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於 2023-03-07 01:56

腔靜脈濾器保護下腎癌下腔靜脈癌栓切除

 

馮翔1 景在平1 侯建國2 高旭2

 

對於腎癌合併下腔靜脈癌栓的患者,在根治性切除腎癌的同時切除下腔靜脈癌栓仍然可以獲得良好的預後,可惜很多患者因手術的風險較大而放棄了手術治療。術中的主要風險來自於分離腫瘤時擠壓下腔靜脈導致癌栓脫落而引起肺栓塞,這通常是致死性的。自2006年來,筆者採用Tempofilter II 下腔靜脈臨時濾器保護下腎癌下腔靜脈癌栓切除術,取得了良好的治療效果,現將手術方法及結果報告如下:上海長海醫院血管外科馮翔

1 資料與方法

1.1 臨床資料 2006年l0月至2008年5月,共施行Tempofilter II 下腔靜脈臨時濾器保護下下腔靜脈癌栓切除術8例,其中腎細胞癌7例,腎母細胞瘤1例,患者臨床資料見表1. 所有患者術前檢查均未發現有遠處轉移。患者主要臨床表現為無痛性肉眼血尿或腰痛,體檢均可觸及右腰部包塊,4例病史中曾出現過雙下肢水腫、入院時下肢水腫已消退,1例體檢發現左側精索靜脈曲張,2例可見腹壁淺靜脈擴張。8例患者全部行B超、增強CT或CTA及MRAI檢查瞭解腎臟腫瘤的大小、下腔靜脈癌栓的延伸範圍。

 

表1.患者臨床資料

序號

性別

年齡(歲)

術前診斷

腫瘤最大直徑(cm)

下腔靜脈癌栓部位

癌栓近心端與右房距離(cm)

1

43

右腎癌

8.5

肝內段

3.0

2

47

右腎癌

9.0

肝內段

2.5

3

37

右腎癌

10.5

肝內段

2.5

4

7

右腎母細胞瘤

10.0

肝內段

2.0

5

55

右腎癌

11.0

肝內段

2.5

6

42

右腎癌

7.5

肝下段

6.0

7

72

右腎癌

13.0

肝內段

2.0

8

49

右腎癌

9.0

肝下段

6.0

 

1.2 下腔靜脈癌栓分型[1] 臨床上依據癌栓近心端在下腔靜脈內所處的解剖位置,可將下腔靜脈癌栓分為4型:(1)腎靜脈型(I型):癌栓在腎靜脈開口上不超過2 cm;(2)肝下型(Ⅱ型):癌栓距腎靜脈開口大於2 cm,但未超過肝門水平;(3)肝內型(Ⅲ型):癌栓超過肝門水平,但在橫膈以下;(4)膈上型(Ⅳ型):癌栓超過橫膈水平,可及右心房內。在本組8例中,Ⅱ型2例(病例6、病例8),Ⅲ型6例。

1.3 下腔靜脈臨時濾器植入方法 8例患者均採用貝朗公司Tempofilter II 臨時下腔靜脈濾器。濾器植入時間為術前1天或手術日當天早晨。植入術均在DSA室完成,患者平臥於DSA檢查臺,去枕,頭偏向左側,局麻下穿刺右側頸內靜脈,先導入5F豬尾巴導管至下腔靜脈內癌栓近端,囑患者屏氣,以10ml/s的速度注射造影劑總量20ml,準確測量癌栓近心端距離右房開口的距離。造影后交換0.035超滑導絲,如果導絲順利通過癌栓與下腔靜脈壁間隙進入下腔靜脈腎下段,交換5F端側孔導管,再次造影,以全面瞭解癌栓位置形態。標記癌栓位置後沿導絲導入導入Tempofilter II 臨時下腔靜脈濾器的擴張器及輸送鞘,到位後退出擴張器導入濾器釋放,輸送杆橄欖頭固定於頸部皮下。

1.4 癌栓切除方法 8例患者均採用全身麻醉,上腹部正中或經右側腹直肌切口,進入腹腔後切開肝結腸韌帶及側腹膜將結腸及其系膜推向中線,Kocher手法遊離十二指腸反向左側,暴露腎臟腹側及腔靜脈前面。

