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一生三分之一的时光是在睡梦中度过的,人体健康的好坏和寿命的长短与睡眠质量息息相关。在日常生活中,人们都会注意饮食和运动,却常常忽略了睡眠这个重要因素――每天,有八成都市人夜不能寐,又有七成失眠者在“自己抗”。在3月21日“世界睡眠日”即将到来之际,让我们一起“拯救”睡眠。
健康生活 从睡眠开始
出乎意料,睡眠陷入“一高三低”窘境
据中国睡眠研究会公布的《2006年中国六城市普通人群失眠现状报告》显示,目前我国成年人失眠患病率为57%,其中约50%的失眠症患者伴有各种精神疾病,53%症状超过一年。另据一项针对中国都市人睡眠状况的网上调查显示,目前我国都市成年人中有80%的人存在睡眠问题……大量数据证明,中国人的睡眠时间正在减少,睡眠质量正在下降。
长期失眠会诱发高血压、糖尿病、肥胖、心脏病,增加脑卒中的发病风险,降低免疫力。在美国,每年因睡眠问题导致疲劳造成的意外损失约430亿美元,由睡眠疾病引起车祸造成的财产损失约120亿美元。除了能间接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外,睡眠疾病还会引发婚姻、就业等社会安定问题。
虽然睡眠问题如此严重,但当前国内民众对睡眠重要性的认识仍远远不够,致使我国睡眠疾病面临高发病率和低就诊率、低治疗率、极低治愈率的“一高三低”窘境。据《2006年中国六城市普通人群失眠现状报告》显示,在被调查的有失眠问题的1500多人中,有73%的人没有用过任何药物,没有采取任何措施,不知道失眠到底算不算病。只有13%的人到医院跟医生谈过这方面的问题,仅有5%的患者采用医师处方缓解失眠。
对此,韩芳教授说,其实在临床中,能够到门诊治疗的都是一些深受睡眠障碍困扰的病人,而更多轻度或中度睡眠障碍者根本没有认识到睡眠问题的重要性。
迫在眉睫,“垃圾睡眠”危害青少年
一项调查显示,北京六成中小学生睡眠不足。“以初中生为例,一般孩子每天6点就要起床,7点多到校,下午5点放学,回家后作业量也较大,一般要做到晚上9点半到10点,有的孩子可能还会拖到11点。由此可以计算,孩子每天在校时间有8个半小时,剔除课间时间,加上晚上做作业的时间,实际每天孩子学习时间长达11个小时,而睡眠时间只有7个小时左右。在这样的情况下,他们的健康能得到保证吗?”一位家长忧心忡忡地表示。
在睡眠时间不足的同时,青少年的睡眠质量也在大打折扣。如今,在许多孩子的卧室里都摆放着电脑、电视机、MP3播放器、手机等,由于学习任务重、压力大,再加上青少年生性贪玩,很多孩子往往是在电视或电子游戏的陪伴下入睡的。另外还有许多孩子不习惯“关灯睡觉”,这些都导致他们的睡眠质量很差。
对此,韩教授指出,“垃圾睡眠”(睡眠不足和低质量睡眠)和“垃圾食品”一样,已经成为影响青少年身体健康的一个重要因素。充足的睡眠在青少年的身体发育过程中承担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有关研究发现,睡眠不足的孩子不仅生长发育缓慢,注意力也不容易集中,记忆力、组织能力、自控能力以及创造力和运动技巧都相对较差。
韩教授建议,青少年家长应该向子女阐明睡眠对健康的重要性,而且对16岁以下孩子的睡眠要进行严格管理――督促子女按时、熄灯睡觉,不要在孩子的卧室安装电脑并保证孩子睡觉时一定关掉所有电器,不能MP3、MP4不离身,不能在睡前进行电话聊天或无休止地发短信,同时保证孩子们充足的睡眠时间,为孩子健康的生活方式打好基础。
