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於 2023-03-12 12:26

  1、新近診斷的高度惡性膠質瘤(包括膠質母細胞瘤和間變膠質瘤),在保留神經功能的前提下,最大範圍的手術切除是治療的第一步。儘管全部切除是最理想的結果,但是考慮到腫瘤的位置和大小,部分切除或者立體定向活檢也是可行的。
  2、對於新近診斷的膠質母細胞瘤,我們建議術後放療並給以同步及隨後的替莫唑胺化療,而不是全身性的使用亞硝脲類或者卡莫司汀多聚貼片。
  3、一個多中心,隨機的初步的臨床試驗顯示,Novottf這種交替低強度電磁場刺激裝置配合替莫唑胺化療能延長患者的無進展期和總體的中位生存期。
  4、對於新近診斷的膠質母細胞瘤,我們不建議使用貝伐單抗聯合標準放療和替莫唑胺。原因是在初始階段使用貝伐單抗的好處和以及所帶來的危險均缺乏證據。
  5、對於大部分新近診斷的間變星形細胞瘤,我們建議在切除術或者活檢術後給以放療以及替莫唑胺的同步及後續化療。具體方案和膠質母細胞瘤術後的放化療方案一樣。
  6、少枝膠質瘤(例如少枝膠質瘤和少枝星形細胞瘤)和其它膠質細胞腫瘤有著非常重要的不同。許多此類腫瘤包含了1號染色體短臂和19號染色體長臂的聯合缺失,這種存在導致了此類腫瘤不僅對化療特別敏感,而且不管給以何種治療,其自然史均很長 。
  7、無論如何,都要對腫瘤標本進行1p19q 的監測,同時對MGMT和IDH的突變情況也要進行檢查。
  8、對於新近診斷的間變少枝膠質瘤或者少枝星形細胞瘤,我們建議在保留神經功能的前提下,最大範圍的進行手術切除。儘管全部切除是最理想的結果,但是考慮到腫瘤的位置和大小,部分切除或者立體定向也是需要的。
  9、對於那些包含有1p/19q 同時缺失的患者,我們建議給以放化療方案。化療是在放療前給予還是放療後給予,尚無定論。儘管PCV(甲基苄肼,洛莫司汀,長春新鹼)方案在兩個三期臨床上試驗中被認為有效,但是因為替莫唑胺的易用性和良好的耐受性,仍然列為首選。
  10、對於那些不含1p/19q雙缺失的患者,我們建議給以術後放療。化療延遲至出現病變進展的時候。放化療聯合方案對於特定的病人,例如MGMT甲基化的腫瘤病人可以使用。
  11、少枝膠質細胞腫瘤病人治療之後需要進行影像隨訪。間變膠質瘤,放療之後需要每2-6周進行一次MRI掃描,繼而每2-4個月進行一次MRI檢查,以後再次拉長時間。對那些低度惡性的膠質瘤,在術後五年之內,應該每3-6個月進行一次MRI檢查。
  12、對於患有惡性膠質瘤的老年患者,仔細的對病人的總體臨床狀態和並存疾病進行評估是重要的,此時,廣泛的身心評價更加有用。
  13、對於患有惡性膠質瘤的老年患者,我們建議在保留神經功能的前提下,最大範圍的進行手術切除,而不是把活檢作為初始治療手段。但是考慮到腫瘤的位置和大小,病人的一般狀態和總體的治療目標,部分切除或者立體定向也是需要的。
  ⑴接近70歲的患者,一般狀態良好,沒有嚴重的並存疾病,我們建議給放化療聯合治療而不是單一治療方式。
  ⑵≥70歲的患者,一般狀態良好,沒有嚴重的並存疾病,我們建議給放化療聯合治療而不是某一種治療方式。如果忌憚治療的副反應,可以僅僅選擇某一種治療方案。因為一般狀態很差或者有顯著的並存疾病而不適合於聯合治療的老年患者,可以依據MGMT甲基化狀態而選擇治療方法:
  ⑶對於MGMT未甲基化的腫瘤,我們選擇短期的放療(40Gy,分15次給予)而不是單用替莫唑胺
  ⑷有MGMT甲基化的患者,我們建議給予替莫唑胺而不是給放療。
  14、膠質母細胞瘤通常在診斷和初始治療後的第一年內就出現復發或者進展。對於出現進展的老年患者,貝伐單抗是老年患者當中最常使用的藥物。

膠質母細胞瘤和間變星形細胞瘤的術後初始治療相關文章
毛細胞星形細胞瘤屬於I級的膠質瘤,也就是我們常說的良性膠質瘤。這種腫瘤兒童常見,兩個常見部位是鞍區和腦幹。鞍區的毛細胞星形細胞瘤多是視路膠質瘤,由於影響進食中樞,患兒非常消瘦,在門診或是病房,一眼就能認出這種孩子。術後體重會很快上漲,戲劇性的。另一個部位是腦幹,多有囊性變,就像今天討論的病例一樣。毛細胞星形細胞瘤屬於病理學上非常好看的腫瘤,呈麥穗樣雙極細胞。病理科醫生今天也著重講述了它的病理特徵
發布於 2022-10-20 12:09
0評論
腦膠質瘤是由於大腦膠質細胞癌變所產生的、常見的原發性顱腦腫瘤,其年發病率約為3-8人/10萬人口。佔顱腦腫瘤的40-50%,是最常見的顱內惡性腫瘤。膠質瘤是由於先天的遺傳高危因素和環境的致癌因素相互作用所導致的。一些已知的遺傳疾病,例如神經纖維瘤病(I型)以及結核性硬化疾病等,為腦膠質瘤的遺傳易感因素。一些環境的因素可能與膠質瘤的發生有關。如電磁輻射、巨噬細胞病毒感染等但是目前並無確切證據證明這
