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於 2022-12-10 00:27

嚴格來說,內科只能起到預防和控制危險因素的作用,對於鎖骨下動脈盜血綜合徵並沒有有效的治療方法。但是,如果患者的鎖骨下動脈盜血綜合徵是由鎖骨下近端動脈粥樣硬化性狹窄或閉塞性疾病引起的,患者應終身接受內科抗血小板治療,以降低心肌梗死、中風和其他血管原因導致死亡的風險。
鎖骨下動脈盜血綜合徵的根本治療方法是恢復椎動脈的側支血流,從而緩解中樞神經系統缺血的相關症狀群。手術治療是鎖骨下動脈盜血綜合徵的基本治療方法。手術治療的目的是恢復椎動脈的側支血流以緩解臨床症狀。通過恢復受影響手臂的充分血液灌注,從而消除手臂運動時來自頭頸部的側枝血流的需要。
1) 內膜切除術 內膜切除術是在控制血管後切開動脈,切除斑塊狀的病變內膜和內彈性層,以恢復管腔的通暢。由於大多數左鎖骨下動脈近端狹窄或閉塞病變是由主動脈弓斑塊快速延伸到左鎖骨下動脈近端引起的,因此在進行左鎖骨下動脈近端內膜切除術時,必須阻斷主動脈弓的一部分,以確保有效切除整個病變;因此,手術必須通過左第三肋間隙的前外側開口進行,以獲得足夠的暴露。對於右鎖骨下動脈近端,可以通過頸椎根部橫切口獲得足夠的暴露,而不需要開胸手術。這種對鎖骨下近端動脈的直接手術干預曾經備受關注,但由於其風險和併發症較高,已基本被創傷較小的手術方法所取代。
②胸外頸動脈、鎖骨下動脈分流術 胸外頸動脈、鎖骨下動脈分流術是通過頸根部胸骨上凹陷處平行於鎖骨橫向延伸5至7釐米的橫切口暴露頸動脈和鎖骨下動脈,通常用6至8釐米的聚酯或聚四氟乙烯人工血管進行端側吻合。這種胸外頸動脈-鎖骨下動脈搭橋術簡單、風險低、併發症少、耐受性好,已基本取代了鎖骨下動脈內膜切除術。
③鎖骨下動脈轉位術轉位術是通過將鎖骨下動脈與頸總動脈的外側吻合來改變鎖骨下動脈的起源。該手術通過頸部根部的橫向切口進行,並進行鎖骨下動脈-頸總動脈端側吻合術。這種手術的優點是不需要人工修復材料,但手術需要更廣泛的分離,特別是在進行左鎖骨下動脈-左頸動脈端外側吻合時,有可能會損傷胸導管。鎖骨下動脈轉位術的長期效果與頸動脈-鎖骨下動脈分流術相似。
④ 腋動脈、腋下動脈分流術 腋動脈-腋下動脈分流術是用移植物從胸骨上方的皮下通道在左右腋動脈之間架橋。使用這種手術的前提條件是對側的腋動脈必須沒有血管閉塞性病變。由於這種手術在比較上並沒有真正超過鎖骨下動脈移植,所以現在很少使用,除非同側頸總動脈有嚴重病變,不能作為旁路血管使用。
⑤ 血管內支架植入 血管內支架植入是近年來發展起來的一種新興技術。該技術具有微創、安全、維持生理機能和術後恢復快等優點。血管內支架植入術是在鎖骨下動脈的近端血管中植入支架,以改善患肢的血液供應,治療鎖骨下動脈盜血綜合徵。

鎖骨下動脈盜血綜合徵如何治療?相關文章
鎖骨下動脈盜血綜合徵是指椎動脈起始部近側段鎖骨下動脈、無名動脈狹窄或閉塞後,對側椎動脈血流經過基底動脈返流至患側椎動脈,重新組成患側鎖骨下動脈遠側段的供血。其症狀除可以出現患肢缺血外,還可出現眩暈、眼花、走路不穩,有些人還會出現頭痛、頭枕部疼痛或聽力減退等,支架治療為其首選的治療方法。圖1造影示左側鎖骨下動脈開口遠端重度狹窄,呈細線樣,遠端僅有少量造影劑通過,椎動脈未見顯影。圖2由導絲導引下將導
發布於 2022-09-24 19:01
0評論
從嚴格意義上講,內科只能在預防和控制危險因素方面發揮作用,而沒有能有效治療鎖骨下動脈竊血綜合徵的方法。然而,如果患者的鎖骨下動脈竊血綜合徵是鎖骨下動脈近端動脈粥樣硬化性狹窄或閉塞性疾病所造成的,患者應該終生接受內科抗血小板治療以降低心肌梗死、卒中和其他可能導致死亡的血管性病因的風險。治療鎖骨下動脈竊血綜合徵的根本是恢復椎動脈的順行血流,從而緩解中樞神經系統缺血帶來的症狀群。外科手術是治療鎖骨下動
發布於 2022-12-10 08:57
0評論
