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於 2022-10-07 18:23

一、神經系統損害的病理基礎:
大腦皮質和腦室下結節見於90%的病人。它們在胚胎髮育過程中形成。結節中最常見的異常細胞是大的發育不良的神經元細胞、膠質細胞和異常的星形細胞。人們普遍認為,皮質結節是癲癇和智力障礙的主要原因,手術切除結節後,患者的癲癇發作會明顯減少。在大腦皮層中有更廣泛的散在異常,而這些異常並沒有被MRI發現。這種非結節性的異常也可能導致癲癇發作。腦室下結節通常無症狀,其中5 ~ 15%可能發展為鉅細胞型星形細胞瘤,可能導致進行性腦積水,甚至死亡。
二.臨床表現:
1.癲癇見於60~90%的患者。癲癇通常在病人出生後1年內開始。在嬰兒期,癲癇發作常表現為部分性發作和成串的痙攣性發作。單側強直或陣攣現象可在出生後3~4個月出現,在嬰兒痙攣出現之前,往往被忽視。可能出現強直性眼球偏轉、轉頭和四肢不對稱性受累。部分癲癇發作可能在嬰兒痙攣之前,與之同時發生,或發展為嬰兒痙攣。在經VEEG證實的TSC局灶性嬰兒痙攣中:局灶性放電引起的嬰兒痙攣,PET顯示局灶性皮層的代謝減退。皮質部分切除後可見癲癇發作終止。頭部CT上可見鈣化皮質結節。幾乎所有嬰兒痙攣症患者後來都會出現其他類型的癲癇發作。50%以上的患者有多種類型的癲癇發作。腦電圖顯示多灶性異常,有雙側同步的尖波和慢波合成,類似於L-G綜合徵。
早發性癲癇發作是智力低下的一個獨立危險因素。一旦出現癲癇,應立即進行充分的治療,以控制癲癇發作,阻止癲癇性腦病的發展和智力減退。VGB是一種GABA轉氨酶的抑制劑,有效率為95%。然而,在嬰兒痙攣緩解期過後,其他類型的癲癇發作仍可在兒童期發生。12%的成年TSC患者會出現新發的癲癇發作。單一療法失敗後需要聯合用藥。有多種作用機制的託吡酯可供選擇。可以聯合使用左乙拉西坦或丙戊酸鈉和拉莫三嗪,它們能增強GABA能的抑制作用。應注意效益與藥物副作用之間的平衡。
治療進展:最近的研究發現雷帕黴素是一種mTOR抑制劑,臨床研究表明,口服雷帕黴素可抑制TSC相關星形細胞瘤的進展。TSC的動物實驗表明,mTOR抑制劑可以阻止癲癇的發展,並明顯改善認知功能。動物實驗還表明,雷帕黴素及其衍生物可能有助於改善TSC在各種情況下的臨床症狀,包括皮膚病變、淋巴管瘤病和腎臟血管脂肪瘤。目前正在通過臨床前和臨床階段試驗評估其對TSC的治療效果。
2.智力低下非常常見,大約30%的患者表現為嚴重的智力低下,其餘70%的患者從輕度到中度智力低下到智力正常。大約50%的病人的IQ>80分。它可能與顳葉結節有關。自閉症見於25%的患者。注意力缺陷多動障礙(ADHD)見於50%的患者。55%~59%的成人TSC患者患有焦慮和抑鬱症。
3、發育和學習障礙包括髮育遲緩(40-60%)、學習困難(40-60%),在嬰兒痙攣和癲癇患者中很常見。

結節性硬化症的神經系統損害的臨床特徵相關文章
1.皮膚損害 特徵是口鼻三角區皮脂腺瘤,對稱蝶形分佈,呈淡紅色或紅褐色,為針尖至蠶豆大小的堅硬蠟樣丘疹,按之稍褪色。90%在4歲前出現,隨年齡增長而增大,很少累及上唇。85%患者出生後就有3個以上1mm長樹葉形、卵圓形或不規則形色素脫失斑,在紫外燈下觀察尤為明顯,見於四肢及軀幹。20%可在10歲以後出現腰骶區的鯊魚皮斑,略高出正常皮膚,局部皮膚增厚粗糙,呈灰褐色或微棕色斑塊。13%患者可表現甲床
發布於 2023-12-31 17:07
0評論
結節性硬化症(tuberous sclerosiscomplex,TSC)是一種常染色體顯性遺傳疾病,以中樞神經系統和各種非神經組織錯構瘤及良性腫瘤性病變為特點。可累及大腦、皮膚、腎臟、心臟、肺等。發病率:1/5800~1/10000。1908年,Vogt首先描述了TSC的臨床特點:頭面部血管纖維瘤、癲癇發作和智力發育障礙為主的三聯徵。實際上,只有29%的患者具有明顯的三聯徵,6%的患者完全沒有
發布於 2022-10-07 18:28
0評論
