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於 2023-02-28 23:46

  膽總管囊腫(choledochal cyst)或稱膽總管囊性擴張,表現為肝外膽管或肝內膽管的囊性擴張或兩者並存。最早由Vater和Ezler於1723年發現解剖上異常,1852年Douglas首次報道臨床病例,Alonso-Lej在1959年首次作了系統的臨床和解剖學上的詳細報道。膽總管囊腫多屬先天性發育畸形。女性與男性比例大約為3~4∶1。發病原因主要認為是先天性發育不良所致如:1.膽管壁薄弱,管壁的支撐組織的先天性缺損,或異位胰腺組織使管壁處於低張狀態。2.膽總管遠端梗阻,致管內壓力增加引起擴張。梗阻原因可以為先天性閉鎖;膽管發育期上皮細胞異常增生而產生狹窄;膽總管遠端自律神經不平衡而發生痙攣;Oddi括約肌的神經肌肉共濟失調;由膽總管十二指腸連接部成角產生瓣膜樣結構,造成梗阻。最近的研究發現先天性膽總管囊腫與胰膽管合流異常關係密切。大多數的膽總管囊腫存在著胰膽管匯流異常(anomalous pancreatobiliary junction [APBJ]),胰膽管匯流異常的特點是主胰管匯入膽總管1cm以上以致更遠至Vater壺腹處(P―B型)或膽總管匯入主胰管(B―P型)。Miyano和Yamataka研究發現90%以上的膽總管囊腫患者存在胰膽管匯流異常。Komi等報告,膽總管囊腫中,伴胰膽管合流異常者佔92.2%。陳炯等在52例無先天性膽管囊性擴張型APBJ中胰管注入膽總管32例、膽總管匯入胰管20例。胰液逆流進入膽總管,鹼性條件下胰腺酶原激活後可造成膽總管炎症和管壁的薄弱。
  膽總管囊腫的分型
  根據Alonso-Lej的研究結果一般分為3型。Todani在此基礎上進一步細分為5型:Ⅰ型:膽總管囊腫擴張; Ⅱ型:肝外膽管憩室;Ⅲ型:膽總管末端膽總管囊腫; Ⅳa 型:肝內及肝外膽管多發囊腫; Ⅳb型:肝外膽管多發囊腫; Ⅴ型:肝內膽管單發或多發囊腫(Caroli 病) 。
  膽總管囊腫西方國家較為少見,亞洲多見,日本學者報道較多,Miyano及Yamataka報道在日本其發病率為千分之一。
  膽總管囊腫與膽管癌
  膽總管囊腫主要的併發症為膽總管遠端梗阻而淤膽腫大,甚至發生膽汁性肝硬化,從而引起門脈高壓症。亦可因門脈直接受囊腫壓迫,而產生門脈高壓症。囊腫感染可引起肝內膽管炎,甚至多發性肝膿腫,以及大腸埃希桿菌敗血症。囊腫破裂,或因試探穿刺發生漏洩,可引起瀰漫性腹膜炎。先天性膽總管囊腫伴胰膽管合流異常時,隨年齡增長癌變率明顯增高,最近在不合並膽總管囊腫的胰膽管合流異常病例中,發生膽道癌的報道逐漸增多,其癌變的部位以膽囊為多。近年來,對本病的癌變機制研究較多,主要有如下幾種學說:1:胰液反流破壞學說:由於胰液的分泌壓明顯高於膽道壓,胰液反流入膽道,各種胰酶被激活,激活的胰酶對膽道粘膜產生破壞作用,致膽道粘膜脫落,細胞浸潤,修復後再破壞的過程中發生上皮化生而致癌。有學者對先天性膽總管囊腫的囊壁進行組織學觀察,發現有類似腸上皮細胞的結構,即上皮化生,可能是癌前期病變。2:膽汁中的致突變物質致癌學說:有作者在胰膽管合流異常的膽汁中檢測到有致突變物質,認為致突變物質可能是誘發癌變的因子。故早期診斷及時行根治手術實屬重要。3:膽汁酸致癌學說:膽汁酸的代謝產物膽酸和脫氧膽酸在胰膽合流異常和胰液向膽道的逆流的情況下,這兩種膽酸的含量明顯增加。另外,正常情況下含量極微少的石膽酸在胰膽合流異常患者膽汁中明顯增多,而這種膽酸已被證實對膽汁中致突變性的產生具有促進作用。因此早期診斷及時行根治手術非常重要。
  膽總管囊腫的手術及其與膽管癌的關係