骇人听闻,七成上班族饱受失眠之苦
“我已经一个多月睡不好觉了。老板要求每个人的手机24小时都开着,以便随时能取得联系,现在我听见振铃响就紧张、就头痛。晚上闭上眼睛满脑子都在想怎么才能睡着,好不容易睡着了半夜还常常被惊醒。第二天注意力无法集中,工作效率很低,经常无缘无故地发脾气,还会莫名地感到烦躁,好像没有办法控制自己。最近不仅眼圈发黑,连脸色也开始发黄了。”在某合资公司工作的李小姐向记者抱怨说。
对此,韩教授指出,最近几年来,患睡眠障碍的病人在门诊中呈快速增长趋势,其中不少就是青年人。青年人的睡眠障碍主要是由于生活节奏太快、工作压力过大以及过夜生活、饮酒等不良生活习惯引起的,这些人在平时还会表现出紧张焦虑甚至偏执的倾向。有调查资料显示,上班族里睡眠不足5小时的人占68%,其中第二天感到力不从心、神疲力乏、思维迟钝的人占到了72%,但只有12.3%的人会将这种症状与睡眠不足挂钩。
韩教授介绍说,上班族睡眠不足分为两种情况:一是睡眠时间不够,很显然对于大多数人来说,4-5个小时的睡眠时间太少了;另一种情况是睡眠时间保证了,但由于工作和生活的压力而出现多梦、觉醒次数增加,导致深度睡眠时间过短,第二天仍旧感觉睡得太少而神疲力乏、哈欠连天,久而久之严重影响身体健康。
韩教授说,上班族首先要对睡眠障碍给以足够的重视,要不断提高心理承受力,学会自我减压,对工作保持平静的心态。不论工作任务多繁重,每天一定要保证睡眠时间,不要疲劳作战,因为充足的睡眠可以提高工作效率。上班族可以充分利用工作空闲时间多做运动,如做办公室操或是在单位健身房进行锻炼。养成有规律的生活习惯,合理安排工作与休息时间。其次,要合理安排膳食结构,多吃蔬菜、水果、薯类、豆类、奶类及其制品。与此同时,充分利用紧张工作中的零碎时间,进行一些适当的体育锻炼。
韩教授表示,年轻人失眠多是症状性失眠,如因为失恋、失业、人事变动、考试等原因造成焦虑、抑郁、紧张而导致失眠,原发性失眠在年轻人中非常罕见,这是与中老年人失眠的不同之处。年轻人如果偶尔失眠不用紧张,平时注意坚持有规律的作息时间,适当进行体育锻炼,创造良好的睡眠环境,通过自我调整即可恢复。但是如果上述症状反复且长时间存在,就应去相关医院就诊,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改善睡眠的药物,以便及早改善症状。
全力以赴,迈过更年期这道坎儿
潮热(伴随着盗汗)是更年期女性最常见症状,大约80%经历更年期的女性都会出现这种症状并由此引发失眠。由于潮热,晚间体温快速上升,造成了频醒或入睡困难等许多睡眠障碍。韩教授说,这是由于女性在更年期雌激素水平下降、黄体酮生成减少,导致的睡眠质量下降甚至睡眠障碍。随着妇女年龄的增加,睡眠呼吸暂停、腿多动综合征将变得普遍,过胖或不爱动的妇女还可能出现鼾声响亮的睡眠问题,这些症状的任何一条都会干扰睡眠。随着都市女性更年期的提前及延长,更年期女性的睡眠问题正越来越普遍和严重。
韩教授表示,尽管更年期女性睡眠结构的变化是必然趋势,但保持良好的睡眠依然有法可循。在药物治疗上,现有一些产品可以解决那些既没有服用雌激素,也没有使用激素替代治疗的妇女的问题。这些产品包括营养产品、钙片、维生素D、治疗骨质疏松症的唑来磷酸和针对失眠的催眠药物。
