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於 2023-02-25 21:21

  67、防風

  Fangfeng

  Radix Saposhnikoviae

  [異名] 銅芸(《本經》)、茵芸、茴草、百枝(《吳普本草》)、屏風(《別錄》)。

  [來源] 本品為傘形科植物防風Saposhnikovia divaricata( Turez 、)Schischk、的根。

  [成分] 含揮發油、甘露醇、苦味苷。

  [藥理] ①解熱作用:煎劑的作用較浸劑好。②有鎮痛作用。③防風煎劑對溶血性鏈球菌及痢疾桿菌有一定的抗菌作用。

  [功效及劑量] 發表,祛風,勝溼止痛。用於外感風寒,頭痛目眩,項強,風寒溼痺,骨節痠痛,四肢痙攣,破傷風。內服:煎湯4、5-9g。

  [不良反應] 有皮膚過敏現象。

  [實例] 1例35歲女性因感冒服桂枝湯加薄荷、荊芥,服1帖。次日複診因頭痛不減,原方加防風12g,藥服後1h,即上腹部不適,噁心,隨即面部、雙手背皮膚出現紅色斑塊,其癢難忍。停藥後當日下午症狀消失,以後再服,上述症狀又出現。將方中防風減去,繼續服用,未再出現過敏症狀。

  [防治] 有皮膚過敏者,立即停服,避免以後再用。

  參考文獻

  1、向義廷、防風引起過敏1例、四川中醫,1985,(11):19

  68、紅花

  Honghua

  Flocs Carthami

  [異名] 紅藍花(《金匾要略》)、刺紅花(《四川中藥志》)、

  草紅花(《陝西中藥志》)。

  [來源] 本品為菊科植物紅花Carthamus tinctorius L、的乾燥花。

  [成分] 含紅花黃素、紅花苷。紅花苷加酸水解後得葡萄糖及紅花素。

  [藥理] ①對平滑肌:小劑量可使子宮發生節律性收縮,大劑量則發生痙攣,妊娠動物尤明顯。對腸管平滑肌也有短暫的興奮作用。②對心血管:紅花煎劑在動物實驗中有持久降壓作用,已證實是對a-腎上腺素受體的阻斷所致。擴張冠狀動脈,增加心肌營養及血流量。紅花黃素抑制血小板凝集,增加纖維蛋白溶解酶活性,抑制體外血栓形成。③對代謝:口服紅花油可降低實驗動物高膽固醇血癥。

  [功效及劑量] 中醫多用於痛經閉經等婦科疾病及跌打損傷、瘀血等。近年來還用於心腦血管疾病。常用量:3-9g。

  [不良反應] 小白鼠飼料中混入6%紅花粉喂飼1個月無異常,如混人15%則引起死亡,說明有一定毒性。紅花黃素給小鼠灌胃半數死量LD50為5、53g/kg,按1/10的LD50。連續10天給家兔灌胃未見有毒性[1]。這些數字都遠高於臨床常用量,因此在規定用量內是安全的。臨床所遇到的主要是過敏反應。

  [實例] 梁氏報道某23歲女性患者服用含紅花10g的煎劑6h後面頸部發癢,繼則潮紅,兩眼瞼水腫,全身起丘疹,隨後頭痛腹痛,呼吸不暢,吞嚥困難,兩肺哮鳴音,尿少,尿中有管型。同時外用敷藥(含紅花)的局部出現大小不等的水泡,大者2cm ×2cm,予補液、抗敏等治療6天后消失。以後試用紅花浸泡液外敷左前臂,7h後即出現丘疹,故可確證為紅花過敏所致[2]。王氏報道一17歲痛經病人自行泡服18g紅花(加糖),飲液後2h全身不適,兩手背出現紅色丘疹,繼而遍及前胸後背、面部、頸項,刺癢難忍。4天后再用又出現同樣反應[3]。

  此外尚有外用正紅花油引起過敏的病例:某男,38歲,有多種藥物過敏史,因摔傷用正紅花油塗擦左肩部後,出現皮膚潮紅,皮疹,頭暈,噁心,氣急。查體心率每分鐘106次,血壓9、3/6、6kPa,診斷過敏性休克。予對症處理後2天痊癒[4]。王氏報道一名8歲男孩塗正紅花油後半天出現局部及左下肢紅色斑疹,繼之發展至右下肢及臀部,7天后腹痛、嘔吐,不能進食。查體時腹部有散在壓痛,診斷為腹型過敏性紫癜。予補液及抗敏治療,經5天方愈。過後其父在塗紅花油時患兒在旁聞及藥味,隔1h患兒以上諸症又重現,再治療5天方愈。

  另有一6歲男孩亦在塗正紅花油半天后出現紅色斑疹,6天后入院尿檢蛋白(+),紅細胞(++),診斷為過敏性紫癜,紫癜性腎炎。經14天方康復[5]。但正紅花油並非單一含有紅花,據近日報道正紅花油含水楊酸甲酯( methylsalicylate ),個別的商品中含量可達65 %,即每l0ml中含量大約相當於30片300mg的阿斯匹林,且其為脂溶性,毒性大於阿司匹林[7]。故正紅花油的不良反應究系其中哪一成分引起尚待研究。餘氏報道一個噴門癌手術後,54個月復發者經化療2個療程效果不顯著,用紅花注射液10ml靜滴,每日一支,第三日突然頭痛嘔吐,視力障礙,CT顯示:右側內囊膝部梗塞,該作者認為,可能紅花促進病變發展[6]。