Ⅲ型癌栓患者先腎臟腫瘤至僅有右腎靜脈與下腔靜脈相連,遊離遊離肝下下腔靜脈、腎下下腔靜脈、左腎靜脈,然後向下牽拉肝圓韌帶,遊離肝廉裝韌帶與左側三角韌帶,將肝左葉反向右側,在膈下游離出肝後下腔靜脈約2cm,此時可在肝後下腔靜脈內觸及植入的濾器,遊離肝十二指腸韌帶。依次阻斷左腎靜脈、腎下下腔靜脈、肝後下腔靜脈、肝門,縱行切開肝下下腔靜脈,直視下切除癌栓及右腎腫瘤,肝素鹽水沖洗下腔靜脈,並用手指探查濾器內無殘餘癌栓,CV-5縫線縫合下腔靜脈,首先鬆開肝門阻斷帶,再依次鬆開肝門左腎靜脈、腎下下腔靜脈及肝下下腔靜脈阻斷鉗。關腹後直接經右頸內靜脈取出濾器,不再造影。

Ⅱ型癌栓在探查下腔靜脈時可在肝下觸及植入的下腔靜脈濾器,遊離肝下下腔靜脈、腎下下腔靜脈、左腎靜脈,在腎臟腫瘤遊離至僅有腎靜脈與下腔靜脈相連時,以上述順序依次阻斷各靜脈,直視下切開肝下下腔靜脈,切除癌栓與右腎腫瘤一併移除,肝素鹽水沖洗下腔靜脈,CV-5縫線縫合下腔靜脈,依次鬆開左腎靜脈、腎下下腔靜脈及肝下下腔靜脈阻斷鉗。

 

2 結 果

8例手術全部成功,無術中肺栓塞發生。

造影見下腔靜脈癌栓近心端距離右房開口2.0~6.0cm,Ⅲ型6例,Ⅱ型2例,與術前CT結果相符。

術中見7例癌栓與下腔靜脈壁無明顯粘連,整塊切除癌栓,1例(病例7)癌栓與下腔靜脈壁粘連緻密,且下腔靜脈右腎靜脈開口處受腫瘤浸潤,切除過程中癌栓碎裂,以手指及卵圓鉗取出全部癌栓,切除部分下腔靜脈壁行下腔靜脈成形。

Ⅲ型6例術中肝門阻斷時間10~17分鐘,術後肝功無顯著變化。肝後下腔靜脈阻斷時收縮壓下降20~40mmHg, 6例均為行腹主動脈阻斷。Ⅱ型2例術中肝下下腔靜脈阻斷時血壓無顯著波動。

Tempofilter II 臨時下腔靜脈濾器植入時間0.5~1.0 h,手術時間2.0~3.5 h,術中輸血800~4000 ml,術後住院時間12~17 d,平均14 d。無手術併發症及圍手術期死亡。

 

3 討 論

腎細胞癌是泌尿系常見的惡性腫瘤,在同期的腎癌患者中,約4% ~10% 的病例可發生腎靜脈和下腔靜脈癌栓,其中有2% ~16% 的癌拴可擴展至右心房。過去認為腎癌伴下腔靜脈癌栓形成已失去了手術時機,預後很差。1972年Skinner等報道完整取出癌栓的腎癌根治術,5年生存率達55%[2]。目前普遍認為如未發現局部或遠處轉移,腎癌根治性切除的同時再切除腎靜脈癌栓和取出下腔靜脈癌栓,預後仍然良好[3]。

手術中最關鍵的問題是防止在遊離腫瘤時擠壓下腔靜脈導致癌栓脫落引起肺栓塞。在已有的文獻報道中,均採用術中控制癌栓近端下腔靜脈或體外循環及深低溫停循環的方法來預防癌栓脫落[4,5]。具體的手術方式的選擇取決於癌栓伸入下腔靜脈的水平以及下腔靜脈壁是否有侵犯。對於Ⅳ型(肝上型)下腔靜脈癌栓目前普遍認為在體外循環(伴或不伴深低溫停循環)下取栓是最安全有效的方法。I型(腎靜脈型)和Ⅱ型(肝下型)由於癌栓位置較低,多采用標準的根治性腎切除和肝下下腔靜脈阻斷,但在術中游離較大的瘤體時無法避免對腫瘤的搬動和對下腔靜脈的壓迫,無法完全避免癌栓的脫落。對於Ⅲ型(肝內型)下腔靜脈癌栓部分學者主張在體外循環手術,優點是手術者可以在一個無血環境中從容切除癌栓,並能仔細觀察,防止部分癌栓黏附在血管壁上而未取盡,手術過程安全[6]。然而體外循環和深低溫停循環術後可能出現凝血功能障礙、局部缺血性損傷以及神經系統後遺症。因此也有學者主張術中在膈下肝後阻斷下腔靜脈,防止癌栓脫落並有效的控制出血,而不建立體外循環[7]。這樣在遊離肝後下腔靜脈時無法避免搬動肝臟而擠壓肝內段下腔靜脈內的癌栓。

