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於 2023-03-16 06:46

  NMO是一種以嚴重的視神經炎和長節段橫貫性脊髓炎(LETM)發作為特徵的中樞神經系統炎症性疾病。過去的幾十年裡,我們對NMO的認識已取得巨大的進步。這主要得益於疾病特異性的自身抗體,NMO-IgG,以及隨後其主要的自身靶抗原,水通道蛋白4(AQP-4)抗體的發現,從而使得NMO與MS區別開來,成為一個獨立的疾病。

  目前的診斷標準(指2006年的診斷標準)中,NMO的診斷依然需要出現視神經炎和脊髓炎。不過,AQP-4抗體的發現使得我們認識到除了經典的NMO外,還存在一組更為多樣的臨床表型,即所謂的“視神經脊髓炎譜系疾病(NMOSD)”。NMOSD不僅包含了血清AQP4抗體陽性的伴有特定腦部異常的限制型NMO(limited forms of NMO)或經典型NMO,還包括伴有其他自身免疫性疾病(例如SLE,乾燥綜合徵等)的血清AQP4抗體陽性的患者。這種情況下,MRI在NMOSD與其他中樞神經系統炎症性疾病尤其是MS的鑑別中扮演著越來越重要的角色。因為治療各異,因此將上述疾病區分開來很關鍵。此外,當前不斷髮展的MRI技術可幫助發現更多的特異性標誌物,有助於闡明NMOSD潛在的致病機制。
  NMO患者的早期頭顱MRI研究發現了一些無法解釋的臨床無症狀的、非特異性的白質病變。AQP4-IgG檢測的出現更新了我們的認識,實際上很大一部分NMOSD患者存在腦部MRI的異常,常位於AQP4高表達區域。但AQP4表達不高的區域也可有腦部異常。雖然T2WI/FLAIR上非特異性的小點狀或斑片狀高信號是NMOSD最常見的影像學表現,但NMOSD某些病灶仍具有部位或形態學上的特徵。
  在AQP4抗體發現前,報道的腦部MR異常僅見於13-46%的NMO患者。但是,當不考慮頭顱磁共振標準時,頭顱MRI異常可達50-85%(參考修訂版2006年NMO診斷標準)和51-89%(NMOSD血清抗體陽性患者)。此外,據報道,NMOSD發病初期即有頭顱MRI異常的患者約43-70%。不同文獻報道的頭顱MRI異常的比例差異很大,一種可能解釋是,隨著疾病進展,頭顱MRI異常出現的概率越來越高。在一組包含88例血清抗體陽性的兒童報道中,行頭顱磁共振檢查的患兒中有68%存在頭顱異常,其中病灶在第三腦室周圍區域(間腦)、第四腦室周圍區域(腦幹)、幕上和幕下的白質、中腦和小腦等部位更為明顯。這與觀測到45-55%的NMOSD患兒有發作性腦部症狀這一現象是吻合的,臨床表現包括眼肌麻痺、頑固性嘔吐和呃逆、意識狀態改變、嚴重的行為學改變、嗜睡、共濟失調和癲癇發作。
  NMOSD的頭顱MRI表現分類

