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體排尿功能的控制主要靠兩對肌肉:膀胱逼尿肌(圖1的藍色區域)和尿道括約肌(圖1的紅色區域)。膀胱逼尿肌分佈於膀胱壁,顧名思義,可以理解為“逼迫尿液使其排出的肌肉”,而尿道括約肌則位於尿道與前列腺交界處,是“約束尿液使其停留的肌肉”。當我們想要解小便時,神經會控制括約肌放鬆休息、並使逼尿肌努力工作,這樣膀胱裡的尿液就會汩汩流出;而平時不排尿時,括約肌處於工作狀態,逼尿肌則處於休息狀態,這樣尿液便會被約束在膀胱裡。除了這兩塊主要的肌肉,尿道周圍還有一塊叫做肛提肌的衛士(圖1綠色區域),可以協助括約肌維持張力,一起約束小便的排出。
那麼為何前列腺癌根治術會發生尿失禁呢?我們可以在圖1中看出,相比於膀胱逼尿肌(藍色區域),尿道括約肌(紅色區域)又小又薄,更容易受損。在外科醫生切除前列腺時(圖1黑色虛線),如果損傷到尿道括約肌、或是損傷到控制括約肌的神經,就相當於給約束尿液最重要的衛士放了個長假,使得它一直處於休息狀態,如此一來,小便就很難控制得住了。
當然,患者朋友們也不要過於擔心,隨著手術技術的進步,有經驗的外科醫生基本上可以避免尿失禁的發生。研究顯示,目前超過90%的患者在一年內都能恢復控尿功能,完全性尿失禁的患者僅有5%。就我個人的臨床經驗來講,部分患者在術後1個月內可能會受到尿失禁的困擾,但只要經過正規的盆底肌訓練,絕大多數患者在術後的2到3個月內就不會再有尿失禁的症狀了。而那些仍有尿失禁症狀的患者,則往往是由於沒有掌握正確的盆底肌訓練方法導致的。經過再次指導之後,他們中的大多數也能在3個月內慢慢恢復控尿功能。
那麼何謂盆底肌訓練?如何才能正確掌握這一訓練方法呢?盆底肌訓練,就是對骨盆底部的肌肉進行鍛鍊,而其中的關鍵環節,就是鍛鍊肛提肌(也就是圖1的綠色區域,前文提到的幫助括約肌約束尿液的另一個衛士)。在解剖學上,肛提肌是由恥骨直腸肌、恥尾肌和髂尾肌這對三胞胎兄弟組成的。
盆底肌群訓練的難點在於正確地找到肛提肌。歸納起來,找肛提肌主要有三種方法:
1、從位置上來說,肛提肌位於陰囊和肛門之間,也就是會陰中間的部位,勃起的時候這個部位也會有一定充血,而你在想大便又找不到廁所的時候也是靠這裡進行控制的;
2、中斷排尿法:在小便的時候兩腿分開與肩同寬,並保持兩腿不動,集中意念盡力收縮肛門以及會陰部,使尿流中斷,在尿流中斷時感到的最為緊張的肌肉即為肛提肌;
3、勃起控制法:在勃起時集中意念收縮會陰,感到陰莖充血更充分的時候說明收縮的即是肛提肌。
找到肛提肌後,我們就可以開始訓練了。訓練中有兩點極為關鍵,第一是每個動作維持的時間,第二是完成動作的次數。在收縮肛提肌時,你需要在1到2秒內使肌肉收縮至最大程度,並保持肌肉緊張3秒以上,然後放鬆2-3秒,如此反覆。隨著訓練的加強,收縮肌肉保持的時間也可以適當增加。每做10-15次收縮算一組,每天至少3組,也就是每天至少300次,隨著鍛鍊的加強,次數要逐漸增加,直至500甚至上千次。此外,在訓練時需要放鬆腹部,腹肌不可用力,也要注意量力而行,從輕量開始,慢慢往上加。
如果嚴格按照以上方法進行鍛鍊,多數患者在3個月內就不會再發生嚴重的尿失禁,少數患者可能需要一年才能完全恢復,如果超過一年還沒有改善,說明患者本身手術之前的控尿功能就不好,或是癌腫侵犯較多、手術損傷較大,此時就需要用其他方法來克服尿失禁了。可選用的方法有:
1、安裝人工尿道括約肌,代替自身括約肌的功能;
2、施行尿道懸吊術;
3、植入可調節的球囊控制膀胱頸和後尿道的舒縮;
4、幹細胞植入療法等。其中安裝人工尿道的方法效果最確實,是目前治療完全性尿失禁的首選方法。
總而言之,對於多數患者,碰到術後尿失禁並不需要驚慌,首先找醫生明確你的盆底肌鍛鍊方法是否得當,其次要堅持鍛鍊,如果一年後沒有改善,還可以找醫師幫助你採用其他療法,不能讓尿失禁干擾到你的心態和生活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