出現骨組織的丟失大於骨組織的形成。
此時會有骨組織中的礦物質減少,骨的密度降低,脆性增加。
由於骨的丟失,出現了骨質疏鬆。骨質疏鬆不只影響老年女性,最新的研究表明,老年男性也越來越受到骨質疏鬆的困擾。在脊柱方面,骨質疏鬆可以導致脊椎椎體的壓縮性骨折或楔形改變,出現圓背畸形。骨質疏鬆也是引起老年人髖關節周圍(如股骨頸囊內骨折和股骨粗隆間骨折)和手腕(橈骨遠端)骨折的主要內因。
我們把軟骨看作是骨與骨之間的襯墊,它可以阻止骨與骨的直接摩擦。這一襯墊此時也出現了化學上的改變。由於水分的減少,軟骨比從前更易受傷。此外軟骨出現退變後,骨關節炎進一步發展。
作為連接骨組織之間的重要組織,韌帶較以前彈性減少了,不如以前靈活了。
對關節的影響
由於韌帶和肌腱的變化,關節的活動度開始受到一定的限制,靈活性降低。
由於軟骨的勞損和破裂,關節內出現炎症和骨關節炎表現。
對於老年人來說,鍛鍊的益處是顯而易見的。一般而言,鍛鍊可以保持心、肺等重要器官的活力,培養積極樂觀的人生態度,促進人體的新陳代謝。就局部而言鍛鍊可以增加骨的強度,延緩骨質疏鬆的發展。鍛鍊還可以提高肌肉的強度,增加活動的能力。並且可以保持關節、肌腱和韌帶的靈活性。
應該進行一些負重的鍛鍊,如行走(可視為保持骨強度的最佳方法),慢跑,徒步旅行,跳舞和力量訓練等。除此以外,游泳和騎自行車也是行之有效的方法。只需在你的日常生活中,增加30分鐘的鍛鍊時間,持之以恆,你必將從中受益。
根據自己的能力和特殊需要,為自己設計一個訓練的計劃非常重要。大多數高齡者,即使是那些85歲以上的老人,有一些慢性病或活動不利的,仍可以參加一些強度較小的鍛鍊。但在開始鍛鍊以前,一定要聽取相關醫生的意見,徵得醫生的同意,以策安全。
進行準備活動很重要,就是我們平時所說的熱身。熱身階段一般可以進行緩慢的、有節奏的活動,如慢走等。慢慢增加活動的強度,直到心率、呼吸節律和體溫上升。此外,也可以進行肌肉的伸展活動。
行走鍛鍊是安全而有效的鍛鍊方法之一。它可以改善迴心血流,加強腿部肌肉的強度。應該選擇合適的鍛鍊時間。在進食後不要馬上活動,氣溫較高時也不要急於鍛鍊。
開始的兩週中,每天走400米左右,第三週每天走800米,第四周每天1200米,到第五週時每天1600米。第六週起每週鍛鍊五天,每天1600米。
應當指出,對於老年人來說,掌握運動的強度極為重要,不應過度。如果你活動中感覺氣急、噁心,運動後10分鐘呼吸不能恢復正常,或運動後影響了你的睡眠時間和質量,應馬上停止或降低鍛鍊的強度。。
由於中老年人處於一個退行性改變的階段,因此,在鍛鍊中要避免機械性、重複性動作,以免加重退變的進程。如有些老人在鍛鍊中機械性地轉動頭部和頸部、扭動腰部、動輒上百下。殊不知,這樣的鍛鍊對於會加速脊椎的生理結構的退變,有百害而無一利。
此外,反覆的下蹲-站立以及重複性的上下樓梯,對於膝關節的損害較大,長此以往,會造成髕股關節和膝關節的骨關節炎,應該避免。
倒走,是一種曾經為許多人津津樂道的鍛鍊方法。但至今人們未見到其相對於正常步行的優越之處,倒是在骨科急診,經常可以見到因倒走而跌傷、骨折的病例。
總而言之,老年人在鍛鍊中應該注意:強度不宜太高,幅度不宜過大,時間不宜過長,速率不宜過快。要重視自我體驗,講求循序漸進。打一個比方,老年人的運動系統就象一臺老化的機器,運作不如從前。應該愛惜使用,保持機器的潤滑,提高機器的性能,這樣才能讓機器用得好,時間用得長。如果不注意鍛鍊,機器就會生鏽,影響使用;另一方面,過分的和不恰當的鍛鍊會把機器折騰壞,同樣不可取。
生命在於運動。
生命更在於適當的運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