(1)神經系統 腦內多發性結節樣腫瘤是病理診斷的主要依據。癲癇和智力低下都歸咎於腦內的結節性硬化,大多分佈往大腦半球皮層,額葉較多,表面呈灰白色,質硬,觸之如馬鈴薯般,大小數目不一。結節內若有鈣質沉積,X線顱片上可見異常鈣化影。底節表面亦為結節好發部位,尾狀核頭部尤為多見,位於室管膜下,向側腦室伸入,可高出側腦室底表面,形如燭淚,在氣腦造影或CT片上亦可見側腦室底面不光整,有診斷意義。在作者所見
發布於 2023-12-31 17:00
0評論
結節性硬化,亦稱Bourneville病,多為常染色體顯性遺傳,主要病變為中樞神經系統的膠質結節、皮膚皮脂腺瘤及其他臟器腫瘤。      典型症狀為:面部淡紅色呈蝶狀分佈的皮脂腺瘤,癲癇發作,智力缺陷。血管纖維瘤為面部特徵性皮膚損害,亦稱Pringle皮脂腺瘤。皮損多分佈於鼻唇溝、鼻部兩側,常為1~10mm大小堅韌、散在的淡黃或淡紅色毛細血管擴張性丘疹。此皮損經激光治療可以取得良好的效果。
發布於 2023-01-02 02:00
0評論
近來連續遇到幾位患者諮詢關於結節性硬化伴發癲癇的治療問題,覺得有必要總結一下,免去患者的不便。對於癲癇科的醫生,結節性硬化雖經常碰到,但還是屬於比較少見的。準確地說,這是一種常染色體顯性遺傳性疾病。(順便補充一點,在癲癇領域裡,只要很少很少的一部分才遺傳,癲癇患者大可不必為遺傳給後代而擔憂。)常見主要表現有:頭顱CT掃描可見腦室周圍點狀鈣化灶;面頰部為主的纖維血管瘤(或稱皮脂腺瘤),身體多處皮膚
發布於 2022-12-27 19:45
0評論
神經纖維瘤病 根據臨床表現分兩型: 神經纖維瘤病​I型(Neurofibromatosistype1,NF1):臨床上有顯著的皮膚奶油咖啡斑和多發性神經纖維瘤。 神經纖維瘤病Ⅱ型(Neurofibromatosistype2,NF2):本病100%有中樞性神經纖維瘤病,如雙側聽神經瘤、多發腦膜瘤、非腫瘤性脈絡叢鈣化、多節段梭形神經鞘瘤、脊髓室管膜瘤和星形細胞瘤;皮膚表現少見。 結節性硬化症 結節
發布於 2023-12-09 02:02
0評論
結節性硬化症(TSC)患者可能會發生多個器官的疾病,20歲以下的兒童發生腦部腫瘤(室管膜下鉅細胞星形細胞瘤,SEGA)的可能性比較大,成年患者則可能會發生肺臟和腎臟的腫瘤,影響了患者的生活質量,也可能導致生命危險。目前還沒有有效的方法來預測一個結節性硬化的患者將來會發生甚麼腫瘤,那麼是否有藥物可能會減少患者發病的可能性?波蘭醫生Kotulska等進行了一項臨床試驗,一對同卵雙生的雙胞胎,均患有T
發布於 2022-10-20 09:04
0評論
一個新診斷的結節性硬化症患者需要做甚麼?經常有患者問我,我們家孩子剛剛被診斷為結節性硬化,需要做甚麼?有甚麼藥物可以治療?在這裡做一個統一回復,以方便各位患者家屬:這些患兒大多是出生後6月以後的患兒,表現為白斑或者癲癇,在當地醫院診斷為結節性硬化(下文縮寫為TSC)。第一件事情是需要儘快的明確診斷,由於TSC是一種少見疾病,對於該病了解的醫生較少,所以我們建議患兒家屬攜帶全面的檢查資料,帶著孩子
發布於 2022-10-20 08:39
0評論
多發性硬化症是一種中樞神經系統疾病,典型發展過程呈慢性或間歇性,對肌體的影響可由有關的較小的軀體煩惱發展至較大的主要功能的喪失。病的根源在於電生理問題。通常,肌體內的神經被一種稱作髓鞘的脂質包裹絕緣,只允許“神經信號”這種電衝動通過。多發性硬化(MS),發生於這種保護鞘的炎症,或於某處的環形破壞使電流回路損壞時。這種髓鞘破裂的結果可能導致肌肉協調性喪失,視力減弱,功能失控。 初始損害——最早可發
發布於 2024-02-04 05:00
0評論
由於結節性硬化可累及多個系統或器官,輔助檢查對於結節性硬化的診斷和監測病情變化非常有重要。1、頭MRI或CT:在診斷TSC過程中,常規檢查。頭MRI優於頭CT。為監測鉅細胞型星形細胞瘤的進展,建議兒童每1~3年複查1次(如果鉅細胞型星形細胞瘤>1cm或者是患兒因智能問題影響其表述,建議至少每年複查1次)。2、腦電圖:對於無症狀的小於2歲的患兒,建議每6周複查1次腦電圖,以便及早開始抗癲癇治
發布於 2022-10-07 18:18
0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