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於 2023-03-07 20:16

  關節鏡下前交叉韌帶重建手術已成為目前解決前交叉韌帶損傷的主要治療方法。手術操作技術中骨隧道的定位與方向對重建韌帶的功能與患者術後恢復有重要影響。目前主流的股骨隧道鑽孔方法主要有改良經脛骨隧道技術(MTT)、經前內入口技術(AM)、由外向內技術(OI)三種,本篇文章中我們主要探討比較前交叉韌帶重建術中三種鑽孔方法制作的股骨隧道的形態和位置,以及其對手術操作和術後療效的影響。
  我們選取2012年5月至2013年6月間62例ACL單束解剖重建手術為研究樣本,移植物均為自體N繩肌腱,使用的移植物固定方法為:股骨端Endo-button ,脛骨端Intro-fix。該62例手術中,股骨隧道鑽孔方法MTT技術22例,AM技術20例,OI技術20例。本次研究考量的主要參數為術中測量股骨隧道長度以及術後三維CT測量冠狀面股骨隧道與後髁切線成角,股骨隧道內口到下方軟骨面距離,股骨隧道內口到後壁距離。最終通過測量MTT技術、AM技術和OI技術的股骨骨道平均長度分別為 42.5mm, 34.6mm,36.8 mm (P.039). 與後髁切線的冠狀面成角為  55.30°, 46.2°,51.2°(P>0.05), 股骨隧道內口到下方軟骨面的平均距離 4.2mm, 3.6 mm, 3.4mm(P>0.05),股骨隧道內口到後壁的平均距離3.5mm, 2.7mm, 3.1mm(P>0.05)以往研究表明,AM技術被認為是解剖重建所必須的,AM 技術重建ACL後,Lachman、前抽屜、軸移試驗的穩定性均優於TT技術;常規的經脛骨技術難以定位到股骨足跡的中心點並且還有脛骨前壁骨折和Introfix螺釘突入關節的風險。通過本次實驗測量發現,相比TT技術, AM和OI技術的股骨隧道內口更多覆蓋ACL足跡。那我們為何還要推廣MTT技術呢?在實際手術操作過程中,AM技術需要過屈膝關節,並不適用於肥胖、膝關節僵硬等關節屈曲受限的患者;手術操作過程中視野,體位多受影響;OI技術的應用需要特殊器械,限制了該技術的推廣;前兩項技術的操作步驟均較TT技術繁瑣,MTT技術經過改良,能夠滿足單束解剖重建。隨著手術技術的不斷髮展,改良經脛骨隧道技術(MTT)也可以達到解剖重建,相比傳統脛骨隧道技術50%的股骨前交叉止點足印區覆蓋,MTT技術現在已可達到80%的足印區覆蓋。
  總結我們本次的手術技術研究比較,我們可以得出如下結論:1.三種技術在前交叉韌帶股骨隧道鑽孔中的內口定位無明顯差異,改良後的經脛骨隧道技術能夠覆蓋到前交叉韌帶股骨側的解剖止點,且能夠取得相對更長的股骨隧道;2.MTT技術對脛骨隧道要求高,且在應Introfix固定時有骨道前壁骨折和螺釘過長突入關節內的風險,但經過一定的訓練,仍是可重複性較強的技術。
  前交叉韌帶重建的三種方法:AM, OI, MTT法在汪滋民教授的運動損傷治療組都得到了廣泛的應用。每種方法都各有所長,但又萬變不離其宗,這個宗就是骨道位置的解剖定位,移植物的強度與可靠固定。我們不迷信任何一種方法,但只要能為我所用,任何一種方法我們都會嘗試並把我們的經驗如實的告訴大家。事實證明,MTT法相比其他兩種方法更簡練,手術效果也同樣可靠。但AM法和OI法是前交叉韌帶損傷中必須掌握的,有時MTT法無法達到滿意的隧道定位時,可以隨時改用這兩種方法,靈活機動。戰場上講究隨機應變,正面進攻不行就迂迴,手術亦是如此。一點感悟與同道們共勉。本文在剛剛結束的國際矯形外科大會國際會場做口頭髮言,引發國外學者廣泛興趣與熱烈討論。

前交叉韌帶單束解剖重建股骨隧道三種不同鑽孔方法的比較相關文章
(一)前交叉韌帶概述前交叉韌帶(anteriorcruciateligament,ACL)是穩定膝關節的重要結構,在膝部各韌帶中最易受損。ACL斷裂後,膝關節的不穩不但會影響日常活動和運動,而且會造成關節內結構的進一步損傷。因此,為了恢復膝關節結構及功能,對損傷的ACL需要進行重建已經成為共識。目前在ACL重建手術中,依據重建材料劃分,重建ACL的方法可分為自體組織重建ACL、異體組織重建ACL
發布於 2023-01-15 08:01
0評論
膝關節前交叉韌帶損傷較為常見,據報道美國每年有20萬例,其中10萬例需要行前交叉韌帶重建手術。當前治療方法的主要焦點不在於手術指證的把握,而是選擇何種移植物。熟悉前交叉韌帶的解剖和生物力學特點,有助於理解其損傷及修復機理。【解剖】前交叉韌帶由縱行排列的膠原纖維組成,被關節內滑膜包繞。脛骨止點位於脛骨平臺,在脛骨嵴前方的前外側凹陷處,並位於外側半月板前角止點的外側。前交叉韌帶長為31-35mm,橫