  [防治] 孕婦、出血性疾病及對本品過敏者應避免使用。出現過敏反應即應停藥,並予對症處理。供外用的正紅花油不可內服。

  參考文獻

  1、簧正良,等、紅花黃色素的毒理學研究、甘肅醫藥,1983,(4):22 - 24

  2、梁紅文、紅花引起過敏性反應1例、山東醫藥,1983,(9):42

  3、王東琦、泡服紅花致過敏反應1例、中國中藥雜誌,1994,19(11):693

  4、孟坤銘、外用正紅花油引起過敏性休克、中原醫刊,1992,(6):27

  5、王萬春、正紅花油外用引起過敏性紫癜2例、中國皮膚性病學雜誌, 1992,6(4):265

  6、餘敘惠、山西中醫,1993;9(6);35

  7、Chan、Aust N Z J Mmed,1995,25;57

  69、紅茴香根

  Honghuixianggen

  Radix Illicii Lanceolati

  [異名] 山木蟹、山桂花、大茴(《浙江天目山藥植志》)、木蟹柴、山大茴(《浙江民間常用草藥》)。

  [來源] 本品為木蘭科植物狹葉茴香Illicium lanceolatum A 、 C 、Smith或紅茴香I、henryi Diels,以根及根皮入藥。

  [功效及劑量] 祛風通絡,散瘀止痛。用於跌打損傷,風溼痺痛,癰疽腫毒。內服:煎湯3-6g,研粉0、3-0、9g。

  [不良反應] 輕者:噁心嘔吐,腹痛流涎,眩暈,汗出,手足冰冷;重者:呼吸困難,發紺,角弓反張,昏迷,休克,並有肝腎損害。

  [實例]①1例33歲女性,因腰痛沖服紅茵香根皮粉9g。 4h後噁心、嘔吐數次,頭暈,上腹隱痛,隨即口唇發紺,牙關緊閉,神志不清,全身強直性抽搐持續5min後停止,神志轉清。24h內有類似發作5次。既往無癲癇史。②1例24歲男性,自服紅茴香根幹品30g, 30min後頭暈頭痛,上腹絞痛,頻繁嘔吐,1h後昏迷,間歇性痙攣伴四肢抽搐,每次10min,牙關緊閉,兩目上視,口唇發紺,四肢厥逆。

  [防治] ①不能超量。②一旦發現有中毒症狀應立即停藥。③解毒方法:生甘草120g水煎喂服。地西泮(安定)肌肉注射。葡萄糖、維生素C、維生素B6靜脈滴注。冬青樹葉250g水煎服。或黃芩60g,甘草90g,防風15g,水煎分2次服,每6h1次。

  參考文獻

  1、朱亞峰、中藥中成藥解毒手冊、北京:人民軍醫出版社,1991、199

  2、湯志鋒、超量服紅茴香粉致中毒1例、中國中藥雜誌,1994,19(1):47

  3、週一祥、紅茴香根過量中毒1例、浙江中醫雜誌,1986,(9):425

  70、紅粉

  Hongfen

  Hydrargyri Oxydum Rubrum

  [異名] 升丹、升藥、紅升、紅升丹、三仙丹。

  [來源] 本品為水銀、火硝與白礬經昇華而製得。

  [成分] 主含氧化汞98%以上,另含硝酸汞。

  [功效及劑量] 拔毒,除膿,去腐,生肌。用於癰疽疔瘡,梅毒下疳,一切惡瘡,肉暗紫黑,腐肉不去,竇道屢管,膿水淋漓,久不收口。有毒,不可內服,研極細粉單用或與其他藥味配成散劑或製成藥捻。外用適量,外用不宜大量久用。

  [不良反應] 對消化道有強烈的腐蝕作用,可流涎,噁心嘔吐,咽痛,上腹部持續劇烈燒灼痛,腹瀉,出血性腸炎,胃穿孔,尿蛋白,尿少,尿閉,呼吸困難,休克。

  [實例] 1例15歲女性,因右股骨中段骨髓炎伴瘻管形成,用紅升丹瘻道灌注治療。每次用紅升丹2-3g,每6-7天灌注1次,灌注2次後全身皮膚瘙癢疼痛,出現皮疹,且有流涎,口渴,齒齦腫脹,口腔粘膜潰瘍。未被重視,繼續灌注,漸出現全身皮膚水腫,糠片狀脫屑,全身關節疼痛,嘔吐,納減,腹瀉,以後全身皮膚水腫變硬,面、胸、頸皮膚呈盔甲樣改變致呼吸困難。

  參考文獻

  1、楊  駿、1例重症紅升丹中毒的診治、江西中醫藥,1982,(2):38

  71、遠志

  Yuanzhi

  Radix Polygalae

  [異名] @繞、md(《爾雅》)、棘菀(《本經》)、苦遠志(《滇南本草》)。

  [來源] 本品為遠志科植物細葉遠志Polygala tenuifolia Willd、或卵葉遠志Polygala sibirica L、的根。

  [成分] 根含皂苷,水解後可分得遠志皂苷元(A,B),細葉遠志素,遠志醇,N-乙酰氨基葡萄糖。

  [藥理] 有祛痰作用。有興奮子宮作用(動物離體子宮),皂苷有溶解紅細胞的作用。

  [功效及劑量] 安神益智,祛痰。用於心腎不交,驚悸,健忘,夢遺,失眠,咳嗽多痰,癰疽瘡腫。內服:煎湯3-9g。

  [不良反應] 有皮膚過敏及低熱。

  [實例] ①1例62歲男性,因咳嗽多痰,服含遠志10%g的方劑,10min後出現舌尖麻木,繼而舌根及下頜部麻木,面部自下而上呈潮紅色,並出現散在丘疹。②有2例女性,1例因慢性支氣管炎服含遠志煎劑,2天后出現全身燥熱發癢,皮膚出現細小密集成片紅色丘疹。1例為中藥房藥員,常有鼻塞、全身不適、低熱,停止與遠志接觸即消失。③1例59歲男性,在中藥房藥庫搬遠志飲片,13min後出現胸悶、氣急,頭面部出現密集細小粟粒狀紅色紅疹。

  參考文獻

  1、李丙順,等遠志內服過敏1例湖南中醫雜誌,1993,9(3):封三

  2、劉自尹、遠志過敏反應2例報道、中成藥研究,1985,7(5):44

  3、楊樹光、遠志過敏1例、中國中藥,1993,18(4):247

  72、芫花

  Yuanhua

  Flos Genkwa

  [異名] 芫(《山海經》)、去水(《本經》)、赤芫(《吳普本草》)、鬧魚花(《中國樹木分類學》)、杜芫(《別錄》)。

  [來源] 本品為瑞香科植物芫花Daphne genkwa Sieb 、 et Zucc的乾燥花蕾。

  [成分] 芫花含芫花素(genkwanin )羥基芫花素、芹菜素( apigenin)及谷甾醇,另含苯甲酸及刺激性油狀物。

  [藥理] 大鼠口服芫花煎劑適量可引起尿量增加,排鈉量亦有所增加。增加口服劑量尿量反有減少傾象。利尿時常引起大鼠腹瀉,毒性較甘遂、大戟為大。芫花素能抑制離體腸和子宮的運動。靜脈注射於犬,可降低其血壓。