發布於 2023-02-03 22:07
0評論
這依舊是一個“談癌色變”的年代,特別是顱腦的腫瘤,現在我們扒一扒大腦裡邊最常見的一種惡性腫瘤――腦膠質瘤。腦膠質瘤是大腦中樞神經系統的一種腫瘤,得了膠質瘤後,會出現頭痛、癲癇、肢體癱瘓麻木、言語障礙、視力下降、噁心嘔吐以及顱內出血等表現,不及時治療可導致昏迷死亡。正常情況下,大腦裡邊有許多各種各樣的細胞,其中神經元是構成中樞神經系統的基本單元,也是大腦中樞正常運轉的基本元件。除了神經元以外,其他
發布於 2022-10-19 20:29
0評論
神經膠質瘤是腦和脊髓腫瘤中的一大類,它起源於膠質細胞,這種主要的腦細胞可發展成癌,惡性膠質瘤的症狀、預後和治療決定於病人的年齡、腫瘤類型和腫瘤在腦中的位置,這類腫瘤傾向於生長或侵入到正常腦組織中去,使得治療複雜化,手術切除困難甚至無法切除。隨著年齡的增長,腦瘤的風險加大,在75-84歲左右風險達到最大,通常低分化的膠質瘤好發於兒童,而腦瘤在男性中發病率略高。唯一導致惡性膠質瘤的危險因素是先前腦部
發布於 2022-10-19 19:29
0評論
少突膠質細胞腫瘤是一種比較少見的神經上皮性腫瘤。過去認為其佔膠質瘤2%~12%,佔顱內腫瘤的1.3%~3.8%。但近年來隨著病理診斷水平的提高。人們發現少突膠質細胞腫瘤常被誤認為星形細胞瘤或膠質母細胞瘤。其在膠質瘤中實際比例約佔25%。瘤組織在大腦白質內向各方向呈浸潤性生長。常見的生長部位是額葉、顳葉及胼胝體。額葉腫瘤當侵及胼胝體後,可延及對側大腦半球,形成雙側大腦半球的腫瘤。有的腫瘤延及顳葉或
發布於 2022-10-20 02:39
0評論
一、前言“中國中樞神經系統惡性膠質瘤診斷和治療專家共識”於2009年10月公佈以來,深受歡迎。為滿足廣大臨床醫務工作者和患者之需,2011年9月編寫組經協商,將“共識”更改為“指南”,並增加以下內容:毛細胞型星形膠質瘤、胚胎髮育不良性神經上皮瘤、節細胞瘤、節細胞膠質瘤、WHOII級膠質瘤(如瀰漫性星形膠質瘤、少突膠質瘤和室管膜瘤等)、WHOIII及IV級中的腦膠質瘤病、髓母細胞瘤和幕上神經外胚葉
發布於 2022-10-10 04:48
0評論
膠質瘤發生於神經外胚層,是顱內最常見的神經上皮腫瘤,約佔顱內腫瘤的40-45%左右,為顱內最常見的惡性腫瘤,目前尚無滿意的治療方法。常見膠質瘤的病理分級對於膠質瘤預後影像相對較大,國內目前常見分級:Ⅰ級(毛細胞型星型細胞瘤等),無明顯組織學惡性特徵;Ⅱ級(星形細胞瘤等)表現為細胞核不典型;Ⅲ級(間變性星形細胞瘤等),細胞核不典型及可見有絲分裂;Ⅳ級(膠質母細胞瘤等),可見內皮增生及壞死。腫瘤惡性
發布於 2022-10-03 11:48
0評論
膠質瘤亦稱神經膠質瘤,是發生於神經外胚葉組織的腫瘤。在神經上皮組織腫瘤中,膠質瘤的發病率約佔50%,在我國,佔顱內腫瘤的33.3%~58.9%,平均43.5%。膠質瘤是起源於神經膠質細胞的腫瘤,包括星形細胞腫瘤,少突膠質細胞腫瘤,混合性膠質細胞腫瘤和室管膜腫瘤。Kleihues和Cavenee,於2007年發表的WHO神經系統腫瘤分類中,又將此四類腫瘤分成20多個不同的類型和亞型:它們的生長部位
發布於 2022-10-20 02:54
0評論
腦膠質瘤的治療以手術治療為主,如果腫瘤已經浸潤性生長,與腦組織間無明顯邊界,除早期腫瘤小且位於適當部位者外,難以作到全部切除,一般都主張綜合治療,即術後配合放射治療和化學治療,可延緩復發及延長生存期。一、手術治療腦膠質瘤手術治療腦膠質瘤原則是在保存神經功能的前提下儘可能切除腫瘤。早期腫瘤較小者應爭取全部切除腫瘤。淺在腫瘤可圍繞腫瘤切開皮層,白質內腫瘤應避開重要功能區作皮層切口。分離腫瘤時,應距腫
發布於 2022-10-04 21:20
0評論
惡性膠質瘤這一概念,包括許多不同類型的腫瘤。他們是間變性星形細胞瘤(Anaplastic astrocytomaAA)、多形性膠質母細胞瘤(glioblastomamultiforme GBM),膠質肉瘤(gliosarcoma)及惡性少枝膠質細胞瘤(malignant oligdendroglioma MO)。這些腫瘤是否代表了一個共同細胞起源的組織學譜系,至今仍有爭議。在惡性膠質瘤的治療過程
發布於 2022-10-10 05:43
0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