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於 2023-03-22 05:56

《生活中的中醫藥》

上海市中西醫結合醫院 消化內科 傅志泉主任醫師上海市中西醫結合醫院消化內科傅志泉

(專家門診:每週一上午;特需門診:每週四下午)

剛進入深秋,一位多年不見的高中同學匆匆跑來找我,要我給他開一張冬令進補的膏方。原來,該同學從小患有哮喘,讀書時請假最多的就是他,反正同學們都知道他是個“藥罐子”。今年夏天,他經人介紹在中醫院進行了冬病夏治,效果很好,至少今年進入秋冬季節後哮喘還未發作。當時冬病夏治的醫師告訴他,冬病夏治主要是養護陽氣,讓他入冬以後再進行膏方調理,以滋養陰氣。於是,一過冬至,他就找到我這個學中醫的同學調理陰陽,還不停的向我請教,為甚麼人體的陰陽要按夏季、冬季分開調養。

我告訴他,中醫非常注重陰陽的調攝,早在《黃帝內經》的《素問•四氣調神大論》中就有“春夏養陽,秋冬養陰”的中醫養生基本法則。說的是春夏養陽,以養陽之生長;秋冬養陰,以養陰之收藏。一些患有慢性支氣管炎或哮喘的病人,往往以陽虛者為多,在秋冬季節容易舊病復發,儘管他們在發作時吃一些補陽的藥物,可感覺效果並不大。這是為甚麼呢?因為這時自然界的陰氣很盛,陽氣不足,補的力量太微弱了。倘若在夏季吃一些補陽藥物或食物,如鹿茸、附片、羊肉等,或者進行一些溫針灸等溫補陽氣的治療,冬天就不會那麼怕冷,也不那麼容易發病了。

春夏之所以養陽,在於春夏兩季正是天氣由寒轉暖,由暖轉暑,是陽長陰消的關鍵時期。春夏氣溫升高,天地之間陽氣偏盛,自然界的生物呈現蓬勃生長的局面,人體的陽氣也會隨著氣溫升高而旺盛。所以,春夏之時我們一方面要保護體內的陽氣,使它充沛旺盛起來;另一方面也要避免做損害陽氣的事,如晚睡早起,飲食清淡,以順應自然界的陰氣不足,陽氣充盛。還要適當地參加一些娛樂活動,讓自己的意志生髮、精神愉快,藉助大自然的陽氣來解決體內陰寒導致的疾病。個別陽虛體質的人,還可以食用一些溫性水果,如大棗、桂圓、葡萄,以及肉桂、乾薑煲湯,或生薑羊肉湯等,以助陽氣的恢復和振奮。陽虛甚者,還可在醫生的指導下服用金匱腎氣丸或右歸丸等,以此補充體內所需要的陽氣,用於改善陽虛體質,故此時順勢養陽效果會比其他時候要好。

到了秋冬之時,氣候逐漸變涼,陰長陽消,萬物收斂,隨著氣溫逐漸下降,天地間陰氣偏盛,自然界的生物也減少活動,甚至進入了冬眠狀態,人體的陽氣也收斂在內,不作過多消耗,以便保持臟腑的正常生理機能。所以,中醫強調秋冬季要早臥晚起,以適應自然界的閉藏;不要過食辛辣刺激性食物,如辛辣的火鍋、白酒,以及溫熱性的補益類煲湯;不可大喜大悲,以免傷害到五臟;形體鍛鍊也不要過度,以免汗出過多,耗散陽氣。同時,多喝一些白開水,多吃一些水果、蔬菜,如蘋果、白梨、香蕉、柚子、青菜、蘿蔔,或豬肉、鴨肉、綠豆等。以此補充體內的陰津,用陰氣來改善陰虛體質,收藏體內陰精,使精氣內聚,潤養五臟,人體的機能就可以保持平衡了。

為此,要想健康少生病,就要順應陰陽氣化養生。中醫認為,天、地、人是一個有機的整體,人與天、地是相應的。甚麼相應?陰陽氣化相應。通常所謂,養生之道,聖人遵循它,愚人違背它。四季的陰陽變化是萬物生長的根本,與自然違背,雖然不一定立即得病,可一旦形成習慣,那麼生病的機會也會大大增加。因此,每一個希望不生病的人都應遵循中醫的聖言“春夏養陽,秋冬養陰”,這樣才能全年健康,一生平安。

【延伸閱讀】

中醫之“陰陽”