  1、環繞腦室系統的室管膜周病變

  (1)環繞第三腦室和導水管的間腦病變:環繞第三腦室和導水管的間腦病變部位包括丘腦、下丘腦、中腦前界,在NMOSD中已有報道(圖1A)。這些病變通常是無症狀的,但是有些患者可能會出現抗利尿激素分泌異常、嗜睡發作、低體溫、低血壓、睡眠過度、肥胖、甲狀腺功能減退、高泌乳素血癥、繼發性閉經、溢乳和行為改變等症狀。
  (2)鄰近四腦室的腦幹背側病變:鄰近四腦室的腦幹背側包括極後區(area postrema)和孤束核的病變是NMOSD患者最為特異性的頭顱MRI表現之一。見於7-46%的NMOSD患者,並且與頑固性呃逆、噁心、嘔吐有高度相關性。這一區域為嘔吐反射的中樞,有著較為疏鬆的血腦屏障,因而更容易受到AQP4-IgG的攻擊。MRI和臨床證據均提示極後區是NMOSD易受攻擊的重要區域,後續研究發現該區域是血液循環中的IgG進入中樞神經系統的重要通道。40%的NMO患者這一區域有病理改變,但是沒有明確的神經元、軸索或髓鞘缺失。延髓病變常與頸髓病變相連續,多呈線形(圖1B.b)。這些病灶常與疾病的第一症狀或者預示急性惡化有關。腦幹病變可出現各種不同的臨床表現,例如眼球震顫、構音障礙、吞嚥困難、共濟失調、眼肌麻痺等。
  (3)環繞側腦室的室管膜周病變:胼胝體病變見於12-40%的NMOSD患者。因為NMO和MS患者都常出現胼胝體病變,所以這一部位並不能作為NMO和MS的特異鑑別點。但是,MS的胼胝體病變常常是不連續的、卵圓形、垂直於側腦室,多累及胼胝體下部(圖2A)。而NMOSD病變位置與側腦室很接近,緊貼室管膜內層(圖1C.a)。NMOSD急性期的胼胝體病變常有明顯水腫,且為多形性,形成“大理石樣圖案(marbled pattern)”,有時累及胼胝體壓部全層,出現獨特的“拱橋形圖案(arch bridge pattern)”(圖1C.b和C.c)。有時,胼胝體病變延續至大腦半球,形成廣泛、融合的白質病變。在NMOSD的慢性期,胼胝體病變可逐漸縮小、信號減弱,甚至可以消失;但是,囊變和胼胝體萎縮都曾有過報道。某些臨床表現,如認知功能和運動協調能力障礙等,可能與胼胝體受損有關,但證據並不是很充分。
  2、大腦半球的白質病變

  廣泛、融合的大腦半球白質病變常呈瘤樣(最大半徑可以>3cm),或者沿白質纖維走行呈長紡錘狀或放射狀(圖1D)。通常無佔位效應。ADC上病灶彌散係數增高,提示可能為急性炎症相關的血管源性水腫(圖1D.c),可能與可逆性後部腦病綜合徵(PRES)或Balo病混淆。相較於AQP4抗體陰性的患者,這些廣泛的病變在AQP4抗體陽性的患者中更常見。疾病慢性期,這些大病灶趨向於縮小甚至消失,但有一些患者可出現囊樣或空洞型改變。上述病變根據其累及區域的不同可引起各種症狀,如偏癱、腦病、視野缺損等。大片融合的大腦半球白質病變在NMOSD患兒中比較常見。伴隨著灶周水腫和不同程度佔位效應的腫瘤樣病灶可類似急性播散性腦脊髓炎(ADEM)或中樞神經系統惡性腫瘤。
  3、病變累及皮質脊髓束皮質

  脊髓束受累可為單側或雙側,病灶可能從大腦半球深部的白質通過內囊後肢延伸至中腦的大腦腳或者腦橋(圖1E)。這些病灶連續,常為長節段,沿錐體束分佈(圖1E.c)。一些關於NMOSD患者的隊列研究報道,約23-44%的患者存在皮質脊髓束的病灶,在其他研究中也偶有發現。有意思的是,和腦室周圍不同,皮質脊髓束並不是AQP4高表達的區域,因此目前尚不清楚NMOSD患者這一區域常累及的原因。
  4、非特異性病灶

  T2WI/FLAIR上,皮質下區或深部白質區常可觀察到非特異性的小點狀(<3mm)或片狀高信號,這是NMOSD最常見的頭顱MRI異常(35-84%),通常無臨床症狀。
  5、強化病灶

  先前的一些研究報道9-36%的NMOSD患者頭顱MRI可出現強化病灶,但具體比例尚不清楚。大多數病灶呈邊界不清、模糊的多發片狀強化,即所謂的“雲霧狀強化”(圖1F.a)。這種雲霧狀的強化模式有助於與邊界清楚的卵圓形或環狀/開環狀病灶(圖2)鑑別,後者為MS較為典型的特徵。側腦室室管膜表面的線狀強化(鉛筆樣病灶)也有報道(圖1F.b)。邊界清楚的結節樣強化或腦膜強化也可見於NMOSD患者,但罕見。


