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 2023-03-25 12:51

  性差异除了与诸多心理学因素有关外,有没有生理学基础呢?

  《自然》杂志近期刊登的一篇论文为我们部分揭示了其中的奥秘。科学家发现小鼠脑部杏仁核内一种名为Neuropsin的蛋白及其相关的信号通路在对应激后小鼠的焦虑行为进行调控:去除或抑制上述蛋白和信号通路后,小鼠对原先引发焦虑行为的刺激失去了反应;反之,向小鼠杏仁核内注射这种蛋白则能恢复小鼠的焦虑行为。上述蛋白在人类脑组织中同样存在,故此科学家们推测人们面对焦虑不同程度的反应可能也与此有关。

  当感受系统察觉到应激事件时,人脑会评估当前刺激并与过去经验进行比较,一系列应激激素随之释放,皮质类固醇激素是其中最主要的一种。同时,大脑的边缘系统会与皮质类固醇激素协调行动,调节下丘脑室旁核的活动并对情绪施加影响。杏仁核是脑组织中产生、识别和调控情绪的主要部位,负责评估情绪事件以及产生有关恐惧的记忆,它同时还是多种应激激素和神经化学介质作用的标靶。面对压力,杏仁核结构和功能的变化会导致相应的情绪变化,这些已被临床和实验资料所证实。通过对杏仁核中微观世界的探索,将有助于我们探寻情绪产生的机理,并帮助我们远离有害情绪。然而,对于焦虑等情绪的研究,当前的行为和神经科学还处于较为初始的阶段。对普通人而言,心理学中关于心理应激现象及其规律的归纳总结看上去实用意义更大一些。

  众所周知,过度焦虑会带来不良后果;那么面对压力完全不产生焦虑反应是不是一件好事呢?

  事实上,我们可以把应激反应比作一把箭在弦上的弓。当压力(应激源)拉开弓弦的时候,如果弓弦完全没有产生张力(焦虑)或者由于张力过高而崩溃,那么这支箭无论如何都不会飞得太远。要达到理想的目的,我们要做的只是把焦虑控制在有益的范围之内,如此一来应激反应给我们带来的高效率更会让我们又好又快地完成工作。当面对压力时,焦虑的程度取决于认知水平、社会支持、个体特征等多方面因素。控制、减轻或战胜焦虑也应从这些方面入手。年龄小的孩子们可能会对雷声感到恐惧,然而当他们了解到雷电的产生过程之后,先前的紧张情绪就会大大减轻。这就是认知水平对心理应激施加影响的一个简单例子。

  当我们对压力或生活事件有了较深入的认识,对事情发展的性质、程度和可能性有较高预见力的时候,压力或生活事件所带来的焦虑情绪便会随之减少。面临同样的考试,一个有过精心准备和复习的学生会比毫无准备的考生更加镇定;少数情况下,在一般的交流和倾诉无法满足需要的时候,求助于心理咨询师也是个好主意,特别是在某些极端事件如重大自然灾害、重大伤亡发生之后,专业心理支持更有助于缓解群体焦虑。

  在相同的认知水平、类似的社会支持下,个体之间也会对相同的应激源产生不同程度的焦虑,这些差异则要从个体特征方面加以解释。人们观察到,由于年龄、性别、文化、职业、身体素质或个性气质的不同,个体面对压力所产生的情绪反应也不尽相同。

  那么,在个性、文化、职业、气质等因素短期内无法改变的情况下,有什么行之有效的方法能够使我们在面对压力、遭遇焦虑时卸下包袱,表现得更好呢?

  首先,提高认知水平,通俗地说,就是“面对它”:正视压力将减少恐惧和不安,焦虑往往源自对未知的消极看法,理性分析会使我们认清形势;其次,自我暗示与幽默对待,即“笑对它”:告诉自己即便是最坏情况也不过如此,适度的自嘲和夸张的表达对缓解焦虑颇为有效;第三,寻求他人帮助,即“分担它”:来自亲朋好友的鼓励和安慰有些时候能平复我们的情绪,使我们获得勇气和力量;第四,暂时将注意力转向别处或休息,即“转移它”:投身球场,练练太极或者做做瑜伽,如果还能睡得着,那就去睡一觉吧,醒来后你会发现情况可能会好不少;最后,当上述一切努力都成效甚微,焦虑的阴影始终难以摆脱并影响正常生活时,我们还可以求助于专业人士和药物,即“治疗它”:过度的焦虑已经进入神经症的阶段,医生们会有针对地帮助你。