陰陽學說認為,世界是物質的整體,也是陰陽二氣對立統一的結果。“陰陽”是自然界相互關聯的某些事物和現象對立雙方的概括。它代表兩個相互對立的事物,也代表同一事物內部所存在的相互對立的兩個方面。一般來說,凡是活動的,外在的,上升的,溫熱的,明亮的,功能的,機能亢進的,首先的,積極的,都屬於陽;凡是沉靜的,內在的,下降的,寒冷的,晦暗的,物質的,機能衰退的,末後的,消極的,都屬於陰。

例如:從事物的屬性來區分,天為陽,地為陰,天在上故屬陽,地在下故屬陰;火為陽,水為陰,火性熱而上炎故屬陽,水性寒而下走故屬陰。從事物的運動變化來區分,靜者為陰,動者為陽。當事物處於沉靜狀態便屬陰,而處於燥動狀態便屬陽。陽化氣,陰成形,有形的實體屬陰,無形的功能屬陽。從同一事物的內部來區分,上為陽,下為陰;外表屬陽,內裡屬陰。此外,日為陽,月為陰;晝為陽,夜為陰;晴天為陽,陰雨天為陰;春夏屬陽,秋冬屬陰;男為陽,女為陰等等,都是根據上述陰陽屬性來劃分的。

必須指出,陰陽代表著事物相互對立又相互聯繫的兩個方面,但不侷限於某一特定事物。事物的陰陽屬性並不是絕對的,而是相對的。這種相對性,一方面表現為在一定條件下,陰陽可以相互轉化,陰可以轉化為陽,陽也可轉化為陰;而另一方面則表現於事物無窮的可分性。例如,晝為陽,夜為陰,而上午為陽中之陽,下午則為陽中之陰;前半夜為陰中之陰,後半夜則為陰中之陽。由此可見,陰陽之中仍有陰陽之分,宇宙間的任何事物都可以概括為陰和陽兩種屬性,任何一種屬性事物的內部又可分為陰和陽兩個方面。而每一事物中的陰或陽的任何一方,還可以再分陰陽,事物這種既相互對立又相互聯繫的現象在自然界裡是無窮無盡的。

中醫認為,陰陽是普遍存在的,事物一切變化都是陰陽對立統一的兩個方面相互作用的結果。陰和陽兩個方面,既相互對立,又相互依存,每一方面都以另一方面為存在條件。同時,陰和陽又進行著質量的互變,即消長轉化。消長是指其量的變化,轉化則是指其質的變化。陰陽的消長轉化,就是指相互對立而又相互依存的陰陽雙方不是處於靜止不變的狀態,而是處在陰陽質量互變的運動過程中。在中醫學理論體系中,處處體現著陰陽學說的思想。陰陽學說被用於說明人體的組織結構、生理功能及病理變化,並用於指導疾病的診斷和治療。(待續)