因此,如果在遊離腫瘤之前,先在下腔靜脈內癌栓近心端放置一個能防止癌栓脫落的保護裝置,在術中游離腫瘤時就不必擔心癌栓的脫落,用於預防深靜脈血栓脫落的下腔靜脈濾器捕捉正好可以用於捕捉比下肢深靜脈血栓體積更大的下腔靜脈癌栓。但與預防下肢深靜脈血栓脫落不同的是,預防癌栓脫落時濾器有以下幾個要求:1、濾器在術後方便取出,以避免患者在術後長期服用抗凝藥物;2、濾器在癌栓近端到右房開口的有限空間內能妥善固定,防治濾器脫落入右房。在現有的系腔靜脈濾器中,Tempofilter II 臨時下腔靜脈濾器正好可以達到這一要求。該濾器經右側頸內靜脈植入,靠輸送杆固定於下腔靜脈,只要癌栓近端距離右房開口有2cm以上的距離就可穩妥固定,且該濾器術後取出極為方便,因術中可用手指直接探查濾器內有無癌栓,在取淨癌栓後可在手術結束前直接經右頸靜脈取出濾器,而不需要再造影。

因為Tempofilter II 臨時下腔靜脈濾器需要有至少2cm的下腔靜脈固定,因此該方法可用於Ⅰ、Ⅱ、Ⅲ型癌栓而不適用Ⅳ型癌栓。

下腔靜脈癌栓切除術中的另一問題是控制出血,對於Ⅰ、Ⅱ型癌栓下腔靜脈控制較為容易,而對於Ⅲ型癌栓本組採用全肝血流阻斷法,由於腰靜脈大量側支開放,術中仍有較多的出血,出血最多者術中輸血4000ml。肝門阻斷時間最長者17分鐘,術後肝功無明顯影響。但在阻斷肝後下腔靜脈時患者血壓有較大波動,因此阻斷前需要麻醉醫師配合經上肢靜脈快速擴容,如果血壓仍不穩定可囑助手在腎動脈平面將腹主動脈壓向脊柱,可使血壓明顯回升。

 

