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於 2022-10-10 21:13

  1、甚麼是頸動脈內膜剝脫術?

  是通過外科手術去除或置換頸動脈病變部位的一種治療手段

  2、您為甚麼需要手術?

  全球每天都有許多人患腦中風或者出現中風的危險信號(小中風或短暫性腦缺血發作)。此類人很有可能在將來再次發生中風,還有可能是大面積腦梗塞或致死性卒中。對於這些中風高危患者,需要進行相應的藥物治療來降低卒中風險,包括戒菸,控制血糖、血壓、血脂及治療心臟病等,此外應長期口服阿司匹林。然而,對於頸動脈狹窄超過一定程度的患者應接受手術治療。頸動脈位於頸部,供應腦部血流。動脈粥樣硬化可導致血管狹窄,造成血流量下降。目前,據我們所知,頸動脈狹窄的患者發生中風的幾率要明顯高於沒有狹窄的患者。而且,行頸動脈內膜剝脫術(去除狹窄)可以顯著降低中風及死亡的風險。

  3、術前準備:

  手術前幾天內您可能被應邀住院,入院後我們的主管醫生及護士將向您介紹病房情況及注意事項。術前1~2周進行抽血化驗及常規檢查。術前一天,您的主治醫師及麻醉師會向您解釋有關手術及麻醉的具體細節,您如有甚麼問題可以隨時提出,之後將讓您簽署知情同意書。術前一天零點以後不能進食,術前兩小時不能飲水。如果您當晚由於緊張等原因不能入睡,可以讓值班醫生幫你開一片安眠藥以保證術前有充足的睡眠。

  4、手術過程:

  醫院的頸動脈內膜剝脫術一般選擇局部麻醉(頸叢麻醉),當然也可在全麻下進行。麻醉成功後,將在您的頸部做一個切口以顯露頸動脈,以便於進行阻斷及開放。顯露頸動脈後,我們將在阻斷的頸動脈兩端插入一個塑料管(頸動脈轉流管)以便在剝脫硬化段斑塊的同時保證進入大腦的血流。當硬化斑塊被剝離後,我們將對動脈壁進行縫合,之後撤出轉流管,通常我們使用一種特殊的滌綸補片進行頸動脈的縫合,以避免日後發生再狹窄。最後進行皮膚的縫合,縫合前在傷口放置引流管以便於對動脈周圍的殘存血液進行引流。

  5、術後須知:

  當您麻醉清醒後我們會把您送回病房,給您進行輸液,同時應用藥物維持血壓穩定。術後1~2小時您可以喝水及進少量流食。該手術術後一般僅有輕微疼痛,但疼痛難忍時也可以向醫生索取止痛藥。您可能會感到咽部不適。術後第二天您可以試著下床,如無特殊情況,我們將不再給您靜脈輸液。術後5~7天可以進行傷口拆線,拆線後您就可以辦理出院了。

  6、手術有甚麼風險?

  傷口有少量的滲出及皮膚瘀斑屬於正常現象,一般在術後幾周就會消退。該手術很少需要輸血,除非術中出血較多。術後您可能會有手術側頸部、枕部或耳周麻木的感覺,這種感覺一般在術後幾個月內減輕或消退,但有時也可能持續較長時間。您可能會出現一過性半邊口唇或舌頭無力,但這種情況通常很少發生而且多數也只是暫時的。術後您可能還會併發心臟和肺部疾病,但這種情況多數出現於既往吸菸的患者。術中發生腦梗塞及死亡的幾率很小,發生率不足4%。然而,通過手術可以使您避免日後發生大面積腦梗塞。術前手術醫生將會與您詳細交待上述可能出現的風險。

  7、有其他替代的治療方法嗎?

  你可能已經接受了不同程度的藥物治療,但不幸的是,這些治療在降低腦梗塞風險上遠遠不及手術。近幾年,一項新的治療方法――頸動脈介入手術已在臨床上廣泛應用,具體操作是在X線指引下將球囊通過導絲導入頸動脈,對狹窄段進行球囊擴張、放置支架來解決頸動脈狹窄問題。但這種治療方法的遠期成功率尚未明確。

  8、出院以後該做甚麼?

  通常在術後一段時間內您會收到我們發出的隨訪信,請您儘可能按指定時間前來隨診,以便複查術後頸動脈的通暢程度。通常該手術有較好的遠期通暢率,但您還應該注意進行規律的鍛鍊、戒菸、控制血壓血糖、低鹽低脂飲食以及服用阿司匹林來預防動脈硬化進展。上訴措施還有助於防止其他血管發生動脈硬化。雙側頸動脈狹窄的患者不能同時行雙側頸動脈內膜剝脫術,兩次手術需間隔一段時間。