  (Aa:環繞第三腦室和導水管的間腦病變;Ab:丘腦、下丘腦受累;Ac:中腦前界;Ba:鄰近四腦室的腦幹背側病變;Bb:與頸髓病變相連續的延髓線狀病變;Bc:腫脹瀰漫的腦幹背側病變,累及小腦腳;Ca:鄰近側腦室、緊貼室管膜內層的胼胝體病變;Cb:胼胝體病變呈“大理石樣圖案” ;Cc:胼胝體病變呈“拱橋形圖案”;Da:腫瘤樣大腦半球白質病變;Db:長紡錘狀病灶;Dc:ADC上病灶彌散係數增高,提示血管源性水腫;Dd:慢性期大腦半球病灶囊性變;Ea:內囊後肢皮質脊髓束病變;Eb:中腦大腦腳病變;Ec:沿錐體束的長節段病變;Fa:雲霧狀強化;Fb:側腦室室管膜表面線狀強化;Fc:腦膜強化)


  (A:側腦室與胼胝體可見不連續的,卵圓形的,垂直於側腦室的病灶;B:病灶呈卵圓形或開環強化,邊界清楚)

  NMOSD的視神經MRI表現

  目前已有報道認為,在急性視神經炎期,T2WI和T1WI增強序列可見非特異性的視神經鞘增厚和視神經高信號。但因為MS患者視神經炎也可有類似改變,所以這一特點無法作為NMOSD的診斷支持點。現階段的研究主要著眼於MS和NMOSD中視神經損傷磁共振的不同特點。NMOSD患者中,病變多累及包括視交叉在內的視神經後部,常同時有雙側視神經受累。因此,在臨床實踐中,當出現視神經長節段炎症,特別是同時存在雙側受累、病變向後延伸累及視交叉時,應考慮NMOSD的可能。


  (A:右側視神經後部強化病灶;B:雙側視神經後部/視交叉瀰漫強化病灶)

