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於 2022-10-07 13:13

肌萎縮性側索硬化症和運動神經元病在我國一般被混淆,通常被分為四個臨床亞型:肌萎縮性側索硬化症(ALS)、進行性球麻痺(PBP)、進行性肌萎縮(PMA)和原發性側索硬化症(PLP)。然而,研究表明,一些患者出現的ALS臨床診斷標準難以用這四種亞型來概括。最近的研究根據世界神經病學聯合會El Escorial診斷ALS,其重點是ALS的八個臨床表型,這些類型在發病年齡、延遲診斷時間、合併額顳葉痴呆率、存活率以及3年、5年和10年存活率方面都有所不同。這八種類型是建立在診斷時的臨床表現之上的,但在隨訪過程中通過收集病人的所有可用信息而不斷地進行修訂。
1.經典(Charcot)ALS(C-ALS):特徵性的體徵或症狀出現在上肢或下肢,錐體束縛徵象明確但不突出。
2.髓部ALS(B-ALS):
這些病人有髓部發病,伴有構音障礙和/或吞嚥困難,舌萎縮,以及筋膜震顫症。在發病後的頭6個月內沒有周圍脊髓損傷的症狀。錐體束徵在前6個月可以不明顯,但此後要明顯。
3.筋膜臂綜合徵(FA-ALS):本型患者的特點是逐漸進展,主要是上肢近端無力和萎縮。這種類型在病程的某個階段,患者的上肢有病理性深腱反射或霍夫曼徵,但沒有肌張力增加或肌陣攣。侷限於上肢的受影響功能在症狀發生後至少存在12個月。
4.飛腿綜合徵(FL-ALS):患者的特點是下肢進行性、遠端無力和萎縮。這種類型包括在病程的某個階段,病人的下肢出現病理性深腱反射或巴賓斯基徵,但沒有肌張力增加或陣攣。在沒有遠端受累的情況下,病人的下肢近端開始出現萎縮和無力,被歸類為典型ALS。錐體型ALS(P-ALS):這些患者的臨床表現以錐體型為主,有嚴重的痙攣性截癱/四肢癱瘓,並有一個或多個以下體徵:巴賓斯基或霍夫曼徵,腱反射亢進,下頜陣攣性抽動,構音障礙和假性球麻痺。痙攣性癱瘓可以出現在疾病的早期或晚期。這些病人可出現明顯的下運動神經元損害的症狀,如發病時至少有兩個不同部位的肌肉無力和萎縮,肌電圖上有慢性和活動性去神經損傷。
6.呼吸系統ALS(R-ALS):這些患者在發病時表現為瀰漫性呼吸障礙,在休息或勞累時出現毛細血管擴張或呼吸困難,在發病的第六個月後只有輕微的脊髓或髓質的症狀。這些患者可能表現出上運動神經元受累的表現。
7.純下運動神經元綜合徵(PLMND):這些患者有臨床和電生理證據表明LMN逐漸受累。不包括在這一類別中的有:。
(1)經標準化神經節段傳導研究有運動傳導阻滯者;
(2)有UMN臨床症狀者;
(3)有運動神經元樣綜合徵病史者;
(4)有脊柱肌肉萎縮症家族史者。
(5)SMN1基因缺失者;
(6)遺傳性髓性脊髓肌肉萎縮症,CAG患者的雄性激素受體基因複製異常延長;
(7)神經影像學研究,結構性損害除外。
8.純粹的上運動神經元綜合徵(PUMN): 這些患者的上運動神經元損害的臨床表現包括嚴重的痙攣性截癱/四肢癱瘓、巴賓斯基徵或霍夫曼徵、反射極其活躍、下頜陣攣性抽動、構音障礙和假性腦癱。這類患者不包括:
(1)在隨訪過程中,根據Escorial標準,有下運動神經元受累的臨床或肌電圖表現的患者;
(2)有運動神經元樣疾病綜合徵病史的患者;
(3)有痙攣性截癱/四肢癱瘓家族史的患者;
(4)與基因突變有關的遺傳性痙攣性截癱患者。

肌萎縮性脊髓側索硬化症有多少種臨床類型?相關文章
Awaji-shima肌萎縮側索硬化共識標準對臨床分類的建議(deCarvalhoetal.2008)A.診斷肌萎縮側索硬化需具備以下特徵:1、臨床、電生理或神經病理檢查證實存在下運動神經元變性;2、臨床檢查證實存在上運動神經元變性;3、病史或檢查證實症狀或體徵進展加重,可以侷限於單個部位,或從一個部位擴展至其他部位。B.除外以下情況:1、電生理或病理檢查發現存在可引起上或下運動神經元變性的其他
發布於 2022-11-28 03:11
0評論
經典的運動神經元病有4個類型:肌萎縮側索硬化(ALS);進行性脊肌萎縮症;進行性延髓麻痺;原發性側索硬化症。其中ALS是臨床上常見的類型,其病理基礎為腦幹運動神經核及脊髓前角神經細胞、皮質脊髓束或皮質腦幹束進行性變性,出現上下運動神經元損害的症狀,如進行加重的肌肉萎縮、無力、痙攣,病理徵陽性,無感覺障礙及尿便障礙。目前仍沿用1994年西班牙會議確定的ALS診斷標準:①下運動神經元受累的體徵,在延