腎癌合併下腔靜脈癌栓的手術治療相關文章
上海市仁濟醫院領導: 我是病員李佳士,在過去的三個多月來經歷了一段難忘的生死存亡體驗,也切身感受到了貴院的崇高醫德和高風亮節。 三個月前,我被診斷患冠心病,在塘橋醫院接受檢查時,發現患有右側腎臟腫瘤,伴有下腔靜脈栓塞至肝靜脈水平,剎那間有如五雷轟定,焦急萬分。三個月內奔走了許多大醫院(上海同濟大學附屬東方醫院、復旦大學附屬腫瘤醫院、上海中醫藥大學附屬曙光醫院、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但縱多名醫都
發布於 2023-01-08 07:21
0評論
腔靜脈瘤栓約佔腎癌患者的5%~10%,其中14%~39%的瘤栓擴展至右心房。右腎靜脈較短,腔靜脈瘤栓多發生於右腎癌患者,我們也處理過數例左側腎癌的瘤栓。雖有腔靜脈瘤栓但未發生淋巴及遠處轉移,仍可施行根治性腎切除術,切開腔靜脈取出瘤栓,必要時切除一段下腔靜脈,仍有可能治癒。根據瘤栓的長度不同可以分為為四級,即腎靜脈內、Ⅰ極(肝下腔靜脈段)、Ⅱ級(肝內腔靜脈段)和Ⅲ級(膈上和心房內)。位於腎靜脈內的
發布於 2023-01-08 16:56
0評論
近期,我們成功救治了一名下腔靜脈合併胰腺刀刺傷患者。患者身中數刀,腹部血如泉湧,入院即出現休克。手術中探查發現,患者所中數刀,幾乎刀刀致命,其中一刀造成下腔靜脈穿透傷,一刀導致胰腺穿透傷。胰頭斷裂,一刀造成膽囊穿透,患者腹腔內被血液和膽汁充滿。我們決定先修復下腔靜脈,同時一期行胰十二指腸切除術。手術歷經4小時,患者共失血10000毫升,手術獲得成功。手術後,經過20天的康復,患者順利出院,沒有出
發布於 2023-03-29 03:26
0評論
病例介紹:患者男性,62歲,3月前體檢發現左腎腫瘤伴腎靜脈下腔靜脈瘤栓。左腎腫瘤14cm,左腎靜脈直徑5cm,瘤栓水平2級,達到肝門靜脈以上水平。患者接受分子靶向藥物治療2月後複查發現,左腎腫瘤較前縮小至11cm,腎靜脈直徑3.5cm,下腔靜脈瘤栓水平1級,退縮至下腔靜脈的門靜脈水平下方。2周前入院評估,排除手術禁忌,行左腎癌根治術+左腎靜脈和下腔靜脈癌栓取出術。手術順利,術後患者恢復良好,已出
發布於 2023-02-02 23:02
0評論
    巨大的胰腺腫瘤幾乎佔據了腹腔的正中央。門靜脈癌栓從腫瘤邊緣一直延續到肝門區域,範圍廣大。23歲的姑娘小王半年前因腹部膨隆,發現胰腺體尾部有實性假乳頭瘤,可惜雖然胰腺實性假乳頭瘤是一種低度惡性腫瘤,但小王的腫瘤已經完全侵犯腸繫膜上靜脈和門靜脈,與腹腔幹血管也很接近,更可怕的是,影像提示門靜脈內已有長達9cm的癌栓,嚴重危及生命。醫學教科書上表明,惡性腫瘤合併門靜脈癌栓,就是外科手術的“反指
發布於 2023-02-08 18:17
0評論
TACE治療失敗的一個重要原因是PVTT形成,即使腫瘤很小,門靜脈內癌栓發生率仍很高,一旦癌栓形成,可造成肝內播散。門靜脈主幹癌栓可阻斷正常肝組織80.0%左右的供血,在此種情況下行TACE會造成肝血流進一步阻斷,發生急性肝功能衰竭致死。因而在理論上講要防止肝臟組織壞死,門靜脈通暢是肝動脈安全栓塞的先決條件,所以以往在肝癌伴門靜脈癌栓的治療上,一直存在著分歧。一些學者將門靜脈主幹完全阻塞列為TA
發布於 2022-12-11 06:52
0評論
最近復旦大學附屬腫瘤醫院泌尿外科成功完成一例腎上腺嗜鉻細胞瘤切除+下腔靜脈瘤栓取出+左腎切除術+脾切除術。我們一起來看看故事的來龍去脈以及手術過程吧!患者男,46歲,因“腹脹1個月,體檢發現右腹部腫塊”入院。病史不詳述,最終診斷:左腎上腺腫瘤伴腎靜脈和下腔靜脈瘤栓,高血壓II級,糖尿病,糖尿病視網膜病變。CT片:做足充分的術前準備後(在此為兄弟醫院: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血管外科打個小廣告,術前囑
發布於 2023-02-02 23:42
0評論
腎癌一般採用甚麼手術?甚麼情況下可以做腎臟部分切除?腎癌的手術包括根治性腎切除手術和保留腎單位手術,後者就是平常所說的腎臟部分切除手術。當腎癌發生於解剖性或功能性的孤立腎,根治性腎切除術將會導致腎功能不全或尿毒症時,如先天性孤立腎、對側腎功能不全或無功能者以及雙側腎癌等,首先選擇腎部分切除手術;當腎癌對側腎存在某些良性疾病,如腎結石、慢性腎盂腎炎或其他可能導致腎功能惡化的疾病(如高血壓、糖尿病、
發布於 2023-03-18 03:16
0評論
1、甚麼是門靜脈癌栓?肝癌發展或轉移過程中,很容易侵犯門靜脈,即形成門靜脈癌栓。門靜脈癌栓發生率高,危害又大,很快會產生大量腹水、消化道出血、肝功能衰竭等,是目前影響病人預後的重要因素。2、為甚麼要開展多學科聯合門診?門靜脈癌栓是肝癌治療的一個棘手難題,目前治療方法不多,而且也不規範。開展多學科聯合門診可最大限度地發揮本院多學科的學術和專業優勢,有利於門靜脈癌栓的規範化、多學科協同、綜合診治,避
發布於 2023-03-11 15:51
0評論
達芬奇機器人輔助腹腔鏡技術的運用是近10年來國際微創外科學界最重要的進展,是微創外科學、器械工業學和信息技術學完美結合的最新產物,是賦予外科醫生的“第三隻手”,可謂“上帝之手”,其最大的技術優勢在於超越人手之所及的靈巧運動和超越人眼之所能的立體視覺,實現手術操作“精細”、“精準”、“精確”,為泌尿系腫瘤患者,尤其腎癌、前列腺癌患者實現了雙贏,即延長生存時間的同時,提高生活質量。長海醫院泌尿外科是
發布於 2023-02-20 00:21
0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