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於 2023-03-20 19:11

  十四經脈是陰陽氣血的輸布通道,其順暢運行是陰陽平和的直接表現。失眠因於陰陽失和,從降相火而引陽入陰、開太陽而交通心腎、固中焦而順暢經氣等方面調節經絡升降來促使氣血循行通暢,陰平陽秘,在失眠治療中有重要意義。

  1、經絡升降理論與失眠關係

  六經辨證是《傷寒論》的理論核心,其中對失眠的治療雖然論述較為分散,但六經病症中仍多有治療“不寐”之方。縱覽現今失眠的中醫治療,常從臟腑功能入手,往往忽略了運行氣血陰陽的經絡循行情況對疾病產生的影響。

  人與自然是互為對應的小宇宙,自然界的陰陽消長以及升降出入都對人體產生作用,正如《靈樞?口問》曰:“陽氣盡,陰氣盛,則目瞑”。睡眠作為正常的生理過程,其進行過程最直接的體現了人體陰陽與外界對應的這個特點。古人云:“一陰一陽謂之道,偏陰偏陽謂之疾。”因此《內經》奠定了“陰陽失和”為失眠症的產生根源,而作為輸布陰陽氣血的十二經脈,其順暢運行則更是陰陽平和的最直接表現。

  《靈樞?衛氣》所云:“陰陽相隨,外內相貫,如環之無端。”,十二經脈循行與陰陽消長之關係突出表現在其升降運動上,且具有一定的規律:凡手陰陽經脈之氣上升的,與之同名的足陰陽經脈之氣則下降;凡手陰陽經脈之氣下降的,與之同名的足陰陽經脈之氣則上升,且十二經脈根據循行順接的次序呈升降連接排列。如手太陰肺經經氣下降,則足太陰脾經經氣上升;手少陰心經經氣下降,則足少陰腎經經氣上升;手厥陰心包經經氣下降,則足厥陰肝經經氣上升;手少陽三焦經經氣上升,則足少陽膽經經氣下降。正是如此循環往復,使人體內的陰陽消長可隨外界自然的變化正常進行。同時也可見上述任意環節的失調不僅影響前後經絡的氣機運行,更重要的是導致陰陽升降逆亂,出現“清陽不升”、“濁陰不降”等表現,最終導致“陽不入陰”、“陰不斂陽”之失眠症的產生。

  2、升降理論運用於失眠治療

  由於經絡的升降之機在失眠症的發生發展中的重要性,且根據經氣升降的觀點可知,經絡具有首尾相接,互為表裡之特性,使其循行過程升中有降,降中有升。所以單一採用上升或下降藥性的藥物,往往收效甚微,因此實際臨床則需根據經絡連接順序升降並舉,且多需兼顧作為氣機樞紐的中焦之功。臨床用藥時也需注重藥性升降、歸經,李東垣將其歸納為:“味薄者升,氣薄者降,氣厚者浮,味厚者沉。”可見針對藥物的性味,根據失眠患者的經絡升降失調情況辨證擇藥,往往能收到較為肯定的療效。其實際應用往往可從如下幾個方面入手:

  2.1、降相火而引陽入陰

  五行之火有君火相火之分,如此對應六經的三陰三陽。君火專指心火,論及相火則常言少陽相火,但肝膽腎心包都涉及到相火,命門之火亦是相火。生理情況下少陰君火宜升,少陽相火宜降,相火下降歸於原位之上,“發而皆中節”,而病理情況下就變化為邪火,即所謂“相火是元氣之賊”。由此可見,睡眠作為正常的生理過程,其產生也在於相火歸位,從而引動陽氣入陰而寐,然現今臨床失眠患者常見陰虛陽無所附,水虧無以制火,致使少陽膽經或厥陰心包之相火不降反逆。症狀多有下肢發涼、大便偏稀、小便增多、面赤、手心煩熱等上熱下寒之表現,所以在治療上需根據經絡升降之機,喻降於升,方能促使相火歸位,陽復入陰。

  如辯證厥陰心包之相火不降,可予柴胡升少陽三焦之經氣,並予韭菜子、肉蓯蓉、巴戟天、黃精等補少陰腎水;又如少陽膽經相火不降除可升三焦之氣外,還需升厥陰肝經、降太陰肺經之氣等,方藥可選芍藥降少陽膽經;桔梗、杏仁降太陰肺經之氣;又可予當歸、地黃、阿膠等養血潤木,川芎、桂枝配合而升厥陰肝經。如此從相火所主之經絡前後通道升降並舉,方可止相火逆行,引陽氣入陰,安眠復至。《傷寒論》中酸棗仁湯、小建中湯亦分別從少陽膽經之寒熱不同的兩個情況而降相火。

