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運動
兒童及青少年時期如果有規則的運動,其骨量較之不進行規則運動者要高,各種運動中以負重運動為佳,能增加BMD,儘管其確切的機制尚不清楚。在成年,多種類型的運動有助於骨量的維持。為絕經期婦女每週堅持3h的運動總體鈣增加,運動宜適量。但是運動過度致閉經者,骨量丟失反而加快。運動還能提高靈敏度以及平衡能力,減少老年摔倒的幾率。鼓勵骨質疏鬆症患者儘可能的多活動。
2、營養
良好的營養對於預防骨質疏鬆症具有重要意義,包括足量的鈣、維生素D、維生素C以及蛋白質。從兒童時期起,日常飲食應有足夠的鈣攝入,鈣影響骨峰值的獲得。歐美學者們主張青少年時期日攝入鈣量(元素鈣)為1,000mg~1,200mg,成人為800mg~1,000mg,絕經後婦女每天 1,000mg~1,500mg,65歲以後男性以及其他具有骨質疏鬆症危險因素的患者,推薦鈣的攝入量為1500mg/d。個體小和蛋白質進量低的人群,鈣的攝入量可略低於上述量。碳酸鈣、氯化鈣、乳酸鈣以及葡萄糖酸鈣元素鈣的含量分別為40%、27%、13%和9%。如果鈣劑在進餐後服用,同時服用 200ml液體,能促進鈣的吸收,而且分次服用比1次服用效果好。胃酸缺乏者可服用枸櫞酸鈣,以利於吸收。維生素D的攝入量為400U/d~800U /d。
3、預防摔跤
應儘量減少骨質疏鬆症患者摔倒幾率,以減少髖骨骨折以及科勒斯骨折。老年摔跤的發生幾率隨著年齡的增長呈指數增加。適量運動能提高靈敏度以及平衡能力,對於預防老年摔倒有一定幫助。對於容易引起摔跤的疾病及損傷應及時加以有效地治療。避免使用影響身體平衡的藥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