  [功效及劑量] 逐水,滌痰。用於痰飲,癖積,水腫,脅痛,心腹Y結脹滿,食物中毒,瘧母,癰腫。內服:煎湯1、5-3g,或入丸、散。外用研末調敷或煎水含漱。

  [不良反應] 可有噁心嘔吐,腹痛腹瀉,頭暈頭痛,痙攣抽搐,出血性下痢,尿少尿閉。嚴重者昏迷及呼吸衰竭,脫水。外用中毒可引起局部組織發紅,滲出液增加,起泡,糜爛,甚至壞死。目前有研究提出含有促癌物質。

  [實例] ①1例56歲男性,因慢性胃炎、膽石症、上腹脹痛、噯氣泛酸,自行採集鮮芫花全草約150g,焙乾後研成細粉末,溫開水沖服5g,服後30min即感噁心欲嘔,腸鳴漉漉,1h後頻繁嘔吐腹瀉7次,排尿2次,濃茶色。尿檢:紅細胞滿視野,蛋白(+)。②1例患者因閉經4個月,注射黃芫花醇液0、5ml,15min後引起急腹痛。③1例26歲女性,用芫花根引產,48h後流產,產後陰道出血不止,鼻衄,上腹疼痛,頻繁嘔吐,尿少,大便色黑。第3天出現黃疸,出血,繼而腎功能衰竭死亡。

  [防治] ①與甘草同用可增加毒性,應避免兩藥同用。②有不良反應出現,應立即停服,同時洗胃、導瀉,口服鞣酸蛋白,或阿拉伯膠漿。③對症治療。④吃冷凍的粥或大量飲服冷濃茶。⑤黃連9g,山桅9g,黃豆30g,加水煎至400ml,每2-3h服200ml,連服2-4劑。或白及9g研成細粉,1次沖服。

  參考文獻

  1、朱亞峰、中藥中成藥解毒手冊、北京:人民軍醫出版社1991、341-342

  2、紀志武、中草藥、人精液和厭氧菌代謝產物含促癌物質的研究、中國醫學論壇報,1995,12:21

  3、王自芳、自服芫花過量致吐瀉血尿、河南中醫,1994,14(3):185

  4、王振海,等、黃芫花引產引起急腹症1例、河北醫藥,1984,6(3):136

  5、魯永保,等、芫花根引產致溶血性尿毒綜合徵1例、河南中醫,1991, 11(3):29

  73、芥子

  Jiezi

  Semen Sinapis

  [異名] 芥菜子、青菜子、白芥子、黃芥子。

  [來源]本品為十字花科植物白芥Sinapis alba L、或芥Brassica juncea(L、)Czern、et Coss、的種子。

  [成分] 含白芥子苷Sinai 2、5%-5、0%,另外含脂肪油、芥子酶、氨基酸等。

  [藥理] 芥子能刺激皮膚,擴張毛細血管,對皮膚真菌有抑制作用。

  [功效及劑量] 祛痰利氣,散寒消腫止痛。用於寒痰壅滯,胸滿脅痛,咳嗽氣逆痰多等。煎服:3-9g。外用適量。

  [不良反應] 常見於外用接觸皮膚後,引起局部皮膚灼熱疼痛、瘙癢、水泡等。嚴重者可致皮膚剝脫、感染以至死亡。

  [實例] ① 1例患者因慢性支氣管炎、肺氣腫用“白芥子塗法”敷貼雙側肺俞、膏盲、百勞穴。患者因治病心切,每次敷藥時間均超過規定的4h,最長達7h。第1,2次敷貼後,僅局部紅赤、起泡、微癢、辣痛,無全身症狀,4-6天水泡吸收,局部症狀消失。第3次敷貼後,局部紅赤,起大泡,有3cm ×4cm水泡4個,4cm×4cm水泡2個,水泡晶瑩飽滿,局部奇癢,5天水泡破潰,大量漿液流出。患者自訴“水”流到那裡就癢得不得了,繼之全身出現紫紅色斑丘疹,肌膚灼熱,瘙癢無度,時有悶熱感,伴心悸、氣短。經西醫抗過敏治療近1個月始恢復正常。②某患者因咳喘、胸悶反覆發作8年餘,近年加重住院用中藥治療,給予二陳湯、三子養親湯加味治療,每日1劑,6劑後,自覺皮膚有時瘙癢,未引起重視,之後加重。半個月後,頸、面部、耳後、兩手及臂部出現痱子樣皮疹,抓之更癢,皮膚潮紅,加用撲爾敏、維生素C治療無效,考慮中藥過敏,令停中西藥,翌日皮疹消退,瘙癢解除。為了明確何藥引起,將湯劑中藥單味服用。單味白芥子12g,水煎服,每日1劑,服首劑後即開始皮膚瘙癢,頸部出現痱子樣皮疹,2劑後範圍擴大,波及面部及上肢,3劑後症狀加劇,瘙癢加重,皮疹成片,皮膚潮紅,由此說明是白芥子引起的反應。為了進一步驗證,再服原湯劑去白芥子,無任何反應。③ 1例患者因喘病用白芥子研末外敷肺俞穴,初用之,效良好。10天之後再用之,不足4h,病人自覺局部灼熱疼痛,渾身起風塊,奇癢難忍,且腹痛隱隱。除去敷料,見局部紅腫有水泡,大小不等。④ 1例白芥子外敷致敗血症,敷處皮膚起泡剝脫,或大片壞死,發燒至400C,神志昏迷,白細胞數19、3 ×109/L,最後死於敗血症。