另外促进睡眠的一些好方法也值得推荐,如不在卧室看电视,训练大脑在晚间放慢运转,换床质地轻柔的棉毯,穿透气的宽松睡衣,午饭后不再饮用咖啡和茶,等等。此外,每天晒晒太阳可以刺激身体产生一种叫褪黑素的激素。它可以帮助你保持自然的生理节奏,使你白天活跃,晚上容易入睡。如果对光线敏感的话,你可以在上床之前几小时就把灯光调弱,以提醒大脑睡眠时间到了。
最后,女性对这“必至”的人生历程,要有个充分的心理准备,注重心理调适;在起居上,要注意生活规律。舒畅的心情、有规律的作息都能帮助你在夜间获得良好的睡眠。
真相大白,老年人觉少并不正常
许多人都认为,人老了对睡眠的需求自然会减少。对此,韩教授提醒,经多年研究,老年人和年轻人同样需要充足的睡眠,这是健康长寿的一个重要因素。
韩教授说,由于老年人睡眠功能退化,夜间较难入睡,所以才会给人造成“觉少”的错觉。另外老年人常常服用多种药物 ,这些药物彼此间可能产生交互作用,从而导致老年人失眠或者白天嗜睡。
另据统计,在65岁以上老年人中,睡眠打鼾的发生率可高达60%,其中有20-40%发生呼吸暂停。也就是说,四个打鼾的人中起码有一个患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由于睡眠呼吸暂停临床表现复杂多样,容易被人忽视或误诊为精神科的疾病,以及高血压、心脏病、脑血管病、冠心病、糖尿病、肾病、癫痫、阳痿等疾病的并发症。我国民间习惯上把在睡眠中静静去世的老人称为“无疾而终”,但从睡眠医学的角度来看,这些老人多半是被睡眠疾病夺去了生命。因此韩教授提醒老年人,要提高对睡眠呼吸暂停的认识,早防早治。
韩教授认为,老年人提高对睡眠障碍危害性的认识和增强自我保健意识,对降低睡眠障碍给身心健康造成的损害将发挥积极的作用。事实上,患有多种器质性疾病且伴有睡眠障碍的老年人,如平时能保持良好的生活和睡眠卫生习惯,经过合理的睡眠治疗,对于稳定及控制原有病症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此外,老年人应了解一些睡眠医学保健常识。拥有良好睡眠环境,对保证良好的睡眠十分重要,比如起居要规律;睡眠环境要舒适、安静、光线暗;卧室温度要适宜,不宜过冷或过热;睡前避免兴奋性活动或饮用含有兴奋性的饮料;睡眠―醒觉紊乱的患者,要有意识地建立规律性睡眠―醒觉模式,平时无特殊情况不要卧床,只有在有睡意时才上床;不要在床上阅读、工作;无论睡多久,早上都准时起床,白天不打瞌睡等。此外,平时适当进行户外活动、参加老年集体性活动、保持乐观向上的精神状态等,对提高睡眠质量也是行之有效的方法。
最后,韩教授提醒,市面和报刊广告上经常有关于某些保健品、产品能够改善睡眠的宣传,但迄今为止,我国睡眠专业机构从未对这些制品进行过科学验证,希望广大失眠患者保持警觉,不要上当受骗,当有睡眠障碍问题时应到有资质的睡眠专科门诊就医。
健康链接
良好睡眠有10忌
在睡眠的准备、姿势和习惯方面还要注意有以下几种忌讳。
1、忌临睡前吃东西:人进入睡眠状态后,机体部分活动节奏放慢,进人休息状态。如果临睡前吃东西,肠胃等又要忙碌起来,这样加重了它们的负担,身体其他部分也无法得到良好休息,不但影响入睡,还有损健康。
2、忌睡前用脑过度:晚上如有工作和学习的习惯,要把较伤脑筋的事先做完,临睡前则做些较轻松的事,使脑子放松,这样便容易入睡。否则,大脑处于兴奋状态,即使躺在床上也难以入睡,时间长了,还容易失眠。
