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於 2023-03-22 05:56

《生活中的中醫藥》

上海市中西醫結合醫院 消化內科 傅志泉主任醫師上海市中西醫結合醫院消化內科傅志泉

(專家門診:每週一上午;特需門診:每週四下午)

剛進入深秋,一位多年不見的高中同學匆匆跑來找我,要我給他開一張冬令進補的膏方。原來,該同學從小患有哮喘,讀書時請假最多的就是他,反正同學們都知道他是個“藥罐子”。今年夏天,他經人介紹在中醫院進行了冬病夏治,效果很好,至少今年進入秋冬季節後哮喘還未發作。當時冬病夏治的醫師告訴他,冬病夏治主要是養護陽氣,讓他入冬以後再進行膏方調理,以滋養陰氣。於是,一過冬至,他就找到我這個學中醫的同學調理陰陽,還不停的向我請教,為甚麼人體的陰陽要按夏季、冬季分開調養。

我告訴他,中醫非常注重陰陽的調攝,早在《黃帝內經》的《素問•四氣調神大論》中就有“春夏養陽,秋冬養陰”的中醫養生基本法則。說的是春夏養陽,以養陽之生長;秋冬養陰,以養陰之收藏。一些患有慢性支氣管炎或哮喘的病人,往往以陽虛者為多,在秋冬季節容易舊病復發,儘管他們在發作時吃一些補陽的藥物,可感覺效果並不大。這是為甚麼呢?因為這時自然界的陰氣很盛,陽氣不足,補的力量太微弱了。倘若在夏季吃一些補陽藥物或食物,如鹿茸、附片、羊肉等,或者進行一些溫針灸等溫補陽氣的治療,冬天就不會那麼怕冷,也不那麼容易發病了。

春夏之所以養陽,在於春夏兩季正是天氣由寒轉暖,由暖轉暑,是陽長陰消的關鍵時期。春夏氣溫升高,天地之間陽氣偏盛,自然界的生物呈現蓬勃生長的局面,人體的陽氣也會隨著氣溫升高而旺盛。所以,春夏之時我們一方面要保護體內的陽氣,使它充沛旺盛起來;另一方面也要避免做損害陽氣的事,如晚睡早起,飲食清淡,以順應自然界的陰氣不足,陽氣充盛。還要適當地參加一些娛樂活動,讓自己的意志生髮、精神愉快,藉助大自然的陽氣來解決體內陰寒導致的疾病。個別陽虛體質的人,還可以食用一些溫性水果,如大棗、桂圓、葡萄,以及肉桂、乾薑煲湯,或生薑羊肉湯等,以助陽氣的恢復和振奮。陽虛甚者,還可在醫生的指導下服用金匱腎氣丸或右歸丸等,以此補充體內所需要的陽氣,用於改善陽虛體質,故此時順勢養陽效果會比其他時候要好。

到了秋冬之時,氣候逐漸變涼,陰長陽消,萬物收斂,隨著氣溫逐漸下降,天地間陰氣偏盛,自然界的生物也減少活動,甚至進入了冬眠狀態,人體的陽氣也收斂在內,不作過多消耗,以便保持臟腑的正常生理機能。所以,中醫強調秋冬季要早臥晚起,以適應自然界的閉藏;不要過食辛辣刺激性食物,如辛辣的火鍋、白酒,以及溫熱性的補益類煲湯;不可大喜大悲,以免傷害到五臟;形體鍛鍊也不要過度,以免汗出過多,耗散陽氣。同時,多喝一些白開水,多吃一些水果、蔬菜,如蘋果、白梨、香蕉、柚子、青菜、蘿蔔,或豬肉、鴨肉、綠豆等。以此補充體內的陰津,用陰氣來改善陰虛體質,收藏體內陰精,使精氣內聚,潤養五臟,人體的機能就可以保持平衡了。

為此,要想健康少生病,就要順應陰陽氣化養生。中醫認為,天、地、人是一個有機的整體,人與天、地是相應的。甚麼相應?陰陽氣化相應。通常所謂,養生之道,聖人遵循它,愚人違背它。四季的陰陽變化是萬物生長的根本,與自然違背,雖然不一定立即得病,可一旦形成習慣,那麼生病的機會也會大大增加。因此,每一個希望不生病的人都應遵循中醫的聖言“春夏養陽,秋冬養陰”,這樣才能全年健康,一生平安。

【延伸閱讀】

中醫之“陰陽”