春夏養陽,秋冬養陰(45)相關文章
從中醫角度分析,風溼骨病的病發原因主要由於正氣虛弱,風寒溼邪乘虛而入流注於經絡、關節、肌肉,氣血運行不暢所致。患病者不僅疼痛難忍,痠麻難受,行動不便,嚴重者甚至致殘、癱瘓。春溫夏暑易傷陰,秋涼冬寒易傷陽,人之所共知。於春夏,人們知養陰而不知養陽;於秋冬,人們知養陽而不知養陰。故春夏之際,有因求養陰卻傷及陽者;秋冬之時,有因求養陽而傷及陰者。中醫養生,講究因時而異,不同季節時令採用不同的養生手段,
發布於 2023-02-28 01:36
0評論
“春夏養陽”這一命題出自《皇帝內經・素問・四氣調神大論》,原文說:“夫四時陰陽者,萬物之根本也。所以聖人春夏養陽,秋冬養陰,以從其根,故與萬物沉浮於生長之門”。這句話包涵兩層意思,一是說人生活在自然界,與天地萬物的生長壯老已,息息相關,即天人相應;二是說人應順應四季陰陽的變化規律來養生。一年四季,寒來暑往,自然界陰陽二氣在不斷運動變化之中,表現為春溫夏熱秋涼冬寒,那麼古人為甚麼要提出“春夏養陽”
發布於 2022-12-23 05:55
0評論
中醫養生文化源遠流長,古代先哲即認為人是自然界的精靈,“人以天地之氣生,四時之法成”,自然界的運動變化,必然直接或間接地對人體產生影響,從而產生不同的生理或病理變化。正是在這種“天人合一”哲學思想的指導下,祖國醫學主張養生應順應自然,在正確地認識自然界,掌握自然界的規律的前提下,按照四時氣候變化的規律,調養精神意志及臟腑經絡陰陽氣血,使之與外在環境統一協調,從而達到保健、養生、防病、祛病的目的。
發布於 2023-03-21 09:46
0評論
“春夏養陽,秋冬養陰”是中醫學特有的養生方法,它揭示了人與天地四時相應,惟有順應外界四時氣機變動,採取適宜的養生方法以調整作息起居模式,才能保持人體健康,不患病或不患重病,因此,春夏養陽、秋冬養陰”可以看作“治未病”的一個重要基礎。即春夏季養生當以溫養人體陽氣為主、秋冬季養生則以培補人體陰分為主的觀點,以保持人體與自然之氣機協同。古人根據“春夏養陽”提出“冬病夏治”的概念。“冬病”是指某些好發於
發布於 2023-03-26 14:36
0評論
秋季,暑夏的高溫已降低,人們煩躁的情緒也隨之平靜,但許多因素往往在不經意間影響著您的健康,且夏季過多的損耗也應在此時及時補充,秋季也應特別重視養生保健。《管子》中記載:“秋者陰氣始下,故萬物收。”《素問?四氣調神大論》指出:夫四時陰陽者,萬物之根本也,所以聖人春夏養陽,秋冬養陰,以從其根,故與萬物沉浮於生長之門,逆其根則伐其本,壞其真矣。”這是古人對四時挑攝之宗旨:順應四時養生要知道春生、夏長、
發布於 2022-12-09 08:17
0評論
“冬病夏治”是我國古代醫學家倡導的一種著名的治療方法,療效獨特。“冬病夏治”法,通俗地說就是冬天好發之病在夏天治療,是中醫擇時施治的方法之一。為甚麼要冬病夏治?在《黃帝內經》中,早就記載有“冬夏養陽,秋冬養陰”的養生和治療方法。冬季天氣寒冷,是哮喘、支氣管炎等慢性病的高發期,體質虛寒、抵抗力差的人更易犯病。人體的陽氣與自然界萬物的陽氣一樣,生於春、旺於夏、收於秋、藏於冬,由於自然界夏季陽氣最旺,
發布於 2023-02-23 09:11
0評論
“冬病夏治”療法是我國傳統中醫藥療法中的特色療法,它是根據《素問·四氣調神論》中“春夏養陽、秋冬養陰”的原則,結合天灸療法,在人體的穴位上進行藥物敷貼,以鼓舞正氣,增加抗病能力,從而達到防治疾病的目的。 冬病夏治是中國傳統醫學的一個重要特色,就是利用夏季氣溫高,機體陽氣充沛的有利時機,調整人體的陰陽平衡,使一些宿疾得以恢復。“冬病”指某些好發於冬季,或在冬季加重的病變,如支氣管炎、支氣管哮喘、風
發布於 2023-05-03 02:40
0評論
中醫《內經》明確指出“春夏養陽,秋冬養陰”是防治疾病的重要手段。中醫因時制宜養生原則之一。謂秋冬之時,萬物斂藏,養生者宜順時而養,須護藏陰精,使精氣內聚,以潤養五臟。凡有損失陰精的情況皆應避免。冬病冬治是中醫學的一種特殊的外治方法。“冬病”是指好發於冬季或在冬季容易加重的疾病,屬於中醫的虛、寒、裡、陰等病證。“冬治”是根據《黃帝內經》中“春夏養陽,秋冬養陰”的原則,在冬季三九時節,取溫經通陽之品
發布於 2023-03-12 15:56
0評論
四季更替,炎炎夏日漸行漸近。夏季是自然界陽氣最旺的時候,動植物在這個時期順應自然生長的最快最旺盛,很多冬天容易發病或加重的哮喘、鼻炎、復感患兒到了夏季病情也會減輕,夏季是一些反覆發作的慢性疾病康復的最佳時期。我們可以充分利用這段時間,採用適當的治療方法來獲得事半功倍的防病治病的療效。下面我們就談談因時制宜,冬病夏治的中藥敷貼治療:甚麼是冬病夏治?“冬病”指某些好發於冬季或在冬季加重的病變,如過敏
發布於 2023-03-26 06:51
0評論
“冬病夏治”療法是我國傳統中醫療法中的特色療法,它是根據《素問?四氣調神論》中“春夏養陽、秋冬養陰”的原則,就是利用夏季氣溫高,機體陽氣充沛的有利時機,以鼓舞正氣,增加抗病能力,調整人體的陰陽平衡,從而達到防治疾病的目的。中醫學天人相應理論認為:自然界是人類賴以生存的環境,人與自然界息息相關,自然界的運動變化時時刻刻都在影響著人體,而人體也反映出相應的生理病理變化。自然界在一年中有春生、夏長、長
發布於 2023-01-24 15:12
0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