頭暈可能是鎖骨下動脈狹窄、閉塞惹的禍近日,上海九院北院/三院神經內科介入團隊為一位表現為反覆發作性頭暈的右側鎖骨下動脈完全閉塞的患者成功施行了局麻下的鎖骨下動脈開通術。患者男性,72歲,因為反覆頭暈發作來神經內科門診就診,頸部CT血管造影(CTA)發現他的右側鎖骨下動脈起始部完全閉塞了。由於鎖骨下動脈負責供應顱內椎動脈、肩頸部和上肢的血液,一旦閉塞,會造成上肢缺血(表現為患者上肢血壓低下,脈搏明
發布於 2023-02-11 12:07
0評論
   鎖骨下動脈狹窄,是指無名動脈或鎖骨下動脈分出椎動脈之前的近心端發生部分性或完全性閉塞時,由於虹吸作用,引起患側椎動脈血液逆流,反向供應缺血的患側上肢,結果會導致椎-基底動脈缺血性發作和患側上肢的缺血癥狀。主要症狀1、頭暈:患有鎖骨下動脈狹窄的病人最常出現的症狀是短暫性腦缺血發作,表現為突然發生的頭暈、一側面部、肢體無力或麻木,或者短時期內言語困難、眼前發黑(常為一過性的單眼黑),或者出現一
發布於 2022-12-02 21:41
0評論
突然加重的患側上肢不適、無力、沉重感、疼痛、皮溫低和左上肢血壓低,雙上肢比較,收縮壓差大於20mmHg,患側橈動脈搏動減弱或消失,活動後症狀明顯加重並出現頭暈或眩暈、視力障礙、共濟失調、複視、暈厥等腦幹、枕葉和小腦的供血不足症狀。許多症狀與後循環的腦缺血有關。半數以上的患者會出現頭暈或眩暈症狀,暈厥和構音障礙的患者分別佔18%和12.5%。繼發於前庭功能障礙的患者可出現視覺症狀和(或)眼球震顫,
發布於 2022-12-10 00:22
0評論
肝臟對動脈低灌注所致的缺氧非常敏感,這在肝移植術後移植物併發症(如肝動脈血栓形成、動脈瘤)中已經得到證實,可導致嚴重的膽道缺血性損害、移植物失功能、甚至受體死亡等嚴重併發症。脾動脈盜血綜合徵(splenicarterialstealsyndrome,SASS)是肝移植術後一種較少認識的動脈併發症。SASS本質是粗大的脾動脈“盜走”肝動脈血流而導致肝動脈灌注不良;不及時干預,SASS亦可導致嚴重的
發布於 2022-10-02 18:00
0評論
突然加重的患側上肢不適、無力、沉重感、疼痛、皮溫低和左上肢血壓低,雙上肢比較,收縮壓差大於20mmHg,患側橈動脈搏動減弱或消失,活動後症狀明顯加重並出現頭暈或眩暈、視力障礙、共濟失調、複視、暈厥等腦幹、枕葉和小腦的供血不足症狀。許多症狀與後循環的腦缺血有關。半數以上的患者會出現頭暈或眩暈症狀,暈厥和構音障礙的患者分別佔18%和12.5%。繼發於前庭功能障礙的患者可出現視覺症狀和(或)眼球震顫,
發布於 2022-12-10 08:52
0評論
目的:探討鎖骨下動脈瘤的腔內治療價值。方法:2012年1月~2014年3月腔內治療鎖骨下動脈瘤8例,其中真性動脈瘤6例,假性動脈瘤2例。5例行覆膜支架,1例行覆膜支架+裸支架,1例行降主動脈支架加彈簧栓栓塞,1例行多層裸支架。結果:8例均順利完成手術,無嚴重併發症,手術時間平均69min,出血量平均30ml。8例隨訪6~26個月,平均15個月,7例瘤腔完全血栓化,1例多層裸支架隨訪12個月,瘤腔
發布於 2022-10-10 22:08
0評論
藥物治療不可能改善這種機械性的狹窄,所以患者目前仍然會頭暈、雙下肢無力。彩超顯示頸動脈斑塊,但未報告動脈管腔狹窄,說明頸動脈系統問題不大。鎖骨下動脈斑塊,流速增快,提示了動脈狹窄,而且已經清晰的報告了盜血,所以必須介入治療。有斑塊、流速快不影響造影檢查。我建議直接造影檢查,因為造影檢查可以明確是否需要支架、能否施行支架治療、需要甚麼型號、規格的支架、手術難度多大、風險多高等等重要信息,而CTA檢
發布於 2022-12-26 20:05
0評論
摘自新民晚報:近日,被頭暈困擾半年之久的徐先生來到上海市同濟醫院神經外科就診,接診的張桂運醫生詳細詢問了他的病史併為其做了體格檢查,發現病人存在“雙上肢橈動脈無脈症”。“無脈症”是臨床上週圍血管病的常見體徵,由於動脈的不全阻塞、狹窄、痙攣及血管外部受壓等原因,影響血液通暢,致使動脈脈搏明顯變弱或消失,引起患者肢體疼痛、皮膚溫度下降、膚色蒼白、乾燥、肢體末梢營養障礙等。當患者出現間歇性跛行時,常提
發布於 2023-03-13 14:41
0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