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在“運動—平衡—運動”這個自然規律之中,我們就是要不斷的打破這種平衡狀態,不斷地推動向好的方面發展。
2鍛鍊的時間:
在飯後3至5小時進行,有助於減肥,如步行、跳舞、慢跑、健身操、騎自行車等適度運動。
3鍛鍊的方式:
應根據自己身體的承受能力來調整,從小量逐漸適當的增量,以分組分組來完成,儘量每個星期不重複。
4假設你的能力是能一次做俯臥撐180個,把它分為3組來做,每組做80個;仰臥起坐一次能做150個,把它分為2組來做,每組做80個;.......。
5每個星期增加幾個,到一定程度再嘗試另一種鍛鍊方式,從簡單到複雜,這個過程叫適應疲勞期。
6鍛鍊的形式:
鍛鍊的方式選擇要根據自身身體健康及生理階段,並不是說只要是鍛鍊,甚麼形式都行。
7一次保持在兩到三種方式就好了,沒必要一次太多,既佔用太多時間,又會因為突然加大的運動量而導致出現全身痠痛,使正常鍛鍊難以維持。
8還有,每個星期做五次以內鍛鍊就好,沒必要過多,但最主要的貴在堅持,能每個星期保持鍛鍊就最好。具體方案可自己根據自身情況制定。
9注意:膝關節有骨性關節炎及退行性改變者,不適合爬山、爬樓梯、深蹲等活動;但可進行遊泳、適度慢跑的方式,令其加強大腿力量的聯繫,減輕膝關節負擔。
10鍛鍊的常識:
鍛鍊與出不出汗無關,因為人體的汗腺各不相同,分活躍型各保守型兩種,這與遺傳有關。
11鍛鍊只為有利於伸拉,增加敏捷度與加強體質,達到自身制定的方案即可,當然,後續鍛鍊可根據自己的方法慢慢加深,並不一定要出汗,以免造成身體損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