  參考文獻

  1、趙伯文、白芥子塗抹致敏1例、江西中醫藥,1993,(3):60

  2、倪激蘭、中藥白芥子引起藥疹1例報道、中西醫結合雜誌,1986,(1):25

  3、徐瓊夏、白芥子過敏I例、山東中醫藥,1988 ,(1):25

  4、張介眉、誤敷白芥子導致敗血症死亡1例報道、湖北中醫雜誌,1990,(3):21

  74、蒼耳子

  Cangerzi

  Fructus Xanthii

  [異名] }實(《本經》)、牛蝨子、棉螳螂(《貴州民間方藥集》)、蒼子(《江蘇植藥志》)、胡蒼子(《東北藥植志》)。

  [來源] 本品為菊科植物蒼耳xanthium、 sibricum Patr?成熟帶總苞的果實。

  [成分] 果實含蒼耳子苷( xanthostrumarin )、樹脂、生物鹼,種仁含亞油酸。

  [藥理] 蒼耳子有毒。蒼耳子油及其所含蛋白質無明顯毒性,而從脫脂部分製得的水浸劑毒性很大,主要為一種苷類。水浸泡後殘渣則毒性減少或無毒性。煎劑在體外對金黃色葡萄球菌有某些抑菌作用。

  [功效及劑量] 散風止痛,祛溼殺蟲。用於風寒頭痛,鼻淵,齒痛,風寒溼痺,四肢痙攣,瘙癢,疥瘡。內服:煎湯4、5-9g,或入丸、散。

  [不良反應] 過量可致中毒。一般於食後1-2天出現症狀。而生食可於食後4-8h發病。出現頭暈頭痛,噁心嘔吐,腹脹嗜睡等。嚴重者昏迷、驚厥、黃疸、休克及廣泛出血。有的中毒者有驚叫、驚厥及昏迷。

  [實例] ① 1例8歲女孩,中午誤服生蒼耳子約50g,當晚6時出現頭暈,頭痛,嗜睡,腹痛,嘔吐抽搐,昏迷。第6天出現血尿,尿少,尿閉,全身浮腫。體格檢查:皮膚鞏膜明顯黃染,肝脾腫大,意識喪失。心率每分鐘28-30次。心電圖示:Ⅲ度房室傳導阻滯,心室自搏並反覆短陣性心室停搏,高血鉀。血尿素氮80mg%,肌酐4、2mg%,黃疽指數58u,總膽紅質2、7mg% , ALT330u。診斷為蒼耳子中毒並急性腎功能衰竭,Ⅲ度房室傳導阻滯,阿斯綜合徵,中毒性肝炎。經積極搶救第7天死亡。②12例口服鮮蒼耳子30-120g不等,先後於1-4h出現噁心,頻繁嘔吐,水樣腹瀉。重者昏迷,無尿,驚厥。經洗胃,對症治療,補液及激素治療,10例1周內愈。1例重症,昏迷4天,2周後出院。1例死於暴發性肝功能衰竭。③7例蒼耳子中毒,有5例表現為肌肉震顫,頭暈血尿,尿閉。心電圖示:傳導阻滯,反覆短陣心室停搏,高血鉀症,或併發腎功能衰竭,中毒性肝炎,阿斯綜合徵,全部死亡。④2例13歲兒童,誤服蒼耳子後,1例出現全身出血及肝臟症狀,1例出現發熱嘔吐,出血,尿少,低血壓及腎功能衰竭。

  [防治] ①應嚴格掌握劑量,按醫囑服用。②不能隨便採食野果,以免誤食。③解毒目前無特殊方法。發現有中毒者應迅速洗胃,對症治療。有腎功能衰竭、阿斯綜合徵發生應按腎功能衰竭、阿斯綜合徵搶救。④不可與豬肉共食,不宜做蒼耳子餅吃。

  參考文獻

  1、韓麗君、蒼耳子中毒致死1例、中原醫刊,1984,(4):25

  2、朱亞峰、中藥中成藥解毒手冊、北京:人民軍醫出版社,1991、287

  3、郭漢林、急性鮮蒼耳子中毒12例報道、臨床內科雜誌1989,6(2):29

  4、朱天忠,等、常見植物類藥中毒死亡的研究概況、中藥通報,1987,12(10) :57

  5、王元漢,蒼耳子中毒症狀複雜易於誤診、實用內科雜誌,I981,1(1):53

  75、芡實

  Qianshi

  Semen Euryales

  [異名] 卵菱(《管子》)、雞頭實、雞癱(《莊子》)、雞頭(《方言》)、刺蓮蓬實(《藥材學》)。

  [來源] 本品為睡蓮科植物芡Euryale ferox salisb的成熟種仁。

  [成分] 種子含多量澱粉。每100g中含蛋白質4、4g,脂肪0、2g,碳水化合物32g,粗纖維0、4g,灰分O、5g,鈣9mg,磷110mg,鐵0、 4mg,硫胺素0、40mg,核黃素0、08mg,尼克酸2、5mg,抗壞血酸6mg,胡蘿蔔素微量等。

  [功效及劑量] 固腎澀精,補脾止瀉。用於遺精,淋濁,帶下,小便不禁,大便洩瀉。內服:煎湯9-15g,或入丸、散。

  [不良反應] 有皮膚過敏現象。

  [實例] 1例36歲男性,因腎小球腎炎,而且浮腫服含有芡實15g的中藥湯劑,服完1劑,自覺全身刺癢,繼而全身出現密集如麻疹樣紅色小丘疹,融成片狀。停用芡實,再服,未出現過敏。

  參考文獻

  蘭茂璞、服用中藥引起過敏反應2例報道、江蘇中醫雜誌,1984, 5(6):62

  76、赤芍

  Chishao

  Radix Paeoniae Rubra

  [異名] 木芍藥(崔豹《古今注》)、紅芍藥(《聖濟總錄》)、臭牡丹根(《青海藥材》)。

  [來源] 本品為毛莨科植物芍藥Paeonia lactiflora Pall、或川赤芍Paeonia veitchii Lynch等的乾燥根。

  [成分] 芍藥的根含芍藥苷( paeoniflorin) 。

  [藥理] ①具有較好的解痙作用。②可引起豚鼠血壓下降,降壓程度與劑量有關。③有鎮痛、鎮靜、抗驚厥作用。④對大白鼠應激性潰瘍有預防作用。⑤對人工發熱之小鼠有解熱作用。