  2.2、開太陽而交通心腎

  手少陰心經經氣下降,足少陰腎經經氣上升,兩氣相通方能入睡,然心經與腎經之間連接需依靠太陽經,樞機學說認為,太陽主開,陽氣由此升發;而手太陽經屬小腸,足太陽經屬膀胱,小腸主液,膀胱又為州都之官,其內所儲之水液性寒屬陰,故太陽寒水又需降,由此可知太陽經具有“升極始降”,“以開為降”之特點。若太陽經氣不暢,當開不開自然引起當降不降,不僅出現項背不適、後頭脹痛、出汗或無汗等榮衛不和的太陽經證之象,也常影響心腎之氣的相交發生不寐,且該類證型患者多兼見有心慌胸悶,夜起次數增多,畏寒怕冷等表現。治療上除可用黃芩、黃連、川牛膝降心經之火,阿膠、雞子黃益腎水助腎經之氣上行外,更需注意心腎升降之要道太陽經,開太陽方可降心火,因此方藥可選附片、桂枝開太陽而輔助心腎之經相交。正如名醫劉渡舟在治療虛勞所致心腎不交、陰陽攝持不利之證時便在張仲景《金匱要略。血痺虛勞病脈證並治》“天雄散”(炮附子、桂枝、白朮、龍骨)的基礎上新加鹿角膠、阿膠,收到較好的療效。

  2.3、固中焦而順暢經氣

  足陽明胃經與足太陰脾經互為表裡,且升降互用,為全身氣機之樞紐。若因飲食不節、勞逸過度、精神刺激等原因,而導致陽明胃經不降,腑氣不通,同時影響太陰脾經之升發,清氣不升,即可導致“胃不和則臥不安”,且此類證型之患者多兼具頭暈、眼皮沉重、大便乾結等表現。因此治療時常需固中焦而調升降。臨床上也需根據證情有所變化,若有腹滿、納呆、大便溏薄、全省乏力等症狀常可予粳米、大棗、黨參、乾薑等藥補太陰脾經而助升清,若有便秘、痤瘡等症狀也可予半夏、大黃、桃仁、紅花等藥瀉陽明胃經而助通降。治療時也需升降並用,療效方顯。

  又因脾胃居於中焦,仿如氣機運動之軸,為其他經脈升降提供樞機作用。無論君火相火、心腎之氣的相交都會經過中焦,若無上述脾胃中焦不適等證,在治療時也常需固中焦這條交通要道而利經氣升降,如《傷寒論》之“薯蕷丸”降相火之時予理中湯方意穩中助相火歸位,“麻黃升麻湯”中以四君子湯方意補益脾胃,助開肺經之火鬱,升厥陰之氣,而交通心腎之時亦常需此法助兩氣相接。