关于压力与焦虑相关文章
概述 现在社会随着经济的提升而不断地在迈着大步伐,也因此人们的工作生活脚步越来越快,在这快节奏的生活环境下,许多人背负着生存的压力,家庭的压力,背弃梦想而跪倒在现实面前。感觉未来灰蒙蒙的他们有还不完的贷款和疲惫不堪的心。焦虑症和抑郁症也因此孕育而生。让他们的生活更加阴暗,让他们的心理更加煎熬,让他们的身体更加痛苦。那么焦虑症和抑郁症是同一种病吗?两者有什么区别呢? 步骤/方法: 1、 1.焦
发布于 2023-03-16 01:18
0评论
常常感到某种灾难将会降临,坐立不安;考试前常常担心自己没复习好以致全身疲乏;无缘无故为未来生活恐惧不已……如果你有上述症状,说明你患了焦虑症。 焦虑障碍又称焦虑症,是一组精神疾病的统称,常见的有广泛性焦虑障碍、惊恐障碍、社交焦虑障碍等。上述疾病均以焦虑症状为主要临床表现,包括紧张不安、坐卧不宁、惊慌失措、心烦意乱、没有耐心、遇事朝坏处想等,患者也会有一系列躯体症状的表现,包括头晕、胸闷、心悸、呼
发布于 2023-02-09 23:43
0评论
1抑郁症:悲伤或抑郁情绪只是一个症状,抑郁症常常以躯体症状为主。病人主诉疼痛(头痛、腹痛)、乏力、睡眠障碍、食欲改变、情感淡漠、易怒、焦虑、性能力障碍、药物滥用、消极想法、人际关系压力、无价值感、悲观、犯罪感、羞耻感等。 2焦虑症:严重的焦虑影响正常的功能。常见的症状包括:震颤、紧张、气喘、出汗、头晕、注意力不集中、睡眠障碍、易怒、惊慌:反复惊慌发作(症状与心脏意外相似),可与广场恐怖症并发。病
发布于 2022-11-23 06:29
0评论
一项发表于1月6日《美国医学会杂志・内科学》(JAMAInternMed.PublishedonlineJanuary06,2014.)的Meta分析显示,每天进行30分钟左右的冥想可有效改善焦虑及抑郁症状。“尽管被很多人使用,冥想目前仍不是任何疾病的主流治疗方法。”研究第一作者、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医学院的MadhavGoyal副教授指出。“但在我们的研究中,冥想具有与抗抑郁药相仿的效用。”研究者
发布于 2022-12-24 03:00
0评论
1、睡眠充足 多休息及睡眠充足是减轻焦虑的一剂良方。 2、保持乐观 当你缺乏信心时,不妨想象过去的辉煌成就,或想象你成功的景象,可化解焦虑与不安,恢复自信。 3、幻想 这是缓解紧张与焦虑的好方法。幻想自己躺在阳光普照的沙滩上,凉爽的海风徐徐吹拂。试试看,也许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 4、深呼吸 当你面临情绪紧张时,不妨作深呼吸,有助于舒解压力消除焦虑与紧张。 5、转移注意力 假使眼前的工作让你心烦紧
发布于 2023-02-09 23:36
0评论
许多人吸烟是为了缓解精神压力,但英国一项最新研究表明,这种认识是错误的,戒烟才有助于降低焦虑感。 在为期6个月的戒烟计划开始前和结束后都接受了心理测试,结果显示,所有成功戒烟者的焦虑感都得到了降低,特别是那些为了“应对压力”而吸烟的人群,焦虑感下降更为明显。 与此相对的是,那些在戒烟一段时间后又恢复吸烟的人,焦虑感又上升了,这种情况在因“应对压力”而吸烟的人群中比较明显。但在“纯为娱乐”而吸烟的
发布于 2024-01-01 23:24
0评论
方法一:睡眠充足 多休息及睡眠充足是减轻焦虑的一剂良方。 方法二:保持乐观 当你缺乏信心时,不妨想像过去的辉煌成就,或想像你成功的景象。你将很快地化解焦虑与不安,恢复自信。 方法三:幻想 这是纾解紧张与焦虑的好方法。幻想自己躺在阳光普照的沙滩上,凉爽的海风徐徐吹拂。试试看,也许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 方法四:深呼吸 当你面临情绪紧张时,不妨作深呼吸,有助于舒解压力消除焦虑与紧张。 方法五:转移注意
发布于 2024-01-01 03:18
0评论
1、定义:失眠是指患者对睡眠时间和(或)质量不满足并影响白天社会功能的一种主观体验,形式有睡眠潜伏期延长、睡眠维持障碍、睡眠质量下降、总睡眠时间缩短、日间残留效应。焦虑障碍又称焦虑症或焦虑性疾病,是一组以焦虑为主要临床相的精神障碍;包括惊恐障碍、社交焦虑障碍、强迫障碍、广泛性焦虑障碍、创伤后应激障碍等。抑郁障碍以显著而持久的心境低落为主要临床特征,且心境低落与其处境不相称,临床表现从闷闷不乐到悲
发布于 2022-12-17 18:25
0评论
第一,它是无缘无故的、没有明确对象和内容的焦急、紧张和恐惧;第二,它是指向未来,似乎某些威胁即将来临,但是病人自己说不出究竟存在何种威胁或危险;第三,它持续时间很长,如不进行积极有效的治疗,几周、几月甚至数年迁延难愈。最后焦虑症除了呈现持续性或发作性惊恐状态外,同时伴多种躯体症状。 简而言之,病理性焦虑是一种无根据的惊慌和紧张,心理上体验为泛化的、无固定目标的担心惊恐,生理上伴有警觉增高的躯体症
发布于 2023-01-23 05:01
0评论
中国内地上班族在过去一年内所承受的压力,位列全球第一。这似乎在解释,为何“黄金周”变成了一年一次的“拥堵周”。调查结果显示,中国是目前世界上压力最大的国家。在全球80个国家和地区的1.6万名职场人士中,认为压力高于去年的,中国内地占75%,香港地区占55%,分列第一和第四,都大大超出全球的平均值48%。其中,上海、北京分别以80%、67%排在城市的前列。人口庞大、社会转型、欲望膨胀,这个不折不扣
发布于 2022-12-18 11:40
0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