如何治療頸動脈內皮剝離?相關文章
國內對腦缺血性中風或短暫性腦缺血發作(TIA)患者進行頸動脈彩色超聲篩查,發現56.6%有明顯的動脈硬化斑塊,其中重度狹窄的發生率高達12.5%,證實了國內腦缺血患者與顱外頸動脈病變間有密切關係。國外最早從1954年就開始嘗試頸動脈內膜切除術(即俗稱的“剝離術”)來治療顱外頸動脈硬化閉塞症,預防腦梗死。這種手術簡單地說,就是手術暴露出頸動脈,在直視下切開狹窄段頸動脈,把硬化斑塊剝除後,再把頸動脈
發布於 2023-03-29 03:41
0評論
治療的方法有四種,包括:1、健康的生活方式(健康飲食、適當活動)2、藥物治療3、介入治療4、外科開刀的治療其中最重要的也是最能做到的就是健康的生活方式,無論是多麼嚴重的狹窄,還是介入或者開刀之後,健康的生活方式都是必須的,健康生活方式最主要的就是合理均衡的營養(避免過多的油脂,限鹽),合適的身體鍛鍊,戒菸,不酗酒,嚴格控制高血壓和高血糖。否則,斑塊狹窄容易不斷加重,即使做了支架或者手術,也更容易
發布於 2023-03-06 02:56
0評論
據《柳葉刀》醫學雜誌(Lancet.2004;363:1486-1487,1491-1502)上發表的一項隨機對照試驗,無症狀的高危頸動脈狹窄病人可能因頸動脈內膜切除術(CEA)而受益。“我們的試驗表明,對部分頸動脈重度狹窄病人,立即手術是最佳選擇”,第一作者、英國倫敦聖喬治醫院的哈利代(AlisonHalliday)在新聞稿中說,“該方法有多重要取決於所獲利益能持續多久,因此我們將對這些病人再
發布於 2022-10-23 02:44
0評論
上皮內瘤變不僅發生於宮頸,外陰、陰道也存在上皮內瘤變。只是CIN(宮頸上皮內瘤變)在女性朋友們中更常見。我們大家所知道的宮頸癌具有較長的癌前病變階段,即宮頸上皮內瘤變(Cervicalintraepithelialneoplasia,CIN)。目前對宮頸癌前病變和宮頸癌的診斷,主要採用宮頸細胞塗片和活體組織學檢查等形態學方法。1973年由Richart提出的對於宮頸上皮內瘤變的病理學診斷以異型細
發布於 2023-03-19 11:01
0評論
目的:評估頸動脈內膜剝脫術(CEA)在雙側頸動脈中、重度狹窄患者治療中的應用情況。方法:回顧性分析2006年1月至2009年12月北京協和醫院收治的82例雙側頸動脈中、重狹窄患者的臨床資料,其中64例行單側CEA,18例行雙側CEA。結果:82例患者共施行100例次CEA,92例次採用頸動脈補片,94例次採用血管內轉流管,均順利完成。76例患者術後恢復順利;2例出現心肌缺血及心肌梗死;1例因大面
發布於 2022-10-10 22:18
0評論
藥物治療不可能改善這種機械性的狹窄,所以患者目前仍然會頭暈、雙下肢無力。彩超顯示頸動脈斑塊,但未報告動脈管腔狹窄,說明頸動脈系統問題不大。鎖骨下動脈斑塊,流速增快,提示了動脈狹窄,而且已經清晰的報告了盜血,所以必須介入治療。有斑塊、流速快不影響造影檢查。我建議直接造影檢查,因為造影檢查可以明確是否需要支架、能否施行支架治療、需要甚麼型號、規格的支架、手術難度多大、風險多高等等重要信息,而CTA檢
發布於 2022-12-26 20:05
0評論
宮頸上皮內瘤變(cervicalintraepithelialneoplasias,CIN)是一組與宮頸浸潤癌密切相關的癌前期病變的統稱。包括宮頸不典型增生和宮頸原位癌,反映了宮頸癌發生中連續發展的過程,即由宮頸不典型增生(輕→中→重)→原位癌→早期浸潤癌→浸潤癌的一系列病理變化。目前CIN已被國內外病理學者和婦科腫瘤學者所接受。CIN一般無明顯症狀和體徵,部分有白帶增多、白帶帶血、接觸性出血及宮
發布於 2023-07-13 10:01
0評論
在我國,腦血管病目前已成為城鄉居民的首位死亡原因。其中,顱內、外大血管狹窄導致的缺血性腦血管病所佔比重最大。近年來,隨著血管內介入技術的不斷髮展,這一起源於外周血管的診療技術越來越多地被用於缺血性腦血管病的防治。此前已有臨床研究證實,帶栓塞保護的頸動脈支架(CAS)是一項有效的治療手段,對於平均手術併發症風險較高的患者群體而言,可以替代動脈內膜切除術(CEA)。而一項新的研究(無症狀性頸動脈疾病
發布於 2022-12-01 20:01
0評論
德國一項單中心的前瞻性、隨機對照研究顯示:頸動脈內膜剝脫術的長期隨訪結果顯著優於頸動脈支架成形術德國雷根斯堡大學血管及腔內血管外科的SteinbauerMG醫生在2008年7月第48卷第1期的美國《血管外科雜誌》(JVascSurg.2008Jul;48(1):93-8.)發表其單中心的一項前瞻性隨機對照研究結果:頸動脈內膜剝脫術(CEA)的遠期隨訪結果顯著優於頸動脈支架成形術(CAS)。五十多
發布於 2023-02-20 14:26
0評論
頸動脈狹窄是一種較為常見的疾病,其中尤以動脈硬化狹窄性病變為主要原因。頸動脈狹窄可導致約20%的腦卒中,而後者是當今世界人類死亡第三大因素,僅次於心血管病和腫瘤,嚴重威脅人類的健康。簡單的一個動脈狹窄怎麼會導致偏癱、失語、失明等一系列嚴重的後果呢?下面我們將揭開頸動脈狹窄蠶食動脈管腔、鯨吞神經系統功能的神秘面紗。頸動脈狹窄的病理:1、頸動脈狹窄的危險因素分為可控因素和不可控因素前者包括:年齡、性
發布於 2022-12-22 03:45
0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