發布於 2023-03-18 16:21
0評論
“打軟腿”要早找醫生來自上海體育大學的小楊,平日身體強壯,是圈內小有名氣的籃球高手。一個月前,他在一次籃球比賽中落地時扭傷了左膝關節,當時就聽到自己的膝關節“啪”的一聲響,腿一下發軟坐在了地上,隨後就出現了關節腫脹、疼痛,活動受限,行走困難。由於以前運動中也受過傷,小楊開始並沒有太在意,經過20余天的休息後,症狀消失了,他從不把這點小傷當回事。可是,小楊在傷後的運動中發現,他的左膝關節總是出現“
發布於 2023-03-07 20:46
0評論
目的:探討75例前、後交叉韌帶分別或同時損傷後關節鏡下應用LARS人工韌帶時重建前、後交叉韌帶損傷18例,重建材料採用LARS人工韌帶。術後隨訪10~42個月,採用國際膝關節文件委員會韌帶標準評價表(IKDC)和Lysholm膝關節功能評分表評估患膝功能,通過KT-1000檢查膝關節前後鬆弛度。結果:重建前交叉韌帶,後交叉韌帶,同時重建前後交叉韌帶,所有患者術前Lysholm膝關節功能評分及IK
發布於 2023-03-07 21:26
0評論
膝關節多發韌帶傷較常見的類型是前交叉韌帶(ACL)合併內側副韌帶損傷,後交叉韌帶合併後外角損傷(PLC),前後交叉韌帶合併內外側副韌帶損傷等,這些損傷的診斷及治療均有大量文獻報告。近來Jeffrey等[1]分析前交叉韌帶損傷手術重建後失敗原因,認為後外角損傷未修復是原因之一。但是前交叉韌帶損傷合併後外角損傷少見,Ross等[2]總結十餘年膝關節韌帶損傷病人,只有13例診斷前交叉韌帶損傷合併後外角
發布於 2022-12-02 02:11
0評論
倫敦奧運會羽毛球女單銅牌爭奪戰中意外受傷的中國女將汪鑫傷情已確定,她左側膝蓋前交叉韌帶斷裂,將赴德國進行手術。那麼甚麼是前交叉韌帶損傷,如何治療呢?在此我們對前交叉韌帶損傷進行簡要的介紹。甚麼是前交叉韌帶損傷前交叉韌帶,又稱前十字韌帶,位於膝關節內,連接股骨與脛骨,主要作用是限制脛骨向前過度移位,它與膝關節內其他結構共同作用,來維持膝關節的穩定性,使人體能完成各種複雜和高難度的下肢動作。文獻報道
發布於 2023-03-01 08:56
0評論
前交叉韌帶損傷或斷裂是最常見的韌帶損傷之一,很多年輕人喜歡的足球、籃球運動,都有很多膝關節扭轉的動作,易發生前交叉韌帶的損傷。隨著外科手術技術的發展,前交叉韌帶重建手術都已經發展的相當成熟了,但是術前術後的康復訓練都相對薄弱,這也是影響患者術後功能恢復的重要因素。經過重建手術,恢復韌帶的解剖結構,那麼以後韌帶及膝關節的功能如何,要靠科學的訓練才能恢復。前交叉韌帶損傷後,一般都是選擇擇期手術,待關
發布於 2023-02-17 03:01
0評論
一位小夥子,因為前交叉韌帶損傷進行了韌帶雙束重建。術後3個月複查時,在核磁共振上韌帶信號非常好,無論纖維量和韌帶張力都非常滿意;關節穩定性也非常好。但是術後6個月複查時卻發現韌帶纖維大部分吸收了,殘留的小部分纖維也明顯鬆弛;關節的穩定性檢查明顯異常。小夥子很納悶,為甚麼術後3個月時很好的韌帶術後6個月變得這麼差呢?回顧小夥子過去3個月的康復訓練發現,該小夥兒為了儘早康復,跑步時間超出規定時間的3
發布於 2023-01-28 21:27
0評論
後交叉韌帶是限制脛骨相對股骨向後移位的主要結構,後交叉韌帶損傷比前交叉韌帶少見。單純損傷時表現為脛骨後沉,如摩托車禍中擋泥板直接撞擊小腿近端前方。臨床症狀輕,容易漏診。目前認為,單純的後交叉韌帶II°損傷(後向不穩定小於10mm)推薦保守治療,而III°損傷,即後向不穩定超過10mm,應行後交叉韌帶重建術。II°損傷如果股四頭肌發達有力,通常能彌補後交叉韌帶的功能,運動員能繼續從事體育運動。經過
發布於 2023-03-07 21:06
0評論
(A)膝關節前交叉韌帶重建流程手術前準備    (1)常規術前檢查:心電圖、胸片、血尿便常規、血生化、傳染病、凝血功能。(2)特殊檢查:膝關節正位、側位X片;膝關節MRI片。必要時照膝關節內翻應力下、外翻應力下、前抽屜應力下、後抽屜應力下X片。中國人民解放軍火箭軍總醫院骨科傅捷(3)常見內科情況檢查及治療:高血壓,糖尿病,冠心病,血栓性疾病;長期用藥登記。(4)慢性損傷患者手術前膝關節功能評分。
發布於 2022-10-02 23:18
0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