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認真學習了西蓋蒂(Eva Szigethy)等編著,王建平等譯的《兒童與青少年認知行為療法》一書,內容簡介《兒童與青少年認知行為療法》是針對兒童和青少年特有的心理問題而著的認知行為治療手冊,其中彙集了針對兒童和青少年的慢性軀體疾病以及抑鬱、雙相障礙、焦慮障礙、進食障礙、排洩問題、破壞性行為障礙等問題,而特別開發的高效的治療技術與策略;同時還強調了家長以及整個家庭如何積極地參與到兒童的治療過程中。
與大家分享一些實證證據:兒童和青少年中的抑鬱障礙是比較常見的,會反覆發作並帶來損害。抑鬱在兒童中的患病率為1%~2%,在青少年中為3%~8%(Lewinsohn et al.,1998)。這是兒童群體發病和死亡的首要因素(Brent,1987;Bridge et al.,2006),並可伴有在學校和工作中顯著的功能損傷、頻繁的法律介入,以及物質濫用和自殺風險的增加(Birmaher et al., 1996;Kandel and Davies,1986)。
兒童和青少年抑鬱急性干預的臨床準則建議使用抗抑鬱藥物、心理治療,或者兩者都用,而其中被研究得最透徹的心理治療方法就是認知行為治療(Birmaher et al.,2007)。相比於其他療法,認知行為治療有著最為堅實的實證基礎來支持它對兒童抑鬱的療效。臨床試驗和元分析已經顯示,單獨採用認知行為療法對於抑鬱的治療是有效的(Birmaher et al.,2000;Brent et al.,1998;Harrington et al., 1998;Weisz et al.,2006,2009;Wood et al., 1996)。然而,在青少年抑鬱治療研究項目(Treatment for Adolescents with Depression Study,TADS)中,單獨採用認知行為治療對於急性治療的療效並沒有高於安慰劑,同時也低於單一的藥物治療(March et al.,2004)。認知行為治療為何沒有更有效,原因還未可知。心理治療的內容非常密集,因此可能是由於治療提供了太多的技能,但強度還不夠。然而,在18周的治療過後,單獨採用認知行為治療的療效“趕上了”聯合治療和單一藥物治療的療效(Kennard et al., 2009b)。青少年抑鬱的藥物及心理治療試驗(Adolescent Depression Antidepressants and Psychotherapy Trial,ADAPT)將單一藥物治療的療效與聯合認知行為療法的藥物治療療效進行了比較,結果發現兩者沒有差異(Goodyer et al.,2007)。儘管這些發現看起來可能與青少年抑鬱治療研究項目(TADS)的結果不一致,但事實上在後者中,單一藥物治療和聯合治療在急性期反應率上的差異在統計上並不顯著,對於那些較為嚴重的抑鬱患者來說更是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