睡眠對於生命體而言是非常重要的,對小鼠進行睡眠剝奪可以導致大多數原本健康的小鼠一週內死亡,年輕人因為睡眠減少而猝死的例子也比比皆是。大多數人一個晚上要睡6~8小時,其中包含了4~5個睡眠週期。每個睡眠週期裡包含兩種成分,一種被稱為非快動眼睡眠相,另一種被稱為快動眼睡眠相。對於腦部神經的生長和修復而言,快動眼睡眠相更為重要,而人在長期缺少睡眠後首先補足的也是快動眼睡眠相。
快動眼睡眠相是一種特殊的睡眠狀態,在這種狀態下,人體的腦電波和血壓心率的表現很像清醒的時候,往往有清晰生動的夢境,人如果在這個時候被驚醒,對於剛才的夢境也會記得很清楚。在此睡眠相中,肌肉的張力是處於被抑制的狀態,所以不會出現與夢境相關的動作。如果抑制肌肉張力的機制受到了損害,那麼人就會出現與夢境相關的行為,而這種行為往往是有傷害性的,這種情況被稱為快動眼睡眠行為障礙(RBD)。
快動眼睡眠行為障礙(RBD)從臨床表現上,最核心症狀的是出現與夢境相關的行為。比如夢境中在與人爭執打鬥,現實中出現拳擊或蹬腿樣動作,這種行為有可能會造成患者本人或者床伴的受傷。其他表現包括講夢話,大笑、大叫、咒罵;出現複雜的行為,包括敬禮、握手、打蚊子、扔被子和枕頭,並有患者本人可能從床上摔到地上。患者經常會被自己的行為驚醒,而醒來的當時,對於剛才的夢境大多是能清楚地記得的。其他一些疾病也可能有類似於RBD的表現,比如夜驚和夢遊,但是這兩種異常的睡眠行為發生在非快動眼睡眠相,患者醒來的當時一般是對於剛才的行為和夢境是沒有記憶的。診斷RBD並與其他睡眠障礙區分的最可靠的方法是睡眠監測,需要一種被稱為多導睡眠監測儀(PSG)的睡眠監測設備。
在快動眼睡眠相中,人腦需要對於肌肉張力進行抑制,目前認為該中樞主要在橋腦(腦後下部的一個原始結構)。如果橋腦的這部分功能不正常,則可能出現與夢境相關的行為,即RBD。少年兒童中,睡眠異常的發生率比較高,一部分也可以有RBD的表現,這是腦功能發育不完善的結果,如果隨著生長髮育逐漸緩解了,並不必過於擔心。但如果原來沒有RBD的,成年後才出現這個問題的,則需要引起重視,說明橋腦的相應區域可能出現了異常。如果這種異常是突然出現的,則可能是腦血管病或者炎症、外傷造成的;如果這種異常是逐漸出現,而頻率和嚴重程度是逐年加重的,則要當心慢性神經退化症,或者科學的叫法叫神經變性疾病,阿爾採默病(又叫老年性痴呆、失智症)和帕金森病(民間喜歡叫它抖抖病)就是最常見的神經變性疾病。不過由於疾病機制的關係,RBD一般和阿爾採默病關聯不大,它和帕金森病以及其他少見一些的疾病比如多系統萎縮、路易體痴呆等疾病的關聯更密切些。目前認為50~70%的RBD患者在10~15年以後可能會發展出帕金森病等神經變性疾病。尤其當RBD與嗅覺減退、辨色能力下降、便秘等症狀一同出現的時候,數年以後出現帕金森病等神經變性疾病的可能性就會變得很大。如果是以上情況,需要引起警惕,請及早地到具備診治該病能力的專科醫院就診。
快動眼睡眠對於腦神經的修復和生長非常重要,快動眼睡眠行為障礙是更嚴重疾病的預警症狀之一,而且本身也具有一定的危害性,及時發現和治療該病對於患者的近期症狀的改善以及遠期的預後的干預都有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