  囊腫的癌變既可發生在未手術的膽總管囊腫的原發性癌變亦可發生在囊腫手術後,因此手術方式的選擇關係到囊腫的癌變問題。原則上,患者確診後應儘早手術。早期手術可使胰膽分流,這對預防囊腫癌變有重要意義。理想的手術方式是儘早切除囊腫、重建膽道,防止肝硬化、膽道反覆感染而致的粘膜惡變。同時年齡越小,囊腫感染越輕,囊腫壁粘連越輕,越容易剝離,出血也相對較少。目前膽總管囊腫治療上的共識,為力求切除膽總管囊腫以消除病變,行Roux―en―Y肝管空腸吻合以重建膽道,進行膽胰分流,預防癌變。囊腫外引流術一般只用於發生急性化膿性膽道感染時的暫時引流減壓,以利於擇期手術。囊腫十二指腸引流術一般只適於小兒,病情急不宜做複雜手術,作為應急性手術,二期再做徹底手術。單純的Roux―en-Y空腸囊腫吻合內引流術,由於病變的囊腫壁未切除,病灶仍然存在,術後症狀常反覆發作。另外,腸內容物反流和囊腫內內容物滯留,易併發感染、結石、吻合口狹窄等, 伴有較高的併發症發生率,影響患者術後生存質量,且囊腫內引流術後癌變較高,常需再次手術,現已被摒棄。I、Ⅱ、Ⅳ型先天性肝囊腫切除,肝管空腸Roux―en―Y吻合術已是目前的標準。胰膽分流和膽腸通道的重建不一定要切除囊腫全層,因癌變起源於粘膜,因此只要切除粘膜層,就能達到預防癌變的目的。Iv型和V型(Caroli病)的治療方案還存在爭議。對於Ⅳ型目前主張採用囊腫切除、膽管空腸吻合術,效果良好,但要術後定期隨訪複查。Caroli病的癌變率比正常肝膽管的癌變高出100倍,比肝內膽管結石時肝膽管癌的發生率高出l0倍。侷限於一側肝葉的Caroli病行一側肝葉切除或半肝切除對中央型複雜的伴反覆感染的Caroli病,可考慮肝移植。
  癌變也可發生於囊腫以外的膽道系統、肝臟和胰腺。在日本Kabayashi和Ishibashi報告的881例膽總管囊腫病例中,癌變率為17.5%,其中膽管癌佔57.8% ,膽囊癌佔40.3% ,肝癌0.6% ,胰腺癌1.3% 。原發性癌變病人年齡平均為50歲,囊腫內引流術後癌變的病人年齡平均為35歲,內引流術時病人的年齡平均為25歲,故從內引流術至癌變的平均時間
  約有10年。原發性癌變的部位可在膽管(53%)或膽囊(46% ),而內弓【流術後,85% 的癌變發生在殘留的囊腫。施行膽總管囊腫部分切除後,遺留的部分囊腫膽管壁雖然仍可發生癌變,但其發生率則大為降低。最近的文獻報道已證實:手術未切除囊腫的病例或行內引流術後的病例,隨年齡的增長,膽管癌變的機率增加。彭淑牖等報道18例囊腫癌變病例中,11例為囊腫內引流術後,值得重視。

先天性膽總管囊腫與膽管癌是怎樣的?相關文章
膽總管結石膽囊位於右上腹,肝臟之下,主要作用是儲存肝臟生成的膽汁,並且在人體需要使用的時候釋放出來。膽汁的主要成份有膽固醇、水、鹽、脂肪、蛋白質以及代謝產物(膽紅素)。膽總管是將膽汁運送到十二指腸裡幫助脂肪消化的管道。膽總管結石是膽囊裡的物質在膽總管內沉積形成了類似石頭一樣的碎片,也可能是膽囊裡的結石通過膽囊管落入膽總管內。結石的大小和數量是因人而異的。原因:膽汁中過量的膽固醇是膽汁形成結石最主
發布於 2023-02-28 21:41
0評論
先天性膽管囊腫(congenitalcholedochalcyst)多見於亞洲地區的兒童,但約25%的先天性膽管囊腫在成人期發病。隨著膽道影像學的發展,成人膽管囊腫的檢出率有增加趨勢。由於該病多數症狀不典型或合併肝膽胰系疾病,常致誤診或診斷延誤。近年來,隨著對本症的病理、形態、病因等研究的深入,發現除了膽總管的囊性擴張之外,約有半數的患者僅表現為膽總管的梭形或圓柱形擴張,而非巨大的囊腫。另外除了
發布於 2022-10-02 18:58
0評論
1、甚麼是膽總管囊腫?單純膽總管囊腫是指膽總管的囊樣擴張,是先天性膽管囊腫中最常見的一種類型,具體病因尚不清楚,可能和非正常胚胎髮育有關。一般80%的膽總管囊腫在兒童期發病,但近年成人發病者逐漸增加,其中女性佔70-80%,亞洲的發病率明顯高於歐美。2、膽總管囊腫會有甚麼樣的症狀?膽總管囊腫多表現為腹痛、黃疸和發熱等急性膽管炎的表現,兒童期發病的可以伴有右上腹腫塊,嚴重的還會出現休克和精神症狀。