  [功效及劑量] 行瘀,止痛,涼血,消腫。用於瘀滯經閉,症瘕積聚,腹脅痛,衄血,血痢,腸風下血,目赤癰腫。內服:煎湯4、5-12g。

  [不良反應] 有皮膚過敏現象。

  [實例] 2例女性,均服中藥湯劑(內都含有赤芍)後,發生全身鮮紅色斑丘疹。1例手足部發生大水皰,且胸背部有貓眼樣改變。停藥後,改服無赤芍之藥方,皮疹消退,後又服含赤芍方,皮疹再有類似發作。

  參考文獻

  楊東海、中藥赤芍過敏2例報道、中醫藥學報,1991,(4):53

  77、連錢草

  Lianqiancao

  Herba Glechomae

  [異名] 活血丹、金錢草(上海、江蘇)、金錢薄荷、落地金錢、肺風草、透骨消(四川)。

  [來源] 本品為唇形科植物活血丹Glechoma longituba( Nakai ) Kupr、的乾燥地上部分。春至秋季採收,除去雜質,曬乾。

  [成分] 莖、葉含揮發油。油中主要成為1-松茨酮(1-pinocamphone, C10H16O)、尚含1一薄荷酮(1-menthone C10H180),α-蒎烯(α-pinene, C10H16) ,1, 8-按油精(1,8-cineol, C10H18O)、對-傘花烴(P-cymene, C10H14)等,成分隨產地、生長環境而有所差異。其他尚有水蘇糖、熊果酸、膽鹼、鞣質及無機鹽。

  [藥理] ①有利膽作用,促進肝細胞的膽汁分泌,膽道括約肌鬆弛,而使膽汁排出。②能使小便變為酸性,促使存在於鹼性條件下的泌尿繫結石溶解。③本品對金黃色葡萄球菌、傷寒桿菌、福氏痢疾桿菌、宋氏痢疾桿菌、綠膿桿菌有抑菌作用。、

  [功效及劑量] 利溼通淋,清熱解毒,散瘀消腫。用於熱淋,石淋,溼熱黃疸,瘡癰腫痛,跌撲損傷。用量:15-30g,外用適量,煎湯洗或取鮮品搗爛敷患處。

  [不良反應實例] 有報道,1例40歲女性,因膽道蛔蟲症,用含連錢草的清熱利膽中藥。服藥後出現皮疹,發熱至38、10C。經口服篩選,證實是中藥連錢草引起皮疹。以後又曾用連錢草,再次出現上述症狀。

  參考文獻

  1、      楊  林、連錢草致藥物性皮炎1例、中國中藥雜誌,1988,13(9):51

  78、連翹

  Lianqiao

  Fructus Forsythiae

  [異名] 三廉(《本經》)、方翹(《唐本草》)。

  [來源] 本品為木犀科植物連翹Forsythia  suspensa( Thunb 、) Vahl、的果實。

  [成分] 果實含連翹酚、甾醇化合物C49 H74-80 O4、皂苷(無溶血性)及黃酮醇苷類、馬苔樹脂醇苷( matairesinoside)等,果皮含齊墩果酸(oleanolic acid)。青連翹含皂苷4、89%、生物鹼0、2%。

  [藥理]①抗菌作用:連翹濃縮煎劑在體外有抗菌作用,可抑制傷寒桿菌、副傷寒桿菌、大腸桿菌、痢疾桿菌、白喉桿菌及霍亂弧菌、葡萄球菌、鏈球菌等。連翹在體外的抑菌作用與金銀花大體相似,為銀翹散中抗菌之主要成分。此外,還報道過它在試管中及臨床上的抗結核桿菌作用。②其他作用:能抑制洋地黃對鴿靜脈注射的催吐作用,減少嘔吐次數。連翹的果皮中含齊墩果酸(又名洋橄欖葉酸),故有強心利尿作用。

  [功效及劑量] 清熱,解毒,散結,消腫。治溼熱丹毒,斑疹,癰瘍腫毒,瘰癘,小便淋閉。內服:煎湯9-15g,或入丸、散。外用煎水洗。

  [不良反應] 有皮膚過敏現象。

  [實例] 1例因患神經性皮炎,於5月份、7月份分別服中藥各5劑,內含連翹。服藥後分別於第6天及第3天,在全身暴露部位出現紅斑、丘疹、水皰等皮疹。經治而愈。8月份又服該中藥,藥後第2天全身暴露部位再次出現上述皮疹。經口服潑尼松(強的松)、氯奎等藥,局部對症處理12天后痊癒。後用以上中藥作光斑試驗,斑貼連翹為陽性反應而其他中藥無反應。

  參考文獻

  戴  楊,等、中藥連翹所致光感性皮炎1例報道、臨床皮膚科雜誌,1987,(6):328

  79、吳茱萸

  Wuzhuyu

  Fructus Evodiae

  [異名] 吳萸(《草本便方》)、左力(《南寧市藥物志》)。

  [來源] 本品為芸香科植物吳茱萸Evodia rutaecarpa(Juss、) Benth、、石虎Evodia rutaecarpa ( Juss 、 ) Benth 、 var 、 officinalis( Dode ) Huang或疏毛吳茱萸Evodia rutaecarpa( Juss 、) Benth 、var 、 bodinieri ( Dode ) Huang的將近成熟果實。

  [成分] 含揮發油,為吳茱萸烯( evoden ) ,羅勒烯(ocimene)、吳茱萸內脂(evodin )、吳茱萸內脂醇( evodol)等以及生物鹼吳茱萸鹼(evodiamene)、吳茱萸次鹼(rutaecarpine)等。

  [藥理] ①吳茱萸醇提取物在體外,對豬蛔蟲有較顯著驅蟲作用。②吳茱萸煎劑對霍亂弧菌有較強抑制效力。水浸劑對11種皮膚真菌有不同程度的抑制。③對中樞神經系統有興奮作用。