陰陽學說認為,世界是物質的整體,也是陰陽二氣對立統一的結果。“陰陽”是自然界相互關聯的某些事物和現象對立雙方的概括。它代表兩個相互對立的事物,也代表同一事物內部所存在的相互對立的兩個方面。一般來說,凡是活動的,外在的,上升的,溫熱的,明亮的,功能的,機能亢進的,首先的,積極的,都屬於陽;凡是沉靜的,內在的,下降的,寒冷的,晦暗的,物質的,機能衰退的,末後的,消極的,都屬於陰。

例如:從事物的屬性來區分,天為陽,地為陰,天在上故屬陽,地在下故屬陰;火為陽,水為陰,火性熱而上炎故屬陽,水性寒而下走故屬陰。從事物的運動變化來區分,靜者為陰,動者為陽。當事物處於沉靜狀態便屬陰,而處於燥動狀態便屬陽。陽化氣,陰成形,有形的實體屬陰,無形的功能屬陽。從同一事物的內部來區分,上為陽,下為陰;外表屬陽,內裡屬陰。此外,日為陽,月為陰;晝為陽,夜為陰;晴天為陽,陰雨天為陰;春夏屬陽,秋冬屬陰;男為陽,女為陰等等,都是根據上述陰陽屬性來劃分的。

必須指出,陰陽代表著事物相互對立又相互聯繫的兩個方面,但不侷限於某一特定事物。事物的陰陽屬性並不是絕對的,而是相對的。這種相對性,一方面表現為在一定條件下,陰陽可以相互轉化,陰可以轉化為陽,陽也可轉化為陰;而另一方面則表現於事物無窮的可分性。例如,晝為陽,夜為陰,而上午為陽中之陽,下午則為陽中之陰;前半夜為陰中之陰,後半夜則為陰中之陽。由此可見,陰陽之中仍有陰陽之分,宇宙間的任何事物都可以概括為陰和陽兩種屬性,任何一種屬性事物的內部又可分為陰和陽兩個方面。而每一事物中的陰或陽的任何一方,還可以再分陰陽,事物這種既相互對立又相互聯繫的現象在自然界裡是無窮無盡的。

中醫認為,陰陽是普遍存在的,事物一切變化都是陰陽對立統一的兩個方面相互作用的結果。陰和陽兩個方面,既相互對立,又相互依存,每一方面都以另一方面為存在條件。同時,陰和陽又進行著質量的互變,即消長轉化。消長是指其量的變化,轉化則是指其質的變化。陰陽的消長轉化,就是指相互對立而又相互依存的陰陽雙方不是處於靜止不變的狀態,而是處在陰陽質量互變的運動過程中。在中醫學理論體系中,處處體現著陰陽學說的思想。陰陽學說被用於說明人體的組織結構、生理功能及病理變化,並用於指導疾病的診斷和治療。(待續)