發布於 2022-09-25 06:10
0評論
嬰兒型應與下列疾病鑑別: 先天性重症肌無力。生後即為肌無力,其母有重症肌無力。一般於生後逐漸好轉,且應用膽鹼醮酶抑制劑有效。 先天性肌張力不全(Oppenheimt病)。主要為肌張力低下,肌肉無萎縮,肌電圖及肌肉活檢無異常所見。 糖原累積病Ⅱ型(Pompe病)。有血清麥芽糖酶缺乏,心臟明顯擴大.肌活檢肌纖維中有大量糖原代替原來的肌纖維。 進行性肌營養不良。出生一般情況好,一般發病在3歲以後,開始
發布於 2024-06-30 17:42
0評論
脊髓性(進行性)肌萎縮是一種具有進行性、對稱性、以近端為主的弛緩性癱瘓和肌肉萎縮為特徵的遺傳性下運動神經元疾病。 該病起病隱匿,好發於中年男性。表現為雙手活動軟弱無力,手的內在肌萎縮,可有“爪形手”、“猿手”畸形。系衣服扣、揀小物件及寫字困難。以後肌無力波及鄰近肌群,累及臂和肩,再發展到下肢。也有從足發病,擴展到下肢,然後上肢者。肌肉萎縮軟弱對稱發展,有時僅累及一隻手。肌張力減低,腱反射減弱與受
發布於 2024-06-30 17:22
0評論
一、急性或亞急性肌萎縮 一般為神經原性萎縮,其發生的速度與神經損害的速度和程度有關。神經受損及中斷的越急、越嚴重,則肌萎縮發生的越快、越明顯。急性起病時肌萎縮發生於癱瘓之後,臨床以癱瘓的表現為主,如脊髓灰質炎、周圍神經炎、格林-巴利綜合徵、酒精中毒等。神經痛性肌萎縮早期表現為肩胛附近的劇烈疼痛,繼之在肩胛附近很快出現肌張力降低、癱瘓及肌肉萎縮,在某些肌群中可出現單一的萎縮,呈鑲嵌式。 二、進行性
發布於 2024-08-03 19:19
0評論
1、進行性肌萎縮症主要病理表現脊髓前角細胞發生變性臨床上首先出現雙手小肌肉萎縮症狀以後累及前臂及肩腳部伴有肌束顫動肌無力及瞻反射減低錐體束徵陰性等下位運動神經元受損的特徵 2、肌萎縮側索硬化病變侵及脊髓前角及皮質脊髓束表現上下運動神經元同時受損表現出現肌肉萎縮症狀,肌束顫動路反射亢進病理徵陽性 3、進行性延髓麻痺(球麻痺)發病年齡較晚病變侵及腦橋與延髓運動神經核表現:構音不清飲水發嗆嚥下困難咀嚼
發布於 2023-01-01 22:53
0評論
Ⅰ型脊肌萎縮症(Werdnig-Hoffmann病)在胎兒中已存在或在出生後2~4個月出現症狀.大多數患病嬰兒在出生時就有肌張力過低的表現;在6個月齡期前,所有患病嬰兒都已表現出明顯的運動功能發育的延緩.95%的病孩在1歲前後死亡,沒有病例能存活超過4歲的,通常都是死於呼吸衰竭. Ⅱ型(中間型)脊肌萎縮症患兒大多數是在6~12個月期間出現症狀,在2歲以前所有病例都已有明顯症狀.不到25%的病例能
發布於 2024-06-29 17:39
0評論
運動神經元病是指脊髓前角、橋腦、延腦運動神經核和錐體束受損害的慢性進展性疾病,臨床表現主要以上、下運動神經元性癱瘓為主,受累肌肉萎縮無力。運動神經元病好發於中年人,約佔80%,多見於男性,男女之比約為3:1。該病病因不明。慢性病毒感染、免疫功能異常、遺傳因素、重金屬中毒、營養代謝障礙以及環境等因素均有可能致病。 運動神經元病臨床表現:分為下運動神經元型(包括進行性脊肌萎縮症和進行性延髓麻痺),上
發布於 2024-07-14 18:58
0評論
急性或亞急性肌萎縮 一般為神經原性萎縮,其發生的速度與神經損害的速度和程度有關。神經受損及中斷的越急、越嚴重,則肌萎縮發生的越快、越明顯。急性起病時肌萎縮發生於癱瘓之後,臨床以癱瘓的表現為主,如脊髓灰質炎、周圍神經炎、格林巴利綜合症、酒精中毒等。神經痛性肌萎縮早期表現為肩胛附近的劇烈疼痛,繼之在肩胛附近很快出現肌張力降低、癱瘓及肌肉萎縮,在某些肌群中可出現單一的萎縮,呈鑲嵌式。 二、進行性四肢遠
發布於 2023-12-11 02:43
0評論
急性或亞急性肌萎縮 一般為神經原性萎縮,其發生的速度與神經損害的速度和程度有關。神經受損及中斷的越急、越嚴重,則肌萎縮發生的越快、越明顯。急性起病時肌萎縮發生於癱瘓之後,臨床以癱瘓的表現為主,如脊髓灰質炎、周圍神經炎、格林巴利綜合症、酒精中毒等。神經痛性肌萎縮早期表現為肩胛附近的劇烈疼痛,繼之在肩胛附近很快出現肌張力降低、癱瘓及肌肉萎縮,在某些肌群中可出現單一的萎縮,呈鑲嵌式。 二、進行性四肢遠
發布於 2024-07-26 03:59
0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