  [功效及劑量] 溫中止痛,理氣燥溼。用於嘔逆吞酸,厥陰頭痛,髒寒嘔瀉,脘腹脹痛,疝氣痛,口瘡,齒痛,溼疹,黃水瘡。內服:煎劑1、5-4、5g。外用適量。

  [不良反應] 藥書中稱吳茱萸有小毒,但小鼠一次灌服5Og/kg煎服,大於正常人常用量270倍,生、制吳茱萸均未見毒性,對傳統所稱炮製去小毒存疑。臨床上雖然沒有發生服吳茱萸中毒現象,但有皮膚過敏現象。

  [實例] 1例26歲女性,因痛經服中藥溫經湯加減(內有吳茱萸),藥後軀幹及四肢皮膚灼熱瘙癢,出現針尖大鮮紅色小丘疹。停藥抗過敏治療6天,皮疹消退。後又服原方1帖,4h後皮疹再現,待皮疹消退1周後,原方去吳茱萸再服,未發生皮疹。

  參考文獻

  1、李  群、吳茱萸炮製前後生物鹼及毒性比較、中成藥1993,15(4):19

  2、朱薊芬、生吳茱萸所致猩紅熱樣皮疹1例報道中華皮膚科雜誌,1983,16(1):9

  80、牡蠣

  Muli

  Concha Ostreae

  [異名] 礪蛤(《本經》)、古賁(楊孚《異物志》、蠣房(((本草圖經》)、左顧牡礪(《補缺肘後方》)、左殼(《中藥志》)。

  [來源] 本品為牡礪科動物長江牡礪Ostrea gigas thunb 、近江牡礪Ostrea rivularis Gould、或大連灣牡礪Ostrea talienwhanensis Crosse等的貝殼。

  [成分] 含80%-95%碳酸鈣、磷酸鈣及硫酸鈣。並含有鎂、鋁、硅及氧化鐵。

  [藥理] 體外試驗對腫瘤細胞有抑制作用。

  [功效及劑量] 斂陰,潛陽,止汗,澀精,化痰軟堅。用於驚癇,眩暈,自汗,盜汗,遺精,淋濁,帶下,瘰癧,癭瘤。內服:煎湯9-30g,或入丸、散。外用研末幹撒,調敷或作撲粉。

  [不良反應] 有嘔吐、腹瀉現象。

  [實例] ①1例50歲男性,服用含生牡礪30g煎劑後10min,劇吐3次,後又瀉稀便2次。以後服消瘰丸加味(含牡礪),亦有類似症狀發生。既往無海產品過敏史。②1例42歲女性,服用含牡礪方劑,當夜腹痛腹瀉。以後用牡礪單獨煎服,一服即有反應。

  參考文獻

  1、郭龍恩、生牡蠣煎服致吐、中國中藥雜誌,1990,15(9):58

  2、韓明道、注意瓦楞子、牡蠣引起過敏反應、上海中醫雜誌1980,(4):9

  81、何首烏

  Heshouwu

  Radix Polygoni Multiflori

  [異名] 地精(《何首烏錄》)、赤斂(《理傷續斷秘方》)、首烏(《經驗方》)、陳知白(《開寶本草》)、馬肝石(《綱目》)。

  [來源] 本品為蓼科植物何首烏Polygonum multiflorum Thunb、的塊根。

  [成分] 含蒽醌類,主要為大黃酚( chrysophanic acid chrysophanol)和大黃素(emodin ),其次為大黃酸(rhein),限量的大黃素甲醚和大黃酚蒽酮( chrysophanic acid anthrone)等。此外含澱粉、粗脂肪、卵磷脂。

  [藥理] ①有降血脂,抗動脈硬化作用。體外證明,首烏能與膽固醇結合。有人認為能延緩動脈粥樣硬化的形成,可提高纖溶活性。②實驗證明,首烏中提出的大黃酚與首烏浸膏能促進腸管蠕動。③對離體蛙心有興奮作用。

  [功效及劑量] 補肝,益腎,養血祛風。用於肝腎陰虧,發須早白,血虛頭暈,腰膝痠軟,筋骨痠痛,遺精,崩帶,久瘧,久痢,慢性肝炎,癰腫,瘰癧,腸風,痔疾。內服:煎湯9-15g,熬膏,浸酒或入丸、散。

  [不良反應] 有藥物熱及皮膚過敏現象。

  [實例] ①1例69歲男性,曾服含有何首烏的方劑3次,均發熱,揀去首烏後再服,即不發熱。以後又服含首烏之成藥,次日下午畏寒發熱,體溫達400C。停服後3天,熱退,體溫正常。以後單味首烏20g泡水飲,次日又發熱同前。②1例55歲男性,3次服強力補(含首烏等6味藥),均於服後12h發熱,以後將首烏揀去,未再發熱。③1例33歲男性,因不育症,服含有何首烏12g的湯劑,1劑後出現皮疹,停藥皮疹自消,再加何首烏,皮疹再現。④1例64歲女性,因頭麻、怕風,以生首烏100g水煎後內服,次日出現頭暈、噁心、頻吐,2天后出現右手無力,口角歪斜。CT示:右側枕葉及左側額葉有多發性梗塞。⑤1例男性,外敷何首烏,局部瘙癢、腫脹,表面糜爛、癢痛、發熱。⑥家族性何首烏過敏的報道,母女倆服何首烏後均出現腹痛,煩躁,胸悶氣促,母親伴皮膚髮癢紅疹,女兒有發熱嘔吐。外孫接觸何首烏後出現嘔吐,發熱,皮膚有散在紅疹。⑦1例50歲男性,因斑禿病,服含何首烏的湯劑,第2天出現寒戰,高熱390C,雙膝痠痛。