春夏養陽,秋冬養陰(45)相關文章
“春夏養陽”這一命題出自《皇帝內經・素問・四氣調神大論》,原文說:“夫四時陰陽者,萬物之根本也。所以聖人春夏養陽,秋冬養陰,以從其根,故與萬物沉浮於生長之門”。這句話包涵兩層意思,一是說人生活在自然界,與天地萬物的生長壯老已,息息相關,即天人相應;二是說人應順應四季陰陽的變化規律來養生。一年四季,寒來暑往,自然界陰陽二氣在不斷運動變化之中,表現為春溫夏熱秋涼冬寒,那麼古人為甚麼要提出“春夏養陽”
發布於 2022-12-23 05:55
0評論
中醫養生文化源遠流長,古代先哲即認為人是自然界的精靈,“人以天地之氣生,四時之法成”,自然界的運動變化,必然直接或間接地對人體產生影響,從而產生不同的生理或病理變化。正是在這種“天人合一”哲學思想的指導下,祖國醫學主張養生應順應自然,在正確地認識自然界,掌握自然界的規律的前提下,按照四時氣候變化的規律,調養精神意志及臟腑經絡陰陽氣血,使之與外在環境統一協調,從而達到保健、養生、防病、祛病的目的。
發布於 2023-03-21 09:46
0評論
從中醫角度分析,風溼骨病的病發原因主要由於正氣虛弱,風寒溼邪乘虛而入流注於經絡、關節、肌肉,氣血運行不暢所致。患病者不僅疼痛難忍,痠麻難受,行動不便,嚴重者甚至致殘、癱瘓。春溫夏暑易傷陰,秋涼冬寒易傷陽,人之所共知。於春夏,人們知養陰而不知養陽;於秋冬,人們知養陽而不知養陰。故春夏之際,有因求養陰卻傷及陽者;秋冬之時,有因求養陽而傷及陰者。中醫養生,講究因時而異,不同季節時令採用不同的養生手段,
發布於 2023-02-28 01:36
0評論
夏養三伏,冬補三九,兩者配合療效相得益彰。一進入三九,人們就忙著進補了,俗話說:“三九進補,來春打虎”,大家買補品、煲高湯、吃膏方,為的就是更好的抵禦寒冷,為來年的健康打下堅實的基礎。可是冬令進補,並非只有膏方,針灸也是很好的“進補”手段。三九天,是一年當中最寒冷的時候,時下易患各類慢性呼吸道疾病、腸胃病、關節退行性病變、面癱等。這些疾病從中醫辨證分型來說多屬虛寒,所謂“虛者補之,寒者熱之”,艾
發布於 2023-03-26 14:26
0評論
兩性交合中如何才能對身心有益而不有損?著名專家馬教授說:歸納起來不外乎兩大學說:一是男性的採陰補陽,二是女性的高潮養顏。但這皆不能成為性交中的養生之道。其間從理論到行為和方法,謬誤甚多!不過,從另一角度看,其中到也不乏改善和加強性功能的有效方法。這是古人為現代人在性學上作出的最大貢獻。 男性採陰補陽——是指在性交中男性通過陰莖和口舌等多種不同方法的運動,采女性之陰精來補男性之陽氣,從而使男性身體
發布於 2024-05-24 21:37
0評論
凍瘡是冬季常見的皮膚病,是由寒冷引起的侷限性皮膚炎症損害。一般氣溫降至10℃以下就可發生凍瘡。輕者紅腫疼痛,遇熱瘙癢;重者還可出現水皰、糜爛或潰瘍,愈後留下色素沉著斑或疤痕。凍瘡好發於手足、面頰、耳廓等處,且多見於婦女和兒童。凍瘡是“一年發病年年發”,儘管不是甚麼大病,但它會給人們的生活、工作帶來諸多不便。凍瘡多為陽虛,機體陽氣不足,抵禦外寒的能力就會下降,自然界在夏季陽氣旺盛,人體陽氣在此時達
發布於 2023-03-20 14:01
0評論
“春捂秋凍”是一條保健防病的諺語,是勸人們春天不要急於脫掉棉衣,秋天也不要剛見冷就穿得太多,適當地捂一點或凍一點,對於身體的健康是有好處的。由於我國在同緯度上春(秋)季升(降)溫最急,因此才誕生了“春捂秋凍”的養生諺語。春季中自然界氣溫處於上升階段,但室內外有溫差。有3-5°C,從溫暖陽光下走進陰涼的室內,老人和病人必需添衣春捂,才能避免受涼致病。秋季氣溫處於下降階段,室內溫度高於室外,從室外走
發布於 2023-03-12 23:11
0評論
俗話說“一朝生凍瘡,年年生凍瘡”,一旦凍瘡形成,遇冷疼痛,遇熱發癢,用藥無濟於事,尚無特殊治療。凍瘡是怎樣形成的呢?凍瘡是由於寒冷引起的侷限性淤血性炎症性皮膚病。當氣溫低於10℃時,皮下小動脈遇冷收縮,靜脈血液迴流不暢,局部皮膚缺血缺氧,代謝失常,久之血管麻痺擴張,血管中的淤血、血漿滲入到組織間隙形成局部水腫,導致凍瘡的發生。開始局部皮膚髮紅髮紫有腫塊,發癢或刺痛,遇熱更為明顯,隨後可出現水泡、
發布於 2023-02-23 16:51
0評論
工作生活壓力的增大、夜生活的豐富,使得罹患睡眠障礙的人日漸增多。然而與之形成鮮明對比的是,整天昏昏沉沉睡不醒的也大有人在。面對“春困秋乏夏打盹”的尷尬,相信多數人的第一選擇是求助於咖啡、濃茶或可樂等含咖啡因的飲料。殊不知單靠外界化學物質的刺激,不僅無法從根本上解決問題,甚至還有可能使身體產生依賴性。令人疲憊不堪的除了神經衰弱、更年期綜合徵、內分泌失調,甲狀腺疾病所佔的比重越來越高。據統計,目前我
發布於 2023-01-24 02:27
0評論
伴隨著金秋的腳步,傳統的秋冬養生進補的季節也悄悄來臨。服用膏方是冬季養生保健、調理慢性疾病、滋養進補的理想方式。膏方是具有高級營養滋補和治療預防綜合作用的中醫傳統的內服劑型之一,組方針對性強,服用方便,療效確定,不僅可以滋補強壯,更具有調理治療慢性疾病的作用,結合秋冬“收藏”的季節特點,使我們的體質明顯提升,慢性疾病很好的控制。民間流傳的諺語“冬季進補,開春打虎”就是對服用膏方的最好說明。中醫講
發布於 2022-09-29 13:29
0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