  以上所述的這些方面僅是從經絡升降調治失眠的三個著手點,仍有很多的經氣運動環節可入手干預,只要把握好升中有降、升降平衡、引陽入陰的總綱,在失眠症的治療中可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從氣機升降論治失眠相關文章
咳嗽是臨床常見的症狀之一。經過適當的治療多數咳嗽患者能夠痊癒,但也有一部分患者的咳嗽症狀經久不愈,給患者帶來不少的煩惱及經濟上的壓力。除去有的患者能明確診斷之外,也有部分患者經臨床檢查不能明確病因,治療上相當棘手。在臨床上,筆者經常遇到經西醫的診治而咳嗽不已的患者。針對此類患者,筆者應用中醫藥的診療方法取得較好的療效。可以說,中醫藥是治療久咳的有效手段,它不僅有靈活的辨證論治的理論基礎,也有在中
發布於 2023-02-23 00:06
0評論
失眠為臨床常見頑固又難治病症,很多患者的病程長達10年以上,周平安教授認為,此類失眠雖的煩熱躁動的臨床表現,但多伴有倦怠乏力,舌淡脈細等候,實為虛火之象,屬於虛證。因其可由血虛、氣虛、陰虛而致心神失養、相火上擾,但總是本虛標實;其主要病機為心脾氣血兩虛、心腎不交、心肝血虛或陰虛為火旺。如《景嶽全書》所論:“不寐證雖病有不一,然惟知邪正二字則盡之矣。蓋寐本乎陰,神其主也,神安則寐,神不安則不寐,其
發布於 2022-12-09 11:47
0評論
中醫關於失眠的辨證論治頗為豐富,不少醫者從臨床實際出發,探求其發生的機理,提出了些新的辨證思路。 1.從五臟論治有學者認為失眠症其病因病機主要表現於肝,波及五臟,統顧五臟實體病證。提倡“五臟皆有不寐”的整體觀,從肝論治、兼顧他髒、辨證加減的證治體系,並由此分髒制定了失眠症證治方案。 2.從精神情志論治精神情志與不寐關係密切,由此將不寐分成煩惱型、多疑型、緊張型、抑鬱型,分別選用清熱瀉火、疏肝降逆
發布於 2023-12-03 07:25
0評論
俞根初在《通俗傷寒論》中指出:“凡治傷寒以開鬱為先”。提示傷寒六經病病機以鬱為病機之共性。一、六經皆有鬱證六經輸送氣血,暢達陽氣,宜流通而惡抑遏。暢達則生機勃發,抑遏則為病。太陽統營衛,其氣佈於表,營衛關乎精神,故太陽氣機失和,營衛失於和調,在外則經脈不利,為頭痛、寒熱、為精神不振。陽明多氣多血,“胃腸流通,氣機暢茂”(《本經疏證》),陽明氣機鬱滯,氣血不暢;土壅木鬱,肝失疏洩,為中滿腹脹、噯氣
發布於 2022-11-27 14:46
0評論
失眠新思路 調理五臟 有學者認為失眠症主要表現於肝,波及五臟,統顧五臟實體病證。提倡“五臟皆有不寐”的整體觀,從肝論治、兼顧他髒、辨證加減的證治體系,並由此制定了失眠症證治方案。 調節情志 精神情志與不寐關係密切,由此將不寐分成煩惱型、多疑型、緊張型、抑鬱型,分別選用清熱瀉火、疏肝降逆法,滋陰清熱、理氣解鬱法、清心寧神、調和肝脾法等治之,取得良好效果。 調理肝脾 此種中醫理論認為導致失眠症產生的
發布於 2024-05-17 13:01
0評論
失眠新思路 調理五臟 有學者認為失眠症主要表現於肝,波及五臟,統顧五臟實體病證。提倡“五臟皆有不寐”的整體觀,從肝論治、兼顧他髒、辨證加減的證治體系,並由此制定了失眠症證治方案。 調節情志 精神情志與不寐關係密切,由此將不寐分成煩惱型、多疑型、緊張型、抑鬱型,分別選用清熱瀉火、疏肝降逆法,滋陰清熱、理氣解鬱法、清心寧神、調和肝脾法等治之,取得良好效果。 調理肝脾 此種中醫理論認為導致失眠症產生的
發布於 2024-05-16 03:36
0評論
失眠新思路 調理五臟 有學者認為失眠症主要表現於肝,波及五臟,統顧五臟實體病證。提倡“五臟皆有不寐”的整體觀,從肝論治、兼顧他髒、辨證加減的證治體系,並由此制定了失眠症證治方案。 調節情志 精神情志與不寐關係密切,由此將不寐分成煩惱型、多疑型、緊張型、抑鬱型,分別選用清熱瀉火、疏肝降逆法,滋陰清熱、理氣解鬱法、清心寧神、調和肝脾法等治之,取得良好效果。 調理肝脾 此種中醫理論認為導致失眠症產生的
發布於 2024-07-21 18:11
0評論
失眠新思路 調理五臟 有學者認為失眠症主要表現於肝,波及五臟,統顧五臟實體病證。提倡“五臟皆有不寐”的整體觀,從肝論治、兼顧他髒、辨證加減的證治體系,並由此制定了失眠症證治方案。 調節情志 精神情志與不寐關係密切,由此將不寐分成煩惱型、多疑型、緊張型、抑鬱型,分別選用清熱瀉火、疏肝降逆法,滋陰清熱、理氣解鬱法、清心寧神、調和肝脾法等治之,取得良好效果。 調理肝脾 此種中醫理論認為導致失眠症產生的
發布於 2024-09-06 11:17
0評論
糖尿病腎病(DN)是糖尿病(DM)重要的慢性併發症之一。由糖尿病引起的腎小球高灌注、高濾過,導致腎小球基底膜增厚,系膜擴張以及胞外基質增生,臨床逐步表現為大量的蛋白尿、高血壓、高血脂、水腫,並漸進性地、不可逆地出現腎功能損害。現代醫學雖然在控制血糖、血壓、血脂等方面具有明顯的優勢,但在控制蛋白尿、綜合改善患者症狀、生活質量及延緩腎功能損害等方面,中醫中藥仍具有一定優勢。雖然歷代醫家對本病的病因病
發布於 2023-02-22 19:36
0評論
1.從五臟論治 有學者認為失眠症其病因病機主要表現於肝,波及五臟,統顧五臟實體病證。提倡“五臟皆有不寐”的整體觀,從肝論治、兼顧他髒、辨證加減的證治體系,並由此分髒制定了失眠症證治方案。 2.從精神情志論治 精神情志與不寐關係密切,由此將不寐分成煩惱型、多疑型、緊張型、抑鬱型,分別選用清熱瀉火、疏肝降逆法,滋陰清熱、理氣解鬱法、清心寧神、調和肝脾法等治之,取得良好效果。 3.從晝夜節律論治 人體
發布於 2023-04-19 23:20
0評論