發布於 2023-01-09 09:16
0評論
先天性膽總管囊腫又稱先天性膽管擴張症,它源於膽總管系統發育異常,兒童較成人多見。少數患者在成人才顯現出患病體徵,它易與膽囊炎等疾病混淆。約有20%~25%的患兒在成人後才發病。由於它可致膽道反覆感染,或誘發胰腺炎,甚至產生膽道癌變,因而在現代外科中,很重視先天性膽總管囊腫在兒童時期的診斷和治療。治療選擇    先天性膽管囊腫的手術經過不斷的總結和改進,採用囊腫切除(包括膽囊切除)、膽管重建、胰-
發布於 2022-10-02 21:38
0評論
先天性膽管囊腫,又被稱之為“先天性膽管囊狀擴張症”。它指的是膽管呈現囊腫樣擴張的一種疾病。先天性膽管囊狀擴張症以女性較多見,女性和男性發病率比值約為4:1。它最常發生在膽總管,也可以發生在肝內膽管。1、雖然它是良性病變,但是,它會帶來一系列併發症,同時更是膽管腫瘤的高危因素。膽管囊狀擴張症患者,膽管下端結構異常,會導致膽汁排洩困難,可以導致膽管繼髮結石,嚴重時甚至可以出現膽管壞死穿孔,繼而引起急
發布於 2023-03-11 08:26
0評論
在日常工作上經常會碰到由於各種原因,身體同一部位經受過反覆多次手術或者創傷的病人,這些病人的外科治療在臨床上有時是非常具有挑戰性的。機體組織在經過之前的手術或者創傷後,會形成局部瘢痕和粘連,失去正常的解剖間隙,尤其是血管、神經和重要臟器管道與周圍組織互相粘連,可能偏離正常的解剖位置,術中難以分辨,甚至出現損傷可能,導致術後嚴重的併發症。更為困難的是如果兩次手術間隔較短,在前次手術的炎症反應急性期
發布於 2023-02-08 19:57
0評論
相對常規外科手術,ERCP技術創傷小,具有痛苦少、效果好、術後恢復快及很好的可重複性,它是當前膽總管結石治療的首選方法。那甚麼是ERCP技術呢?內鏡下逆行胰膽管造影技術,就是通過口腔將十二指腸鏡插至十二指腸降部,經十二指腸乳頭進入膽管、胰管進行造影及其他診療操作。ERCP技術已從單純的診斷性技術發展為以治療為主的綜合性技術,是現代膽胰病學的重要組成部分。ERCP技術主要包括:胰膽管造影術,十二指
發布於 2023-03-11 11:36
0評論
膽囊結石是常見病,約有10~20%的膽囊結石的病人合併有膽總管結石。單純膽囊結石的治療較簡單,多可行膽囊切除治癒,但一旦合併膽總管結石,不僅病人所遭受的痛苦要增加很多,甚至有生命危險,而且治療方案也要複雜得多。總的治療方案有三種:一、剖腹膽囊切除+膽總管切開取石+T管引流術;二、腹腔鏡膽囊切除+膽總管切開取石+T管引流術;三、內鏡ERCP膽總管取石+膽囊切除(腹腔鏡或剖腹)。下面就這三種方案的適
發布於 2023-01-25 08:42
0評論
膽總管結石在我國為常見多發疾病,在過去醫院治療膽總管結石的主要辦法就是手術:行開腹或腹腔鏡膽總管探查取石術,術後需在腹部長時間留置T管引流(3周至3個月,甚至更長),且住院時間長,造成了生活工作上的不便。隨著新技術的推廣,治療膽總管結石有好辦法了:ERCP(內鏡下逆行膽胰管造影)。ERCP使用十二指腸鏡,通過十二指腸乳頭開口進行膽胰管的造影、取石、引流等操作,對膽胰系統疾病的診斷和治療有巨大不可
發布於 2022-10-22 07:49
0評論
      膽總管結石(commonbileductstones,CBDS)是肝膽外科常見疾病,依結石的產生原因不同,可分為原發性和繼發性兩種類型。隨著膽囊結石發病率逐年增加,繼發性CBDS的發病率也呈明顯上升趨勢;相對而言,原發性CBDS的發病率則有明顯減少的趨勢。       過去,CBDS的診斷主要依賴臨床症狀、肝功能變化及腹部超聲檢查,隨著影像學檢查設備的快速升級,CBDS的診斷取得了突
發布於 2022-12-25 16:20
0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