  參考文獻

  1、劉  [、 何首烏致藥物熱1例、湖南中醫雜誌,1990,(2):49

  2、杜秀正、何首烏引起藥物熱、浙江中醫雜誌,1984,4(4);58

  3、朱  彤,等。何首烏致皮膚瘙癢1例、湖北中醫雜誌,1992,14(1):17

  4、劉芷青、 等。何首烏過量中毒1例醫師進修雜誌,1988,11(3):31

  5、苑貴畢、 外用何首烏引起過敏性皮炎1例、中國醫院藥學雜誌,1990,(7):307

  6、李壽彭、家族性何首烏過敏案、陝西中醫,1993,14(2):91

  7、李小衡、服制首烏出現副作用1例報道、江西中醫藥,1992,23(3):4

  82、皂角刺

  Zaojiaoci

  Spina Gleditsiae

  [異名] 皂莢刺(《聖惠方》)、皂刺(《醫學入門》)、天了(《綱目》)、皂角針(《江蘇植藥志》)、皂針(《中藥材手冊》)。

  [來源] 本品為豆科植物皂莢Gleditsia sinenesis Lam、的棘刺。

  [成分] 含黃酮苷、酚類、氨基酸等。

  [藥理] 對小鼠肉瘤180有抑制作用。

  [功效及劑量] 搜風,拔毒,消腫,排膿。用於癰腫、瘡毒,癘風,疥瘡,胎衣不下。內服:煎湯3-9g,或入丸、散。外用醋煎塗。

  [不良反應] 有皮膚過敏現象。

  [實例] 1例6歲男孩,因頭皮多處患癤瘡,內服含有皂刺6g的湯劑。第2天服藥5min後,全身起大片風疹,色紅瘙癢,約1h後消退。第2劑後3min全身風疹又同前。減去皂刺後服用,未見任何反應。後又單味皂刺5g煎服,3min後全身又起風疹。

  參考文獻

  肖士熹、中藥致敏2例、江西中醫藥,1987,18(5):2

  83、辛夷

  Xinyi

  Flos Magnoliae

  [異名] 辛矧、侯桃(《本經》)、迎春(《本草拾遺》)、木筆花(《易本草》)、毛辛夷(《山西中藥志》)。

  [來源] 本品為木蘭科植物望春花Magnolia biondii Pamp、、玉蘭Magnolia denudata Desr、、或武當木蘭Magnolia sprengeri Pamp、的花蕾。

  [成分] 玉蘭花蕾含檸檬醛、丁香油酚,根含木蘭花鹼( magnoflorina),葉和果實部分含芍藥素(paeonvdin)的苷。

  [藥理] 有降壓作用,其降壓成分在去油水溶液中轉溶於乙醚之部分,對子宮有興奮作用,15%- 30%辛夷煎劑對多種致病真菌有抑制作用。

  [功效及劑量] 祛風,通竅。用於頭痛,鼻淵,鼻塞不通,齒痛。內服:煎湯3-9g。

  [實例] 有2例患者,因副鼻竇炎用含辛夷的複方後1h頭暈,胸悶,全身瘙癢。將原方諸藥一一單煎,查過敏原。予辛夷9g,煎服後又出現上述症狀。再用紗布用辛夷浸溼,敷於左前臂20min又出現上述症狀,敷紗布處有3處蕁麻疹。

  [防治] 有過敏者應立即停藥,補液加速排洩或抗過敏治療,避免以後再用。

  參考文獻

  金  濤、辛夷過敏2例、中國中藥雜誌,1986,11(8):57

  84、沒藥

  Moyao

  Myrrha

  [異名] 末藥(《綱目)))。

  [來源] 本品為橄欖科植物沒藥樹Commiphora myrrha Engl、的樹脂。

  [成分] 含樹脂25%-35%,揮發油7%-17%,樹膠57%-65%。樹脂大部分能溶於醚,不溶性部分含α及β罕沒藥酸(heerabomyrrholic acid)。可溶部分含α,β與γ沒藥酸、沒藥尼酸等。

  [藥理] 水浸劑對多種致病真菌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含油樹脂部分能降低雄兔高膽甾醇血癥。

  [功效及劑量] 散血祛瘀,消腫定痛。用於跌損,金瘡,心腹諸痛,Y瘕,閉經,癰疽腫痛,痔漏,目障。內服:煎湯3-9g。外用研末調敷。

  [不良反應] 有皮膚過敏現象。

  [實例] ①1例18歲女性,服含沒藥複方及單味沒藥9g均出現面部潮紅,全身起疹,以胸腹及四肢為多,奇癢難忍。②有6例因骨折,外敷自制“三黃膏”,均有皮膚過敏,輕者為局部丘疹水泡,重者遍及全身。③1例女性,46歲,服含沒藥15g方劑後1h周身不適,繼而起皮疹、瘙癢,惡寒發熱39、60C。治療1天后熱退,但仍有粟米大紅色斑丘疹,尤以軀幹為重。④1例18歲男性,因關節炎服用乳香、沒藥各15g,煎劑服後30min,周身發熱,繼而下腹及大腿內側出現紅腫斑塊,奇癢。

  [防治] ①有過敏者立即停藥,避免下次再用。②有藥疹者應抗過敏治療。③外用時加適量冰片即可對抗其過敏作用。

  參考文獻

  1、崔振儒、沒藥過敏1例、中醫藥信息,1988,(5):34

  2、李俊純、沒藥外用皮膚過敏6例、中醫藥信息,1990,(5):45

  3、卞鴻楨,等、服沒藥致過敏2例、中藥通報,1987,12(9):53

  4、韓振坤、乳香沒藥致過敏案、遼寧中醫雜誌,1991,(12):33

  85、沉香

  Chenxiang

  Lignum Aquilariae Resinatum

  [異名] 蜜香(《南方本草狀》)、沉水香(《桂海虞衡志》)。

  [來源] 本品為瑞香科植物白木香Aquilaria sinensis( Lour、 ) Gilg的含有樹脂的木材。

  [成分] 含S基丙酮、對甲氧基S基丙酮、氫化桂皮酸。黴菌感染的沉香含沉香醇( agarol)、沉香螺醇( agarospirol)等。

  [藥理] 沉香中的白木香對小鼠有鎮痛作用。

  [功效及劑量] 行氣止痛,溫中止嘔,納氣平喘。用於氣逆喘息,嘔吐呃逆,脘腹脹痛,腰膝虛冷,大便虛秘,小便氣淋,男子精冷。內服:煎湯1、5-3、0g。

  [不良反應] 有皮膚過敏現象。

  [實例] 有1例60歲女性,藥師,在裝配沉香膠囊時突感鼻腔乾溼、脹痛,上呼吸道不適,頭痛惡心,後用手觸摸眼部,2h後眼部皮膚紅腫,甚至不能睜開。治療好轉後1周,再接觸沉香,又有類似發作。

