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一些治療失眠的方法:
1.總體目標
儘可能明確病因,達到以下目的:
(1)改善睡眠質量和(或)增加有效睡眠時間;
(2)恢復社會功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
(3)減少或消除與失眠相關的軀體疾病或與軀體疾病共病的風險;
(4)避免藥物干預帶來的負面效應。
2.干預方式
失眠的干預措施主要包括藥物治療和非藥物治療。對於急性失眠患者宜早期應用藥物治療。對於亞急性或慢性失眠患者,無論是原發還是繼發,在應用藥物治療的同時應當輔助以心理行為治療,即使是那些已經長期服用鎮靜催眠藥物的失眠患者亦是如此。針對失眠的有效心理行為治療方法主要是認知行為治療(CBT-I)。
目前國內能夠從事心理行為治療的專業資源相對匱乏,具有這方面專業資質認證的人員不多,單純採用CBT-I也會面臨依從性問題,所以藥物干預仍然佔據失眠治療的主導地位。除心理行為治療之外的其他非藥物治療,如飲食療法、芳香療法、按摩、順勢療法、光照療法等,均缺乏令人信服的大樣本對照研究。傳統中醫學治療失眠的歷史悠久,但囿於特殊的個體化醫學模式,難以用現代循證醫學模式進行評估。應強調睡眠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即在建立良好睡眠衛生習慣的基礎上,開展心理行為治療、藥物治療和傳統醫學治療。
3.失眠的藥物治療
儘管具有催眠作用的藥物種類繁多,但其中大多數藥物的主要用途並不是治療失眠。目前臨床治療失眠的藥物主要包括苯二氮卓類受體激動劑(benzodiazepine receptor agonists,BZRAs)、褪黑素受體激動劑和具有催眠效果的抗抑鬱藥物。抗組胺藥物(如苯海拉明)、褪黑素以及纈草提取物雖然具有催眠作用,但是現有的臨床研究證據有限,不宜作為失眠常規用藥。酒精(乙醇)不能用於治療失眠。一般的治療推薦:艾司佐匹克隆(eszopiclone)、唑吡坦、唑吡坦控釋劑(zolpidem-CR)、佐匹克隆(zopiclone)。但是治療失眠的藥物複雜而且繁多,所以建議在治療失眠用藥必須到專科醫師處就診,根據醫師開出的處方服藥。
4.物理治療
重複經顱磁刺激是目前一種新型的失眠治療非藥物方案,經顱磁刺激是一種在人頭顱特定部位給予磁刺激的新技術,指在某一特定皮質部位給予重複刺激的過程。重複經顱磁刺激能影響刺激局部和功能相關的遠隔皮層功能,實現皮層功能區域性重建,且對腦內神經遞質及其傳遞、不同腦區內多種受體包括5-羥色胺等受體及調節神經元興奮性的基因表達有明顯影響。其可以和藥物聯合治療迅速阻斷失眠的發生,特別適用於婦女哺乳期間的失眠治療,特別是產後抑鬱所導致的失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