3、忌睡前情绪激动:人的喜怒哀乐都容易引起神经中枢的兴奋或紊乱,使人难以入睡,甚至造成失眠。因此,睡前要尽量避免大喜大怒或忧思恼怒,尽量使情绪平稳。
4、忌睡前说话:因为说话容易使大脑兴奋、思想活跃,从而影响睡眠。
5、忌睡前饮浓茶和咖啡:浓茶、咖啡属刺激性饮料,含有能使人精神亢奋的咖啡因等物质,睡前喝了易造成入睡困难。
6、忌仰面而睡:睡眠姿势以向右侧身而卧为佳,这样全身骨骼、肌肉都处于自然放松状态,容易入睡,也容易消除疲劳。仰卧则使全身骨骼、肌肉仍处于紧张状态,不利于消除疲劳,而且还容易造成因手搭胸部产生恶梦,影响睡眠质量。
7、忌张口而睡:张口入睡,空气中的病毒和细菌容易乘虚而入,造成“病从口入”,而且也容易使肺部和胃部受到冷空气和灰尘的刺激,引起疾病。
8、忌蒙头而睡:老人怕冷,尤其是冬天,喜欢蒙头而睡。这样,大量吸入自己呼出的二氧化碳,而又缺乏必要的氧气补充,对身体极为不利。
9、忌久卧不起:中医认为“久卧伤气”,睡眠太多会出现头昏无力、精神萎靡、食欲减退。
10、忌眼对灯光而睡:人睡着时,眼睛虽然闭着,但仍能感觉到光亮。对着光亮而睡,容易使人心神不安难以入睡,而且即使睡着也容易惊醒。
周末“补觉”不可取
生活节奏加快,工作、学习强度大等原因造成都市人平时睡眠不足,于是,周末“补觉”便成了许多人每周的“保留节目”――不睡到中午不起床。这种现象如今越来越多地出现在上班族、青少年学生当中。那么周末“补觉”的方法真的有效吗?
韩教授表示,适当的“补觉”,可以视为对人体的一种“补偿”,有助于恢复充沛的精力,但如果睡觉时间过长,身体组织长期僵持不动,反而会引起腰酸背痛、全身乏力。所以,睡眠重在平时,周末“补觉”可能适得其反。
韩教授说,周末补过觉的人常常会发现,起床后平时乏力、头晕、注意力不集中等症状不见减轻,反而更加严重。因为,睡眠不是越多越好,人们每天需要的睡眠时间是7-8小时,多了少了都不行。过多地“补觉”,其实是一种无效睡眠,纯属浪费时间。而且每周睡眠时间的变化使得自身的生物钟无法适应,会导致一定程度的神经衰弱,甚至影响消化道内分泌,出现食欲不振、食物沉积在胃里的饱胀感,严重的还能引发消化性溃疡或冠心病等疾病。
除了利用周末“补觉”,在公交车上“补觉”的情况也十分常见。每天上班前在公交车上经常能看到很多乘客头枕靠背闭目养神,一些上班族模样的年轻人更是睡得“东倒西歪”。韩教授说,这样的做法也不可取,因为人们只有在睡眠中经历 “深睡眠”后,才能使疲劳得到充分消除,但是,在汽车上睡觉、打盹,容易受到各种因素的干扰,汽车的晃动、光线的刺激、声音的影响等都不容易使人进入深睡眠状态,不仅睡意无法消除,还会在急刹车时弄伤颈椎,或是出现落枕症状。
韩教授介绍说,生物钟是每个人的生理节律,只有遵照这个规律作息,才能保证自己的身心健康。长期“补觉”赖床,会打乱人体原有的生物钟,使新陈代谢紊乱,导致出现慢性失眠。因此,平时应养成良好的作息习惯,尽量避免熬夜,不要等到周末才补。韩教授建议:可以合理安排作息时间;睡前洗个热水澡以缓解疲劳,也可用热水泡脚;睡前喝一杯热牛奶;适当进行慢跑一类的运动或轻体力劳动;如果预计晚上的睡觉时间会稍晚,有条件的可午睡半小时。“睡不着不要着急,更不要去数羊,哪怕坐起来看看书看看电视也好,让自己放松下来,顺其自然是最快的入睡方式。”韩教授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