  參考文獻

  1、劉  懿、沉香過敏1例、中國中藥雜誌。

常用中草藥有甚麼不良反應及其防治?相關文章
第一章中藥不良反應的研究現狀及其原因第二章中藥中毒的診斷一、詢問病史二、體格檢查三、實驗室檢查第三章中藥中毒的搶救一、排除尚未吸收的毒物二、阻止毒物的吸收三、促進已被吸收毒物的解毒與排洩四、對症治療第四章常用解毒藥物簡介第五章中藥中毒的預防各論二畫1、七葉一枝花       2、八角楓       3、八角茴香4、人參          5、九里香       6、九香蟲三畫7、三七      
發布於 2023-02-25 21:51
0評論
56、肉桂RouguiCortexCirnnamomi[異名]牡桂(《本經》)、紫桂(《藥性論》)、桂皮(《本草述》)、辣桂(《仁齋直指方》)、玉桂(《本草求原》)。[來源]本品為樟科植物肉桂Cinnamomumcassiapresl的幹皮及枝皮。[成分]皮含桂皮油1%-2%,油中主要成分為桂皮醛(cinnamylaldehyde)(75%-95%),並含少量乙酸桂皮酯、丁香酚、桂皮酸等。[藥理
發布於 2023-02-25 21:26
0評論
157、蓖麻子[異名]蓖麻仁、大麻子、紅大麻子。[來源]本品為大戟科植物RicinuscommurisL、的乾燥成熟種子。[成分]本品含蓖麻脂肪油約50%。蛋白質約20%。並含蓖麻鹼、蓖麻毒素(ricin)。[藥理]蓖麻油在十二指腸內受脂肪酶的作用。皂化成蓖麻油酸鈉與甘油。前者對小腸有刺激作用。引起腸蠕動增強而排便。一般在服蓖麻油15-30ml後經4-6h排出稀便。蓖麻鹼與蓖麻毒素是有毒成分。[
發布於 2023-02-25 20:56
0評論
16、川芎ChuanxiongRhizomaChuanxiong[異名]芎勞(《本經》)、香果(《吳普本草》)、貫芎(《珍珠囊》)、撫芎(《丹溪心法》)、西芎(《綱目》)。[來源]傘形科植物川芎LigusticumchuanxiongHort、的根莖。[成分]根莖含揮發油1%;生物鹼,有川芎嗪(tetramethylpyrazine)酚性成分,有川芎酚(chuanxiongol)。阿魏酸(fer
發布於 2023-02-25 21:36
0評論
37、甘草GancaoRadixGlycyrrhiizae[異名]甜草根、紅甘草、粉甘草、粉草。[來源]本品為豆科植物甘草Glycyrrhiza uralensisFisch、脹果甘草GlycyrrhizainflataBat、或光果甘草GlycyrrhizaglabraL、的根及根莖。[成分]①三萜皂苷,總含量6%-14%,主要含甘草甜素(giyryrrhizin)、水解生成甘草次酸(glyc
發布於 2023-02-25 21:31
0評論
第五章中藥中毒的預防(1)加強藥政管理,澄清中藥材混亂現象及偽劣品種,禁止生產不合理的炮製品和製劑。凡應該炮製的中藥一律依法炮製,禁角生品內服。(2)根據病人的病情、年齡、體質等,嚴格掌握使用劑量,尤其是有毒的中藥。一般從小劑量開始逐漸加大用量。不可隨意超量亂用。對心、肝、腎功能不全者,孕婦,年老體弱者,兒童和過敏體質者慎用有毒中藥。(3)加強中藥毒性知識的宣傳,不要自行服藥。注意藥物適應證,嚴
發布於 2023-02-25 21:41
0評論
137、桑堪SangshenFructusMori[異名]葚、桑實、烏椹、文武實、黑椹、桑棗。[來源]本品為桑科植物桑MorusalbaL、的桑穗。[成分]含維生素B1、維生素B2、維生素C和胡蘿蔔素。桑椹油的脂肪酸主要由亞油酸和少量硬脂酸、油酸等組成。[藥理]有中度激發淋巴細胞轉化的作用。[功效及劑量]補血滋陰,生津潤燥。用於眩暈耳鳴,心悸失眠,鬚髮早白,津傷口渴,內熱消渴,血虛便秘。用量:9
發布於 2023-02-25 21:01
0評論
86、補骨脂BuguzhiFructusPsoraleae[異名]破故紙、和蘭莧、胡韭子。[來源]本品為豆科植物補骨脂PsoraleacorylifoliaL、的成熟果實。[成分]含黃酮類化合物、補骨脂黃酮(bavachim)、補骨脂查耳酮(bavachalcone)等香豆素類化合物、補骨脂素(psolalen)和異補骨脂素等,果實含揮發油20%、尚含脂肪油、樹脂等。[藥理]①心血管系統作用:可
發布於 2023-02-25 21:16
0評論
101、金果欖JinguolanRadixTinosporae[異名]山慈菇、九牛膽、青牛膽、金師藤。[來源]本品為防己科植物青牛膽Tinosporasagittata(Oliv、)Gagnep、或金果欖TinosporaCapillipesGagnep、的乾燥塊根。[成分]含掌葉防己鹼(palmatime)等生物鹼。[藥理]對金黃色葡萄球菌、抗酸分枝桿菌均有抑菌作用。[功效及劑量]清熱解毒,清
發布於 2023-02-25 21:11
0評論
122、胖大海PangdahaiSemenSterculiaeLychnophorae[異名]安南子、大洞果、胡大海、大發、通大海。[來源]本品為梧桐科植物胖大海SterculialychnophoraHance的成熟種子。[成分]主要含半乳糖,戊糖及阿拉伯糖。[藥理]①有抑菌作用。②有緩瀉作用。[功效及劑量]清熱潤肺,利咽解毒,潤腸通便。用於肺熱聲啞,乾咳無痰,咽喉幹痛,熱結便閉,頭痛目赤。用
發布於 2023-02-25 21:06
0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