神經影像: 視神經脊髓炎譜系疾病的MRI有哪些特點?相關文章
2015年Neurology雜誌發表的視神經脊髓炎譜系疾病(NMOSD)的診斷標準AQP4-IgG陽性時1、至少一個核心臨床特徵;2、AQP4-IgG陽性(強烈推薦基於AQP4轉染細胞的檢測方法);3、除外其他診斷。AQP4-IgG陰性(確實沒檢測到)或無檢測條件時(比如基層,比如患者因經濟原因,不願測)1、至少兩個核心臨床特徵(可以一次齊發,也可以先後發作)並且符合下列所有;a、至少一個核心臨
發布於 2022-11-30 02:26
0評論
視神經脊髓炎視神經脊髓炎是中樞神經系統另一種自身免疫性疾病,主要累及視神經和脊髓,很少累及腦部。曾經被人認為是多發性硬化的一種變異型。二十年前,美國梅奧診所的學者從臨床對比上發現,兩者存在很大不同。8年前,那裡的學者從患者血清中發現了水通道蛋白4抗體,藉此確立了視神經髓炎是獨立於多發性硬化的另一種疾病。包括我國在內的亞洲人、非洲人、南美洲人等呈現高發病率。臨床表現視神經炎,視神經炎的炎性變化,患
發布於 2022-12-27 09:45
0評論
  視神經脊髓炎(neuIOmyeiitiSOptica)是一種特發性炎性脫髓鞘疾病,典型特徵為病情反覆發作,病變主要侵犯視神經和脊髓,早期很少侵犯腦。因與多發性硬化的表現重疊,臨床上很難將二者區別開來,多年來不少學者也把其看作多發性硬化的亞型或變異型,但近年來的研究成果對傳統概念提出了挑戰,認為視神經脊髓炎不同於多發性硬化,其為一獨立疾病。
發布於 2022-12-27 10:45
0評論
視神經脊髓炎是一種特發性、自身免疫性、嚴重的炎症性疾病,可以導致星型膠質細胞死亡、視神經和脊髓脫髓鞘。視神經脊髓炎多見於亞洲,女性好發。病理機制:靶向水通道蛋白4的特異性抗體(NMO-IgG),引起視神經和脊髓周圍的髓磷脂完整性破壞,導致嚴重的視力損害和神經徵象。視神經脊髓炎的臨床表現多種多樣,包括單側或雙側視神經炎、橫斷性脊髓炎,兩者可前可後。視神經脊髓炎的視覺損害一般以雙側更常見。神經眼科徵
發布於 2023-02-21 00:11
0評論
近年來,神經影像學技術的發展,極大地提高了臨床對癲癇病研究、認識及診治水平。目前除有顱骨X線平片外,還有顱腦超聲波檢查(CUS)、計算機X線體層攝影(CT)、磁共振成像(MRI)、正電子發射斷層掃描(PECT)、單光子發射計算機斷層掃描(SPECT)、數字減影血管造影(DSA)及磁共振血管造影(MRA)等。CT對於中樞神經系統疾病的影像學診斷,CT的整體敏感性及特異性均不如MRI,癲癇中的應用也
發布於 2023-03-16 18:56
0評論
一、關於面癱面癱就是面神經麻痺造成的,面癱可以分為中樞性面癱與周圍性面癱。周圍性面癱的發病原因:1、貝爾面癱(Bell,sPalsy)是一種原因不明的急性面癱,可能跟病毒感染有關,大約70%的急性面癱是由貝爾面癱造成的,發病率約15-20/100000,20-40歲多發。目前對該病進行面神經減壓的適應證仍有爭議,一般認為完全面癱患者(ENOG示神經變性>90%)應及早行面神經減壓術。2、面
發布於 2022-12-22 23:55
0評論
中樞神經系統的炎性脫髓鞘疾病至少包括4種疾病(須知疫苗接種、病毒感染、中毒等,也可引起炎性脫髓鞘改變),包括孤立綜合徵、急性播散性腦脊髓炎、多發性硬化和視神經脊髓炎。可以認為前兩種疾病是後兩種疾病的早期階段,但究竟是兩者的何種?隨著時間延長,病情進展,及相關輔助檢查,才能逐漸明確。因為後兩者的發病機制不盡相同,治療和預後也不同,應該予以重視。孤立綜合徵的定義:為一多因素臨床綜合徵。1、中樞神經系
發布於 2022-12-27 08:35
0評論
NMO為具有復發傾向的炎性脫髓鞘疾病,病情進展快,預後不良。5年內約有半數患者至少1隻眼失明,或無法獨立行走,終生致殘。早期選擇合理的治療藥物和方案有利於改善病情,提高患者生活質量。在急性發作期,推薦大劑量激素3-5d的衝擊治療,對於激素治療抵抗患者,可行血漿置換或靜脈用免疫球蛋白治療。病情穩定後,患者可序貫口服硫唑嘌呤聯合強的松以預防復發,麥考酚酯可以作為硫唑嘌呤不耐受患者的替代治療。也可以間
發布於 2022-12-27 11:00
0評論
視神經脊髓炎初期既可以表現為單純的視神經炎或脊髓炎,也可以兩者同時發作,或相繼發生。視神經脊髓炎起病急,進展快,大多數患者的症狀常在幾天內加重或達到高峰,80%-90%的患者呈現反覆發作病程。60%的患者在l年內復發,90%的患者在3年內復發。視神經脊髓炎的預後較差,5年內約有半數患者至少一隻眼失明,或無法獨立行走,終生致殘。20%的患者死於頸段脊髓炎所致的呼吸衰竭。而多發性硬化一般發病較輕,初
發布於 2022-12-27 11:05
0評論
最近接觸了幾位青年患者,感觸很深,都是以持續反覆的打嗝、嘔吐為首發表現,短的持續了1周,長的持續1個月,印象最深的一位是呃逆、嘔吐持續近3個月的,之前反覆在消化、呼吸內科打轉(甚至包括上海的知名三甲醫院),甚至有一位還被家屬和醫生送到了精神病院,直到患者眼歪口斜、昏迷了才送到神經科就診,緊急檢查後診斷為“視神經脊髓炎”,雖後期及時治療,遺留了很多後遺症,患者現在沒日沒夜偏身發麻,胸口的綁繩感,肋
發布於 2023-03-16 08:56
0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